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南北史演义(上册)》(32)
第三十一回杀诸王夺帝位
新安王萧昭文继位后,封赏各位王公大臣,进鄱阳王萧锵为司徒,随王萧子隆为中军大将军,卫尉萧谌为中领军,司空王敬则为太尉,车骑大将军陈显达为司空,尚书左仆射王晏为尚书令,西安将军王玄邈为中护军。此外亲戚旧功之臣,都各有迁调。唯独萧鸾的侄子萧遥光、萧遥欣原本没有什么大功劳,不过萧遥欣是始安王萧道生的长孙,得以袭承爵位。此次萧遥欣又为萧鸾效力,因此特地授封其为南郡太守,他本人可以不去镇守,仍然留在都中做参谋。而萧遥光则被任命为兖州刺史,萧遥欣的弟弟萧遥昌又出任郢州刺史。当时,萧鸾已有篡位之心,所以将侄子三人,布置在朝廷内外,树立党援。
鄱阳王萧锵、随王萧子隆都还未成年,而高武帝的子孙大多凋零,所以算起来,萧锵与萧子隆的名位最显赫,资历、威望也最高。萧鸾暗中嫉恨他们,表面上却假装很忠诚,每次和萧锵谈论国事,声随泪下。萧锵不知有诈,还以为他是表里如一,没有什么歹念,其实朝廷内外,全都看透了萧鸾的诡计,时常对其怀有戒心。
制局监谢粲私下劝说萧锵和萧子隆说:“萧鸾跋扈,人人都知道,现在不除掉他,以后会后患无穷!二位殿下只要乘坐油壁车入宫,奉天子升殿,下达号令,我们关闭城门,全副戒备,谁敢不服从?东府中人一定会绑送萧鸾过来,这样除去这个大害就易如反掌了!”萧子隆倒是同意,唯独萧锵摇头说道:“现在京中的兵力,全都集结在东府,萧鸾在东府镇守,坐拥强兵,如果反抗,灾祸就难以预料,这恐怕不是万全之策呢!”
随后,马队长刘巨屏退旁人对萧锵叩头苦劝。萧锵被他怂恿,命车驾入宫,又转念一想,此举吉凶难测,还有母亲在堂,必须先禀明她。于是,他又返回府第,面见生母陆太妃。陆太妃只是一介女流,听着这般大事,吓得魂不附体,慌忙出言阻止,害得萧锵迟疑不定,只得在家中绕行,盘旋了好几天,天色已晚,还没有出门。这事被典签得知,他竟然赶往东府告诉萧鸾。萧鸾立即派遣两千精兵,围攻萧锵的府第。萧锵毫无防备,只能束手就死。谢粲、刘巨全都被处死。
萧子隆还在等待萧锵入宫,到了黄昏仍没有消息,正打算睡觉,忽然听见有人来报,鄱阳王的府第已经被东府兵马围住了。萧子隆料知情况有变,但是也毫无办法,只能听天由命。过了片刻,那东府兵已经蜂拥前来,破墙而入,萧子隆无处躲藏,最后被乱兵杀死。两家的家眷全都遇害,财产也被查抄。萧锵年仅二十六岁,萧子隆也只有二十一岁,这一叔一侄,携手进了鬼门关。
江州刺史晋安王萧子懋,是萧子隆的第七个哥哥,听说二王罹祸,心中愤愤不平,于是打算起兵发难,后又想起生母阮氏,还居住在建康,应该先将她接来免得被害,于是秘密派人入都,接着母亲往东走。偏偏阮氏临行前,派人报知舅舅的儿子于瑶之,让他为自己做打算。于瑶之反而将此事禀报给了萧鸾。萧鸾立即奏称萧子懋谋反,自己又假借黄钺督军,城内外戒严,并派中护军王玄邈率兵前去讨伐萧子懋,另一边派遣军将裴叔业和于瑶之直接袭击寻阳。
萧子懋和防閤军将陆超之、董僧慧商议,以湓城为寻阳的要岸,担心都军逆流掩杀而来,便立即拨派参军乐贲率三百兵士前去把守。裴叔业等人乘船往西,行驶到湓城,看到城上有卫兵把守着,便不动声色,但扬言奉朝廷命令,前往郢州行司马事,当下就悬帆直上,掉头离去了。城中的卫兵见他驶过,当然放心,夜间全都熟睡,不料到了三更,竟然有外兵爬进城来,一片喧噪,杀得乐贲仓皇惊醒,披衣逃走,才出署门,迎头碰到裴叔业,乐贲自知无法逃脱,无奈之下只能伏地乞求归降。裴叔业收纳了乐贲,占据湓城,又听说萧子懋的部下大多是雍州人,骁悍善战,不易攻取,于是派于瑶之到寻阳城去暗算萧子懋。
