山雨欲来风满锦楼1
山雨欲来风满锦楼1
薛王两家维持数年的脆弱平衡,终于被一桩突如其来的背叛彻底打破。
王谢一位掌管家族部分南方盐铁事务的远房叔公,竟被薛家许以重利和高官挖了墙角,将王家几条关键的经济命脉和安插在江南官场的暗桩名单,作为投名状献给了薛令仪。
消息传来,王谢勃然大怒。
这不仅仅是利益损失,更是对他权威的公然挑衅和家族内部的巨大耻辱。他手段雷霆,迅速清理门户,那位叔公全家从老到幼很快“被马匪劫杀”,但损失已无法挽回。薛家借此机会,狠狠打击了王家在南方的势力,安插了不少自己人。
王谢岂会吃这个哑巴亏?报复来得又快又狠。
薛令仪娘家有个极为出色的子侄,年仅二十便连中三元,名动京城,刚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清贵职位,前途无量,是薛家着力培养的未来核心,也是原本王家默认的参与到京城政治中心的备选。
就在他意气风发赴任后不久,一夜之间竟在离翰林院不远的巷子里“意外”遭遇流匪,被乱刀砍死,尸身都被毁得面目全非。
谁都看得出这“意外”有多蹊跷。
薛令仪得知噩耗,眼前一黑,差点晕厥过去。这不是损失一个人才那么简单,这是王谢在用最残忍、最直白的方式打她的脸,践踏薛家的尊严!
她气得浑身发抖,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渗出鲜血。
再次相见时,已是在不得不共同出席的皇家祭祀大典上。
王谢与薛令仪分别站在御座两侧,相隔不过数步,却仿佛隔着万丈冰渊。两人全程无一丝眼神交流,周身散发的寒意让周围的宗亲大臣们都噤若寒蝉,不敢大声喘气。
偶尔目光不可避免地对上,那里面不再是政敌的较量,而是毫不掩饰的、淬毒般的杀意。
祭祀结束后,在一处偏殿暂歇时,气氛更是僵冷得能冻死人。
裴芳言“恰巧”也在,她看着这对势同水火的男女,脸上适时地露出惶恐和忧心,小心翼翼地端上两杯热茶,声音软得能滴出水:“王爷,姐姐,喝口茶顺顺气吧……今日风大,莫要伤了身子。”
她像个不知所措的和事佬,试图用苍白无力的话语缓和这剑拔弩张的气氛。
王谢冷哼一声,看都没看那茶盏。
薛令仪更是直接拂袖,差点将裴芳言手中的茶盘打翻,声音冰寒刺骨:“不劳太后娘娘费心!”
那眼神里的愤怒,几乎要化为实质。
裴芳言像是被吓到了,眼圈一红,委委屈屈地退到一边,低下头,仿佛难过得快要哭出来。
然而,在她低垂的眼帘下,心脏却因为兴奋而剧烈跳动起来。两个人现在都对她不假辞色,证明什么?机会!她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
薛王两家这一次是真的撕破脸了,结下了血仇。
以往的利益之争还能妥协,但沾上了嫡系子弟的性命,还是如此有前途的子侄,这仇就再也化不开了。双方此刻必然都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理智被仇恨压下,防备也会因为急于报复而出现漏洞!
她的大脑飞速运转:
王谢此刻必然震怒且急于找回场子,可能会动用一些非常规的、甚至过激的手段。他对内部的掌控也会因为这次背叛而更加敏感多疑,但这反而可能造成误判,让真正忠心的人寒心。
薛令仪痛失亲族精锐,悲愤交加,西北军中的薛家势力必然也同仇敌忾。她会不惜一切代价反击,可能会调动军中的力量,或者采取更极端的政治报复。这很容易留下把柄,甚至引发朝野动荡。
中立派和清流们此刻必然心惊胆战,生怕被卷入这两头巨兽的死斗之中。他们渴望稳定,渴望有人能出来平息事态。
裴芳言迅速厘清了思路。她不能真的让他们现在就拼个你死我活,那样局面可能会失控,反而对她不利。
她要做的,是火上浇油,却又在关键时刻看似“灭火”,实际却是将燃烧的方向引向利于自己的轨道!
她要利用双方的仇恨和急于求成的心态,巧妙地煽风点火,诱使他们犯下更大的错误,暴露更多的弱点,同时,她要以“调停者”和“稳定器”的姿态出现,趁机攫取实实在在的利益——比如,那些因为双方恶斗而空出来的、或者因为主人站错队而岌岌可危的关键位置!
她需要立刻去见王谢,用她的“担忧”和“柔情”去“安抚”他,实则探听他的报复计划,并“不经意”地煽动他采取更激烈、更不计后果的行动。
她也需要通过隐秘渠道向薛令仪传递“关切”和“同仇敌忾”,稳住薛令仪,让她觉得裴芳言还是“自己人”,并暗示自己可以从中斡旋,为王谢制造麻烦。
裴芳言深吸一口气,再擡起头时,脸上只剩下纯粹的、为“家人”不和的担忧和悲伤。
她知道自己接下来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但巨大的风险也意味着巨大的回报。这潭水已经被血染浑,正是她这条潜伏已久的毒蛇,出击捕猎的最佳时机!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