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南北史演义(上册)》(37)
第三十六回潘贵妃宠冠后宫
话说陈显达决定起兵攻打建康,先派长史庾弘远、司马徐虎龙致信给朝贵,朝臣收到书信后,当下就将此事报知萧宝卷。萧宝卷任命护军崔慧景为平南将军,督率兵马前去截击陈显达,后军将军胡松、骁军将军李叔献率领水军屯兵驻守梁山,左卫将军左兴盛督率前锋队屯兵驻守杜姥宅。
陈显达率军从寻阳出发,沿河东下,到了采石,正好遇到胡松的军队,双方交战,大约半天时间,胡松兵败逃走。陈显达再次进军到新林,左兴盛率军前来堵截防御,彼此间没有大战,陈显达却虚设火阵,牵绊住了左兴盛,自己率兵上船连夜渡江,悄悄偷袭都城。偏偏途中遇到逆风,陈显达快天亮时才赶到,舍弃船只在落星冈上岸。冈上的守军没想到陈显达突然赶到,急忙关闭城门防守。陈显达手持长槊,策马当先,后面跟随着数百勇士鼓噪着攻城。城中出兵来战,都挡不住陈显达的长槊。陈显达年已七十三岁,还是精神矍铄,奋勇上前,交战了数十个回合,十荡十决,刺死守城卫军一百多人。随后,他的长槊竟然折断了,一时间没有顺手的兵器,只好仗剑督战。这时,左兴盛的各路军马都回来营救都门,陈显达寡不敌众,无奈之下只能退兵至西州。后骑官赵潭注率兵奋力追赶,抢先赶到陈显达的马后,用槊猛刺他。陈显达来不及防备,竟然被刺落马下,赵潭注再加一槊,陈显达已是血流满地,不能动弹了。很快,陈显达的儿子都被杀,庾弘远也被擒获。行刑前,庾弘远索要帽子,他对刑官说道:“子路结缨,我不能没有帽子。”等到帽子取来戴上他又感慨说道:“我不是乱臣贼子,是义兵,来这里是为了诸君请命。陈公太轻敌了,我曾劝谏他要持重些,如果听了我的话,百姓才能免遭涂炭呢。”庾弘远有个儿子叫庾子曜,年仅十四岁,他抱着父亲乞求代死,最终也被杀害。事后,各军将进城报功,又得到一番封赏,就不细说了。
豫州刺史裴叔业听说朝廷多次诛杀大臣,非常恐惧,朝廷也防备他有变,将他调到南兖州镇守,让他往内地迁移。裴叔业更加不愿意,迟迟不肯动身。他有个侄子名叫裴植,曾担任殿中直閤,由于恐惧,裴植现在也逃到了寿阳,说朝廷一定会诛杀他们,他们应该早做打算。随即,裴叔业派亲人马文范悄悄赶赴襄阳,问萧衍道:“天下大势已经能预料得到,但是我们恐怕不能保全自己了,现在如果投奔北魏,还可以成为河南公,你意下如何?”萧衍让马文范回去禀报道:“一群小人用事,怎么能考虑长远?如果真的怀疑你,应该将家小送到京都做人质,万一遇到意外被逼近,可以起兵直出横江,截断他的后路,天下事一举就能成功。现在如果投奔北魏,恐怕他们会派人取代豫州的管辖,将河北的一个州郡交给你,这个河南公还有什么可得的呢?”
