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新的一天
卯时初刻,天光未大亮,宛南城却已悄然苏醒。
远处寺庙的晨钟悠扬传来,更有头陀手持木鱼,沿街敲击,发出清脆而规律的“梆梆”声,既是报晓,也是催促。
沉寂的七方巷仿佛被这声音唤醒,临街的窗户陆续透出昏黄的油灯光晕,炊烟袅袅升起,人语声、开门声、泼水声渐渐响起。
整座城市,如同蛰伏的巨兽,开始舒展筋骨,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老余氏和王氏婆媳俩,提着菜篮,早早便出了门,想要熟悉周边,并采购一家人的早餐。
巷口,已有三五报童挎着布包,奔跑叫卖:“卖报卖报!新出的《宛南杂闻》!”
转入主街,更是另一番热闹景象。
肉铺前早已排起长队,案板上挂着还冒着热气的鲜肉,伙计们高声吆喝:“刚宰的肥猪!新鲜便宜咯!”老余氏看着那红白相间、甚是喜人的五花肉,忍不住也排上前,称了二十文钱的,打算中午给孩子们红烧。
一旁的果子行更是琳琅满目,青翠的蔬菜、水灵的瓜果、各色粮食佐料堆积如山。婆媳俩想起卢家昨日送来的米面粮油尚足,便只看了看,未多采购。
最让她们开眼的是那条专卖早点的街市!
因着城里人生活节奏快,许多人家并不开火,故而早点摊贩云集,叫卖声此起彼伏,香气扑鼻:
寻常的烧饼、蒸饼、糍糕、雪糕、油炸桧(油条)随处可见;
更有些精致吃食,如鸡丝面、鱼丸汤、灌肺、炒肺,汤头翻滚,热气腾腾;
还有应季的乌梅汤、桂花汤在桶里镇着,清甜解渴。
老余氏看得眼花缭乱,心下暗叹:这城里人吃早饭,竟也这般讲究!瞧那穿着体面的,径自入了临街的食铺,而普通百姓则多在摊贩前解决。这贫富差异,在清晨第一餐上便显露无遗。
路过一家茶楼时,里面竟已坐了不少茶客,台上一说书先生正唾沫横飞,拍着醒木:
“却说那哪吒三太子,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大喝一声:‘石矶!纳命来!’……”
婆媳俩一听,这不是宁哥儿写的《哪吒传奇》吗?竟已传到城里茶楼了!
两人相视一笑,脸上都露出难以抑制的自豪。驻足听了一小段,因惦记着回家做早饭,只得依依不舍地匆匆离去。
采买时,老余氏精打细算:
给大人们买了实惠管饱的炒肺、烧饼和粟米粥。
轮到孩子们,则毫不吝啬:“正长身体呢,读书费脑子!”于是给萧云、萧宁、萧瑶儿买了更精细的鸡丝面、油炸桧,还特意买了几碗冰镇的乌梅汤。
一边付钱,她一边忍不住跟王氏嘀咕:“这城里花销真是……贵!吓人!几碗面几张饼,几十文钱就没了!搁以前在村里,够吃好几日了!”
然而,当她看到一个农妇挑着桶鲜牛奶沿街叫卖时,又立刻招手:“等等!这牛奶怎么卖?……来两份!以后每日这时候,给我家送两份鲜牛奶来,孩子正长身体!”
她嘴上抱怨着开销,行动上却尽是对儿孙的疼惜与舍得。同时,心里也敲起了小鼓:坐吃山空不是办法,宁哥儿那磨喝乐的生意,得尽快张罗起来才行!
提着大包小包回到七方巷的家中,天色已亮堂许多。
老余氏脸上抱怨的神色一扫而空,换上了慈和的笑容。
她故意提高声音,朝着孩子们住的厢房方向喊道:
“瑶儿、云哥儿、宁哥儿!太阳晒屁股咯!快起来!祖母买了热腾腾的鸡丝面、酥脆的油炸桧、还有冰甜解暑的乌梅汤哦!”
往常在村里,这时辰早有公鸡打鸣。
可如今……老余氏想起昨日那只被炖了庆祝乔迁的芦花鸡,不由莞尔:报晓的公鸡“休沐”了,只得她这老婆子亲自来叫早了。
她甚至故意在萧宁房门外来回走动,让那诱人的食物香气飘进去。
果然,没过多久,萧宁的房门“吱呀”一声开了。
小家伙揉着惺忪的睡眼,鼻翼翕动,循着香味迷迷糊糊地走出来,看到祖母手中的吃食,眼睛顿时亮了:“祖母,早……”
“早什么早,小懒虫!快洗漱吃面,一会儿面坨了!”老余氏笑着催促。
“哦,收到!”萧宁下意识地应了一句,随即微微一怔,对自己脱口而出的这个词感到一丝莫名的熟悉与陌生,摇摇头,笑着跑去洗漱。
七方巷的清晨,在食物的香气与家人的轻语中缓缓流淌。
萧宁最先收拾妥当,用青盐擦了牙,冷水净了面,整个人彻底清醒过来。
那边厢,萧瑶儿也已利落地梳好了双丫髻,正帮着还有些睡眼惺忪的弟弟萧云整理衣襟。一家人动作轻快,院子里弥漫着一种忙碌却有序的新鲜气息。
堂屋的八仙桌上,早餐已经摆开。
浓郁的鸡丝汤面热气腾腾,撒着嫩绿的葱花;刚出锅的油炸桧(油条)金黄酥脆;冰镇的乌梅汤沁出酸甜的水汽。
三人围坐,吸溜一口面条,再咔嚓咬一口油炸桧,最后喝一口酸甜冰爽的乌梅汤顺下去。
萧瑶儿眯起了眼:‘这鸡丝面也太鲜了!城里真好!’
萧云鼓着腮帮子,努力咀嚼:‘油炸桧香脆可口,比村里的烙饼好吃多了!’
萧宁细细品味着:‘真是朴实无华的美味啊!这种简单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才是生活的真谛。’
三张年轻的脸庞上,都洋溢着高度满足和幸福的表情,一顿简单的早餐,因环境的改善和对新生活的期待而显得格外美味。
用罢早食,正事便被提上日程。
萧伯度(萧云之父)和萧仲远(萧宁之父)也已收拾停当,走了过来。
祖母老余氏拉着两个孙子的手,又对两个儿子细细叮嘱:
“去了学堂,第一要紧的,是记得把束脩恭恭敬敬地奉给夫子,这是礼数,万万不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