萧子懋因湓城失陷,正忙着召集府州将吏登城御敌,忽然看到于瑶之前来叩门,还以为是因亲戚情谊前来相助,便命人打开城门迎他进来。于瑶之看到萧子懋,行过礼后便开口说道:“殿下只单靠一座孤城,如何能长久坚持下去?不如放弃军队武器返回朝廷,表明心迹,即使不能官复原职,也可以在京都中做一个小官,仍然能保全富贵,没有什么忧虑!”萧子懋被他一说,也有些心动。寻阳参军于琳之是于瑶之的亲哥哥,此时也从旁边闪出,和他的兄长一唱一和,说得萧子懋越加移情。于琳之又劝萧子懋重礼贿赂裴叔业,让他代为申请,洗刷之前的罪行。萧子懋已被他们所迷惑,于是取出金帛,让于琳之跟随兄长一同前往。于琳之见了裴叔业,非但没有为萧子懋说情,反而让裴叔业前去掩杀萧子懋。裴叔业立即派遣裨将徐玄庆,率领四百人跟随于琳之奔入州城。
当时,萧子懋正坐在斋室中,静静等候于琳之回来禀报,突然听到门外有脚步声,一惊而起出来查看,只看见于琳之带着外兵,手拿着亮晃晃的宝刀,踊跃而来。萧子懋大惊道:“你从哪里招来的兵士?”于琳之瞪着眼睛说:“奉朝廷之命,特地前来诛杀你!”萧子懋于是怒叱道:“奸诈小人,甘心出卖主人求取富贵,天理良心在哪里?”话还没说完,于琳之已经冲到他面前,他只得退回到斋室中,却被于琳之抢先一步追入,紧接着,外边跟随而来的徐玄庆,顺手就是一刀,萧子懋的人头瞬间落地,萧子懋至此一命呜呼,年仅二十三岁。
于琳之拿着萧子懋的首级走出斋室示众,那时府中的僚佐早已逃散一空,只剩下几个仆役,哪还有反抗之力?此外府中若干兵民大多都顾命要紧,乐得顺从朝廷。恰巧王玄邈的大军也到了,看见城门洞开,领兵直接杀入。于琳之、徐玄庆等人接着向他报明情形,王玄邈大喜,又分派兵马搜捕余党。
很快,兵士们就搜捕到董僧慧,董僧慧慨然地说道:“晋安王起兵时,我确实参与了谋划,如今为主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但主人的尸骸暴露,我正打算买棺收殓,等到收殓完毕,立即前来就死!”王玄邈叹道:“好一个义士!由你自便。我还要奏报萧公,免除你的死罪!”董僧慧也不言谢,径自前去殓葬萧子懋。萧子懋的儿子萧昭基,年仅九岁,也被关押在狱中,用小绢写信,贿赂收买狱卒,将信送到董僧慧的手里。董僧慧说:“这是小主人的手书,我救不了他,有负主人所托!”于是放声大哭,吐血而亡!
陆超之静坐在寓所中,也不逃避。于琳之平时和陆超之十分友好,特派人送信给他,劝他逃亡。没想到,陆超之却说:“人都有一死,死有什么好害怕的?我如果逃走,既辜负晋安王的厚爱,又会遭到别人的嘲笑。”于是,王玄邈准备拘捕陆超之,押解其入都,听候上头发落。偏偏陆超之有个门生,此人贪图重赏,假装拜访陆超之,趁其不备闪到陆超之的背后,拔刀狂砍,而后拿着陆超之的首级前去禀报王玄邈。王玄邈非常痛恨这门生的无礼,但一时不便斥责,于是命他将首级放到尸体上去,入棺收殓。收殓完毕后,这个门生帮着举抬棺木,突然棺木斜坠,正好压在这门生的头上。一声脆响,这门生的颈骨已断,等到旁人把棺木扛起,抢救他时,他已经晕倒在地,气绝身亡!王玄邈听到禀报,也不禁叹息,只是他已经接受了萧鸾的差遣,只好将萧昭基等人押送入都,眼看着这些人是活不成了!
