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第121章
魏明芳如何不知道二人亦是迫不得已,虽恨二人心狠手毒,但也同情二人。
一时不忍,魏明芳问二人:“且不知府里怎么处置你们呢,你们可想过以后的打算?”绣屏已然失了希望,绝望道:“能有什么打算?不过是被再被卖,或者配一个瘸脚撂拐的,或是交给不成人的二流子糟蹋,哪时死了,哪时也就了了。”胭脂闻言捂着脸嘤嘤地哭了起来,悔不当初:“我亦说那样做要不得,偏生说那酒只是醉一时,闹一闹而已,哪晓得出了那样的大事。”然后望着魏明芳哭道:“看着姑娘倒了,我就觉得姑娘不好,想给姑娘抠一抠,或是喂点醒酒的药,偏生他们说没得事,架着我们就出去了。后头姑娘如何,我们也就不知道了。”绣屏冷笑:“你现在倒是不怕说得多了。”胭脂脸色一灰,亦不再多说。
回想起那日闹得凶的还有两个婆子,而那两人从自那天后就再也没有见过,想必是被人“处理”了,只是不知道到底是谁处理的。不过,这些是没有办法去追究的,魏明芳只是想着当年她为救袁敏之杀了钱三后做的那个“梦”,想到这世上或许真有因果报应一说。虽说绣屏和胭脂就算是死了阴司报应也算不到自己的头上,但这种事本就是一进一出,救了绣屏和胭脂或许冥冥之中的那个存在就给自己和崔浩记上一笔功德,既可以让崔浩免除一份恶名,又可以积点儿阴德。双赢的事,何不去做?
如此一想,魏明芳更加想要将这两人救到底的念头了。回去跟崔浩一商量,崔浩无不可的点了点头,说了一句:“随你,你想怎么做只管告诉我就好了。”魏明芳老生大慰。
转眼便进了九月,大夫人和二夫人早早地备起了菊花宴饮的事宜,又是请定酒席,又是采买瓜果,还请了两个说书的女先生等那日进来戏闹戏闹。连着忙了两三日,总算是事事齐备,这日正在做最后的检查。
不知道扯了多少的闲话事故,这时二夫人说:“各处都已经布置妥当,媳妇和大嫂都已经瞧过了,母亲是不是也去瞧瞧?你年岁比我们大得多,经得也比我们多,看一眼都比我们看十眼还要管用。”大夫人也道:“昭王府虽说是个和气人,可到底身份不同,我们万不可怠慢了。”听得她二人这么一说,太夫人也只好笑道:“那我便去看看吧。”然后众人起身,一起去园中去。
走至青石雕屏外,太夫人顿住脚,回头对人道:“也把明芳丫头叫来。”二夫人立即差了小丫环去叫魏明芳。
九九重阳,读书人亦有盛会,崔衡光早跟崔浩说了,今年他会带崔浩去他的圈子走走。这是崔浩归家后首个正式露面,他与魏明芳都有些紧张,早早地便开始了挑选那日里的穿戴。
二夫人派人来唤时,魏明芳正在给崔浩选去参加诗会的衣裳、佩物,听得人唤也只好将手中的东西放下,换了出门的鞋顺那丫环到了花园来。
等魏明芳赶到,太夫人等人已经进了院中,留等的丫环说:“太夫人叫姑娘到‘拢月亭’去见。”魏明芳只好随人去了拢月亭。
拢月亭与园门不远,不过十几米的距离,魏明芳绕过那青石雕花挡屏就能看到他们。太夫人正站在亭子外面看亭匾,只见一个小丫环朝魏明芳这头看了一眼,随即在太夫人的耳边说了一句,太夫人便转过头来朝魏明芳招手。魏明芳立即加快脚步,不多时便到了太夫人的身边。
太夫人指着亭子檐下的那块青底白灰匾问道:“丫头觉得这匾如何?”魏明芳抬头一瞧,只见那是块长约四尺,宽约两尺有余的木制横匾,写着“拢月亭”三字。魏明芳觉得不过是一个小亭子却名“拢月”有些子夸大了,但这话她却不好说出口,想了想道:“挺好。”太夫人笑笑,没有表示,只跟大夫人道:“以前不觉得,今日细看这匾仿佛有些大了。”大夫人与二夫人相视一眼,皆不知太夫人这意何为,只好问:“母亲的意思是?”太夫人却是不答,只看了一眼魏明芳,魏明芳很是莫明其妙,却架不住三个人的眼神,只好再抬头将那匾瞧了瞧,然后说:“好像有些长了。”太夫人听了笑了一下,好像是点了点头。大夫人和二夫人立即说:“换。”说着就让人去找匠人重新雕刻镌字,立即将这横匾换下来。
