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南北史演义(上册)》(38)
第三十七回萧衍起兵废主
话说萧懿平定了崔慧景,齐主萧宝卷将萧懿留在京都,封他为尚书令。萧懿的弟弟萧畅为卫尉,职责是保卫宫廷。雍州刺史萧衍是萧懿的二弟,他派遣亲吏虞安福入都告知萧懿道:“兄长一举平定了逆贼,已经是功高震主,即使遇上政治清明的时机,也很难免于祸端。更何况现在身处乱世,又如何能保全自己呢?不如乘机率兵进入宫内,效仿行伊、霍的例子,也许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否则你还是奏请回来镇守,假借抵御外敌,朝廷上下才会对你有所畏惧,才会不敢不听你的话!如果你放弃兵权,只贪图厚爵,地位虽高却没有人拥护,将来一定会后悔的!”萧懿摇着头没有说话,长史徐曜甫在一旁苦劝,他也还是不听。茹法珍、王咺之等人忌惮萧懿的威权,便私下对萧宝卷说道:“萧懿将会施行隆昌的旧例,恐怕陛下将命在旦夕。”萧宝卷愤然起座,立即命令茹法珍等人设法除掉萧懿。
徐曜甫得知消息,慌忙在江边准备好船只,劝说萧懿奔往襄阳。萧懿慨然说道:“自古以来人都有一死,哪里有尚书令叛逃的呢?”萧懿有九个弟弟,除了萧衍、萧畅外,按长幼依次是萧敷,萧融、萧宏、萧伟、萧秀、萧憺、萧恢。萧伟和萧憺已经到了襄阳。萧敷、萧融等人还在建康城内,准备逃走。茹法珍等人担心萧懿叛变,伺机等萧懿在尚书省时,立即持诏赐药。萧懿丝毫没有惧死之态,只对中使感慨道:“我弟弟在雍州,很为朝廷担忧呢。”说完,他就喝药自尽。萧懿的弟侄全都逃走了,只有萧融被拘捕,最后也被处死。后来,朝廷又派遣直后将军郑植,前去雍州刺杀萧衍。
郑植的弟弟郑绍叔曾在萧衍部下担任宁蛮长史,茹法珍等人派郑植前去行刺萧衍,嘱令他联络郑绍叔,见机行事。郑绍叔和郑植会谈后,就知道了兄长的来意,很快便将事情据实告知萧衍。为此,萧衍特地准备酒宴,让人送到郑绍叔的家中,为郑植接风,同时自己也备驾前往。宾主在席上左右敬酒,喝到半醉之时,萧衍笑着说道:“朝廷派你来杀我,今日的酒宴我特地戴着头前来,你为何还不赶快取走!”郑植也大笑着说:“暂且等到明天再取你的首级,今天只管饮酒罢了。”等酒席散去,萧衍又让郑植看遍雍州城的府库,以及兵马器械舟舰。郑植看完后,退到弟弟郑绍叔身边说:“雍州的实力确实很强,看来我不可能轻易取得萧衍的首级。”郑绍叔则说:“兄长回到京都后,不妨据实告知天子,如果他想要夺取雍州,我一定率众力战,一决雌雄。”就这样,郑植在弟弟家住了两天后,便告辞回去,郑绍叔送他到南岘,两人双手紧握,流泪告别。
郑植回到京都时,萧懿尚未被处死,所以郑植也不可能向萧衍提到此事。等到萧懿被杀的噩耗传来时,萧衍向东悲伤大哭,到了晚上,便召集参军张弘策、吕僧珍、长史王茂、别驾刘庆远、功曹吉士瞻等人到府中商议。第二天一早,萧衍出厅视察,召集僚佐对他们说:“昏主暴虐无道,恶行可比桀纣,我应与你们一同入都,废掉昏主另立明君,共同匡扶社稷!”众人全都应诺。于是,萧衍立即建立官衙召集兵马,一共招得一万多名兵士、一千多匹战马、三千艘战船,还取出从前所贮存的竹木,修补船只,所有的事情都准备妥当。诸将又要求发放船橹,吕僧珍搬出数百张船橹,每条船配备两张橹,正好够用。
