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帝王心术 - 大明机关术 - 苏启文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明机关术 >

98.帝王心术

夜色中,一队骑兵正沿着林间小路向西疾驰。领头的队长穿着后金军的铠甲,夜幕中看不清颜色。他们口中衔着自己的辫子,一声不吭。夜幕下,除了马蹄声,什么声音都听不见。后金军的大帐此时却灯火通明。一个中年男子盘腿坐在案前,用胳膊拄着头部,眉头紧锁,目光集中在桌案的地图上,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手边的杯子里,奶茶早已没了热气,但他却一口也没有喝。此人正是后金军的统帅,皇太极。

“主子,您该歇会了。”他的随军家奴端来了一个铜盆,铜盆里满是热水。家奴跪了下来,除去皇太极的靴子,打算为他泡脚。十一月的河北,此时的温度却仿佛三九天似的,皇太极把脚伸入热水中,顿时觉得冻得僵硬的脚一下子舒畅了起来。他的思绪也终于从战局中回到了现在。

“禀告主子,多尔衮大人回来了。”帐前守卫的亲兵来报。他擦干了脚,穿上靴子,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

“让他进来。”皇太极摆摆手,声音不大却很有威严。

一个风尘仆仆的将军进入大帐,跪下向皇太极施礼。皇太极将他扶起,吩咐下人倒一杯奶茶。

“大汗,最后一军也撤回来了。此次战斗我们损失不小。”接过皇太极递来的奶茶,他喘了一口气说道。

“虽然广渠门一战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有机会,不必急于撤兵。”皇太极仔细端详着地图,缓缓说道。

“可是我们离抚顺大本营太远了,我担心他们趁机截我们的后路……”多尔衮喝了一口奶茶,正色说道。

皇太极微微一笑,摆了摆手。

“莫非大汗早有安排?”多尔衮露出了疑问的表情。

“你呀,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皇太极哈哈一笑:“我向你交个底。阿济格的部队已经开拔了,一队疑兵,一队主力,专守后路。军中粮草颇多,而且沿途还夺了不少百姓的粮食,所以不必退兵。”

“大汗想夺下北京城?那臣弟愿为先锋!”多尔衮拍着胸脯,向皇太极保证着。

“那你是不是还得写信给抚顺大营,让他们增派援兵啊?”皇太极严肃的问。

“明白了,臣弟这就去写信。”多尔衮点头,准备退出大营。

“你明白个屁!”皇太极一把揪住多尔衮:“袁崇焕回来了,哪怕整个关东的兵力聚在一起北京城也拿不下来。打仗不能拿族人的性命开玩笑,你明白吗?”

“臣弟不明白。在北京城下,不进不退,仗怎么打。”多尔衮完全没明白皇太极的用意,觉得很委屈。

“我们拿下抚顺才几年,民心未稳。那些当地的大小势力,看我们强了就向我们靠拢。但明里暗里也向大明频送秋波。要稳住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和大明的战斗中不断取胜,就是要告诉他们,在建州,主子永远是我们,永远是爱新觉罗!”

“那我去杀了他们,不是更痛快。”多尔衮急切地说。

“我们治天下,还用的到他们。”皇太极摇摇头。“今后,我弟还要多多锻炼学习。”

“是。”多尔衮答应着,退出了大帐。

北京城外,袁崇焕军大营。

袁崇焕身骑白马,正在巡视军营。他的身后跟着墨鸾和公输鸢两兄弟。

斥候来报,皇太极的军队并未撤军。只是向后退了十余里,扎下营寨,似乎还要伺机而动。“广渠门之战,虽然胜利了。但是还并没有伤害到皇太极军队的根本。后金军大营中。兵力不明。他们的具体部署,也需要进一步探查。”

“真是奇怪,不知道,或进军那些人,是怎么想的?难道还是想攻取北京城?”公输鸢若有所思,骑在马上说道。

“皇太极是个聪明人。他怎么会不知道,想攻取北京城,哪怕把它全部的兵力都征发过来,也是天方夜谭。有袁大人在此,他根本没有入关的机会。”墨鸾这样说道。

“他知道我们在这儿,我们也知道他在哪儿。皇太极绝不是困在笼中的野兽。他迟迟不撤兵,一定有着更大的图谋。问题就在于,他到底在盘算着什么?他真的不需要撤兵吗?”袁崇焕一边摸着他的胡须,一边望着远处的群山,缓缓说道。

