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南北史演义(上册)》(31) - 南北史演义 - 蔡东藩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南北史演义 >

第三十一章《南北史演义(上册)》(31)

第三十回萧鸾掌权废主

齐主萧昭业继位已经一年了,改年号为隆昌元年。萧昭业心想,自己以前受到太多管束,如今已坐上皇位,大权在握,终于可以寻欢取乐,快活逍遥了。于是,他每天在后宫厮混,不论尊卑长幼,一味地顽皮戏涎。

世祖时穆妃早亡,没有册立皇后,后宫中只有羊贵嫔、范贵妃、荀昭华等人,她们已到了中年,倒没有什么苟且的事情。但是萧昭业的父亲文惠太子宫内,还有几个宠姬,多半年貌韶秀,姿色未衰,不过贞洁淫荡有别,品性不同。其中有一个霍家的小姐,年龄最小,体态风骚,文惠太子在世时,也因她柔情善媚,所以格外怜爱她。此时,她正寡居寂寞,感物伤怀,眼含着无限的凄楚,偏偏萧昭业知情识趣,和她眉来眼去,一个是不衫不履,自认风流;一个是若即若离,巧为迎合,你有情,我有意,渐渐地勾搭上手,哪还顾及什么礼义廉耻。加之有宦官徐龙驹,替两人撮合,从旁怂恿,暗中安排。于是两人云房月窟,暗里绸缪,海誓山盟,居然伉俪情深,说不尽的鸾颠凤倒,描不完的蝶浪蜂狂。

后来,徐龙驹又想出一个办法,婉转地向皇太后王氏禀告说霍氏为尼,王太后哪里知道其中的奸情,便下令将霍氏领走。随后,徐龙驹竟然将她带到西宫,让她和萧昭业彻夜交欢,恣情行乐,并改霍氏姓为徐氏,省得宫廷中人私下议论。此外,他又选进许多美女充入后宫,就连两宫中的侍女,也挑选了很多。不过霍氏是文惠太子的宠姬,萧昭业对她更是格外宠爱,所以齐宫丑史,也格外宣扬。

更可恶的是皇后何氏也是一个淫妇。她在西州的时候,因为萧昭业入宫侍奉,耐不住孤帐独眠,便和侍书马澄私通。等到被迎入宫中册立为后,她和萧昭业虽然恩爱,但萧昭业是见一个,爱一个,见两个,爱一双,仍然让何后独守空床。她先前既然已失节,此时又何必在乎贞洁呢?恰好萧昭业的随从杨珉,生得面白唇红,风姿楚楚,被何后看在眼中,便暗中派宫女领来,赏赐宴席调情。杨珉也是个浪荡之人,既然承蒙皇后这般厚待,还有什么不依从的,几杯酒喝完,就携手入账。那时,萧昭业上宠庶母,何皇后下私幸臣,你为你,我为我,两下里各自欢乐,倒也无嫌无疑,免得争论。

值得一提的是,萧昭业不只好美色,还喜欢游乐,每次和左右微服出宫,要么驰骋在市集,要么到父亲的崇安墓道中赌博,玩低劣的游戏。兴致高昂时,他还会滥加赏赐,挥金如土,曾手握着钱喃喃自语道:“我从前想用一枚钱,你还舍不得,现在必须任我使用了!”

世祖萧赜生平崇尚节俭,国库中积累了钱财五亿万,斋库也积钱三亿万,金银布帛,数不胜数。而萧昭业当上皇帝后,便任情挥霍,视钱财如泥沙。祖宗如果是守财奴,子孙往往成败家子,真是让人不胜唏嘘!萧昭业曾带领何皇后和宠姬进入主衣库,取出各种宝器,让她们相互投击,“砰磞砰磞”的好几声,宝器全都破碎了,萧昭业反而狂笑不止。他命令宦臣随意搬取库中宝器,不一会儿,主衣库就空了。中书舍人綦毋珍之、朱隆之、直閤将军曹道刚、周奉叔都得到萧昭业的宠眷。綦毋珍之在宫内谄媚,在宫外恣意威权,所有宫廷要职,都必须行贿于他,按照行贿珍宝的价值,再由綦毋珍之列入推荐的名单。一经他保奏的,没有不通过的。綦毋珍之才任职一个月,就已积累家财巨万,往往不等诏书,就擅自取走官物,不仅如此,他还随意调派奴役驱使。为此,甚至有官员这样说道:“宁可拒绝皇帝的诏书,也不能违背舍人的命令!”