萧衍正打算整军出发,听说朝廷派遣辅国将军刘山阳到了荆州,会合荆州长史萧颖胄,即将袭击襄阳。于是,萧衍派遣参军王天虎驰奔江陵,沿途向各州府发放文书,声称刘山阳顺江向西而来,要攻打荆、雍二州,又分别给萧颖胄兄弟俩各写一封书函,约他俩同时起义,一同进攻建康。萧颖胄是齐祖萧道成的族侄,其父名叫萧赤斧,曾为太子詹事,死后由萧颖胄袭承他的职位,经常辅佐诸王出兵镇守。此时南康王萧宝融在荆州镇守,他任命萧颖胄为冠军将军、西中郎长史,管理荆州府州务。收到萧衍的书信后,萧颖胄有些犹疑不决。萧颖胄的弟弟萧颖达也在南康王的旗下,看完书信后和兄长密议,也一时无法决定。
很快,刘山阳行军抵达巴陵,逗留了十多天,徘徊不进。萧颖胄已遣还王天虎,他又再次奉萧衍的命令,传书给萧颖胄,指示起义的策略。紧接着,萧颖胄招来参军席阐文、谘议柳忱等人闭斋秘密商议。
席阐文说:“萧衍在雍州蓄养兵马,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江陵人向来畏惧襄阳,又寡不敌众,很难制服得了。即使我们有幸能够制服萧衍,朝廷反而会对我们多加疑忌,不肯包容。所以,如果我们现在诱杀刘山阳,和雍州共同起事,改立天子,号令诸侯,最后也必能成就一番霸业呢!”柳忱也接着说道:“朝廷狂暴悖逆很久了,京师中的贵人也全都小心翼翼。你们幸好在远方镇守,还可以自保安宁。现在朝廷派刘山阳前来借我们的力平定雍州,这明明是卞庄刺虎的计策。你们没有听说萧懿的事情吗?他率令数千精兵大破崔氏的十万兵马,还遭到宵小之辈的诬陷,竟招致杀身之祸。况且萧衍雄略盖世,必定不是刘山阳所能匹敌的。如果刘山阳被萧衍打败,朝廷肯定会将罪责转到荆州头上,说我们没有全力相助,这样我们就会进退两难。与其如此,我们还不如早听席参军的话,筹划万全之策。”
萧颖达听了这两人的话,也奋起说道:“你们二人所言极是,兄长你不能不听!”萧颖胄说道:“席参军劝我诱杀刘山阳,有什么好办法吗?”席阐文说:“刘山阳迟疑不进,明是怀疑我们;我只好斩下王天虎的头,送给刘山阳,刘山阳必定会高兴前来,我们便趁此机会下手。”萧颖胄又说:“杀了王天虎,萧衍难道不会怀疑我吗?”席阐文说道:“这也不难!我们可以先写信告诉他,说明诱杀刘山阳,不得以才如此。用一个王天虎换取一个刘山阳,想必萧衍也会原谅我们的!”
萧颖胄依议而行,派遣使者报知萧衍,召请王天虎入室来,愧然对他说道:“你和刘辅国相识,现在只能借用你的头。”王天虎非常恐惧,正准备答话,萧颖达从后面进入,从背后拔出佩剑,一刀劈死王天虎,当下就砍下王天虎的首级送给了刘山阳,又征发车牛,扬言称将起兵讨伐雍州。刘山阳得到王天虎的首级后,果然一扫疑虑,轻装上阵,只带着数十名随从便来见萧颖胄。萧颖胄让前汶阳太守刘孝庆等人埋伏在城内,自己则带领数人出城迎接。等到刘山阳进入城中,一声暗号,伏兵全部杀出,就算刘山阳有三头六臂,到这时也无法抵挡,顷刻间毙命。刘山阳的副将李元履,听说刘山阳被杀,不得已只能率众请降。
萧颖胄担心司马夏侯详不肯听从,便和柳忱商量。柳忱答道:“这也容易,最近他的儿子来求亲,我还没有答应,现在想举大事,一个女儿没什么可惜的!”于是,萧颖胄将女儿嫁给夏侯详的儿子夏侯夔,约他一同起事。夏侯详当然同意。就这样,萧颖胄便奉南康王萧宝融为主,传下命令戒严。萧宝融才十三岁,没有什么雄大策略,凡事都由萧颖胄主张,萧颖胄不过是假借他的名,让萧衍督率管理前锋所有军事,自己则督率行留中所有军事,加封夏侯详为征虏将军,派遣宁朔将军王法度进军巴陵。事后,他派人送刘山阳的首级到雍州,和萧衍约定明年二月,一同进兵建康。
