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南北史演义(上册)》(40)
第三十九回萧衍篡位建梁
话说萧衍进驻阅武堂后,即称奉宣德太后命令,晓示官民。
试想一下,此时的宣德太后已经移居到鄱阳王的旧宅中,哪还管什么朝事?萧衍不想自己废立,因此假借太后之名,这也是古今废立的惯例。他又托称奉太后的命令,晋封自己为大司马、录尚书事,兼任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封自己为建安郡公,承制行事,百官前来敬贺。
王亮出来面见萧衍,萧衍对他说:“东昏侯倒下了,你却没有扶助,怎么能让你当丞相呢?”王亮答道:“如果扶助了他,那你不就没有今天了!”萧衍大笑不止,随即授封王亮为长史,任命司徒扬州刺史晋安王萧宝义为太尉,仍然兼任司徒一职,改封建安王萧宝夤为鄱阳王,弟弟萧宏拜为中护军,诛杀茹法珍、梅虫儿、王宝孙、王咺之等四十一人。
当时,潘贵妃还在狱中,萧衍不忍心诛杀她,想留着她在宫中服侍,特地召领军王茂前来商议。王茂答道:“导致齐灭亡的就是此人!如果将她留居在宫中,必定会招来他人的议论。”无奈之下,萧衍只好下令将她勒死,当下就颁发诏书,废除敝制,放两千名宫女出宫,分别赐给各将士。只有佘妃、吴淑媛华色未衰,萧衍早就听说她们的艳名,因此将她们招进殿中,占据这两位美人。还有宫人阮氏身材婀娜,体态轻盈,是始安王萧遥光的妾媵,萧遥光败后她被收入掖庭,萧衍也将阮氏纳为彩女,随意逞欢。其实,自古英雄多好色,这也不足深怪。
当时远近各州郡都望风投诚,唯独豫州刺史马仙琕、吴兴太守袁昂不肯听萧衍的命令。于是,萧衍派马仙琕的好友姚仲宾前去招降,马仙琕设筵款待他,姚仲宾一开口谈到萧衍,就被马仙琕训斥了出来,斩首在军门。驾部郎江革替萧衍写信劝降袁昂,信中说道:“树已经倾倒,树叶还能安然附在上面吗?况且竭力侍奉昏主,也不算是忠心,家门被屠戮,也不算是孝,不如幡然悔悟,招揽更多的福泽。”袁昂回信婉拒,大致是说食人俸禄不能忘恩,请多包容不要责怪等话。于是,萧衍又任命李元履为豫州刺史,去安抚东土,让他不要用兵威强迫行事。李元履到达吴兴,袁昂仍然不肯投降,只是打开城门撤去防备,任由李元履将他拘捕。等到了马仙琕那里,马仙琕流着泪跟将士们说:“我受命在这里任职,自当义不容降,你们都有父母妻儿,不应该让家属受到株连,我是忠臣,你们是孝子,都没有什么遗憾了!”于是马仙琕让将士们出城投降,自己则和余下数十壮士闭门独守。随后李元履的军队到了,马仙琕命令壮士持弓相待,李元履的兵马不敢逼近。到了傍晚,马仙琕才扔出弓箭说道:“你们只管过来,我义不降!”李元履的兵士便抓住马仙琕,押送到建康。萧衍见马仙琕、袁昂两人送到,亲自为他们松绑,并对随从说道:“让天下人看看这两位义士。”两人感激萧衍的厚恩,才愿意归降。
萧衍之前在竟陵王西邸,曾和范云、沈约、任昉等人同为宾僚。他现在非常想念从前的友人,便推荐范云为谘议,沈约为司马,任昉为记室,又征令前吴兴太守谢朏、国子祭酒何胤前来,二人不来。萧衍迎宣德太后王氏入宫,即于中兴二年正月,奉后称制,自撤“承制”二字,其他官员不变。沈约进宫对萧衍说道:“齐祚已经灭亡,你应该入承帝位,虽然想自守谦虚,恐怕也不行了。”萧衍想了想,说道:“这事能行吗?让我再想想。”沈约又说道:“您当初在沔水行事,就应该三思,如今王业已成,何必再犹疑不定!如果不早定大业,将来天子入都,公卿在位,君臣之位已经分定,您再也不能起异心;如果当时君主圣明、臣子忠诚,难道还有人会助您叛变吗?”萧衍这才点头答应。
沈约出宫后,萧衍又召范云进宫商议此事。范云也赞同沈约的建议,萧衍高兴地说道:“你们这些有贤见的人说的都一样,你明天早晨和沈约再来一次。”范云出宫后将此事告知沈约,沈约答道:“明天早晨你可一定要等我,一同拜见大司马。”范云笑着说道:“你何必担心,我当然要等你啦。”范云拱手辞去。第二天一早,范云到了宫门前,没有看到沈约,等了很久还是没有看到沈约前来,便向殿中的卫士询问,才知道沈约早就入宫去了。范云非常惊诧,本来想闯进去,又担心没有诏书宣他,不方便闯进去,只好在寿光阁等着,口中连连呼着怪事怪事!过了一会儿,看到沈约从里面出来,范云慌忙迎上前问道:“怎么安置我?”沈约举手向左,范云才明白过来:“还好没有让我失望!”原来沈约左手一举,就是任命范云为左仆射的意思。范云已经心领神会,所以转惊为喜,乐不可支。