于是,裴叔业派遣儿子裴芬之入建康做人质。裴芬之已经离去,裴叔业还是想投靠北魏,他特地向魏豫州刺史薛真度传书探问,简略地表明自己的意愿。薛真度劝他尽早投降,又回信给他说:“如果等到事情急迫才投降,反会导致功小赏薄,举事贵在从速从快,没必要犹疑不决。”可裴叔业还是没有下定决心,不过他从此和薛真度互通书信,往来不绝。都中人士已经渐渐有所听闻,都谈论裴叔业一定会叛变,裴芬之担心自己被收捕,悄悄溜出都门,竟然返回了寿阳。裴叔业竟派裴芬之奉表前去投降北魏,魏主元宏命令彭城王元勰出兵镇守寿阳,授封裴叔业为兰陵郡公,仍然担任豫州刺史。齐廷得到消息,不得不发兵讨伐,特派遣平西将军崔慧景,带领水军前去征讨裴叔业。萧宝卷亲自出来送行,身穿戎服坐在琅琊城上,召崔慧景单骑入城,交代了几句,崔慧景立即拜辞而去。萧宝卷回到宫中,又下诏任命萧懿为豫州刺史,协助崔慧景西行攻打寿阳。
然而,崔慧景此次出行,早已心存异心,他曾和儿子崔觉秘密商定,让儿子第二天晚上出都赶赴到军前。崔觉曾担任直閤将军,得了父亲的命令,第二天单骑出走,赶到广陵才和崔慧景会合。崔慧景行军过了广陵十多里,召集各军的将领,流着泪劝说他们道:“我受三帝的厚恩,十分惭愧没来得及报答,如今幼主昏狂纵乐,朝纲混乱,危难之时匡扶社稷就在今天,希望和各位建立大功,共同扶立社稷之主,不知大家意下如何?”众人全都听令。于是,崔慧景返回广陵,司马崔恭祖镇守在广陵城,开门将他们迎进来。崔慧景在广陵停留两天,将集合众人渡江,因此派人驰见江夏王萧宝玄,表示愿意奉他为主。萧宝玄斩杀了来使发兵守城,并飞书传报到京中。萧宝卷急忙派马军将戚平、外监黄林夫,出兵协助萧宝玄镇守京口。哪知萧宝玄是假意拒绝崔慧景,其实暗中和其私通。他和妃子徐氏,本来是伉俪情深,可徐孝嗣被杀,萧宝卷就迫令他们离婚,为此,他心中十分不快。这次斩杀来使通报朝廷,其实是他为了引诱台军,增加自己的实力。
戚平和黄林夫领兵到达京口,萧宝玄立即和他们密商,探听他们的意见。可二人语多未合,惹恼了萧宝玄,萧宝玄呼令随从斩杀了这两人。司马孔矜、典签吕承绪不禁大声呼喊道:“殿下造反了!”萧宝玄更是怒不可遏,又杀了这二人。随即,他又派长史沈佚之、谘议柳澄分率部众,专门等待崔慧景到来。
崔慧景从广陵向东返,顺利抵达京口,萧宝玄连忙开城迎他进来,随即命令其为先驱,自己则乘坐翠舆,手拿着绛麾幡,督率军队继续前进。京都中大为震惊,萧宝卷急忙派遣骁骑将军张佛护、直閤将军徐元称等人出兵屯守竹里,堵截叛军。崔慧景的前锋将领崔恭祖带着百战不疲的壮士和张佛护等人一场鏖斗,张佛护等人战败逃入城中。崔恭祖乘胜攻打进去,斩杀了张佛护,徐元称举兵投降。中领军王莹奉萧宝卷的命令,督率水陆各军占据住湖头,在蒋山西岩修筑营垒,屯兵数万,崔恭祖不敢贸然前进。等到崔慧景赶到,也还是无法可施,崔慧景只能悬赏求计。竹塘人万副儿献计道:“如今平道上都有重兵堵截,我们不能贸然前进,最好绕到蒋山的背后,悄悄登上山顶,从上面攻打下面,出其不意,才能成功。”崔慧景依计而行,于是分派壮士一千多人,绕到蒋山后面,鱼贯而上。等到半夜,他们突然吹响鼓角,从西岩奔下,各戍垒的兵将听到声音惊异万分,全都弃垒逃去。崔慧景得以追赶到都城下面,猛烈进攻各门。