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南北史演义(上册)》(49)
第四十八回尔朱荣另立新主
话说尔朱世隆带着魏廷的诏书到了晋阳,正好和尔朱荣相遇。兄弟俩久未见面,此次相聚自然很高兴。尔朱荣看完诏书后,对尔朱世隆说:“这事我不能依从,弟弟你也不必回朝廷去了。”尔朱世隆说:“朝廷怀疑哥哥,才派我到这里,现在我如果留在这里,反倒会让朝廷有所防备。”于是,尔朱荣遣回了尔朱世隆,然后和元天穆商议,说道:“彭城王元勰素来忠勋,声名远播,他的三儿子元子攸最近被封为长乐王,也很有名望,不如拥立他做皇帝,这样一来,民众也比较信服。”元天穆认为这个方法妥当,尔朱荣便命令他的侄子尔朱天光等人前去拜见长乐王元子攸,详细陈述尔朱荣的意思,元子攸当下就同意了。事情办成后,尔朱天光等人便返回晋阳向尔朱荣禀报,可尔朱荣又有些疑惑起来。从前,北魏册立后嗣,一定要先铸造铜像,铜像铸成后才可册立,否则就视为不祥,应当放弃。尔朱荣也占卜测算,也将显祖献文帝的子孙一一铸像,大多都没有铸成,只有长乐王元子攸的铜像铸成了,于是他立即从晋阳起兵。
尔朱世隆回京后,含含糊糊地复了旨,等到听说尔朱荣继续南下时,他便悄悄潜逃出都,直接投奔了尔朱荣的军队。胡太后听到消息后非常彷徨,她召来所有的王公大臣商议。众臣都不敢向太后直说,只有徐纥站出来说道:“尔朱荣只是一个小小的胡人,竟敢擅自发兵来攻打朝廷!我们现在只要派兵分守险要关口,以逸待劳就行了。他们千里跋涉而来,一定人马疲惫,用不了几个月,保管能一举剿灭。”胡太后即刻任命黄门侍郎李神轨为大都督,派他领兵抗击尔朱荣;又另外派遣别将郑先护、郑季明等人前去防守河桥,武卫将军费穆屯兵驻守小平津。
尔朱荣行军到达河内后,就派遣使者到洛阳,秘密迎接元子攸。元子攸立即和兄长彭城王元劭、弟弟霸城公元子正偷偷从高清渡河,赶到河阳与尔朱荣会合。尔朱荣手下的将士看到元子攸到来,争相呼喊着万岁,元子攸跟随尔朱荣的军队渡河南行,在途中称帝,筑神坛接受朝拜。元子攸晋封兄长元劭为无上王,弟弟元子正为始平王,任命尔朱荣为侍中,督管内外所有军事,同时兼任尚书令、领军将军,赐封为太原王。随后,他又颁诏到远近各处,谕令各地效忠归顺。
郑先护平日与元子攸关系不错,他和郑季明开城迎接元子攸,费穆也奉表投诚。李神轨连夜狼狈地逃走了。徐纥听到消息后,料知大势已去,来不及顾及胡太后,竟然捏造诏令打开殿门,从御厩中取出十匹良马,带着亲眷家属逃往兖州。郑俨也照样施行,逃回到乡里。胡太后突然失去两个最信任的人,一下子好像缺了手足一般,急得不知所措。她踌躇之间想到了一个无聊的方法,召来肃宗所有后妃,逼迫她们出家,自己也拿着银剪,一刀剪去头上的玲珑宝髻。胡太后以为做了道姑,就可以避免尔朱氏追究。哪知尔朱荣不肯放过她,一边召集百官出城迎接新主,一边派骑士入宫,将太后和幼主掳到河阴。百官接到诏令后,急忙带着玺绶,备着法驾,赶到河桥恭迎新主元子攸。胡太后见了尔朱荣,还哭着说自己是被宠幸的人蒙蔽,请求尔朱荣原谅她。幼主元钊也只知道哭,哪里晓得什么好歹,惹得尔朱荣拂袖起座,命令左右士卒立即将太后和幼主扔到黄河中。
这时,费穆来拜见尔朱荣,附在他耳旁密语道:“您的兵马不到一万人,现在却长驱直入洛阳,兵不血刃,成功得太快,威名没有人知道。京都中的文武官吏不下几百人,兵民更是数不胜数,他们如果知道您的虚实,一定会轻视您。现在,您若不大肆诛杀处罚,培植自己的亲党,只怕日后您北归,还没走过太行山,这里就要发生内变了。”尔朱荣一再点头,转而告知亲将慕容绍宗,慕容绍宗说道:“胡太后荒淫失道,奸佞小人当朝弄权,四海混乱不堪,所以您才可以兴兵问罪,清理宫廷。现在却要无缘无故杀死那么多人,而且不分辨忠佞,只怕天下人要大失所望,这样反倒对您不利,还请您三思啊!”