不久,萧衍召范云入宫,取出几张纸折叠好递给范云,范云将其接到手中略微地看了几眼,一张是加九锡文,一张是封梁王文,还有一张是内禅诏书。范云不由得地失声道:“这么快就写好了!”萧衍叹道:“沈约的才智,当今无人能匹敌。我起兵到现在已经有三年了,各位将士同心辅助,各有功劳,但是成就帝业,只有你和沈约二人!”范云听了非常高兴,拜谢而出。
过了几天,宫中下诏晋升大司马萧衍为相国,总掌朝中所有政务,领扬州牧,封十郡为梁公,备九锡礼。又过了几天,宫中再次下诏增封十郡,晋爵为王,所有梁国的要职,都要按照天朝的规制去办,于是授命沈约为吏部尚书,兼右仆射,范云为侍中。范云上次被沈约诳骗,以至于落在人后,此时正怀恨在心,恨不得马上把梁王萧衍推上帝位,自己好做个开国元勋。自从二月间萧衍被封为梁王,过了整整一个月,还没有听说萧衍要接受禅让的事情,连萧衍自己都不再提及此事,范云更加焦虑不安,常常想找个机会进言,偏偏萧衍深居简出,除了出殿处理政务,当众裁决外,整天在内宫休养。有时范云进宫说有事禀报,萧衍也常常拒绝接见。后来,范云仔细一打探,才知道萧衍被美色所迷,竟然将大事搁在脑后。
萧衍的妻子郗氏是从前太子舍人郗晔的女儿,从小就聪明贤德,擅长隶书,通晓史传,女工女容,无不娴熟。宋后废帝刘昱想娶她为后,没有成功,齐初安陆王刘缅也想娶她为妃,郗家托词说女儿有病,婚事又搁置起来。建元末年,此女竟然嫁给萧衍为妻,伉俪情深。萧衍在外出任雍州刺史时,郗氏随行在身边,最后病死在襄阳官署。只是郗氏在世时,习性妒忌,禁止萧衍纳妾。萧衍只有一个妾丁氏,丁氏曾遭到郗氏的虐待,郗氏每天让她舂五斛米。幸好,丁氏是一个村女,不算非常柔弱,但也还能吃得了苦,按日照舂,从未违限,也无怨言。郗氏连生三女,没有生下一个儿子,丁氏又遭到她的妒忌,很少和萧衍在一起。等到郗氏病死后,丁氏才得以怀孕,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为萧统,就是后来的昭明太子。萧统出生一个多月,萧衍起师围攻郢城,丁氏母子当然不便随行,便留居在雍城。
等到萧衍进入建康,已经两年多没有妻子在身旁,突然得到余、吴两姬奉承在左右,朝拥暮偎,其中的欢乐可想而知。只是吴淑媛已经有了身孕,不能常常服侍萧衍,于是让余妃独得萧衍的专宠,彼此日夕相伴。这位多才多智的梁王萧衍,也被那色魔缠住,几乎如痴如醉,沉迷其中。
范云既然洞悉了情由,于是多次求见。萧衍也不好总是拒绝,有时就召见了他,范云请他屏退左右,萧衍说左右都是心腹之人,有事尽管明说。但范云还是投鼠忌器,担心他们泄密,不敢直谏,只得隐约陈情,劝说萧衍戒色。萧衍虽然当面应允,背后依旧行乐如故。于是,范云想出一计,特地邀请领军王茂一同进谏。王茂辅佐萧衍起兵,每战必先驱直入,应该推为功首,当初担任雍州长史,现在晋升为领军将军,萧衍格外优待他,几乎对他言听计从。范云得到王茂这个帮手,便放胆进宫请求萧衍戒色。萧衍惊讶地问他为何这样做?范云朗声说道:“当年汉高祖居住山东时,贪财好色,等到进入关中平定秦都时,不取一丝财帛,不宠幸一个女子,范增畏惧他的志向远大,后来他最终赢得天下。现在您刚平定建康,海内外都翘首相望,您却被美色所迷惑,娶了亡国的女子,您真的是在积累盛德呢!”萧衍沉默不语,王茂立即下拜说道:“范云所言极是,您应该以天下为重,不应该留下此等亡国妇人。”
