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你对“胃”了解多少(3) - 养胃百日去病根 - 李志刚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章你对“胃”了解多少(3)

第4章你对“胃”了解多少(3)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都会有胃胀气的感觉,比如感觉肚子里没有吃东西却撑得慌,或者明明很饿,但是吃了一点东西就饱了,而且一个劲儿地返嗝儿。那什么是胃胀气呢?这个“气”都是什么东西呢?吃什么食物会导致胃胀气呢?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胃胀气的原因,总的来说原因很复杂。一般的胃肠疾病,比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下垂、急性胃扩张等都可能会出现胃胀气的症状,甚至消化不良也会出现肚子胀气的情况。

早在《黄帝内经》的《灵枢·胀论》中对胃胀气就有描述:“胃胀者,胀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费伯雄先生在所著的《医醇剩义·胀》中有更详细的阐释:“胃为水谷之腑,职司出纳。阴寒之气上逆,水谷不能运行,故胀满而胃痛,水谷之气腐于胃中,故鼻闻焦臭,而妨食便难也。”

简单来说就是,胃是储存食物的场所,负责出入。假如阴寒之气逆势而动、往上运行,那么胃就不能很好地“腐熟水谷”并且“通降”,所以胃就有胀满的感觉,并且疼痛。而食物在“腐熟”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集聚在胃中,味道自然是不大好闻的,就会让鼻子闻到“焦臭”的味道,而且会影响到我们的胃口和排便。

很多胃病患者的胃胀气是很有规律的:饭后必打嗝,而且每次都长达一个小时左右,喝水之类的土办法根本没有效果。看起来打嗝不算什么大毛病,可是这件事情往往会成为被人取笑他的由头,有人还恶意模仿,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

其实,打嗝主要就是胃气上逆引起的,用西医的说法是膈肌痉挛。像这种长久、持续、规律的打嗝,可以通过服用一些改善胃动力的药或者采用针灸来治疗。

一般来说,由于受寒、饮食或者情绪引起的打嗝比较容易治疗。而这种规律胀气的情况属于“老胃病”,需要平胃驱寒,这种打嗝比较难控制,我给他们的建议往往是针灸太冲、涌泉和足三里,为的是疏肝理气。但除了这些穴位,治疗打嗝还可以针灸内关、中脘、合谷、攒竹、鸠尾、天突等穴位,要因人而异、因病情而宜,大家不要自己随意针灸。

此外,还有一些不是因为胃肠疾病引起的胃胀气。比如,不良的饮食习惯就可能导致胃胀气:有的人在进食时边吃东西边说话;或者狼吞虎咽;或者有的人因为工作原因在户外边走路边吃饭,不经意之间吃进许多空气,而且吃完饭又坐着不动,让气体闷在肚子里,这都可能出现胃胀气。

只是我们要注意,偶尔一两次的、暂时的胃胀气没关系,算不上是病。比如,昨天晚上你吃了辛辣刺激性强的烤翅,然后又意犹未尽地吃了点不好消化的炸鸡翅、薯条。第二天早上起来肚子胀气,但是这些气体排出去之后就没有难受的感觉了。那么这种情况不必害怕,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经常这样做,免得对胃造成实质性伤害,否则等到发展成胃病之后,这种难受的胃胀气就会经常伴随你了。

此外,假如饮食中大量摄入容易发酵生“气”的食物,如豆类、花生、山芋、花椰菜等,也会产生气体。但这些食物是对身体有益的,不能因此就不吃它们了,关键还在于要增强我们自身的消化能力。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胃胀的“气”主要是胃酸和食物交融产生的一些酸性气体以及不经意间吃进的空气。健康人偶尔有胃胀气没关系,只要注意饮食习惯就好。但假如突然开始出现持续的胃胀气,那就要引起注意了,因为这很可能是胃病的征兆。尤其是随着年龄增加,我们每个人的消化能力越来越差,就更要关注胃胀气的表现,以便及早发现胃病。

“胃排空”是怎么回事?

我们已经知道,胃的作用是“主受纳、主通降”。简单来说,当胃把“受纳”到的东西往下“通降”时,这个过程就叫“胃排空”。一般来说,食物进入胃后五分钟左右,就开始排空。至于这个过程什么时候结束,就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以及具体进食的食物了。

不同食物的排空速度是不一样的。早餐你吃的粥和晚餐吃的大鱼大肉,排空速度一定不同。但每种特定食物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排空速度。假如在这个基础上显得过快或者过慢,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一般来说,固体食物的排空速度比液体要慢得多,大块的食物排空速度比切碎的、颗粒小的要慢得多。这些都很容易理解。糖类排空所需的时间大约是1到2个小时,蛋白质类大约需要2到3个小时,脂肪类则需要5到6个小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说大鱼大肉不好消化的原因。只是,我们平时吃的食物总会荤素搭配,有肉有菜有粥汤有水果,那么对于这种混合性食物,胃需要4到6个小时才能完全排空。