这时,右卫将军左兴盛率领三万台军,在北篱门扼守,军中士兵望风溃散,左兴盛也逃走了。东府、石头、白下、新亭诸城的军将全都闻讯逃走,左兴盛无路可逃,只好藏匿在淮河岸边的船中,无奈还是被崔慧景的部兵搜获,立即杀毙。崔慧景攻入外城,驻守乐游苑,崔恭祖则率领一千多名骑兵攻打北掖门,就快要攻破时被宫中卫兵抵挡住了,后来又折回,可宫门全都紧闭。崔慧景率领众人围攻,又毁去兰陵府衙门,作为战场。宫中情况万分危急,幸好卫尉萧畅出兵屯守南掖门,多方应敌,众人的心才稍稍安定。
随即,崔慧景伪造宣德太后的命令,废齐主萧宝卷为吴王,却把推立萧宝玄的问题,搁置了起来,未曾提及。原来竟陵王萧子良的儿子萧昭胄,曾被封巴陵王,永泰元年,十王被杀,萧昭胄和弟弟萧昭款避难出逃,逃到江西混迹为道人。崔慧景举兵入都,萧昭胄兄弟又前来投奔崔慧景,崔慧景和他们相谈甚欢,就打算拥立萧昭胄为主。这时,儿子崔觉又和崔恭祖争功,其实按理来说,竹里一捷,功劳应该在崔恭祖,崔觉只主管粮草运输,偏偏说自己的功劳和崔恭祖相同。崔慧景偏爱儿子,便导致崔恭祖对他大失所望。后来,崔恭祖又进献一计,请求用火箭攻打北掖楼,崔慧景道:“大事已定,何必再多毁城楼,免得将来要重新打造,浪费更多的财力。”崔恭祖怏怏不乐地退下了。崔慧景向来爱好佛学,善讲经释义,从乐游苑移居到法轮寺,整天闲坐和宾客高谈阔论。对此,崔恭祖暗暗叹息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了?他竟然还有心思参禅!”
忽然,崔恭祖听闻豫州刺史萧懿从采石渡江,前来援救都城,他急忙赶到法轮寺中禀告崔慧景,自请前去抗击萧懿。崔慧景说道:“你暂且留在这里,不如叫我儿前去迎敌。”崔恭祖退出来,非常生气,回头望着寺门说道:“看你们父子能成什么事?萧豫州岂是好惹之人!”然而,崔慧景全然未悟,他竟然派遣崔觉率领数千精兵前去阻截萧懿去了。
萧懿原本奉命西讨,出兵屯守在小岘,听到裴叔业病死的消息,正打算乘虚前去袭击,忽然京都派来密使,促令他勤王。当时,萧懿正在吃饭,他将筷子一扔离开座位,立即率军将胡松、李居士等数千人,从采石渡江东行,举火把宣示城中人。台城中的人欢呼称庆。萧懿的军马已经到达南岸,崔觉才领军赶到,和萧懿对阵。萧懿传令到军中,前进者有赏,后退者立斩,于是人人奋死前进,奋勇拼杀。
崔觉本来就不是战将,突然遇到劲敌,教他如何抵挡?交战没有多久,他便大败奔逃,部下死伤两千多人。崔觉领着败众逃回到京都中,正赶上崔恭祖抄掠东宫,抓获了几个女妓,很有姿色。崔觉不禁垂涎,竟然把他拦住,将女妓据为己有。此时,崔恭祖已怨恨崔慧景,又经此一激,不由得怒火中烧,竟然和骁将刘灵运连夜投降了台军。崔慧景的部下看到崔觉败逃回来,崔恭祖又叛逃离去,料知这次难以成事,于是大多都逃散了。崔慧景也知道立足不住,悄悄带领几个心腹往北渡江而逃。余众们还蒙在鼓里,留在城下守卫。那萧畅却已经挥兵冲杀而出,击毙数百人,余众才开始逃散。
崔慧景起兵作乱不过十二天,一败涂地,匆匆奔逃到江滨,被萧懿部下的巡兵驱逐一程,随从都不知去向。最后只剩下崔慧景一人一骑,逃至蟹浦,浦口有渔民聚集,看他形迹可疑,仔细盘问,得知他是崔慧景。渔民已经听说他是叛军首领,乐得杀叛邀赏,于是一拥而上将崔慧景砍死,砍下其首级,放在鱼篮之中,担送到建康。