尔朱荣不肯听从,他假装迎请新主元子攸,在陶渚接见百官,只说是即日祭天。等百官聚齐之后,他却一声令下,命骑兵将百官团团围住,然后数落他们的罪行,说国家丧乱,肃宗暴亡,都是因朝臣贪虐,没能匡扶辅佐造成的,应该追究罪责,实施惩处。这话一说出,王公大臣才知道上了尔朱荣的当,全都吓得魂飞魄散,面色仓皇。那尔朱荣确实厉害,他派出骑士入围捕戮,抓一个,杀一个,也不过问有罪无罪,一股脑地割下首级。丞相高阳王元雍、司空巨平公元钦、仪同三司东平王元略、广平王元悌、常山王元邵、北平王元超、任城王元彝、赵郡王元敏、中山王元叔仁、齐郡王元温等,只要是元氏宗室,而且在朝任职的,全都被杀,甚至连以耿直而声名卓著的元顺也被杀了。公卿以下遇害的有两千人。还有朝士一百多人迟到片刻,也被胡骑包围。尔朱荣又下令道:“谁能拟写禅位文书,就立即免死!”话还没说完,就有侍御史赵元则应声而出。尔朱荣立即放出赵元则,让他草拟诏书,其余的人全都被杀死。尔朱荣又说元氏当灭,尔朱氏当兴,命令军士们同声附和,共呼万岁。随后,他又派遣数十名将士持刀闯入行宫,砍死彭城王元劭、始平王元子正,强迫元子攸迁居到河桥,禁锢在幕下。
元子攸愤恨交加,派人去告知尔朱荣道:“帝王更迭是盛衰无常的事。现在四方瓦解,将军兴兵起义,所向无前,这是天意,原本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我生不逢时,赶上这个乱世,本来不敢觊觎帝位,只是因你逼迫我,我才勉强继承大统。如果天命已经归于将军,你不妨尽早即位。就算你推让不做皇帝,想保存北魏的社稷,也应当选取亲贤,好好辅佐。我只求保全性命,请你不必多疑!”尔朱荣听了这话,再次和将佐们商量。都督高欢劝尔朱荣即刻称帝,唯独将军贺拔岳进言道:“将军最初创建义兵是为了铲除逆党,现在大功未成,就有了这个念头,恐怕不是个好兆头,反倒会招来灾祸!”尔朱荣忐忑不定,又为自己铸造铜像,四次都没有成功。随后,他又命令功曹参军刘灵助占卜,测算吉凶,刘灵助也说卦象不吉。尔朱荣沉思了许久,才对刘灵助说:“我如果不吉,那元天穆怎么样?”刘灵助回答说:“元天穆也不应该推立,只有长乐王才显示吉兆。”尔朱荣一向相信刘灵助的话,此时不由得惭愧、害怕起来,他从傍晚开始,一直到深夜,不吃不睡,只是在房中走来走去,并且自言自语道:“老天啊,老天,为何要这样戏弄我啊?看来,我只能一死塞责,报谢朝廷了!”贺拔岳乘机向尔朱荣进言,请他杀死高欢以谢天下。尔朱荣被他一激,也想要杀死高欢,经左右士卒代为求请,方才罢休。
当时已经是四更天,尔朱荣一个人骑马出营来到河阳幕下,向元子攸叩头请死。元子攸不得已扶起尔朱荣,安慰了他几句。尔朱荣立即带领部下,将元子攸迎入营中。第二天一早,尔朱荣准备护送元子攸入都,部众们都借口说之前滥杀朝士,积成怨愤,将来必定有人来报复,因此请求迁都到北方,以绝后患。此时,尔朱荣又开始犹豫,武卫将军讯礼在一旁力谏,他才打消迁都的念头,安排仪仗,护送元子攸进洛阳,下诏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义元年。