萧衍派王天虎传书信时,曾对张弘策说道:“兵法以攻心为上,王天虎前往荆州,人人都知道有书信,而南康王的部下只有两封信函,是给萧颖胄兄弟的,外人一定会认为他们俩另有谋划,他们俩又说不明白,只能听我摆布,因此两封空函就足以平定一个州了。”等到萧颖胄计诱刘山阳,派人送信来报告杀王天虎一事,萧衍没有说什么。等到萧颖胄派遣来使将刘山阳的首级送到,说必须延期进兵,萧衍问他是什么原因?来使说年月不吉利,所以延期。萧衍勃然大怒道:“行军全仗锐气,事事必须赶先,还担心迟疑怠慢,如果停兵等待十多个月,必定会后悔终生。而且太白星已出现在西方,仗义兴师,有什么不吉利的?从前周武伐纣,行逆太岁,也未闻推迟出兵时间,最终也成功了。现在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很难中止,还要延期做什么?”于是,萧衍遣回来使,亲自写了一封信给南康王,请他称尊,当日就发兵举义。
南康王萧宝融一时不敢称尊,只是让萧颖胄、夏侯详二人出头,广发檄文告知京都中的百官和诸州郡的牧守。这时,宁朔将军王法度停兵不前,被罢免了官职,萧宝融改派冠军将军杨公则进拔巴陵,直接向湘州行进,又派辅国将军邓元起进兵夏口。正好此时,夏侯详的另一个儿子骁骑将军夏侯亶,从建康逃到了江陵,萧颖胄立即授以密计,让他托称宣德太后的诏令,说南康王应该继承皇位,正打算清理宫廷,暂时没有称帝,可以先封十郡为宣城王,相国荆州牧,加黄钺,选任百官,领西中郎府南康国的职位不变。凡是遇到军队,所有近路的军队将领应该依照国家旧典,准备銮驾迎接等。这时已接近年底,萧宝融打算等到新年再接受任命,只是将太后的诏令颁示四方。
萧衍部署军马,准备启行。竟陵太守曹景宗劝说萧衍迎接萧宝融到襄阳建都登基。萧衍将这个建议置之一旁没有回答。长史王茂对张弘策说道:“如今南康王在萧颖胄的手中,他们挟持天子以令诸侯,节制我们的行军,这样不是长久之计啊?”张弘策随即将此话转告给萧衍,萧衍微笑着说道:“如果大事不能成功的话,势且兰芝同焚;如果幸运得以攻克,我就可以威震四海,他又怎敢不从!我难道是个碌碌无为的人,得任凭他处置吗?”
早前是陈显达、崔慧景发难时,人心不安。上庸太守韦睿说道:“陈显达虽然是旧将,但不是治世之才,崔慧景经验非常丰富,但他是个庸碌懦弱没有武力的人,又怎么能成事?想要平定天下,必定会是我们这里的州将!”于是,他派遣两个儿子去结识萧衍。萧衍起兵时,他率领两千精兵倍道赶到襄阳,华山太守康绚也率领三千人前来会合,汋均口戍弁冯道根的母亲刚刚去世,他也率领乡民子弟前来依附萧衍。梁南、秦二州刺史柳惔,也就是柳忱的兄长,也起兵响应。
萧衍在沔南建立新野郡,安置好刚归附的各路人马,让他们等候差遣。京都中已得知消息,齐主下诏讨伐荆、雍二州,任命冠军长史刘浍为雍州刺史,派遣骁骑将军薛元嗣、制局监暨荣伯,带领兵士且押送一百四十多艘粮船送给郢州刺史张沖,让其抵抗西边的叛军。薛元嗣等人得到江陵的檄文,有张檄文上写着郢州全力共同奋起一语,不免有些怀疑,担心重蹈刘山阳的覆辙,越来越恐惧。于是,薛元嗣等人停兵在夏口浦,不敢进入郢州。后来,薛元嗣等人听闻西边的叛军即将赶到,张沖也没有和江陵有什么往来,于是运粮进入郢城。前竟陵太守房僧寄卸职回到京都,途中接到朝廷的诏书,命他留守鲁山,除拜他为骁骑将军。张沖和他结盟,又派遣军将孙乐祖,率领数千人前去助守。萧颖胄和邓元起传书信给张沖,劝他归顺,张沖不肯听从。杨公则领兵到了湘州,湘州行事张宝积出城投降,杨公则驰入长沙,张榜安民。湘州平安。
