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南北史演义(上册)》(23) - 南北史演义 - 蔡东藩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南北史演义 >

第二十三章《南北史演义(上册)》(23)

第二十二回四州沦陷

话说殷孝祖阵亡,众人惊骇,得亏沈攸之治军有方,才勉强稳住人心,不至于溃散离奔。当时江方兴已从南方调到北部,和沈攸之职位大致相同,众人想推举沈攸之为统军,沈攸之没有接受,反将统军一职谦让给江方兴。江方兴非常高兴,便督率众将士,准备和叛军大战一场。

赭圻由寻阳左卫将军孙冲之、右卫将军陶亮等人统兵两万戍守着。孙冲之对陶亮说道:“殷孝祖是位骁将,一战就死了,看来徒手夺天下也不难。这里已经无须再战,应该直接攻往京师。”陶亮没有听他的话,只是和部将薛常宝、陈绍宗、焦度等人出兵和宋主对阵,决一胜负。江方兴和沈攸之兵分两路夹攻敌阵,有进无退,杀得寻阳军士弃甲休战,一股脑儿地逃往姥山。叛军死亡过半,失去湖、白两座城池。陶亮非常害怕,急忙和孙冲之退到鹊尾据守,只留下薛常宝等人坚守赭圻城。

寻阳长史邓琬听说前军战败后,又派豫州刺史刘胡率众三万、铁骑二千,赶去援应孙冲之和陶亮。刘胡是一名老将,颇有勇略,将士们都非常惧怕他,孙、陶二人也时常倚重于他,总以为他像长城一样坚固可靠,有他在便可无忧。宋廷已提拔沈攸之为辅国将军,代替阵亡的殷孝祖督管前锋军事,又调派建武将军吴喜,从会稽赶到赭圻支援,沈攸之的军队因此更加强盛,便率军包围了赭圻城。

叛军守将薛常宝在赭圻据城死守,又因粮食不足,便向刘胡乞求支援粮饷。刘胡亲自率兵背囊运米,乘夜援救薛常宝,天刚亮就赶到了城下。不料被沈攸之的大营阻拦,无法入城。沈攸之又派兵出营攻打,和刘胡鏖战多时,刘胡也非常厉害,多次持槊往前冲杀。随后,沈攸之号令各军射箭,将他阻止住,刘胡依然率众三退三进,直到身中数箭无力支撑,方才率军撤退。沈攸之乘势猛攻,刘胡的军队大败,他的部下丢下粮食和武器,逃往山里去了,刘胡狼狈地退走,回到军营。

薛常宝眼见刘胡战败逃走,知道孤城已经无法守住,便打开城门突围,一番血战后才得以到达刘胡的营寨。他的部将沈怀宝也想跟随他一同逃走,不料被沈攸之给截住,未战几个回合就做了刀头鬼。陈绍宗由水路驾着小船逃到鹊尾,赭圻城尚有数千人,他们随即出城投降。沈攸之率军进入赭圻城,建安王刘休仁也从虎槛赶到赭圻。之后,宋主又派尚书褚渊来到行营,犒赏全军将士,并且促令大军再次进军。

邓琬传达刘子勋的号令,命令袁顗到寻阳统率叛军前去迎敌。袁顗率领雍州的部众来到寻阳与各军会合,随后又率领两万人马,一千艘战船,如火如荼地赶到鹊尾。刘胡等人将袁顗迎入军营,商谈军情,袁顗只大略说了几句,就算了事。袁顗在营中住了几天,并没有什么策略,只是穿着华丽的衣服,赋诗饮酒,就跟个没事人一般。刘胡因南军还没赶到,军需物资匮乏,便向袁顗借襄阳的军资,袁顗不肯答应。袁顗沿途听到路人谣传,说建康的米贵,一斗米要一千贯钱,于是他以为可以不用进攻,便可坐享其成。因此,连日来他未发一兵一卒。刘胡等人多次请求出战,袁顗却将刘胡调去浓湖驻守,命他堵截官军。