京都中的官吏已经十死八九,剩下的几个散员和小官也逃得一干二净,不敢再出头。宫中的宿卫空虚,官署荒废,只有散骑常侍山伟到宫门前谢恩,叩首高呼万岁。尔朱荣看到这情形,也觉得凄惨空寂得很,于是他上书奏请,追封被杀的王室和官员谥号,以示抚慰。
魏主元子攸当然同意,先尊封皇考彭城王元勰为文穆皇帝,皇妣李氏为文穆皇后,把神主迁至太庙,号为肃祖。随后,又尊封皇兄元劭为孝宣皇帝,皇嫂李氏为文恭皇后。侄子元韶躲匿在平民家中,魏主便派人去寻回,让他继承彭城王的封爵。其余人像皇伯父高阳王元雍、皇弟始平王元子正等人全都追赐谥号。其余死难的大臣也都荣封赐恤。尔朱荣又奏请派使者去慰问旧臣,文官加官二阶,武官加官三阶,百姓减租役三年,都中的吏民才慢慢安定下来。旧臣也相继来到宫门前,大多官复原职。尔朱荣的部下将士也因跟随新主有功,全都加官五阶。
但是,诸位将士还是担心有后患,都劝说尔朱荣奏请魏主迁都,尔朱荣再一次被他们鼓动,入宫面见魏主元子攸,主张北迁。尚书元谌一人站出来反对,和尔朱荣据理力争。尔朱荣怒叱道:“迁都的事和你没有关系,何必来争执?而且河阴的事,你难道没有听说吗?”元谌也抗声说道:“天下事应当和天下公论,你怎么能拿那种恶毒的事情来恐吓我?我是皇室宗亲,位居尚书,既然活着没有益处,那死又有什么损害,今天我就算是碎首流肠,也决不退缩!”这一席话,惹得尔朱荣气冲如牛,想立即治元谌死罪。尔朱世隆在一旁竭力劝阻,元谌才没被处死。朝廷上下无不震惊,只有元谌依旧神色镇定,徐徐地退出大殿。
过了几天,魏主元子攸偕同尔朱荣登上高楼,俯视雄伟、壮观的宫阙,尔朱荣叹息地说:“我之前愚昧,想迁都到北方,现在看到这样壮丽的宫殿,才相信元尚书的话确实有道理,难怪他抵死不从呢。”魏主也好言抚慰,尔朱荣这才闭口,不再谈论迁都之事。现在,魏廷的外患中,还有郑俨、徐纥、李神轨三人在逃,没有被抓获。朝廷又传檄文到地方有司,对这三人进行搜捕治罪。郑俨逃回了家乡,和堂兄荥阳太守郑仲明密谋占据郡县,起兵造反,却被部下所杀。徐纥逃奔到泰山郡,投靠了太守羊侃,后来听说朝廷严密搜捕,他又和羊侃往南投奔了梁。李神轨下落不明,想必死在了逃窜途中。先前,汝南王元悦、临淮王元彧、北海王元颢为了避难,逃奔到梁。元彧因魏主继位后,正在访求宗室,他便上书给梁廷,乞求返回北魏。梁主爱惜元彧的才华,但又不便强留他,只好准奏放他回去。魏主任命元彧为尚书令,兼任大司马。元彧遇事敢言,颇有直臣的美誉。