萧鸾又派遣平西将军王广之,前去袭击南兖州刺史安陆王萧子敬。王广之命部将陈伯之为先驱,假称是入城宣诏。萧子敬亲自出来迎接,被陈伯之手起刀落,砍倒在马下。后面王广之率军赶到,城中的官吏和百姓,顿时四处逃散。经王广之张榜告示,说只是萧子敬一人有罪,不牵涉他人,于是官吏和百姓们又重新聚集,稍稍安心。随后,王广之派人飞报萧鸾,萧鸾又派徐玄庆顺道西上,前去杀害荆州刺史临海王萧昭秀。
徐玄庆轻车简从赶到江陵,假传诏命,立即召萧昭秀和他一同回京。荆州长史何昌寓料定他有变,单独出来面见徐玄庆道:“我受朝廷重托,辅助治理外藩,如今殿下没有过失,你以一个使者的身份前来,催促殿下和你同去,有些不合情理!如果朝廷一定要殿下入朝,也应该由殿下启奏禀明,再听候朝廷的命令。”徐玄庆见他理直气壮,倒也不好发作,于是告辞离去。后来有正式诏使来到,朝廷征命萧昭秀为车骑将军,又任命萧昭秀的弟弟萧昭粲继任兄长之职,萧昭秀才得以安然还都。
萧鸾又再次命令吴兴太守孔琇之到郢州行事,嘱令他杀害晋熙王萧銶。孔琇之不肯受命,绝食而死。于是,萧鸾又改派裴叔业西行,诛杀上流的各位王侯。裴叔业从寻阳赶到湘州,湘州刺史南平王萧锐打算迎接裴叔业。防閤将军周伯玉朗声道:“这难道是天子的意思?为今后打算,应该杀死裴叔业,举兵匡扶社稷,名正言顺,谁敢不从!”
萧锐才十九岁,没什么主见,典签在旁边呵斥周伯玉,竟下令逮捕周伯玉下狱。等到裴叔业入城,假传诏令杀死萧锐,又将周伯玉杀死。裴叔业再转往郢州,也是依法炮制,萧銶才十六岁,更加懦弱,竟然服毒自杀。随后裴叔业驰奔到南豫州。豫州刺史宜都王萧铿,也不过才十八岁,惊慌失措,也被裴叔业勒死。
上游的各位王侯都已经全部歼灭,裴叔业欣然东还,回禀萧鸾。萧鸾于是自封为太傅,领扬州牧,晋爵宣城王,任用当时名士,和他们共商大计,准备随时篡位。侍中谢朏不愿意归附这些逆贼,请求出任吴兴太守,被批准后赴任。他将几斛酒送给吏部尚书谢瀹,并且附带书信说道:“你可以多喝酒,不要干涉别的事!”原来谢瀹是谢朏的弟弟,谢朏担心他好事惹祸,所有才有此嘱咐。宣城王萧鸾,还担心自己不能服众,难免有些忧虑。骠骑谘议参军江悰面请道:“大王两肩上生有红痣,便是身肩日月,不如显示给众人看,大家就知道这是瑞象!”萧鸾点头无语。正好晋寿太守王洪范入都来拜见萧鸾,萧鸾便袒露手臂给他看,且故意对他密语道:“人们都说这是日月相,希望你不要泄漏!”王洪范说:“萧公有日月在身上,如何能隐瞒得住?应该为您极力宣扬!”萧鸾假装大惊失色,王洪范退去后,却暗暗高兴,欣慰万分。
桂阳王萧铄和鄱阳王萧锵齐名,萧锵喜好文章,萧铄喜好名理,当时人称鄱桂。鄱阳王遇害后,萧铄从前将军调任为中军将军,并开府仪同三司。他本来流连诗酒,不愿参与政事,此时勉强接任,明知萧鸾不怀好意,也因无法推辞,只能曲意和他周旋。有一天,萧铄前往东府拜见萧鸾,相谈片刻,回来和侍读山悰说道:“我前日见宣城王,他对着我哭泣,当晚就害死了鄱阳、随郡二王。今日宣城王见我,又痛哭流涕,而且面有愧疚之色,只怕我也要受害了!”当晚,萧铄就感觉心惊肉跳,坐立不安。果然到了半夜,就有东府兵突然冲杀进来,将萧铄杀死,他当时只有二十四岁。
萧铄以下的弟弟,一是始兴王萧鉴,曾担任秘书监,领兵在石头城戍守,当时已经去世;接下来是江夏王萧锋,萧锋很有才行,又有武力,担任骁骑将军。他曾上书责备萧鸾,说他残害宗族,伤天害理,被萧鸾深恨不已。只因为他勇武过人,萧鸾不敢遣兵进入他的府第。但在他前往太庙祭祀的时候,萧鸾在庙中埋伏兵甲,等到萧锋登车前来,兵甲突然冲杀而出刺杀萧锋。萧锋从车上跳下,挥拳四击,前面的几个人全都被他击倒。无奈来兵太多,从四面围殴萧锋,而且他们手中都拿着刀械,在身边猛刺萧锋,任你江夏王如何骁勇强悍,毕竟赤手空拳,寡不敌众。最后,萧锋身上受了几十处刀伤,大叫而亡,终年二十岁。
随后,萧鸾又派遣典签何令孙前去诛杀建安王萧子真。萧子真才十九岁,他胆子很小,躲藏在床下。何令孙追了进来将萧子真一把抓住,吓得他浑身发抖,伏地磕头,哀求表示愿意为奴,希望何令孙能免他一死。偏偏何令孙不肯宽容,他拔剑一挥,当下就将萧子真杀死!
