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对症下药有奇效,胃病就能逐渐消(4)
第33章对症下药有奇效,胃病就能逐渐消(4)
方法:将白萝卜洗净,切片,加清水3碗同酸梅共煮,煎至1碗半,加食盐调味。 功效:化积滞,化痰热,下气生津;治食积、饭后烧心、腹胀、气逆等。
麦芽神曲汤化食下气
材料:大麦芽、六神曲各30克。
方法:将以上材料水煎;早、晚各1次空腹服用。
功效:益气调中,化食下气;用于治胃肠虚弱而致的消化不良、饱闷腹胀。
榛子仁汤补益脾胃
材料:榛子仁100克,党参30克,淮山药50克,砂仁6克,陈皮10克,莲子25克。
方法:水煎,每日服1剂。
功效:补益脾胃。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减少、身体瘦弱、气短乏力等。
除了这四味中药方,我们还可以在平时做饭的时候加一些药材进去,起到食疗的效果,也能促使那些不爱喝药的重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恢复,同样给大家推荐五款:
炖野鸭山药参开胃化食
材料:野鸭1只,淮山药50克,党参、生姜各25克,盐少许。
方法:将野鸭去毛及内脏,洗净,同其他四味加水共炖;食鸭肉并饮汤,每日2次。
功效:平胃消食。治肠胃虚弱而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佳。
鹌鹑山药参补脾益胃
材料:鹌鹑1只,党参30克,淮山药50克,盐少许。
方法:鹌鹑去毛及内脏杂物,与其他各味加水共煮熟,吃肉饮汤。
功效:补中益气,强筋壮骨。治脾胃虚弱之不思饮食、消化不良等。
小米山药糊健胃消食
材料:小米50克,淮山药50克,白糖适量。
方法:按家常的方法将其煮为粥,后下白糖。每日食用2次。
功效:补益脾胃,清热利尿。治消化不良及小儿脾门虚弱调养之用。
芡莲猪尾汤健脾补肾
材料:猪尾1根,芡实75克,莲子75克,红枣7个,酱油、盐少许。
方法:把猪尾上的肥肉切去,洗净,切成小段;红枣去核;将芡实、莲子放进砂锅内,加水3大碗,大火煎煮;水沸后,下入猪尾,煮2小时以上,待尾煮烂后放调料即成。
功效:健脾,补肾,止泻,去湿。对脾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胀,或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有效。常人食用对健康也有裨益。
萝卜饼消食又化痰
材料:白萝卜150克,面粉150克,瘦猪肉60克,姜、葱.盐、油各适量。
方法:将白萝卜洗净切丝,用豆油翻炒至五成熟时待用;将肉剁碎,调成萝卜馅;将面粉加水和成面团,揪成面剂,擀成薄片,填入萝卜馅,制成小饼,放锅内烙熟即成。
功效:健胃理气,消食化痰。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喘多痰等。
防治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方
家里常有人吃饭的时候说烧心,吃不下饭,这很可能是我们所称的反流性食管炎。正常情况下胃酸只存在于胃中,如果胃内的东西反流至食管就会引起灼烧,或刺激食管而产生“烧心感”。烧心的感觉常常发生于饭后。
采用低脂肪饮食是反流性食管炎饮食治疗的关键,进过多的脂肪可延缓胃的排空,增加上腹部不适感,使胃膨胀,更容易导致反流的现象。所以如果膳食中注意控制油脂的摄入,维持正常的体重,就相对来说不太会反流。饮食中应吃些易消化、细软的食品,少用刺激性食品,少喝浓茶、咖啡、巧克力、鲜柠檬汁、鲜橙汁、番茄汁等酸味饮料及刺激性调料。烟酒会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下降,尤其是烈性酒可使食管蠕动收缩波的频率下降。食管清除酸性能力下降,对食管炎的治疗起不良的作用。
除了饮食中要注意,还可以选用中药方来起到缓解治疗的效果,由于引起反流的原因不一,我们就将病因和方法一一对应,对症下药。
防治肝胃不和
症状:胸骨后烧灼或疼痛,胸肋胀满,嗳气反酸,吞咽时有哽噎感,与情绪关联密切。
材料:柴胡、白芍、枳实各15克,半夏、生姜、竹茹各12克,蒲公英10克,甘草6克。煎水服用。
若胸骨后痛,为气滞血瘀之象,可加用失笑散;若胁胀满疼痛甚者,加郁金、青皮、佛手;若吐酸水者,加乌贼骨、瓦楞子等。
功效:疏肝和胃降逆。
防治饮食内伤
症状:上腹或胸骨后烧灼或疼痛,胃脘胀满,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大便不爽,舌红,苔厚腻。
材料:山楂16克,神曲13克,半夏10克,茯苓25克,陈皮12克,连翘12克,莱菔子20克。煎水服用。
胃脘胀满不减可加枳壳;大便郁结加大黄或枳实。
功效: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防治痰火郁阻
症状:胸脘、胸膈灼热或灼痛,吞噎食嗝,脘闷泛恶,心悸,头晕,苔腻,脉滑。
材料:半夏、陈皮、厚朴、枳实各12克,茯苓15克,甘草6克,生姜、黄连各10克,竹茹、瓜蒌各16克。煎水服用。
无热者加桂枝、白术;痰热者加黄芩、川贝。
功效:清化痰湿,和胃降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