这时,魏主想要册立皇后,尔朱荣便嘱令朝臣进言,把他之前做嫔御现孀居在家的女儿改配给魏主,也好乘机攀上皇室,入主中宫。尔朱荣的女儿曾经是肃宗的嫔妾,肃宗元诩是元子攸的堂侄,这可是攸关名分的大事,怎么能将侄媳妇娶做御妻呢?元子攸不想依从尔朱荣,但又不敢违抗,当然犹疑不决。黄门侍郎祖莹建议道:“从前春秋时候,晋文公奉秦穆公的召请前往秦国,秦穆公的女儿怀嬴奉父命嫁给晋文公,都是因事贵从权,希望陛下不要再犹豫!”元子攸不得不听从祖莹的话。上文曾说到,肃宗的后妃全都被胡太后胁迫出家了,等到尔朱荣入都后,他的女儿正在瑶光寺中,被他接了回来。这时,祖莹替尔朱荣申请,在得到魏主的同意后,就立即赶去报知尔朱荣。尔朱荣非常高兴,马上让孀居的女儿换衣妆扮,打扮得像娥姮一样,乘车入宫。魏主元子攸见她炫服华容,倒也觉得十分可爱,于是将错就错,和她共赴高唐。这位尔朱氏丰神绰约,环佩雍容,居然身着翚衣,统掌六宫事宜,做起了那北朝国母了。随后,魏主又加封尔朱荣为北道大行台。
尔朱荣想回去镇守晋阳,入宫面见魏主,再一次申诉他在河桥犯下的罪孽,并发誓以后对圣主绝无二心。魏主起座扶起尔朱荣,和他握手定誓,彼此永不怀疑对方。尔朱荣很是高兴,开怀畅饮,喝得酩酊大醉,魏主派人扶到他床榻睡下。魏主听到他鼾声大作,不由得想起前恨,起了杀心。于是他拿着刀,打算杀死尔朱荣,左右随从慌忙谏阻,都说此举是投鼠忌器,万万不能动手。于是,魏主命人将尔朱荣连同床舆一起抬到中常侍省,尔朱荣一睡未醒,直到夜半时分才惊醒。后来,渐渐听说魏主有杀他的念头,尔朱荣心中很不安,于是向魏主辞行后,向北而去了。临走前,尔朱荣特地举荐元天穆为侍中,录尚书事,领京畿大都督,兼任领军将军。还有行台郎中桑乾、黄门侍郎朱瑞,都是尔朱荣的亲信。尔朱荣这样在朝内朝外安插自己的心腹,就是为了回到晋阳后,仍然可以操控朝政。魏主无法反抗,只能得过且过,再慢慢从长计议。
这时,葛荣领兵围攻邺城,号称有百万雄师,魏主决定亲自去征讨,命令大都督上党王元天穆率领八万大军为前锋,大将军太原王尔朱荣带领十万左军,司徒杨椿率领十万右军,司空穆绍统率八万后军一同前去迎战。尔朱荣接到诏令后,急忙率领七千精骑,倍道兼行,任用侯景为前驱,从滏口往东杀向葛荣。葛荣横行在河朔一带,所过之处全都残破不堪,他听说尔朱荣孤军前来,便骄傲地对众人说:“区区一支军队,怎么能抵挡住我?你们都准备好长绳,他来一个就绑一个,不得有误!”于是葛荣下令停下队伍,原地列阵等待着。
尔朱荣在山谷上设下一支伏军,把骑兵分成数队,每队约有几百人,扬尘鼓噪,令贼众辨不清虚实。尔朱荣又率领部分矫健骑兵,绕到葛荣的阵后,前后夹攻。葛荣只顾着在前方迎敌,不料后方传来一片喧哗声,他急忙准备应战,可等了很久都没有看到人来。正打算卸甲休息时,又听到杀喊声四起,尘烟滚滚,但还是没有军队冲杀出来,反倒令葛荣又惊又疑。随后,葛荣笑着说道:“这一定是尔朱荣的疑兵计,他的目的是扰乱我军军心,我们刚才都被骗了。现在,大家不如静坐下来,好好休养锐气才是!”说完,他便传令军中,让将士们静静等候,部众们各自散开队伍休息。突然,一阵呼哨响起,铁骑霎时冲杀而来,搅乱了葛荣军队的阵营。葛荣仓促上马,督率众人向前,忽然背后杀来一员大将,手起槊落,竟然将葛荣打倒在马下。