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偶像来了
萧家父子四人刚走到云沟巷口,就见四个身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般在巷子尽头团团转。
正是卢盛、吴枫、李槐、王贺年四人!
一见到萧宁,四人立刻眼睛一亮,如同见了救星般冲了过来。
“宁弟!我的好宁弟!你可算来了!”卢盛一把抓住萧宁的胳膊,语气急切,“你再不来,哥哥们就要被赵夫子打死了!”
“是啊宁弟!”吴枫也苦着脸抱怨,“赵夫子最近不知抽什么风,把上学时辰提前了半个时辰!说是要闻鸡起舞,锤炼意志!迟到的,一律戒尺伺候,毫不留情!简直是丧心病狂!”
李槐推了推眼镜,无奈道:“我们几个以往睡到日上三竿也无妨,可如今既下定决心要跟着宁弟你一起好好读书,这学规……唉,不敢不守啊!”
王贺年憨厚地点头:“等得心焦。”
听着几位大哥七嘴八舌的抱怨,萧宁不由失笑。
在四人的连声催促下,一行人不敢再多耽搁,加快脚步,匆匆赶往那座闻名宛南的卢氏族学。
一踏入族学那古朴的门槛,一股肃穆又略带压抑的气氛便扑面而来。
学堂内,数十名学子正襟危坐,却个个蔫头耷脑,眼神涣散,强撑着精神,显然对提前的上学时间极不适应。
讲台上,赵元桥夫子面色阴沉如水,手持一柄光亮的枣木戒尺,正在厉声训话:
“瞧瞧你们!一个个魂不守舍,萎靡不振!哪有一点读书人的精气神?!如此懈怠,如何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他越说越气,戒尺重重敲在案上:
“更可气的是!日前柳河诗会,郭光北拿出一首不知从哪个犄角旮旯刨出来的歪诗《咏竹》,竟将尔等唬得一愣一愣,无人能辨其伪,更无人能当场作诗以正视听!致使宁哥儿所作的传世佳作《咏鹅》蒙尘,让我族学颜面尽失!”
“此非仅才学不济,更是毫无集体荣辱之心!实在可恼!可恨!”
台下学子们被训得面红耳赤,却大多心中不忿,觉得那《咏竹》对仗工整,用典风雅,乍看之下确是好诗,输得也不算太冤。
就在这时,一个学子眼尖,瞥见了门口的身影,忍不住低呼一声:“萧宁来了!”
这一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学堂内凝滞的气氛!
“唰——!”
所有学子,无论之前如何萎靡,此刻都齐刷刷地转过头,目光炽热地投向门口!
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兴奋、崇拜,以及一丝解脱般的期待——救星来了!
萧宁(八岁著书、作诗斗郭光北)如今已是宛南县城无人不知的小名人,他的入学,是整个族学乃至全县士林关注的焦点。
更让人目瞪口呆的是,方才还雷霆震怒的赵夫子,一听到“萧宁”二字,脸上那严霜般的表情竟如同冰雪遇阳般瞬间消融!
皱纹舒展,嘴角上扬,甚至露出了罕见的、带着褶子的灿烂笑容!
“他……他竟然会笑?”有学子喃喃自语,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景象。这位以古板严厉著称的老夫子,此刻竟笑得如此……慈祥?
赵夫子竟亲自快步迎下讲台,来到萧宁面前,语气是前所未有的温和与激动:
“好孩子!你可算来了!老夫盼你入学,真是盼得望眼欲穿啊!”
他一眼看到萧伯度、萧仲远手中那丰盛的束脩篮子,更是喜笑颜开,连连点头:“好!好!礼数周全,心意至诚!尊师重道,正当如此!”
然而,他内心真正在意的,远非这些束脩。能成为眼前这位百年难遇的“神童”、“未来书圣”的开蒙恩师,这份名留青史的荣耀与成就,才是他梦寐以求的!区区束脩,何足挂齿!
后面跟进来的卢盛四人看到夫子这“变脸”绝活,忍不住发出噗嗤的怪笑声。
萧伯度和萧仲远则强忍着笑意,恭敬地将束脩奉上。
简单的束脩收纳仪式后,萧宁和萧云在赵夫子的示意下,恭敬地叩首行拜师礼。
礼成,赵夫子抚须,开始询问分班事宜。
他先问萧云:“开蒙几何?读何书?”
萧云老实回答:“刚读完《三字经》、《百家姓》,正在学《千字文》。”
赵夫子点头:“根基尚浅,入小班打好基础。”
轮到萧宁,不等夫子发问,卢盛便抢着道:“夫子!宁弟早已熟读《幼学琼林》、《龙文鞭影》,还能作诗哩!”
赵夫子眼中精光更盛,大手一挥:“好!萧宁,你便直接入中班,与卢盛、吴枫他们一同进学!”
中班,意味着将与卢盛、吴枫、李槐、王贺年这些年纪较长的哥哥们同班学习。
此言一出,卢盛、吴枫、李槐、王贺年四人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
四人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同样的惊恐。
他们不约而同地想起了被萧宁那变态的学习能力所支配的恐惧——
《千字文》听一遍就能诵,《龙文鞭影》一下午就能背……
如今要和这“人形自走背书机”同班学习?!
可以预见,日后夫子的提问、学业的比较、乃至月考岁考……他们都将活在萧宁那耀眼才华的“阴影”之下!
四人顿时觉得头皮发麻,方才迎接萧宁的兴奋劲荡然无存,只剩下对未来的“水深火热”的预想。
而其他中班学子尚未见识过萧宁的厉害,仍沉浸在能与“神童”同班的兴奋中。
拜师分班已定,萧宁便被一群兴奋好奇的同学簇拥着,浩浩荡荡地前往中班学堂。
众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七嘴八舌地向他问好,做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