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你生活中潜藏的“炸弹”——它们也是
第7章你生活中潜藏的“炸弹”——它们也是恐惧症之一
【章前测试】你有恐惧症倾向吗?
阅读下列问题,做出“是”或“否”的回答:
·经常想到亲人会有不幸?
·经常检查灯和水龙头关好没有?
·在人群中受到推搡觉得反感?
·有洁癖?多次反复地刷洗衣服和家具?是否老洗手?
·是否老是对自己和自己所干的事不满意,尽管已经努力想干好?
·你是否总是尽量想提前离开有可能使你遭遇尴尬的境地?
·是否能轻易做出困难的决定?
·你是否觉得有一种做某种多余事的必要?
·经常觉得身上衣服有些不对劲?
·有过回家检查门窗是否锁好的情况吗?
·老舍不得扔掉已没用的旧东西?
·是否老在想一般都是不由自主做的事?
·是否有过老重复说同一句话或数一些没必要数的东西的时候?
·睡觉前会把衣服整齐码好吗?
·你是否干一些不重要的事也很认真?
【测试结果】
从做出“是”的回答数的多少看出其患上恐惧症的程度:
没到5个说明跟恐惧症沾不上边。
5~8个说明患有轻度恐惧症。
9~12个说明患有中度恐惧症。
13个以上就得注意了,有患上潜伏性神经官能症恐惧症的危险。
1.约拿情结
约拿情结其实也是恐惧症的一种。而在日常生活中,“约拿情结”其实并不少见。不少人深受约拿情结的困扰。那么到底什么是约拿情结呢?在了解约拿情结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旧约》里的一个故事:
犹太人约拿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信仰者,他一直渴望着能够接受神的旨意,为神服务。这天,神终于派遣他去执行一个光荣的任务——去本来会因罪恶而毁灭的尼尼微城宣布赦免令。谁知道,一直期待自己能够执行神的任务的约拿却在这关键时刻选择了逃避。他抗拒神的差遣,甚至为此而四处逃亡。愤怒的神便运用伟大的力量四处搜寻他、唤醒他、惩罚他,甚至命令一条大鱼吃了他。几经挣扎,约拿最终还是接受了神的差遣,完美地完成了神派遣给他的任务。
后来,故事里的“约拿”就成了那些期待着成长,却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内在因素而抗拒成长的代名词。到了1970年,马斯洛在自己的著作《人性能达的境界》中首次向人们提出了“约拿情结”这一名词,在马斯洛的定义中,约拿情结即为我们既渴望自己能在最完美的时间点、最完备的条件下,成为自己鼓足勇气所幻想的那个样子,但与此同时,我们又恐惧这种变化。
从心理机制的层面上讲,人类不单单会克制自己危险、可怕、可恨的冲动,也会克制一些美好、高尚的冲动。因为我们的行为方式会因我们四周环境而变,我们真实的想法和个性都会因为迎合大众观点而被我们藏起来。例如,假设生活中人们普遍认为纯朴正直是愚蠢可笑的,认为慷慨大方是钱多人傻……不少人就会选择将自己身上的这一部分特性隐藏起来;同理,在推崇谦恭的社会环境下,大众普遍喜欢低调行事,而厌恶甚至敌视那些高调做事的人。人类的本性就是在不断追求成功与自我实现的。为了满足自己的本性,人们会不懈努力,向大众展示一个优秀的自己。然而,日常生活经验告诉他们,高调行事素来都为人所不喜,因此许多人都会屈服于大众的目光,将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避免招来别人的敌视。从而使自己变得抗拒追求上进。仔细回忆一下,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呢?因为周围的同学、朋友不求上进,你也只能披上“无所谓”的外衣,跟着大家一起嘲弄那些一心力求上进的人。
从基本特征的角度上讲,有“约拿情结”的人一般都有下述的两个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