从拢月亭出来,走上扶手敞天的长廊,一路婉延,直插湖心,眼前一片荷叶凋残,太夫人颇不好意思,说:“今儿是不得闲了,明日便让人将这些清理了。”太夫人却说:“秋时!秋景!秋意!留着正好!”又道:“听闻当阳郡主活泼好动,回头弄头艘小船来,放到这里,以备当阳郡主兴起游湖。”大夫人和二夫人齐声应了。再从湖心回来,又从拢月亭过,太夫人又道:“这里挂两拢帘子。”大夫人立即问道:“那依母亲的意思挂什么样式、颜色的好?”太夫人看着魏明芳问:“你说呢?”魏明芳知道自己躲是躲不了了的,索性道:“满目秋色,不如用黄色如何?”大夫人和二夫人俱说好,二夫人补充道:“杏黄太艳,不如用鹅黄?”大夫人笑道:“不如比鹅黄再淡一些的鸭黄?带一点儿樱草黄的那种!”二夫人见有一丫环正着那种颜色,与之比之觉得甚好。太夫人亦看了一眼那丫环的衣裙,笑道:“就这吧。”随即这事就这么定下来。
几人逶迤进入假山叠径,抬头忽见山上有一顽石,平长光滑,倒像是个留题之处,却是无字。太夫人回头笑道:“这里添个字或许更妙?”众人听说都说是,只是却不知道题何字为好,大夫人笑道:“我们这些娘们儿家挂个帘子,收拾一下脏乱倒还顺手,留题却是不懂。叔叔学问好,咱们不如去请他定夺?”夫夫人却说:“爷们儿家处着外头的事就够忙的了,这种小事何须去烦他们?”说着就朝魏明芳扫,笑道:“咱们这里不是正有一个现成的有用人么?”大夫人立即笑道:“可不是,我怎么把咱们的明芳姑娘给忘了。”又道:“明芳姑娘可是拜了周四爷为师,周四爷的才名远播非同凡响,咱们的明芳姑娘自是也不一般。”魏明芳好不羞臊,立即躲到太夫人的身后,恼道:“还是夫人呢,没得让我出丑。”众人大笑,太夫人笑着说:“你就随便说一个吧,若是不好再让你们老爷换了就是。”大夫人和二夫人亦说:“就是嘛!”非得逼着魏明芳说出个名字来,魏明芳见势躲不过,只好搅尽脑汁去想,只是越急越是想不着。突然,她看到此处假山环绕,叠叠重重,忽高忽低,有小径穿肠,又有清泉洞响,不由得灵机一动,说道:“莫不就直接写个‘曲径通幽处’?”太夫人品味一二,大呼:“极妙!”大夫人也拍手称赞,二夫人仿佛沉于那五字韵味中半响才回过神来,也道:“实妙。”太夫人对二夫人又道:“回头叫你们老爷写几个字来。”二夫人正要说是,大夫人却道:“何需得要叔叔出手,不如就让老三写?”太夫人一听说:“也是。”又商量写个什么体款来合适,最后定了行草字体。太夫人让魏明芳记下这事,回头就让崔浩去写,魏明芳笑着应了。
说着进入石洞,只见幽深如肠,有缝隙可看外面,有佳木成林,菊花艳妍,光从缝来洒在脚下,斑斑驳驳随树影轻动,倒是与脚下幽河泉声相呼相应,很是有趣。再行数米,渐向西垂,有一斜坡微微而上,石步换木,不滑且响,叮叮咚咚于耳迂环环。再走数步,出了洞来。只见前面佳木成林,有楼宇插空,隐于红黄叶间,甚是仙境。顺石径而上,入得楼来,俯首下看,则清风拂树,水香渺渺。登石穿云,扶白石缓缓而下,有一小涧,正是假山脚下幽河,水激流而下,穿过石桥。
太夫人走得累了,坐在石桥上,倚了栏轩往下前,只见桥上有一留题,曰:“泻玉飞溅。”为白石为底,青灰描字,字体已经斑驳。太夫人回首道:“不如也用红漆描了吧。”众人皆说是。
如此,一般转下来已经是午时,太夫人已累,便命人在园中摆饭。大夫人提议去“香云轩”,二夫人附和,如是又移步香云轩。
香云轩正置园东,有一土垒之上,四周红叶掩映,又傍河塘于西,扶栏下看,倒有美了眼福。
饭毕,太夫人困劲上头,又不想走动,大夫人和二夫人便唤人在屋里置了一个榻,又有丫环捧来铺盖,一阵铺陈,关了门窗,太夫人半躺着合了眼。众人见状缓缓退下,正要关门就听得太夫人说:“到那日就把宴设在这里吧。”于是大夫人和二夫人又只得回来,听太夫人吩咐:“这左右两间,也够使了,再在外面设两个屏,丫环婆子们就在那里安置。”大夫人和二夫人应了,怕她还有吩咐也不敢走,太夫人顿了顿往下滑溜了一下,总算是挥手让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