所以,假如你一顿饭量正常、热量足够的餐点刚吃完2小时就觉得肚子饿了,就可以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胃排空过快。假如你一顿饭能顶一天,那就肯定得考虑是不是胃排空过慢。

胃排空它本身是个过程,不管有没有胃病,我们每个人每次吃东西都会经历这个过程。只是,排空的速度是快还是慢,还是快慢适中,直接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不用我说你也知道,排空的速度过快或者过慢都不好。

有一年,大一新生刚开学,一位小伙子就来找我了。他年纪轻轻,自己也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吃下东西之后很快就饿了,觉得胃里空了,需要再吃东西。他以为是自己消化能力强,自然饿得比别人快。但时间长了,他发现自己越来越消瘦。他还以为是因为自己每天消耗的能量多,也很正常,就没当回事儿。

他通常都是晚上吃了很多东西,早晨起床还特别饿。但有一天晚上,他跟刚认识的同学约会,没好意思吃太多东西,回家之后累了也没顾上吃宵夜,第二天早上反而没有胃口,而且开始有恶心、胃痛的表现。这时候他觉得情况不大对了,就来看医生。

他的症状就是典型的胃排空过快,年轻人如果胃火亢盛,就容易消化特别快,容易饿。一般年轻人都会认为消化能力强,这是好事啊,是身体好的标志。消化能力强固然是好事,但是消化过快就未必了。而且,胃排空是需要动力的,这会让胃的负担过重。

对于这位小伙子,我给他配了几副中药调理。另外还嘱咐他忌食辛辣、忌饮酒,因为这会给胃火上浇油。然后平时饮食要尽量清淡,因为油腻的食物会助湿生热。但针对他的情况,我特别交代他要少吃流质食物,因为液体和小颗粒食物会加速胃排空。

和胃排空过快相比,胃排空过慢显得更糟糕。因为假如胃排空过慢,你虽然不容易感觉饿,却经常会感觉到自己的上腹部饱胀,那种感觉可不是吃饱了之后的心满意足感,而是一种不舒服的饱胀。而且还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嗳气的症状,老有口臭,第二天早上嘴里有宿食的酸腐味等,这些都可能与胃排空慢有关。

跟胃排空过快相反,胃排空慢的人适合吃半流质的食物。他们除了在需要的时候进行药物调理之外,日常饮食上还要注意细嚼慢咽,少吃一些高脂肪类食物,这样有助于加快胃排空速度。而且,由于固体食物、酸性食物都能够减缓胃排空,所以我们要少吃。当然,还要尽可能保持心情愉悦,这样才有利于让胃排空的速度回到正常。

“胃动力”到底指什么?

我们已经知道了,平时我们摄入体内的食物和水分,都要先在胃里储存、停留一段时间,这时候会有个初步的消化与吸收。这时候的胃就像一台小石磨一样,它要把食物磨碎,把它变成食糜,然后再交给小肠。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磨”是靠什么运转的?

而且,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胃排空”,胃又是靠什么把食糜排空给小肠的?要知道这绝不仅仅是“水往低处流”那么简单,否则也不会有胃排空过快或者过慢的问题存在了。

“磨”的运转和胃的排空,它们都需要动力,这种动力也就是“胃动力”。所以胃动力指的其实就是胃“腐熟”食物以及排空食物时所用的动力,它直接决定了胃的消化能力以及排空的能力。

那么,胃的这种动力来自哪里呢?它来自胃的收缩运动。可胃的收缩所需要的能量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在解剖生理学中,胃的运动有紧张性收缩、容受性舒张和蠕动三种。前两种运动是胃平滑肌经常保持的状态。而蠕动才是胃动力的主要来源,它只在进食后才会有,对食物的消化吸收非常重要。

这种蠕动是受胃壁上的平滑肌控制的。在胃中上部大约三分之一的地方有一个“起搏点”,这里有一种特殊的细胞,它们能够很有规律地每分钟产生三次基本电节律,向下往幽门的方向传播。胃就在这种刺激下进行有规律的蠕动。在蠕动过程中,胃不断研磨食物,并且把它推送到十二指肠。

我们会注意到,胃的这种动力有个特点,就是有规律,不管是蠕动的力量还是频率,都是有规律的。假如我们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扰乱了这种基本节律,就一定会对胃动力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对消化功能产生影响。

那么,都有哪些原因会影响到胃动力呢?首先是胃的分泌功能紊乱。假如胃壁不能分泌足够的胃酸和消化酶来刺激胃壁平滑肌的蠕动,就会直接导致胃动力不足。

其次是饮食不当。假如吃了过多土豆、红薯、板栗、白萝卜等饱腹感很强,而且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或者吃得太饱,会让胃的负担太重。想想看,一个被撑得过于硕大的胃,蠕动起来就需要更强劲的动力。这种超负荷运转,也会导致胃部蠕动的力量不足。