崔觉逃亡时做了道人,不久也被捕诛。崔恭祖虽然投顺,但朝廷认为他是穷途末路了才来投降,不能被赦免,仍然将他关押在监狱,不久也依照律令将他处斩。萧宝玄躲藏了几天,因都中大肆搜捕他,无人愿意收容他,无奈之下,他只能出来自首。于是,萧宝卷召他到后堂,四面用幛围裹,命令十几个仆役鸣鼓进攻,并派人传话给萧宝玄:“你近日围攻我,与此相似,我也让你尝尝这个滋味!”不久就赐药毒杀了他。
后来,军将搜出了叛党的名册,里面罗列的姓氏非常多,朝廷中也有人参与,萧宝卷并没有查阅,只是命令随从烧毁,并感慨说道:“江夏王尚且如此,还问别人做什么?”后又颁诏大赦,所有的叛徒余孽,全都令他们改过自新,不再追究罪责。这是萧宝卷即位以来绝无仅有的美政!偏偏一班宵小之辈,不依诏书令,查抄了家道殷实的百姓,诬称这些百姓为贼党,灭门抄家,中饱私囊。如果有的百姓家境贫穷,就算他们以前作过贼,这群宵小之辈也置之不问。于是,有人对中书舍人王咺之说道:“赦书没有信用,大家议论纷纷。”王咺之说:“还会有赦书传达的。”随后赦书又下达,这群宵小之辈还是横行如故。萧宝卷整天嬉戏游乐,根本无心过问,只是让他们为所欲为罢了。
直閤骁骑将军徐世檦被委以重任,一切的刑罚都由他一人主持。徐世檦也知道萧宝卷昏纵,他私下里对同党茹法珍、梅虫儿说道:“哪朝天子无要人,可惜我们主上太可恶,恐怕不能长久保住帝位呢!”茹法珍等人本就暗中妒忌徐世檦,听到他这句话,便转而告知萧宝卷。萧宝卷一怒而起,立即命令茹法珍督领禁兵前去诛杀徐世檦。徐世檦拼死抵抗没有得胜,最终被杀毙。茹法珍、梅虫儿得到外监一职,口传诏令,王咺之专门掌管文翰,与其朋比为奸。等到崔慧景之乱被平定,茹法珍被封为余干县男,梅虫儿也被封为竟陵县男。
萧宝卷以为权贵全都剪除,更加骄纵任性,有时隔一天游玩,有时一天一出游,没有固定的时间,也没有固定的场所,东西南北,无处不游。朝夕旦暮,在所不计,所经过之路,必定先屏逐居民,有人犯禁,格杀勿论。从万春门到郊外,周围百里全都空无一处人家。有一次,萧宝卷游玩到沈公城,有一个产妇临近产期还没有离去,萧宝卷立即命人剖腹验胎,看看是男是女。又有一次,他到定林寺游玩,有僧病老无法行走,藏匿在草丛间,偏偏被他看见。于是,他命随从张弓射向僧人,而他自己也发射了几箭,一箭从老僧的头部贯穿。为此,他还洋洋自得,自以为绝技在手。不仅如此,萧宝卷还设置了二百九十六个射雉场,每次出宫射雉,必定先令尉司击鼓,鼓声一响,吓得仆役们立马奔走,甚至来不及穿衣穿鞋。他又曾在夜里三四更时,从床上跳起,鼓声四起,火光冲天,幡戟横在路中,士民们奔走,老少相随,没有不震惊害怕的,哀号声传遍整条道路,萧宝卷反而自鸣得意。他本就臂力过人,能架起三斛五斗的重弓,又能在齿上驾运白虎幢,高可七丈五尺,甚至牙齿因此脱落也不在乎。
