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地理知识 - 宿春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98章

第98章第十一篇第97章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奠基者——黄秉维

生平简介

黄秉维是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开拓者,国际著名地理学家。1913年生于广东惠阳(现惠州市),

1934

年毕业于中山大学。1938~1942任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1942~1949年任资源委员会专员

、研究委员,1949-1953年任南京市生产建设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工业部工业经济研究

所副所长、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基本建设处副处长。1950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筹

备处副主任、研究员、代理所长、所长、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

员、名誉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

全国委员会委员、顾问,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名誉通讯会员、国际山地

学会顾问。他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曾任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

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作为中国当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和带头人,在推动中国地理

学发展的同时,长期从事自然地理综合研究,开拓了热量、水分平衡,化学地理和生物地理

群落等自然地理三个研究方向;先后组织了水土保持、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热量与水分平衡

的大规模研究,倡议开展陆地地球系统科学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新方向,并为其具

体实施运筹帷幄。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因病辞世。

一腔热血献地理

黄秉维先生诞生于1913年2月1日的广东惠州。20世纪的20年代,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是

一个屈辱的年代。军阀混战,列强侵凌,民生日益凋敝,山河危如累卵。一个少年,聪颖早

慧,正义满怀,稚嫩的心灵过早地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为其一生留下了不可磨灭

的印记。广东,是清末民初的革命发祥地,各种思想汇聚于此。惠州毗邻香港,民族精英廖

仲恺、邓演达、叶挺等生于兹、长于兹,与广大民众一道,奏出了那个时代的强音。年方8

岁的他,虽不深谙世事,却也领受到“责任感”这个沉甸甸的字眼。在学堂中他听老师朗读

“皇皇华夏,即将于奴;戚戚江山,日变其色”,不禁潸然泪下,不能自已。稍长,国民革

命军的北伐壮举,“打倒军阀除列强”的浩歌,都曾使他十分兴奋。

黄秉维先生12岁之前就进了私塾,汲取了不少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尤其是在他舅父家

所接受的熏陶,整整影响了他一辈子。他舅父早年追随康有为,鼓吹变法维新,戊戌变

法彻底失败,于是隐居故里,寓情山水,老于林泉,独善其身。作为一个正直的人,他痛恨

社会黑暗,不甘大地陆沉,常常教授他的外甥许多正气之作,借以抒发“不仕王侯,高尚其

事”,“忘怀得失,以此自终”的情怀。这些文化的混合体,不能不对黄秉维的世界观产生

重大的影响。时隔半个多世纪了,黄先生对此作总结时,还深有感触地写道:“隐逸者的思

想,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内容。对汲汲于名利者,是一剂良药;对为祖国,为人类的

利主义者却可能起负面作用。为祖国,为人类,有时可能要效法伊尹,治亦进,乱亦进…

…隐逸思想的浸染,对我60多年的地理工作也有不少影响。”

黄秉维先生自幼以孝悌见称于乡里。由于家境日衰,使他深切地感到那种衣食不继的忧

虑。在他即将面临挑选职业时,虽然深知在外国控制下的机构(如邮电局、海关等)做事,可

以觅得一个薪资不菲的“铁饭碗”,但他决然舍去,不屑于那种在洋人羽翼下的富贵。恰

在那时,他从报刊上得悉各类外国人在华探险考察,深入到西北、西南腹地,而中国人自己

能够参加这些考察者,却寥若晨星,这种反客为主的现象,在爱国主义充盈内心的他看来,

实在是国人的耻辱。他在《自述》(1992)中说:“乃昕夕衔枚,疾足奔放,以两年时间,连

跳五级,考入中山大学理科预科。”接着,在学习化学还是地理学这个终身学业的决定中,

虽然他还不可能洞悉近代地理学的内涵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但由于痛感中华民族的子孙不能

对祖国秀丽山河作深入的研究,于是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地理学的大门。作为一个门门优秀的

学生而言,他毅然与地理学结缘,其中既有献身者的情怀,也不乏勇士般的悲壮。当个

人的不平与国家的兴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往往会造就一种执着的人生。自从17岁致力于中

山大学地理学的研习,直到逝世前一天,他一直耕耘在这块园地之中。

敢于否认自己

黄秉维先生是地理学界一流的科学家,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但他还是那么谦虚,勇于发现

问题,也勇于挑战自己。如生态环境一词现在已是家喻户晓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来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