此外还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紧张的精神情绪也会影响到胃动力。比如,吸烟饮酒都会引起胃动力障碍,而精神的过度紧张和情绪的过于悲伤都会影响到胃电节律,从而让胃的蠕动不规律,胃动力时强时弱,产生胃动力障碍。

一般来说,胃排空过慢的人往往胃动力不足,我们在接诊时遇到的问题大都是胃动力不足、胃排空过缓。它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胃动力不足,会导致胃排空过慢,如果坐视不管,那么胃会变得越来越“懒”,以至于胃排空速度越来越慢,食物在胃内滞留的时间越来越长,随之而来就会出现恶心、腹胀等种种消化不良的症状,甚至引起胃炎。而胃炎又会进一步影响到胃动力,让它的力量和频率更弱,形成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对于胃动力不足的患者,西医会用“吗丁啉(多潘立酮)”这样的药物来促进胃蠕动,中药我们往往会采用鸡内金、白豆蔻、山楂、枳实、槟榔、大黄、高良姜等中药材来增强胃动力。另外还要提醒大家,自己不要随便用药。

口臭和胃有关吗?

一般来说,假如口气清新或者没有什么味道,我们是不会关注口气这个问题的。只要你开始关注口气,说明它一定让人不怎么愉悦。所以我们接诊时遇到的口气问题,一般都是口臭。

说起来,口臭似乎不是什么大毛病,可是在与人交往时,一张嘴就一股难闻的味道,难免会影响自身形象,给自己带来不少难堪和尴尬。尤其是年轻人,更得关注这个问题。但不管你是不是在意自己的形象,口气这个问题都不容忽视。

中医认为,如果人体的脏器都正常活动,就会体质强健、神清气爽、口齿生香。假如有了口臭,有可能是牙齿本身的疾病,比如口腔溃疡、牙周炎、牙龈炎等,还有可能是残留在齿缝间的食物残渣引起的。但在排除这些因素之后,口臭就表明身体内部可能有问题。

清代医家沈金鳌有本书叫《杂病源流犀烛》,里面说:“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或劳心味厚之人亦口臭,或肺为火灼口臭。”这里我们先不谈口味重、肺火引起的口臭,只谈谈与胃有关的口臭。

说起这个问题,我想起了前些年接诊的一位小姑娘。这位姑娘是大学生,长得眉清目秀,性格也很开朗,还是学生会干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就是有一个毛病一直困扰她,那就是口臭。这个问题从上初中开始就有了,但是那时候她没有注意,再加上整天上课、学习,跟人交际也不多,对生活没太大影响。

可是,上了大学之后,由于经常要和很多人打交道,口气对她影响很大,常常会有人当着她的面皱眉。虽然大家碍于面子没有说什么,但已经足以让她非常难受了。她说自己曾经按照牙膏广告所说的那样坚持刷牙,而且一天要刷六七次,但是嘴里还是觉得有股恶臭。所以她总是口香糖和口气清新剂不离身,来见我时还嚼着口香糖。

经过进一步的问询和诊断之后我发现,这个小姑娘长达十多年饮食不规律,而且还神经衰弱,睡眠质量很差。尤其是她还无辣不欢,特别喜欢吃麻辣的食物。甚至在中学期间由于住校,她不喜欢食堂饭菜,常常馒头辣椒就是一顿。

这样一来,原因就很明显了,她长期胃火过盛,脾胃失调,因此引起了口臭。所以我给她开了降燥气、清胃火的几味中药,并且要求她在日常饮食和起居睡眠上努力调理。经过三个多月的调养之后,小姑娘的口气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一般来说,很多由胃热、胃火盛引起的胃病都会表现出口臭的症状。尤其是体内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几乎都会有口臭。

假如我们的口气不大清新,首先要判断是否是口腔问题。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小窍门,你可以自己检测一下:用手捂住嘴巴然后呼气,闻闻是否有臭味。然后闭上嘴巴用鼻子呼吸,再闻闻是否有臭味。

假如只有在用嘴巴呼气时才有臭味,说明很有可能是口腔问题引起的口臭。这时候你去认真刷牙或者漱口,如果异味减轻很多,就说明这个口臭主要与口腔卫生有关。

假如用鼻子呼吸也有异味,那么可以去医院的消化科、脾胃病科等相关科室做个呼气试验或者抽血,查查幽门螺杆菌。这种细菌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它能破坏胃黏膜,导致食物在胃里滞留时间过长,产生腐败不洁的气味,引起口臭。

找到原因之后,就可以对症下药了。但我还是要强调一点,假如大家想解决因胃火引起的口臭,不要擅自配药服用。因为每个人体质都不一样,而“清胃火”的中药十分苦寒,服用不当的话很容易损伤脾胃。所以,别看口臭事小,吃药的时候还是要找有经验的医生给你做个诊断,然后开方子,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口臭未除,脾胃先伤”的情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