随后,他一声呼喝,早有几个健壮的兵卒冲了过来,立马将葛荣给绑住。贼众看到首领被擒,没有不吓破胆的,那个大将又发话说:“投降者免死”,于是贼众一齐倒戈,匍匐在地上请降。大将又宣谕道:“你们都是有父母妻儿的人,为什么要归附贼寇,自寻死路呢!我只抓为首的叛党,其余人一概不问罪,你们愿意留下的就留下,愿意回家的就回家去。”这谕令一传出,大众多半愿意回家,于是他们都跪下向大将叩头拜谢,欢跃地离去了。冀、定、沧、瀛、殷五州自此就算平定了。你们知道这位大将是谁吗?无非就是个尔朱荣。
尔朱荣遣散贼众后,还有几个贼寇头目无家可归,他便将他们留下来,安排到军队中。其中有一个少年,长得虎背熊腰,与众不同,尔朱荣询问他姓名,他说他叫作宇文泰。宇文泰的父亲宇文肱,跟随鲜于修礼战死了,宇文泰转而投奔了葛荣,到这时受到尔朱荣的喜爱,被提拔为军将。随后,尔朱荣将葛荣押送到洛阳,在市集斩首示众。魏主加封尔朱荣为大丞相,督管河北畿外所有军事,并封尔朱荣的诸子为王。同时,魏主又下诏撤回元天穆的军队,晋升司徒杨椿为太保,城阳王元徽为司徒。
这时,梁将军曹义宗围攻魏荆州已经三年了,荆州守将王罴竭尽全力死守,城池才没有被攻陷。魏廷因北方叛乱丛生,无暇顾及南边,于是派遣中军将军费穆都督南征各军,前去支援荆州。梁军长期驻扎在荆州城下,已经非常疲惫,不料费穆突然赶到,闯入梁军大营,曹义宗被杀得措手不及,竟然被魏军擒去,荆州的危急解除。梁主萧衍听说曹义宗被掳后,当然不肯罢休,于是想出了一个以敌制敌的计策,他赐封降王元颢为魏王,并派遣将军陈庆之去迎接。于是,元颢往北行军,攻占了荥城,擒住了魏行台统帅济阴王元晖,并自称魏帝,改年号为孝基元年。
魏大都督元天穆刚行军到河间,去讨伐伪汉王刑杲。刑杲之前是幽州的主簿,也想乘乱为王,于是他招集河北流民,占据了北海,骚扰青州一带。元天穆奉诏东征,一军不能两头顾,魏主让他考量事情的缓急程度,于是他决定先歼灭邢杲,然后再去讨伐元颢。令人高兴的是,元天穆东征一举得手,不到数月便将邢杲擒住,押送到洛阳,斩首了事。随后,他便移军南进,途中接到警报,说元颢领着梁军乘虚深入,想要夺取梁国,攻占荥阳。元天穆立即领军火速赶到荥阳城下,偏偏陈庆之带兵杀出,元天穆匆忙之间无法抵挡,竟然被击败。陈庆之乘胜追击,又攻陷了虎牢。虎牢是洛阳的要塞,这一失守,整个洛阳都震动了。
魏主元子攸着急想去避难,但不知道能去哪里,于是召来群臣商议。有人劝魏主去长安,中书舍人高道穆却进言说道:“关中之地荒凉残破,不宜前去。元颢乘虚深入,所带的将士肯定不多,陛下若亲自率领卫士背城一战,我等也愿意誓死效命,元颢也就不难攻破了。如果说胜负难料,那不如暂时渡过黄河,征召大丞相尔朱荣和大将军元天穆前来,让他们互为犄角行军,这样一来,不出十天一定可以成功,这才是万全之计呢!”魏主元子攸听不进去,他带着几名随从连夜逃往河内去了。京都中没了主子,顷刻间慌乱不已。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提议迎奉元颢为主。于是,他们将府库封存,备好法驾,率领着百官前去迎接元颢入城。