萧鸾杀死几位王侯,还没有满足,又命令中书舍人茹法亮前去刺杀巴陵王萧子伦。萧子伦才十六岁,非常英勇,当时正担任南兰陵太守,镇守治理琅琊。他听说茹法亮到来,从容不迫,整理好衣冠,出去接受诏命。茹法亮读完诏书后,递上毒酒一杯,强迫他立即喝下。萧子伦唏嘘说道:“圣人有言,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先朝歼灭刘氏一族,没剩下几个,如今子孙遭祸,也是天理循环,没什么好怨恨的。只是你原是我家旧人,又单独奉命来此,想必也是事不由己,此酒不劳你劝酬,我拼着一喝而死罢了!”茹法亮非常惭愧没有说话,只是看到他将酒喝完,就立即退了出去。不到片刻,萧子伦已经毒发归天。茹法亮又入内收殓,也不禁落下眼泪。
随后,茹法亮返回京中禀报萧鸾,萧鸾又杀死衡阳王萧钧。萧钧曾过继给衡阳王萧道度为嗣,曾担任秘书监,好学有文采,最后也被萧鸾所害,终年二十二岁。
萧鸾纵情杀戮,没有人敢违逆。他正好乘势做下去,成功篡夺高、武两帝传下来的帝王宝座。齐主萧昭文,本来就是一个傀儡,所有的政事都听命于萧鸾,就连一饮一食,也必须经过萧鸾的同意,才由御厨供给。有一天,齐主想吃蒸菜,命令厨官准备,厨官说没有宣城王的命令,不能上供给他。不难发现,像萧昭文这样无权无势的小皇帝,萧鸾要把他推下皇位,容易得很。况且宗亲皇戚已经被萧鸾害死了一大半,朝上的一班元老,又都是朝秦暮楚之辈,没有什么廉耻心,向来只求保全富贵,从不管什么帝祚旁移!因此,延兴元年十月末,朝廷竟然颁出一道太后敕令,废齐主萧昭文为海陵王,任命宣城王萧鸾入登大位。
这诏令一下,萧昭文当然迁出东宫,居住到私宅中去。萧昭文的妃子王氏刚被册封为皇后不到一个月,也就被降为海陵王妃。就连太后王氏本来居养在宣德宫,等到萧鸾继承皇位,也只好迁到宫外,便将鄱阳王的旧府第,略加修缮,仍然沿袭旧号,称为宣德宫。入登大位时,那宣城王萧鸾还再三推让,等到群臣再三请求,才入殿登基,当即改为建武元年,颁诏大赦天下,自称为太祖。登上皇位后,萧鸾加授太尉王敬则为大司马,司空陈显达为太尉,尚书令王晏为骠骑大将军,左仆射徐孝嗣为中军大将军,中领军萧谌为领军将军,兼任南徐州刺史,中护军王玄邈为南兖州刺史,平北将军王广之为江州刺史,晋寿太守王洪范为青、冀二州刺史。所有扬州刺史的要缺,萧鸾特地委任长子萧宝义。萧宝义从小有残疾,不便出外镇守,于是更改任命始安王萧遥光代任。萧遥光的弟弟萧遥欣镇守荆州,萧遥昌镇守豫州,三人和萧鸾最亲近,又有辅佐的大功,所以萧鸾特别对他们委以重任。
度支尚书虞悰却自称病重不肯入朝。王晏奉新主命令,前去劝慰虞悰,让他出来辅佐新朝,虞悰慨然道:“主上圣明,公卿努力,一定能安邦定国,还需要老朽有什么用?虞悰实在不能从命!”说到此,他恸哭不已,惹得王晏也无可再说,只能回朝复旨。朝议奏请要弹劾虞悰,只有徐孝嗣进言道:“这也是自古以来的遗风直骨呢!”朝臣们听了徐孝嗣的话,方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