宦官徐龙驹被萧昭业封为后閤舍人,他经常住在含章殿,每天都戴着黄纶帽,身披黑貂裘,坐在南面的案桌前,代替齐主下诏书,左右侍从就和皇帝的御前一样。卫尉萧谌是世祖萧赜的同族子弟,世祖曾让他担任宿卫,参与机密要事。征南谘议萧坦之和萧谌是同族,曾担任东宫直閤,萧昭业因他们二人同是亲戚,也越加信任他们。萧谌有时出宫过夜,萧昭业常常通宵不睡,直到萧谌返回宫中,才能安心。萧坦之出入后宫,每当萧昭业游玩宴饮时,必定会让他随侍在旁边。萧昭业醉后忘情,脱衣裸体,萧坦之扶持规劝,萧昭业刚开始还听得进去他说的话,但是后来故态复萌,依然如故。何皇后私通杨珉,担心东窗事发后因此获罪,所以对待萧昭业比以往更亲昵,更曲意奉承。萧昭业喜不自胜,迎纳皇后的亲戚入宫,让他们居住在耀灵殿,斋阁大门打开,彻夜不闭,内外淆杂,没有分别,就像那混沌世界,乾坤颠倒。

当时,这情形惹恼了一位宰辅,他曾多次上书规劝齐主,无奈所言不被听从,便打算亲自入宫面圣,又经常被周奉叔拦阻在禁门外。情急之下,宰辅由担忧变为愤怒,打算效仿那伊、霍的故事,废立齐主。这人是谁呢?就是尚书令西昌侯萧鸾。萧鸾拥立萧昭业继位,得到重用,政事无论大小,大多由他裁决。武陵王萧晔,虽然也被萧昭业倚重,但政治经验赶不上萧鸾,所以遇事只能推让。竟陵王萧子良已被齐主嫌疑,只好闭口不言,免得招惹祸端。

萧鸾专掌朝纲,看到齐主纵欲胡作非为,不肯听从劝谏,于是和前镇西谘议参军萧衍共同谋划废立之事。萧衍劝说萧鸾等待时机再行动,萧鸾惆怅地说道:“我看世祖所有的儿子,多半昏庸懦弱,只有随王萧子隆,世祖的第八个儿子,文才非同一般,他现在镇守荆州,占据上游,如今可以预先召他入宫来,免得滋生后患。只怕他不肯应召,这也是我比较担心的。”萧衍答道:“随王只是徒有美名,实际却是庸碌无为,部下中没有智勇之人,只有司马垣历生、太守卞白龙作为他的爪牙。这二人唯利是图,若是给他们显耀的官职,肯定急匆匆赶来!而随王那里只需要您一封书函,就足能邀他入都了。”萧鸾抚掌称赞,立即任命垣历生为太子左卫率,卞白龙为游击将军。果然,两人听到诏令,欢喜地赶来。萧鸾又任命萧子隆为抚军将军,萧子隆也到了。萧鸾又担心豫州刺史崔慧景,此人经历了高、武二朝,只怕会反抗。因此,萧鸾派遣萧衍为宁朔将军,前去戍卫寿阳,崔慧景还以为是意外获罪,于是穿着白服出来迎接,被萧衍好言安慰,一同进入城中。那萧鸾既然安抚了荆、豫,解去了外忧,就等着在宫廷下手,除去内患。

