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探监 - 梦回大明,成了造反藩王的心尖宠 - Y立方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100章探监

洪武三十五年六月,建文皇帝大势已去,纵火焚宫,也许金蝉脱壳,也许葬身火海,李景隆及谷王打开金川门,燕王兵马入金陵王城。

徐玥为了阻止壬午殉难事件,在六月之前已悄然动身赶往金陵城,燕王世子朱高炽一家人留守北平。

楼琏为朱玓撰写了即位诏书,而后在家中自尽,同年六月十七日,朱玓于奉天殿即皇帝位。

登基前夕。

徐玥温柔动问:“被人口诛笔伐,四郎可是心中委屈了?”

“嗯。”朱玓将头搁在徐玥肩头,略委屈地低声,他在外人面前,从来是乾纲独断之人,唯有在她面前,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我夫有安邦定国之才,容纳百川之量,他们不懂,毁谤之言,四郎毋须入心。”

他捏紧铁拳,想大开杀戒,想教训那些嘴碎的。

回到内庭,见着她温柔小意,被她轻轻抚慰,怒意顿消。

那些逆臣!得感谢他们有一个好皇后,若不是有她在,他们的项上人头早已落地。

徐玥说:“方孝孺不可杀,连坐更不可取。”

朱玓不解问:“为何不可杀?”

“他有一世儒宗之名,天下读书人从者甚众,姚广孝也说,杀方孝孺,天下读书人种子绝矣。他可以死节,但四郎之手不能染上名儒的鲜血;他不可以死在明宫。”

“不如放了他,任他自生自灭,以彰显君王宏量。”

“我四郎是凭实力坐上这个位置,没有他方孝孺写诏书,也能稳坐明堂。”

朱玓问:“放了他?他以才名,聚众反,该如何是好?”

“他不会,方孝孺其人,固重名节,爱惜羽毛,他以造反之名罪燕,若他自己亦同其道,岂非自食其言?”

“妾身愚见,他至多会以死明志,殉主全忠。”

“若我四郎惜才,想保他性命,妾愿尝试劝导,妾家早年有恩于他,也许他能听我一言。”

朱玓走上前,拉过徐玥的手,说:“顽固不化,迂腐蠢货,我才不在乎他的死活。我听你劝,放了他,让他自生自灭。”

“此人,要大张旗鼓地释放,越多人知道越好。让天下人知道新主宽仁,不计前嫌。”

“玥儿,你还想保谁?”

徐玥大方地说:“玥儿只想保我四郎英名不染尘垢。”

“这些革除逆臣,玥儿觉得该如何处理?”

徐玥拿着一份名单,浏览下来,看到自己的兄长徐辉祖之名,指尖在那个名字上一顿,不发一言。

兄长虽然与自己立场不同,可,毕竟是至亲手足,我能为陌生人说话,却,不敢回护自家兄长。

倒不是因为伴君如伴虎,是……

朱玓似乎看出她的犹疑,他说:“徐辉祖,是你兄长,是中山武宁王的嫡长子,因岳父功高盖世,我不会诛他,革其爵禄,令其闲住思过了事。”

徐玥屈膝拜谢:“妾身代兄长谢恩。”

朱玓忙将人拉起来,说:“玥儿,你我之间,何须言谢?今后亦无须君臣礼节,我不要你当我是陛下,只愿你始终当我是四郎,和在燕王府时一样。”

徐玥心中有一瞬悲悯,想起《明史》里那句:“永乐五年,徐皇后崩,帝哀恸,帝亦不复立后......”

如果按照历史发展,她能陪伴他的时间只余五年了,她不知道是不是这样,这些年只能尽量保养自己,以期无病无灾,伴他白首。

“黄子澄、齐泰和另外几个主谋,我必须杀。”

“湘王阖府性命,黄子澄他是该赔。但是,不要连坐,四郎必是宽仁贤明君王。”徐玥说,她知道,若能如此,已经救了上万人的性命。

最重要的是,她的夫君执掌玉玺,掌立法权,他有增删修改《大明律》的权力,她的志愿,禁止妇女缠足,就快能实现了。

先太子朱标宽仁,后人常惋惜他英年早逝,若是长兄不曾早逝,朱玓他也无须九死一生走“造反”之路,大约也能安于燕王之位,做一个恣意潇洒的王爷,保卫疆土。

徐玥与朱玓到天牢探监,朱玓在隔壁牢房听,只徐玥一人拎着木食盒出现在方孝孺面前。

“方先生。”

方孝孺睁开眼睛看了一眼徐玥,怒呲一句:“乱臣贼妇!你有何颜面来此?中山武宁王一世英名,毁于你燕贼夫妇之手!”

朱玓在隔壁听见此言,怒发冲冠,几乎捏碎拳头,想过去把他打死,骂我可以,你敢骂我的玥儿!

想起玥儿再三叮咛,不要动怒,今日不要出现在方孝孺面前,他才能留着性命,他巴不得当面就戮,血溅你袍,方成全他文人风骨。

徐玥说:“我知先生不肯吃燕王妃送来的饭菜,但,先生可记得洪武八年,令尊入狱之事?”

方孝孺一怔,当年父亲入狱,他求告官府,愿以身代,愿输寿延,后来是徐辉祖施以援手,救出他的父亲,此恩,不敢忘怀。

父亲去世,穷乏贫困之时,是徐辉祖资助银粮,助他脱困,方有后来仕途进取。

可是,这雪中送炭的恩情……他一直以为徐辉祖是欣赏自己的才学,与自己相识于微时。

“我知方先生至孝,气节不可摧折,今日来此,并非胁报,是有一句话想问先生。”

“为成全一人气节,折损宗族和学生847条无辜性命,先生觉得可值得?”

方孝孺怒目而视,说:“你威胁我!”

“我只是觉得先生一生自诩高风亮节,怎能做如此自私之举?我不解。”

“先生以明王道,辟异端为己任,天下士子文人皆敬先生,如程、朱复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