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清淤固本,朕来担待
第487章清淤固本,朕来担待
朱由检眉头微蹙。
大明银行管事禀报银粮收储未达预期,让这位信王心里掠过一丝沉郁。
管事很明显看出了朱由检心情不怎么好,赶忙上前说道:
“王爷,虽收储未及预期,但咱们牵头的那些新业务,倒是都稳稳推进着,成效比预想中还好些。”
管事躬身站在案前,拿出一本厚厚的明细册。
朱由检猛地抬头,眼中的沉郁瞬间被亮色取代,身子微微前倾,急切问道:
“哦?具体说说,都有哪些进展?”
管事清了清嗓子,翻开明细册,有条不紊地禀报起来:
“先说这银钱兑换业务。
咱们在各分号柜面都设了‘专属兑换窗口’,红漆木牌上用金粉写着‘银钱兑换’四字,格外醒目。
窗口旁挂着当日牌价,白银兑铜钱、铜钱兑宝钞的比价一日一更新,清清楚楚。”
“每个窗口都配了两名经验老到的银匠,一手持放大镜看银锭成色,一手用小锤轻敲听声,半点掺假都瞒不过他们。
兑换时用精密戥子称重,一分一厘都算得明明白白,按兑换金额的一分到三分收取手续费。
若是兑换数额大的盐商、粮商,手续费能给到一分的优惠,既拢了客源,也稳赚不赔。”
“遇到成色不足的散银,咱们按实际成色折算,比如标着‘足色纹银’却掺了铅的,便按九成折算,这中间的差价,每日就能赚出好几千两。
如今每日来兑换的人络绎不绝,光是京城分号,单日兑换流水就有上万两。”
闻听此言,朱由检越发感兴趣了。
而管事话语未停。
“再说说存款。目前各地分号拢共收了三百万两存款,不过咱们没直接囤着银子,而是全换成了天启宝钞兑付给储户。
宝钞由朝廷背书,储户放心,咱们也能腾出银子做周转。”
“这三百万两的‘活钱’,咱们分了两路用:
一路借给粮商、盐商做临时拆借。
上月山东盐商要凑足盐引银子,急着周转,咱们以他名下三座盐场做抵押,借了十万两给他,月息一分五厘,三个月就能收回近四千两利息。
另一路投给了科学院和内务府的产业。
科学院的玻璃工坊扩产需要银子,咱们投了十万两,按年分红,预计一年能赚两万两。
内务府的天字一号楼要在苏州开分号,咱们投了二十万两,占三成收益,这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看来,这还是一门钱生钱的差事。
“你继续说。”
朱由检手中的茶盏都忘记喝了,显然听到这银行能赚取如此多的钱财,让他很是惊诧。
管事继续滔滔不绝:
“最赚钱的还是贷款业务,如今已是咱们的核心进项。”
管事的声音抬高了几分,眼里透着得意。
“咱们按对象分了三类放贷:
对绸缎商、盐商、粮商这些大商户,放的是周转资金,要求以店铺、货物或土地做抵押,期限1到3年,年息十五分到二十五分。
对普通百姓,放的是小额贷款,用于婚丧嫁娶、春耕买种,以农具、房屋做抵押,期限1到6个月,利率略高,年息二十分到三十分。
虽单笔数额小,但胜在量大,这个月仅北直隶就放了两千多笔,总金额五万两,到期能赚近千两利息。
对地方官府,主要是官府税收未入库、军需紧急时的短期拆借,以未来税收做担保,利率低些,年息十分左右,但必须有朝廷或巡抚衙门的批文。
上月宣府总兵马世龙要赶制冬衣,急调十万两军饷,咱们借了,三个月后就能收回本金和两千五百两利息。
单这贷款一项,粗略算下来,一年至少能赚百万两利银!”
“百万两?”
朱由检惊得猛地站起身,案上的茶盏都晃了晃,他盯着管事,眼里满是难以置信。
“这么多?可……万一这些人借了不还怎么办?商户破产、百姓逃债、官府拖延,岂不是要亏大本?”
管事闻言,嗤笑一声,语气里带着十足的底气:
“王爷放心!咱们这银行是皇商背景,背后站着的是陛下!
借了陛下的钱敢不还?商户敢赖账,咱们直接查封他的店铺货物,报官抄家。
百姓敢逃债,官府会帮咱们追讨,逃到天涯海角也能抓回来。
官府更不敢拖欠,有朝廷批文在,敢逾期不还,咱们直接上报户部,轻则巡抚受罚,重则革职查办。
这些人借了钱,巴结着按时还,还怕咱们不续借呢!”
朱由检听得目瞪口呆,愣了半晌才缓过神:“竟还有这等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