萧坦之、萧谌两人本来是萧昭业的心腹,因看到萧昭业作恶多端,也担心自己会有不测。于是,萧鸾乘机将他们二人引诱过来,对他们晓以祸福利害,使他们俯首帖耳,为己所用。然后,萧鸾派萧坦之上奏,请求萧昭业下令诛杀杨珉。萧昭业将此事转告给何皇后,何皇后非常害怕,泪流满面道:“杨郎年纪轻轻犯了什么罪,要将他枉杀!”萧昭业出来面见萧坦之,将何后所说的话复述给他听。萧坦之请萧昭业屏退左右,悄悄地对他说:“杨珉和皇后有私情,朝廷内外都知道,不能不杀!”萧昭业愕然道:“有这样的事吗?那你快去将他逮捕处死。”就这样,萧坦之立即领命前去捉拿杨珉,牵出行刑。何皇后得到消息,急忙赶到萧昭业面前跪求,哭得像个泪人一般。萧昭业于心不忍,便命令左右前去传诏赦免。哪知萧坦之早已料到会这样,抓到杨珉后,就立即将他处决了。等赦免的诏书传到,杨珉早已人头落地。诏使回去禀报萧昭业,萧昭业便将此事搁置一旁,只是何皇后还在思念情郎,始终不肯忘怀,那一行一行的泪珠儿,不知道滴了多少。

事后,萧坦之担心自己谮越了,便向萧鸾询问对策。萧鸾当时正打算诛杀徐龙驹,便嘱咐萧坦之贿赂内侍,转告何后,声称杨珉得罪都是徐龙驹一人唆使。萧坦之依计而行,何皇后不知真假,便因此深恨徐龙驹,请求萧昭业尽快杀死这个人,萧昭业还没有答应。于是,萧鸾草拟一封弹劾奏章,让萧坦之递呈上去,内外夹迫之下,试问,徐龙驹如何逃生?萧昭业的诏书一下,他自然难逃一死。

杨珉、徐龙驹已经被除掉,这下就要轮到直閤将军周奉叔了。周奉叔自恃勇猛,深得齐主宠信,平日凌侮欺压王公大臣,曾让二十个人带着单刀拥护他进出,门卫不敢呵责,大臣们不敢触犯。他曾对人说:“周郎刀,不识君!”萧鸾也遭到过他的侮辱,所以决计剪除他,当下就嘱令二萧,劝说萧昭业调出周奉叔,让他去外镇镇守。萧昭业耳皮最软,于是任命周奉叔为青州刺史。周奉叔乞求封赏千户侯,也得到萧昭业的同意。唯独萧鸾上书谏阻,萧昭业这才停止赐封周奉叔为曲江县男,食邑三百户。为此,周奉叔非常生气,他持刀出閤,和萧鸾评理。萧鸾不慌不忙,从容辩白,反倒把周奉叔的怒气挫去了一大半。无奈之下,周奉叔只能奉命出行,他打算让部将们先行,然后自己入宫当面辞别齐主萧昭业,整理好行装,骑马准备出发。就在这时,萧鸾和萧谌假称奉诏命周奉叔前去尚书省,等到周奉叔进入省门,两旁突然冲出几个壮士,你一锤,我一锤,将周奉叔锤得脑浆迸流,死于非命。随后,萧鸾连忙入宫奏报,说周奉叔侮蔑朝廷,应该将他处死。萧昭业拗不过萧鸾,又听说周奉叔已死,也只好批示下来,同意了他的请求。

溧阳令杜文谦曾担任南郡王的侍读,于是和綦毋珍之说道:“天下之事可以知晓了!灰尽粉灭就在旦夕之间了,不尽早谋划就没有人能活着了!”綦毋珍之说道:“那我应该怎么办呢?”杜文谦说道:“先帝时期的旧臣,大多被排斥,一旦号召他们,又有谁会不响应呢?你在内杀掉萧谌,我愿在外诛灭萧令,就算是没有成功,也还有好名声,如果迟疑不决,只怕假诏又来,你被赐死,父母殉葬就在眼前了!”綦毋珍之听后还是犹豫不决。不到十天,他果然被萧鸾逮捕,萧鸾斥责他谋反,立即将他斩首,就连杜文谦也一并拘捕,斩首在市集。

武陵王萧晔突然病逝,终年二十八岁。竟陵王萧子良当时也已忧虑成病,他抱病前去吊丧,痛哭一场,病情更加严重,不久就形销骨立,病入膏肓。于是,他召集身边人说:“我将要死了!门外应该有奇异的征兆。”左右出门去查看,果然看到淮河中有数万鱼儿浮出水面,一齐向城门游去。这情景让身边人惊讶不已,慌忙回报,谁知萧子良已痰喘交作,溘然离世了,终年三十五岁。