“袁大人,我还有一事想说。如果拖成持久战,对我们也十分不利。我们麾下的军士从北方来,长途奔袭了这么远,又经过大战,已经是人困马乏,同时,因为及时援救京师,出发时,我们并没有带很多粮草。如果这几日不能解决战斗,那我们的优势就会转变为劣势,到时候如果建州女真的骑兵突然进攻,那恐怕就会招致大败。”墨鸾皱着眉头,不无担心的说。

“敌人狡猾,不得不防啊。”袁崇焕说道:“这样,我去恳请圣上,放我的军队入北京城休整。补充粮草军械。这样就能化劣势为优势。看下一步,皇太极想怎么办?”

“有道理啊。皇太极想要持久战,我们就陪他玩持久战。关内可不比塞外。他们的补给线拉得太长,时间一久粮草必尽。他们想不退也难。”公输鸢高兴的说。

“可是如果他们粮食不足,会不会纵兵劫掠周围的百姓?这一路他们可没少劫掠。”墨鸾补充道。

“是啊,我担心的正是这一点,所以我们只是入城休整。战机稍纵即逝。我们还是不能把战争拖入持久战。相信陛下也不会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吧。”袁崇焕摇着头说道。

第二天,北京城下,广渠门前。

“请通报一下,长途奔袭,人困马乏。关宁总兵袁崇焕请求入城休整。”说着,袁崇焕递交上自己的折子,交给了守城门的军官。军官骑着快马,一路向宫门飞驰而去。

皇帝此时正在宫中批阅奏折。一个公公,递上了一个折子,并在皇帝耳边说了什么。

“袁崇焕?他要进城?还带着兵?”皇帝小声嘀咕道。

“陛下,此时城外时局混乱,可得小心谨慎了。”

“应该不会吧。袁督师岂是这样的人。”

“陛下难道不觉得奇怪吗?山海关防线一向坚不可破,怎么突然,皇太极就突破了呢。袁崇焕又为什么亲自带队来追呢?皇太极战败之后为何不撤呢?老奴不敢多说,请陛下明察。”说着,那名公公跪了下来。低下头,不敢再看皇帝。

皇帝此时皱起了眉头。他拿起了案上的串珠,开始细细的摩挲着:“不对,这世道不对啊。”

突然,他把玉珠向桌上一拍:“去传锦衣卫和禁军的统领来见我。”皇帝的脸色一紧,四周的侍从都跪了下来,匍匐在地,不敢发出一点声响。他拿起他祖传的剑,向宫门外走去。

不多时,一队装备严整的禁卫军,黑旗黑甲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他们手持盾牌火铳,小跑着来到广渠门下。军阵分开,一名锦衣卫,骑快马,挎着鎏金绣春刀,从阵中掠过。

“圣上有令,袁崇焕军不得进城。”禁卫军士兵也齐声高呼:“袁崇焕军不得进城!”

城外的袁崇焕军见了,也顿时戒备起来。士兵面面相觑,不知道接下来会面对什么。袁崇焕大声问道:“我奉命勤王,这是为何?”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笼罩着广渠门。门内门外的两支明军。门内的禁卫军,装备严整,怒目圆睁,而门外的袁崇焕军,人困马乏,士气低落。谁也不敢率先打破这令人尴尬的沉默。

突然,一个沙哑的嗓音打破了寂静:“皇上驾到!”

说着,一群锦衣卫,快步走上城楼,排成队列。更多的锦衣卫,簇拥着皇上的圣驾,在城楼正中央站定。皇帝身穿明黄服饰龙袍,头戴冠冕,富丽堂皇。虽然年轻,但是,却显得格外英武。他向身边随侍的太监,轻声低语。太监随即叫道:“陛下口谕袁崇焕,将军辛苦。”

袁崇焕下马就拜。各级军官,士兵也纷纷下马,无不下拜。

“臣,袁崇焕,恭请陛下圣安。”袁崇焕手抱头盔,跪着说道。

“平身吧。”城楼之上的皇帝摆了摆手,说道。

见袁崇焕起身,军官和士兵们才纷纷起身。铠甲摩擦声,兵器撞击声。马蹄声交错。除此之外没有人敢发出任何声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