这时,青、兖各郡的官吏起兵响应建康,青州刺史沈文秀,勉强和他们相持着,形势非常危急。弋阳西山蛮田益之也投诚宋室,率领一万蛮人包围义阳。邓琬派司州刺史庞孟虯,击退了田益之,并且领兵去支援殷琰。刘勔派人传书给刘休仁,请他分兵前来相助,刘休仁便派遣龙骧将军张兴世赶去支援。张兴世却提出要绕过鹊尾,先去占据钱溪,截击寻阳军的粮道,偏偏刘休仁命令他往北支援刘勔,难免背道而驰,有些可惜。

沈攸之本来赞成张兴世的计策,就立即对刘休仁说道:“孟虯手下都是些乌合之众,成不了气候,只要派别的将领前去援救,就足以抵制。张兴世谋划袭击叛军的粮道,才是制胜的关键,还请大帅三思!”刘休仁便听从沈攸之的建议,另外派部将段佛荣领兵去援助孟虯。刘休仁又命令张兴世挑选七千精兵,用两百艘轻船运载,逆流而上,途中遭遇强劲逆风,军队行进非常缓慢。刘胡得到消息后大笑道:“我尚且不敢轻易越过宋军阵地,去攻取扬州,张兴世有什么能耐,竟敢占据我军上流呢?”于是,他便不再戒备。

哪知天意助宋,一夜间东北风大起,张兴世得以扬帆直上,直接越过鹊尾。等刘胡得知消息后,急忙派偏将胡灵秀去追赶,却已经来不及了。张兴世驾船赶到钱溪,扎下营寨,堵截了叛军的交通要道。刘胡亲率各路水军去攻打钱溪,前锋队被张兴世击败,死伤数百人。刘胡不禁大怒,驱兵猛攻,不料袁顗派人从后方追来,说是浓湖危急,促令他领军回去救援,刘胡无奈之下只得退兵回到浓湖。这浓湖危急的军报,并不是袁顗虚造的,其实是刘休仁派人响应张兴世,特意命令沈攸之、吴喜等人率舰队攻打袁顗,以此来牵制刘胡。等刘胡回到浓湖时,沈攸之等人也退兵了。

当时,广州刺史袁昙远被部下所杀,山阳太守程天祚投诚宋廷。赣令萧颐是辅国将军萧道成的儿子,他擒获南康相沈肃之,占据南康,响应其父亲。庞孟虯到了弋阳,也被吕安国等人击退,于是重新逃回义阳。王玄谟的儿子王昙善,又起兵占据义阳城,他派兵追击庞孟虯,庞孟虯在逃往蛮中的途中死了。皇甫道烈等人听说庞孟虯败死后,便率领部下投降了刘勔。刘勔于是命令段佛荣重新回到浓湖。

刘胡的军队缺乏粮食,粮运的通道又被张兴世所阻断。刘胡又再次攻打钱溪,仍然没有攻破,于是派安北府司马沈仲玉,前往南陵征收粮食。沈仲玉到了南陵后,征收到粮食三十万斛,钱布数十船,运送时刚经过贵口,正好碰到宋将寿寂之、任农夫率兵杀来。这时逃命要紧,沈仲玉舍弃米布,逃回了袁顗的大营。

刘胡得知消息后大为震惊,便密谋往西逃窜,他派人通知袁顗,谎称要再去攻打钱溪,并直接攻往大雷,但他暗中却命令薛常宝准备船只,直接赶往海根,毁去大雷等城池后,便自顾往寻阳逃去。袁顗直到傍晚才得知,捶胸顿足地怒骂道:“不料今年竟被这小子所误!”他一边说,一边跨马出营,对所有将士说道:“我亲自去追赶刘胡,你们不要轻举妄动,在大营守着!”说完,他就带领一千人马,策马飞奔逃往鹊头。

浓湖和鹊尾各营的兵士总共不到十万人,而且两处军营没有主帅,又如何能够防守?索性全部投降了宋军。建安王刘休仁便率领大军进入浓湖,随后又赶到鹊尾,收降敌人的营垒数十处,并派遣沈攸之等人去追击袁顗。

袁顗和鹊头的守将薛伯珍又逃往寻阳,夜间留宿山中,只能杀死战马取肉食用,袁顗对薛伯珍说道:“我并不怕死,只想回到寻阳,向主上谢罪,然后再自尽。”薛伯珍不答。次日早晨,薛伯珍派人请他前去议事,袁顗不知他有何妙计,便命令随从退下,和他密谈,哪知薛伯珍竟拔剑出鞘,向袁顗砍来。袁顗惊慌失措想要躲避,偏偏身子不听使唤,被薛伯珍一刀杀毙,魂归幽都。