萧子良是当时的贤王,广交名士,天下文才,萃集一门。他又有刘瓛兄弟,平素节操清明,无心求取功名利禄,萧子良想任命刘瓛为记室,刘瓛始终不答应。后来刘瓛被任命为步兵校尉,他又再次推辞。京师中的文士,大多前去向他学习,世祖为刘瓛设立了学馆,拨给住宅让他居住,学生们都祝贺他。可刘瓛却叹道:“房屋太华丽反而是灾祸!幸好奉诏可以作讲堂,但我还是担心不能避免灾祸呢!”萧子良亲自前去拜见他,刘瓛只和他谈论礼学,不谈朝政。当时,已经四十多岁的刘瓛尚未婚娶,他一心侍奉祖母和母亲,深得她们的欢心。母亲孔氏非常严明,曾经指着刘瓛对亲戚们说道:“阿称(刘瓛的小名),就是今世的曾子呢。”后来刘瓛奉朝廷命令,娶了王家的女儿。王女凿壁挂履,土落到孔氏的床上,引起孔氏不悦,刘瓛二话不说,就休掉妻子。五十六岁时,刘瓛病亡。萧子良移厨到刘瓛的宅内,嘱咐刘瓛的学生刘绘、范缜等人代为设斋。后世人为刘瓛立碑,追封其谥号为贞简先生。

刘瓛的弟弟刘琎也很正直,和刘瓛住在一起,刘瓛到了晚上,在隔壁房叫他进来和自己说话,刘琎下床穿衣,然后再回应刘瓛。刘瓛问他为何如此?刘琎答道:“你叫我时,我还没有穿衣,所以来迟了。”刘琎又曾和好友孔澈一同泛舟游湖,孔澈专注地看着岸上的女子,刘琎就坐到他的隔壁,不再和他同坐。萧子良欣赏他的才华,由文惠太子召入东宫,遇到事情必定先咨询他。不久,刘琎又被晋升为中兵,兼任记室参军,最后病死在任所。

萧子良逝世后,学士们同声悲悼,唯独萧昭业对他怀有戒心,到这时反倒觉得很欣慰,不过形式上表示褒崇,追赠丰厚,算是尽了礼节罢了。武陵王萧晔和竟陵王萧子良,本是高武帝以后著名的皇嗣后代,位高望重,百姓非常景仰,这次失去了两个柱石,顿时齐廷所有军国重权一股脑儿都归了萧鸾掌握。萧昭业虽然晋封庐陵王萧子卿为卫将军,鄱阳王萧锵为骠骑将军,但终究这两人资历尚浅,比萧鸾还是要逊色一筹。后来,萧鸾又被加封为中书监,进号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此后权势越来越大,阴谋越来越急切,废立两字的声浪,也渐渐传到了萧昭业耳中。

萧昭业曾私下问鄱阳王萧锵道:“你可知道萧鸾有异心谋反吗?”萧锵向来谨慎,便回答道:“萧鸾在宗族亲戚当中,属年龄最长,并深受先帝的重托,谅他也不敢有其他的意思。臣等少不更事,朝廷都倚赖萧鸾一人,还请陛下以诚相待,不要猜疑!”萧昭业沉默不语。过了几天,萧昭业又和中书令何胤商量。何胤是何皇后的堂叔,皇后曾称呼何胤为三父,由何胤管理殿省。萧昭业和他谋划诛杀萧鸾,何胤不敢答应,只是劝说萧昭业耐心等待。