萧宝卷在东宫时纳娶妃子褚氏,即位后册立她为皇后。妾黄氏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萧诵,被立为太子,黄氏得以封为淑媛。褚氏原本是已故宰相褚渊的侄女,姿貌平庸,萧宝卷不甚垂爱。黄淑媛稍有姿色,但不幸早亡。茹法珍、梅虫儿等人格外效劳,替萧宝卷挑选了数十名美女充入后宫,其中的翘楚,要算余、吴两姬为最美。于是,萧宝卷封余氏为妃,吴氏为淑媛,后来他又得到一个潘家女,此女是王敬则的营妓,流落都中。这潘氏真是个天生的尤物,妖艳绝伦,体态风流,腰肢妩媚柔软,眼如秋水,眉如春山,肤成白雪,鲜艳动人,一头乌发,光泽柔润,更有一种销人魂魄的妙处,就是裙下的双足,不盈一握。
萧宝卷得到这个女子,好像天女下凡,见所未见。他与此女一宵欢乐,五体酥麻,第二天就册封此女为妃,又过了一个月,再次册封她为贵妃。所有潘氏的服御,都极选珍宝,只要能得到潘氏的欢心,花费千万也在所不惜。相传有一琥珀钏,值价一百七十万。就连潘氏宫中的器皿,也都是纯金银筑造。内库的藏宝不够用了,萧宝卷就向民间收买。那潘氏既然得到此等特宠,也任情挥霍,一点儿不知节省,今日索要这件宝,明日就要那件珍。每当萧宝卷出游,她一定要非常奢华才和他一同出去。出游时,萧宝卷竟让她乘坐马车,自己则骑跨骏马在后面跟随,不避寒暑。走到口渴时,他就下马解下腰边的水器,斟上茶水,有时还亲自送到潘妃的车前,将茶递给她,然后再回到马上,仍然向前奔去。如果天色很晚还不打算回去,他和潘妃就在亲信家留宿,宴饮作乐。
潘妃的父亲潘宝庆,因女儿得宠,被赏赐宅第居住在京都中,萧宝卷称他为阿丈。对着茹法珍,萧宝卷也是以丈相称,他还称呼梅虫儿为阿兄。营兵俞灵韵平时擅长骑马,萧宝卷向他学习过,所以也称呼他为兄。这几个人一块游戏,每次到潘宝庆家玩乐,潘妃为他们调羹,萧宝卷则亲自打水。安排好后,萧宝卷就和潘妃一同落座喝酒,茹法珍、梅虫儿等人依次列席,不分男女上下,恣意欢乐。还有宦官王宝孙,年仅十来岁,生得眉目清扬,不亚于处女,萧宝称他为“伥子”,对他非常宠爱。就连潘妃也对他另眼相看,王宝孙娇小玲珑,常坐在潘妃的膝盖上,与其一同饮酒。至夜深回宫,他还留在御榻旁睡觉,因此恃宠生娇,逐渐开始干预朝政,甚至修改诏令,控制大臣,就连梅虫儿、王咺之等人也开始恐惧度日。有时候,王宝孙竟骑马入殿,呵责天子,萧宝卷竟然毫不在意,日夜将他留在身边侍候,对他极尽宠爱和怜惜。
从前世祖萧赜修筑兴光楼,楼上铺上青漆,萧宝卷说武帝不灵巧,为何不全用琉璃!永光二年八月间,萧宝卷带领潘妃等人夜游还没有回宫,谁曾想祝融氏忽然来到宫禁,大肆放火,毁去了房屋三千多间。宫门在夜间关闭,外人没有奉诏不能擅自打开,等到萧宝卷得知消息火速赶回,传谕开门,宫内已经烧成灰烬。侍女和宦人被烧死无数,萧宝卷也不禁叹息不止。
当时宫中的嬖幸都被称为鬼,有赵鬼能读西京赋,向萧宝卷进言道:“宫殿已经烧毁,还可以再建。”于是,萧宝卷大肆建造芳乐玉寿等宫殿,用麝涂抹墙壁,雕刻上各种装饰,穷工极巧,后又搜刮佛寺内的宝刹,看到有玉石狮象,便命人搬运到新屋,作为点缀。他还命人凿金制作莲花,铺满一地,让潘妃从上面慢慢走过,花随步动,步随花娇,他则从旁赞美道:“这真是步步生莲花呢!”正是:
纤足风开自六朝,莲花生步不胜娇。
美人未必能倾国,祸水都从暗主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