薛伯珍砍下了袁顗的首级,举示众人,又嘱令全军降宋。众将士全都听命,随后便拿着袁顗的首级赶往钱溪,途中正好遇到马军将军俞湛之,薛伯珍拿出首级给他看,俞湛之假装向他道贺,暗中却拔刀砍下薛伯珍的头颅。随后,俞湛之将两颗头颅送往刘休仁的大营报功。

寻阳连续接到战败的军报,邓琬等人仓皇失措,忽然看到刘胡等人赶来,谎称袁顗叛变,致使全军溃散,他只能带领军队回来,请求重新部署,再图一战。邓琬信以为真,又拨给他粮食和兵器,命他立即出兵屯守湓城,不料他一出寻阳,竟然调转方向,往沔口去了。

邓琬得知刘胡逃走,更加惶恐着急,他和中书舍人褚灵嗣等人商量救急的办法,大家绞尽脑汁也没想到一个良策。尚书张悦却想出一条妙计,诈称自己生病,召请邓琬前来议事。邓琬应约而来,向张悦问安,张悦说道:“我的病是因操劳国事而起,如今国家面临危境,您首先倡导谋变的计策,敢问此事还能如何计划?”邓琬踌躇多时,才答道:“看来只好杀死晋安王,查封府库来谢罪了,或许还能保全一命!”张悦冷笑道:“这也太残忍了,难道要靠出卖殿下来求得活命吗?你先喝杯酒,再想想更好的办法。”说到这里,张悦便向帐后回顾,假装取酒。帐后一声响应,便闪出许多勇士,他们手中哪里有酒杯?只有刀械相向。邓琬走投无路,只能被勇士擒住,由张悦数其罪,当场斩首!张悦又派人去逮捕邓琬的儿子,一并处死,自己则驾着小船,来到刘休仁的军前,献上邓琬的首级,投降请罪。

刘休仁立即命令沈攸之等人赶往寻阳。寻阳城中已经大乱,刘子勋已被蔡道渊囚住,城门大开,任由沈攸之等人冲入城。可怜十一岁的孩子,只做了半年的寻阳皇帝,最后却落得身首分离。

沈攸之派人将刘子勋的首级送到建康,张贴布告安抚百姓,又命令张兴世、吴喜、沈怀明等人分别巡视荆、郢、雍、湘各州和豫章各郡县。刘胡逃到石城,被竟陵丞陈怀直所杀,郢州行事张沈,荆州行事孔道存,相继毙命。临海王刘子顼被荆州治中宗景押送到建康,宋主刘彧勒令他自杀。安陆王刘子绥也被赐死。还有刘子勋的弟弟邵陵王刘子元,原本调任到湘州做刺史,途中经过寻阳时,被刘子勋留下,加封为抚军将军,致使此时也连坐被杀,年仅九岁。所有归附刘子勋的叛军党羽,除了见机归顺的外,多半被逮捕诛杀。徐州刺史薛安都,冀州刺史崔道固,益州刺史萧惠开,梁州刺史柳元怙等人先后归降。唯独湘州刺史何慧文没有投降,于是宋主下诏命吴喜前去宣旨招抚。何慧文叹道:“身陷叛逆,不忠不义,还有何面目见天下人!”于是,他喝药自杀了。宋主刘彧下诏追赠死节诸臣,封赏有功之臣,并且命刘休仁班师回朝。

这时,路太后已遇毒身亡,宋主追封她谥号为昭太后,安葬在孝武陵东南边,称为修宁陵。虽然其名目上未减损,但此陵墓实际上建造得非常草率。原来,路太后听说刘子勋建号立国,非常高兴,于是她在刘子勋即将兵败之时,假装设宴将宋主召入后宫,安排毒酒,想要杀死他。宋主刘彧全然没有防备,经内侍在一旁拉扯衣服,他才知道酒中有毒。于是,他将计就计,率先拿起酒杯为太后贺寿,路太后无法推辞,只好拼死将酒喝下,当晚便毒发身亡。宋主刘彧命人保密此事,暂不发丧,只是将尸体收殓,放到东宫,等到寻阳捷报传来,才草草安葬。