元颢进入洛阳后,改年号为建武元年,也按例大赦天下,任命陈庆之为侍中,兼任车骑大将军。元天穆收集残军四万人,悄悄攻入大梁,再分兵两万,让费穆领去攻打虎牢关。元颢急忙派遣陈庆之去阻击费穆。费穆此时正全力攻打虎牢,一听说陈庆之的军队即将到来时,他就已经惶恐不安。当他又听说元天穆已经北去,只剩下自己孤军奋战时,就更加觉得彷徨失措,因此一见陈庆之到来,他便立即举营投降。陈庆之将费穆押送到洛阳,元颢责备费穆迎奉尔朱荣,滥杀王公大臣,于是下令将其斩首。与此同时,元颢命令黄门侍郎祖莹写信给元子攸道:“我哭着恳请梁朝出兵,助我报仇雪耻,只想追究尔朱荣的罪行,救你脱离虎口。你如果肯与我同心协力,魏室就有可能再次振兴,否则尔朱荣得福,你的祸患就更大,你要好好考虑我的话,才可以保住富贵!”
这封书信发出后便石沉大海,只有河南州郡陆续归顺。元颢又再派使者到各地,招谕官民。齐州刺史沛郡王元欣想接受诏书,但军司崔光韶抗议道:“元颢先是投降了梁,引寇兵颠覆宗国,根本就是个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这不只是您的家事,我们也深受国恩,不敢跟从他这逆贼!”长史崔景茂等人也齐声说道:“军司所言甚是!”于是,元欣将元颢的来使当众斩杀,表示与其决裂。还有襄州刺史贾思同、广州刺史郑先护、南兖州刺史元暹全都不听从元颢的命令。冀州刺史元孚自从葛荣被诛杀后,仍然官复原职,元颢任命他为东道行台,赐封彭城郡王。元孚将元颢的书信转献给元子攸,以表诚意。平阳王元敬先起兵讨伐元颢,却兵败战死了。
元颢进入洛阳城时,正好遇上暴风,他慢慢地骑马来到阊阖门,马却忽然受惊跃起,不肯入城,当时左右随从扯住缰绳,驱赶了好几次,马才进城。元颢感到很不安,于是入城后传下军令,禁止士兵烧杀掠夺。所以宫廷内外、居民房舍全都平静如常。过了一二十天,元颢渐渐骄怠起来,所有与他亲近、来往的宾客都受到他的宠信和优待,他自己日夜纵酒,毫不体恤兵民,跟随他进城的梁兵横行在市集,他也不加以禁止。因此,朝野上下对他都大失所望。恒农人杨昙华对亲友们私语道:“元颢一定不会成功,他这皇位坐不过六十天。”谏议大夫元昭业也窃窃私语道:“从前,新莽时期的刘玄从洛阳往西行,刚出发时马就受惊,撞到北宫的铁柱上,三匹马都死了,刘玄最终也一事无成。援古证今,元颢此次也一定相差不远。”高道穆的兄长高子儒从洛阳投奔元子攸去了,元子攸向他打听洛阳的情况,高子儒答道:“元颢早晚必败,不足以忧虑!”元子攸这才稍稍安心。正是:
休言成败属穹苍,一得生骄定不长;
阊阖门前惊坐马,区区未足验灾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