萧衍被这二人缠住,勉强答应道:“我会放她们出去的。”范云乘势进言道:“您既然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就应该马上去做才是。您之前放出两千名宫女分赏给将士们,唯独王领军什么也没得到,王领军为您效力,忠勇过人,为何单单冷落他呢?希望您将那余、吴二姬,选一个赐给他!”萧衍马上说道:“吴氏已经有身孕了。”范云又说道:“吴氏既然有孕,请您赐余氏给王茂吧。”说到这里,他给了王茂一个眼神,王茂立即磕头拜谢。萧衍心中实在不情愿,转念一想大事将成,不能为了区区一个女子,得罪了功臣,反而滋生众怒,因此慨然对王茂说道:“我就将佘氏赐给你吧!”说着命令随从召来余氏,竟然命王茂将她领走。余妃没想到有此一着,急得蛾眉紧蹙,珠泪欲滴,当即就拜倒在萧衍的面前,嘤嘤哭泣。萧衍没等她开口,就拂袖起座说道:“你去吧,不必多说了。”萧衍又回头对王茂说道:“你必须善待她,不要辜负了我说的话!”萧衍一边说,一边走进内室去了。余氏也不好再留下,只得起身收泪,跟随王茂出了宫门,上车到了王茂的宅第。从此又是另一番情缘了,只是便宜了王茂。
话说萧衍既然放出了佘妃,又赏赐范云、王茂钱财各百万,于是下定决心篡齐,准备受禅。湘东王萧宝晊是安陆王萧缅的后代,素来爱好文学,却被萧衍所嫉恨,诬陷他谋反,立即被逮捕诛杀。萧宝晊的弟弟萧宝览、萧宝宏,也一同受死。还有邵陵王萧宝攸、晋熙王萧宝嵩、桂阳王萧宝贞年龄都不超过十岁,都因萧宝晊连坐降罪,赐令自尽。庐陵王萧宝玄抑郁而终,鄱阳王萧宝夤,越墙夜出,逃匿到山涧,昼伏夜行,得以抵达寿阳东城,投降了北魏。明帝的儿子只剩下晋安王萧宝义和江陵嗣主萧宝融。于是,萧衍奉表到江陵,假称迎接萧宝融东归,入都为帝。萧宝融带领着百官便立即启行,留下萧憺为荆州刺史,督管荆、湘的军事。
那边萧宝融美滋滋地做着皇帝的美梦,这边朝臣却已攀龙附凤,都劝说萧衍登位称帝,接连着上呈符瑞,连报祥瑞,说是看到景星显见,又说是天降甘露,又说是凤凰降临,种种奇异瑞像,不知道是真是假,全都说是上天应命,百兽率仪。沈约、范云等人又写信给夏侯详,让他迫使萧宝融禅让皇位,不得迟延。夏侯详见风使帆,乐得做个顺水人情,一同辅佐萧衍的新朝。等到萧宝融到了姑熟,便派人入都,与范云、沈约等人接洽,安排禅让事宜,最后由沈约草拟诏书,立即颁发下来,禅位给萧衍,改国号为梁。
诏书一传发,宣德太后王氏也不能安住在宫中了。中兴二年四月壬戌日,宣德太后派尚书令王亮等人手捧玺绶送到了梁宫。
萧衍既然得到玺绶诏书,踌躇满志,只是表面上不好马上接受,不得不假意谦让一番。于是,齐百官豫章王萧元琳等八百一十九人,和梁侍中范云等一百一十七人,再次上书请求萧衍即位,萧衍还是谦让不肯接受。太史令蒋道秀上呈天文符谶六十四条,逐条解释称之为顺应天意。范云等人又再次上书请求,萧衍这才同意,于是决定在丙寅日,在南郊即位称帝,祭告天地,登坛接受百官的朝贺。萧衍改齐中兴二年为梁天监元年,大赦天下;废齐主萧宝融为巴陵王,暂时居住在姑熟;宣德太后为齐文帝妃,迁住别宫;皇后王氏为巴陵王妃,齐世王侯封爵,全都或降或免,只有宋汝阴王没有被降;追尊萧衍的父亲萧顺之为文皇帝,庙号太祖,母亲张氏为献皇后;追封故妃郗氏谥号为德皇后;追赠兄长太傅萧懿为长沙王,赐谥号为宣;追封弟弟萧融为桂阳王,赐谥号为简;又因弟弟萧敷、萧畅一同死去,追封萧敷为永阳王,赐谥号为昭,萧畅为衡阳王,赐谥号为宣;封拜夏侯详为公侯。
回宫后,萧衍又召来沈约、范云等人密商,想改南海郡为巴陵国,将萧宝融迁居到那里。范云还没来得及回答,沈约就连忙说道:“不能为了慕虚名,而招来实祸。”梁主点点头,过了一天,他立即派遣亲吏郑伯禽赶赴姑熟,将生金送给巴陵王。巴陵王萧宝融叹道:“我死了也用不着金子,有酒就足够了。”于是,郑伯禽取酒给他喝,等到他喝醉时,就将他勒死在床上,年仅十五岁。事后,郑伯禽回去将此事禀报给萧衍。萧衍却假称萧宝融暴病身亡,假装哭得很伤心,且追尊萧宝融为齐和帝,将其安葬在恭安陵。先前文惠太子和才人共同赋七言诗句,就说的是愁和帝,到这时才应验。齐从太祖萧道成篡宋开始,到和帝亡国时,共经历了七位皇帝,总计二十三年。当时只有一个齐末忠臣,绝食几天,为齐殉节。正是:
新朝佐命尽弹冠,独有孤臣大节完。
劲草疾风知不改,首阳遗石好重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