刘休仁奉召入都,又秘密告知宋主道:“松滋侯兄弟尚在,终究是祸端,应该尽早除掉才是!”因此,宋主将松滋侯刘子房以下,共计兄弟十人全部赐死,就连路太后的侄子路休之、路茂之也连坐加诛。

孝武帝总共有二十八个儿子,到此已全部死尽。其中被宋主刘彧赐死的有十四人,这也可以称之为骨肉相残,毫无人性了。

辅国将军刘勔围攻寿阳,从春天攻打到冬天,依然没有攻克。宋主刘彧又派中书省草拟诏书,招抚殷琰。尚书蔡兴宗劝谏道:“天下已经平定,殷琰应该知错并感到恐惧,如果陛下亲自赐诏给他,他一定会来,否则,便会怀疑其中有诈,这并不是良策!”宋主不听,果然殷琰得到诏书后,便怀疑刘勔使诈,不敢出来投降。杜叔宝又隐瞒了寻阳战败的消息,防守更加严密,后来,宋主释放的降兵来到寿阳,和城中人对话,寿阳守城的将士们才知道寻阳已经大败,因此,都生出二心。殷琰打算往北投降北魏,遭到主簿夏侯详的极力劝阻,殷琰于是派夏侯详去见刘勔,委婉地请求道:“如今城中的兵民明知受困,却仍然执意坚守,无非是害怕将军入城后,会将他们全部诛杀;倘若将军逼得太急,他们将往北投降魏国,为将军考虑,不如网开三面,一律赦罪,众军兵得到生路,还能不相继归顺吗?”刘勔慨然地答应了,便派夏侯详到城下呼喊城楼上的将士,传达刘勔的意思。于是,殷琰率领将佐出城投降,刘勔当面安抚他们,没有杀一兵一卒。他进入寿阳城后,又约束部下,对百姓秋毫无犯,城中百姓和兵士都欢喜不已。宋主也下诏赦免殷琰。殷琰回京后,被重新任命为镇南谘议参军,最后做到少府才死去。

像兖州刺史毕众敬、豫章太守殷孚、汝南太守常珍奇等人,以前曾响应刘子勋,此时都送上奏书表达诚意。宋主因叛乱已经平定,便想向淮北示威,特地授命张永为镇军将军,沈攸之为中领军,统率兵甲十五万,前去迎接徐州刺史薛安都。蔡兴宗劝谏道:“薛安都已经归顺,只需一道诏书便可将他召回,何须派大军前去迎接呢?这样反倒会令他生疑!如果说叛臣罪重,不可不诛,也应该在没有赦免之前,早早处置。如今已是加恩宽宥,又迫使他们再次外叛,招来北寇入侵,到时恐怕反让朝廷受损,得不偿失了!”宋主却不以为然,转而询问萧道成,萧道成也说不宜派兵前去,宋主说道:“六军如此猛锐,何往而不利,卿等也未免太过忧虑了!”于是,他径自派遣张永、沈攸之二人启程北行。

薛安都听说大军将至,果然疑虑丛生,急忙派遣儿子前往北魏做人质,请求魏主发兵支援。汝南太守常珍奇也害怕连坐遭诛,也举献悬瓠城投降北魏。魏主拓跋弘是拓跋浚的长子,拓跋浚在位十四年病逝,由拓跋弘继承父亲遗统,和宋主刘彧同一年即位,尊拓跋浚为文成皇帝。这时,拓跋弘年仅十二岁,由丞相太原王乙浑总掌国事。次年,乙浑有谋反的举动,太后冯氏秘密商定大计,杀死乙浑。冯氏是拓跋弘的嫡母,非常有智谋,因此临朝听政。恰巧薛安都、常珍奇二人奉书前来求援,冯太后便和中书令高允等人商议后,决定出兵,立即派镇南大将军尉元、镇东将军孔伯恭等人率骑兵一万,往东援助彭城。冯太后派遣镇西大将军西河公拓跋石,督领荆豫南雍州诸军事张穷奇,率一万步兵,往西援救悬瓠;授命薛安都为镇南将军,兼任徐州刺史,封为河东公;封常珍奇为平南将军,兼任豫州刺史,封为河内公。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