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地理知识 - 宿春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97章

第97章第十一篇第96章求真求实为世所用——中国现代历史地球学创始人之一史念海

生平简介

1912年6月24日,出生于山西省平陆县。

1918年8月~1936年7月,先后在平陆初中、太原高中读书,1932年8月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历

史系学习,1936年7月毕业。

1936年9~1940年8月,1936~1937年6月,在北平任禹贡学会编辑,并兼任河北通志馆编纂

“七七”事变后日寇侵占北平,辗转迁至西北。1939年3~7月任平凉师范教员,同年10月至

1940年8月任察哈尔蒙旗特派员秘书(驻榆林)。

1940年9月~1941年8月,在西安西北文化学社工作,编辑《西北资源月刊》。

1941年9月~1946年12月,在重庆任国立编译馆副编审,还兼任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1947年1月~1954年10月,先后担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代系主任;1948年10月调到西安

,任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

1954年11月-2000年3月:1954年11月,调至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授兼系主任;1978年任

副校长;1983年转任唐史研究所与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2000年1月改任西北历史环境与经

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以及历史文化学院名誉院长。

2001年3月在西安逝世,享年90岁。

上下求索

抗日战争爆发后,史先生为避敌寇追捕,辗转来到后方,先在西安之西北文化学社及陪

都重庆之国立编译馆担任编辑与副编审等职,后又进入大学从事教育工作,曾担任迁至重庆

北碚之复旦大学副教授与兰州大学教授兼代系主任、西北大学教授等教职,并继续从事历史

地理研究。在抗日战争的严峻形势面前,史先生出于更好地报效国家的

心愿,开始深刻地思索如何发展历史地理学的问题。他清醒地看到,虽然禹贡学会创立之初

,就如其半月刊英文译名所标示的那样,包孕有建立我国历史地理学这门现代学科的意图(

《禹贡》半月刊英译名是《中国历史地理半月刊》),但由于学会中大多数人原都师承乾

嘉学派,擅长考据之学,加之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很快侵占华北,学会被迫中止活动,因此还

远没有完成这一任务,大多数研究工作仍然停留在沿革地理学的范围内。沿革地理学的研究

工作诚然可以为世所用,但其功效究竟有限。由此,史先生潜心探索,

尽管当时他并没有获得如建国后那样对历史地理学性质、任务的明确认识,但已树立了两个

基本观点:一是历史地理学不能只限于沿革地理学这样一个部分,否则就将难以说明历史时

期的若干地理现象以及和地理有关的历史事实;二是历史地理学只有朝着前述方向努力才能

广泛地为世所用,也才能获得无限的生命力。有了这样的一些认识,史先生便开始思考人

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试图具体加以研究。由此他就想到我国古代运河开凿问题。由于运河

是航道,又可用于灌溉,还在军事征战及维系一些王朝的统一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因此,我

国历代运河的兴修,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互相作用的关系。

鉴于如上的理解,他决定选择运河这一课题开展研究,希图通过探明运河变迁的原委,使开

发水利有所借鉴。经过多方努力,他终于撰写成《中国的运河》一书,1944年由重庆史学书

出版发行。这本著作是史先生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推进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而上下求索的一个重

大成果,既体现了史先生对中华民族神圣抗战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念,也寄托了一个爱国的

学者对河山光复后能迅速走上富强康乐大道的祝愿之情。

主要贡献

1促进了沿革地理学的发展

由于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从沿革地理学发展而来的,因此沿革

地理学在历史地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史念海先生是从研究沿革地理起家的。建国以后,

史先生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但对沿革地理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先后撰写了《以陕西省为

例探索古今县命名的某些规律》、《论〈禹贡〉的著作年代》等很有影响的论文。由于他采

用文献和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沿革地理,因而在研究工作中往往能够有所突破。

2开辟了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新领域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史念海先生在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的过

程中,率先提出了“历史农业地理学”的概念,并把它作为历史经济地理的一个分支进行深

入研究。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