第二年为永光三年,南康王萧宝融始称相国,颁令大赦天下,唯独梅虫儿和茹法珍不在赦免名单中。他又命萧颖胄为左长史,号镇军将军,萧衍为征东将军,杨公则为湘州刺史。萧衍从襄阳出兵,积雪刚开始融化,众军都很欢跃,他留下弟弟萧伟总掌府州事务,萧憺镇守垒城。魏兴太守裴师仁和齐兴太守颜僧都不肯听命于萧衍,反而举兵袭击襄阳,幸亏萧伟、萧憺发兵阻击,大破二人的军队。裴师仁、颜僧等人兵败逃走了,雍州于是安定下来,萧衍才得以无后顾之忧。
萧衍行军到达竟陵,命长史王茂、太守曹景宗为先锋军,留下中兵参军张法安据守城池。诸将全都请求萧衍用正军围攻郢城,偏军袭击西阳武昌,萧衍摇头说道:“房僧寄固守鲁山,和郢城互为犄角,我如果率众前去攻打,房僧寄必定会来断绝我的后路,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现在派遣王茂和曹景宗率各军渡江,和荆州的军马会合,共同攻打郢城,我前去围攻鲁山,打通沔水、汉水之地,让郢城和竟陵接济粮草,江陵、湘中供应援兵,兵多食足,就不担心这两座城攻不下!大事也就坐等成功呢。”于是,他命王茂等人率军渡江。
王茂率军行进九里,正好碰到郢州参军陈光静前来挑战,由王茂等人一鼓作气杀退,陈光静也身受重伤,还城即死。张沖关闭城门死守,随后,王茂与曹景宗攻下了石桥浦。荆州将邓元起、王世兴、田安之率领数千人来会合雍州的兵马,湘州刺史杨公则也率所有人马赶到夏口,萧颖胄命令荆州各路军马全都服从杨公则的调试,另外派参军刘坦担任长沙太守,管理湘州事务。刘坦曾在湘州任职,很得民心,他到达湘州下车,很多民众夹道欢迎。于是,刘坦发动民众运送粮食,得到粮草三十多万斛,最后将粮草送给荆、雍两军,两州的粮草才得以充裕。萧衍在汉口筑城阻拦鲁山,并且命令水军将领张惠绍来回游弋在江中,断绝郢、鲁二城的往来。张沖愤恨成疾,不久就病逝了。骁骑将军薛元嗣、张沖的儿子张孜以及征虏长史程茂共同守卫郢城。
两军还是相持不下,南康王萧宝融已经被萧颖胄等人劝进,在江陵即位称帝,改年号为中兴元年,在南北郊设立宗庙,宫府制度全都依照建康时的旧制。萧宝融立王妃王氏为皇后,授命萧颖胄为尚书令,兼守本官,萧衍为左仆射,督军征讨各军,夏侯详为中领军,晋安王萧宝义为司空,庐陵王萧宝源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建安王萧宝夤为徐州刺史,将军萧伟为雍州刺史,废主萧宝卷为涪陵王,大赦天下。梅虫儿、茹法珍两人仍不准赦免。萧宝融又派遣御史中丞宗夬到夏口,慰劳萧衍的军队。宁朔将军庾域是萧衍的部下,替萧衍向宗夬说道:“黄钺未加,不方便总领侯伯,你为何不代萧雍州请命呢?”宗夬答应后返回襄阳。不久,冠军将军萧颖达前来援助萧衍的军队,顺便来传达诏令,封赐萧衍黄钺,萧衍欣然领命。正是:
未经建绩已怀奸,黄钺秉承始上坛;
千古枭雄同一例,果然名器假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