萧昭业想派萧鸾去西州,并且通过书面传达旨意,没有和萧鸾直接见面。萧鸾知道萧昭业已经猜忌自己,急忙和左仆射王晏、丹阳尹徐孝嗣商量,请求他们的帮助,这两人倒也情愿归附萧鸾。这时有老尼入宫,传达异闻,萧昭业又召见萧坦之说道:“镇军和王晏、萧谌有意要废立我,传闻沸沸扬扬不像是假的,你有所听闻吗?”萧坦之脸色一变道:“天下竟然有这样的事!好好的一个天子,谁愿意废立呢?朝中王公贵族也不应该造出这种传言,想必是老尼姑们挑弄是非,混淆陛下,陛下切不可轻信!况且无故除掉这三人,还有什么人能自保呢?”听了他的话,萧昭业似信非信,于是又召来直閤将军曹道刚商议。曹道刚是萧昭业的心腹,立即和朱隆之等人密谋,设法除掉萧鸾。他们还没来得及行动,此事就被萧鸾得知,他急忙告诉萧坦之,萧坦之则转而告诉萧谌,萧谌答道:“始兴内史萧季敞、南阳太守萧颖基,已经奉诏调往东都,我正在等他到来,共同举事,这样比较容易成功。”萧坦之说道:“曹道刚、朱隆之等人已经在密谋,我不除掉他,他就会杀害我,卫尉如果明天不举兵,只怕事情会来不及了!弟弟我还有百岁的老母,怎能坐听祸败呢?只好另想别的办法。”萧谌被他一吓,不由得害怕起来,急忙问萧坦之有什么计策。萧坦之在他的耳边说了几句话,萧谌连连点头称好。当下两人就约定第二天起事,连夜部署,准备出发。

转眼间天就亮了,萧谌命令兵士们吃早饭,吃完就入宫,正好和曹道刚相遇。曹道刚惊问他的来由,才说一句,萧谌的刀已入其胸,曹道刚瞬间就倒地而亡,连腹中肠子都流了出来。萧谌率众再次冲入,又碰到朱隆之,乱刀直上,将他砍成好几段。随后将军徐僧亮怒气直冲,高声号召道:“我们受主厚恩,今天应该誓死报效!”说完就拔刀来斗,终究是寡不敌众,也被萧谌杀死。萧鸾又杀进云龙门,他里面穿着戎服,外面披着朱衣,踉跄前进,急得三次掉落了鞋子。王晏、徐孝嗣、萧坦之、陈显达、王广之、沈文季等人随同进入,宫中顿时大乱。当时,萧昭业在寿昌殿,听闻宫中有急变,他连忙让内侍关闭殿门。殿门刚阖上,外面就已经杀喊声震天,萧谌带领数百人,斩关直入。萧昭业极度害怕,他逃奔到徐姬房里,和她诀别,徐姬也吓得抖作一团,涕泪滂沱。

两人正无法可施的时候,偏偏杀喊声又从四面传来,萧昭业一跃而起,拔剑出鞘,吞声饮恨道:“他……他不过是想要我的性命,我就自己了断罢了!”说完,他便用剑自刺,急得徐姬上前来阻救,将他抱住,连呼:“陛下,动不得!动不得!”萧昭业见徐姬满面泪容,凄声欲绝,禁不住心软手颤,坠剑落地。不久,萧谌杀入进来,逼萧昭业走出殿庭,萧昭业自己用白绢缠住脖子,跟随萧谌走出延德殿。宿卫将士全都是萧谌的部下,他们站在一旁观看。萧昭业一句话也没说,就被萧谌带到西斋,随即,萧谌用萧昭业脖子上的白绢,将他勒死,萧昭业仅二十一岁。事后,萧谌用车载着萧昭业的尸体出殡,将其安葬到徐龙驹的故宅,后又奉萧鸾的命令,收捕萧昭业宠信的侍从和那改姓无耻的徐姬,将他们全部牵拉出来,一刀一个,了结他们的残生。

排除异己后,萧鸾对众人说道:“废君立君,眼下应该由什么人继任?”徐孝嗣应声回道:“看来只好立新安王了!”萧鸾微笑着说:“我也正有此意,但必须有太后的诏令,你们可速速起草。”徐孝嗣说道:“早就准备好了。”说着,他立即从袖中取出一纸,递呈给萧鸾,萧鸾看了一眼说:“就是这样吧。”

看过前文,大家应该知道,新安王萧昭文,是文惠太子的第二个儿子。当时他曾担任中军将军,兼领扬州刺史,年方十五岁。后来,他由萧鸾等人迎入登台继承皇位,授命萧鸾为骠骑大将军,录尚书事,兼领扬州刺史,晋封其为宣城郡公。萧昭文颁诏大赦天下,改隆昌元年为延兴元年,又奉太后命令,追封已故废主萧昭业为郁林王,何皇后为王妃。总计萧昭业在位,只有一年。正是:

到底欢娱只一年,两斋毙命亦堪怜。

早知如此遭奇祸,应悔当初恶未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