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传说 - 神池不神 - 我的祖宗叫六六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神池不神 >

第二章传说

神池,盖因县城西北“宁武北距黄花岭,皆崇岭叠嶂,乌道虬盘。逾岭而下,自巅抵麓十五里,地少平,有水一泓,出无源,去无迹,旱不涸,雨不盈,鱼藻胥不生,”“湛然清澈,若有神焉”而得名。

其中最为经典人人传颂的一个传说是关于王母娘娘的。

传说当年王母娘娘开罢蟠桃大会,与观音菩萨、海龙王乘兴一同出游。当他们驾着祥云来至黄花岭上,王母娘娘酒后口渴,觉得气候干燥。观音菩萨便说:“如能降一场普雨湿润湿润,那该多好。”

于是,王母娘娘便命海龙王布云降雨。海龙王没有准备,推说:“降雨需有布云童子布云,雷公电母作法,然后方可下雨。”观音听罢嫣然一笑说:“那太麻烦了!看我立刻给你降一场普雨。”说着手拿柳枝,从净瓶内蘸出一滴水来。观音菩萨的原意是将这滴水化作蒙蒙细雨,不料海龙王从未见过这种降水方法,出于好奇,近前观看,一不小心将观音菩萨碰了一下,未等观音作法化雨,那点水已从柳枝上掉下来。观音菩萨低头一看,那滴水不偏不倚正对中一座城池。观音深知,柳枝上的一滴水,掉到地上就是一个海,定会淹没这座城池。她急中生智,连忙朝那滴水吹了一口仙气,那滴水便轻轻向西飘去,掉到地上刚好落在城西山脚下,顿时变成一个池潭,使城中百姓免遭一场水灾。

这场变故,皆因海龙王引起,王母娘娘看得清清楚楚,于是罚海龙王下界去镇守城池。海龙王下界后伏在城上,看到池中水多了,便把水吸入腹内;池中的水少了,便把水从腹内吐出来。正因如此,千百年来,神池的水始终是“雨不盈,旱不枯”,不见增减。

后来人们得知这件事,便把县城修成龟形,城西北角海龙头正好伸向池潭。

所以后来神池修建了自然美景与休闲活动的西海子湿地公园,也是为了纪念王母娘娘和观音菩萨以及东海龙王弄下的这一片池水,在公园台阶顶端的尽头是另一番庄重气象,高高矗立着一尊王母娘娘石像,前面还稳稳地立有硕大的金属香炉。王母娘娘仪容端庄稳站高台,一副俯视天下普度众生的神态。在西山上还立有一尊观音菩萨像,左手持净水瓶,右手扬柳枝,仿佛西海子这里就是她播撒下的仙露积聚而成,增添了几分仙气与佛性。

天上瑶池地上神池,指的就是这里这个被赋予了神秘色彩的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但因这个名字命县名,尚不足三百多年。神池的故事要从“风”说起,“神池大风口,四季风不住,春天刮得苗卷走,神仙遇上也昏头。”这是神池民间流传甚广的说法,神池县志曰,“神池多怪风,冬月弥厉,风大作时能横吹牛马使倒行者,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堕。

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传说被人们渐渐遗忘了,相传,天宫王母久居瑶池一日邀观音菩萨到人间游玩,至管涔山北麓上空见一座城池黄尘滚滚,狂风怒吼,观音拈柳点化,顿时四宇澄清,一滴甘露化为城边一泓池水神话传说当然不足为信,但也足以显现这方土地的非凡。

据县志记载,1948年,伟人的路居再次为这泓清水正名。时值初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慕名观赏西海子,看着风光无限一派生机的西海子,感慨万端连赞其为“风水宝地”。

山水如画草木丰茂,阡陌交通田园风情,是美丽的高原绿洲,三晋闻名的“生态氧吧”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作为养殖县,神池不缺的就是牛和羊,后来神池炖羊肉也成了神池主推的土特产,后来在国家大力推崇电商的今天,许多的大学生也为宣传家乡,直播带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神池羔羊肉的制作过程如下,将羊肉切成块状,放大葱、大蒜、鲜姜、精盐、花椒和整体红辣椒等佐料,大火烧开文火炖熟。其特点是:色泽红润、气味纯正、香而不腻,鲜嫩适口,无丝毫羊膻气,独具神池地方风味,以前人们贫困,只能在中秋节和过年来品尝这一美味,后来在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人民各项扶持都落实到位,从土地归集体所有到后来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农民集体对其土地所享有的占有、支配、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实施后,使的农民也过上了富足安康的生活,这一实施是我国消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的产物,对于发展农村和农业生产力,以及当前城镇化条件下确保农民在彻底离开土地之前不会永久丧失土地,具有重要意义。

后来农民不光拥有在土地上种农作物的收入,还有小杂粮的直接补助,为推动偏远地区的脱贫攻坚战创立了必要的条件,还有农村医疗补贴,跨省住院补贴,养老金补助使的过去所谓的山珍海味也成了老百姓家的寻常便饭,现在的农民有的种粮大户以及专职养羊养牛的农民也成了十里八乡富甲一方的代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我们也摆脱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窘境,再加上后来的计划生育的实施,使的农民家里的负担越来越少,后来孩子们长大了,他们也过上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生活。

神池,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山里还有珍贵的药材和野生笤帚以及野生营盘蘑菇,只要你勤快,只要你头脑灵活,过上小康生活指日可待。

神池县的名字寓意丰富,其中“神”字代表着神灵,象征着崇高而庄严,“池”字则指水塘、护城河等,寓意着周边高中间凹的地方。所以神池人家家都供奉着保家仙,每到初一十五就会上香摆供,祈求神仙保佑家人平平安安,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相传在古代,这里还是一片湖泊,因湖水清澈见底。当地百姓觉得湖水神奇,因此称其为“神池”。

神池古城不仅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文化上也具有独特的地位。‌神池道情和‌踢鼓子秧歌是神池古城的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神池道情始于明代,盛于清代,以其优美的曲调和悠扬的唱腔著称,曾在全国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经验交流会上受到表彰。踢鼓子秧歌则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交融的结晶,以其粗犷奔放、铿锵有力的特点受到中外游客的称赞。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