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176强势反击多做多错隐藏陷阱因势利 -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 暗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77章176强势反击多做多错隐藏陷阱因势利

第177章176.强势反击.多做多错.隐藏陷阱.因势利导

阳光明坐在新分配的办公室里,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亮晃晃的。

他的面前摊开着几份厚厚的账册和报表,纸张粗糙,边缘泛着经年累月留下的淡黄色,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工整的仿宋体字迹,如同无数个沉默的符号,记录着这个庞大工厂流动的血脉与心跳。

部分账册的装订线已经有些松动,页角被无数双手翻得微微卷起,显然经常被人查阅。

阳光明来到财务科,已经有一个星期。

这些天,他大部分时间都埋首在这些账本凭证之中,仿佛潜入一片深不见底的专业海洋。

从最基本的会计科目含义开始,到复杂蜿蜒的成本分摊流程,再到条款严谨的专项资金审批使用规定,他像一块贪婪的海绵,摒弃杂念,竭力吸收着一切陌生而至关重要的知识。

他知道,在这里,每一个数字背后都可能关联着车间的机器、工人的汗水,甚至是不为人知的意图。

每天清晨,他总是提前五分钟来到办公室。推开那扇漆色暗沉的木窗,让略带凉意的新鲜空气流进房间,驱散一夜的沉闷。

然后,他会泡上一杯浓茶,茶叶放足,水汽氤氲中,茶香渐渐弥漫开来,提神醒脑,也为他开启一天沉浸式的学习提供些许仪式感。

大多数时候都紧闭的办公室大门,给了他一个相对安静和私密的空间,让他得以暂时远离外间的纷扰,专注于眼前的数字世界。

偶尔有人敲门进来请示工作,多是些日常报销审核或单据传递之类的常规事务,来人的态度大多恭敬而疏离,保持着对领导应有的距离感。

他处理得极为谨慎,多以“先按原有流程办”、“我再了解一下情况”、“回头我再看看制度规定”这类中性词回应,不轻易表态,不随意点头,更不贸然否定。

他很清楚,在初来乍到的这个阶段,每一句随口的话都可能被过度解读,每一个不经意的决定都可能触碰看不见的网。

刘金生来过两次,每次都是笑容可掬,未语先笑,眼角的鱼尾纹堆叠起来。

他关切地询问阳光明是否习惯新环境,饮食起居有无困难,需不需要找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会计来带带他,熟悉一下科里的“特殊情况”。

第一次来时,刘金生在办公室里转了一圈,手指看似随意地摸过厚重的文件柜表面,又抬眼看看墙上贴着的“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红色标语,说了些“年轻人有前途”、“厂里很重视”之类的鼓励话话,语气宽厚得像是一位敦厚的长者。

阳光明的回答总是谦逊而得体,表示自己基础薄弱,需要先静下心来自己消化一下最基本的东西,理清头绪,不好过多打扰那些业务繁忙的老同志。

他的姿态放得很低,言语间充分表达了对刘科长关心照顾的感谢,以及对老同志们专业经验的尊重。

而殷永良,则一次都没在他的办公室里出现过。

即使在走廊里碰见,也只是略微停顿脚步,面无表情地点个头,鼻腔里发出几不可闻的应声,便匆匆擦肩而过,那眼神里的冷淡几乎能凝出霜来,隔绝了任何试图交流的可能。

阳光明能清晰感觉到,这平静的办公室日常表面下,涌动着不易察觉的暗流。

科里其他人投来的目光中,也渐渐多了些探究、揣测,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等待,仿佛在观望一场早已预告的戏码何时上演。

财务科有二十多号人,分五个组,每个组四到六个人。

这些天来,通过名册、偶尔的交谈和观察,他已经大致摸清了每个人的姓名职位、大致年龄和基本背景。

老会计们多是埋头做事,见到他只是客气地打招呼,笑容标准而短暂;年轻些的干事则显得更为谨慎,说话时总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试探,眼神闪烁。

有几个女同志偶尔会偷偷打量他这个新来的年轻领导,然后又迅速低下头去,假装在忙手里的工作,彼此间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色。

时间悄然流逝,又过去了一个星期,阳光明几乎翻遍了近几年重要的账册和制度文件。

前世,阳光明能考上985高校,也是妥妥的学霸,如果文件里有潜在问题,尤其是数据问题,很难瞒过他的眼睛。

可能是因为叠加了两世的精神力,阳光明觉得他如今的记忆力和综合学习能力,似乎比前世又有了明显的提升。

就比如他前世学的珠心算,现在重新拾起来,计算速度和效率简直堪比计算机,明显超过前世能够达到的程度,这为他快速核查数据,提供了极大助力。

正如他所预料,刘金生和殷永良果然开始给他“加担子”了。

美其名曰“充分信任”、“加快锻炼”,所有涉及资金支付、专项审批、采购审核的重要文件,无论金额大小,流程一律先送到他这里进行“初审”并签字。

表面上是尊重他这位副职的权力,实际上,签了字就要承担首要责任。

只要他在任何一份重要文件上出现审核失误,签下了名字,刘金生和殷永良就能借题发挥,夸大后果,顺理成章地将他挤走。

一周下来,阳光明首签了十几份重要文件,从成本分摊计算到专项资金请款,从采购付款到职工福利发放,他逐页审核,反复验算,对存疑的数据必定追查到底,直到彻底搞清楚为止。

他签出去的每一份文件都经得起推敲,愣是没让暗中观察、等着挑错的刘金生和殷永良找到任何纰漏。

刘金生还能维持着表面的平静,但眼神深处已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阴霾。

而殷永良则表现得越来越焦躁。时间对他而言更为紧迫,如果等阳光明彻底熟悉业务、站稳脚跟,那么最终被挤走的那一个,就只能是他了。

被动等待找不到机会,殷永良决定主动出击。就算冒一些风险,也必须迈出这一步!

以殷永良多年的财会经验和在科室经营的人脉,他有信心联合四组、五组的组长,在送审文件中设置一些专业、隐秘的陷阱。

他相信,即便阳光明学习能力再强,毕竟初来乍到,缺乏必备的经验,面对这些精心伪装过的问题,很大概率会疏忽过去。

这天下午,五组组长赵卫国拿着一份文件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惯常的、略显刻板的笑容:

“阳科长,这是三车间细纱机大修项目的二期资金拨付申请,金额比较大,需要请您审阅签字。”

阳光明接过文件,这是一份专项资金拨付审批单,后面附着采购合同、进度验收报告、发票清单等厚厚一沓材料。

他快速浏览了一下审批单,金额确实不小,几乎占了大修批复资金总额度的百分之六十。

验收报告上赫然写着“已完成总修计划的百分之六十,符合二期大修付款条件”,后面有技术科和车间的签字盖章,日期是前天。

“好,放我这里,我仔细看看。”阳光明面色如常地说道。

赵卫国应了一声,便退了出去。

阳光明再次拿起审批单,目光锐利起来,逐字逐行仔细扫过。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