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货币改革
第268章货币改革
一战时期的壕堑战,可是要了法国的老命,这种纯粹是拼消耗的战争方式,对于一个总人口处在下风的国家有多大伤害,没有国家比法国更清楚。
正是因为吃过亏,科曼考虑到以色列的人口基数,毫不犹豫在兵棋推演上面采取了这种模式,法国总参谋部的兵棋推演上,模拟了以色列和叙利亚单打独斗场景,最终确定这是胜算最大的模式。
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科曼记得第一次中东战争当中,以色列通过捷克斯洛伐克购买的武器类别,绝对没有坦克。
第一次中东战争基本上还是步兵之间的战斗,苏联通过捷克斯洛伐克出售武器,主要是德式武器,和科曼出售给海得拉巴的差不多。
但德国的重武器基本上已经在战场上被消耗干净,坦克生产线已经不存在了,苏联不会出售自己的坦克给以色列,因此以色列还是缺乏冲击战壕战体系的坦克。
至于苏联会不会善心大发,出售自己的坦克给以色列,绝无这种可能。
苏联在冷战早期唯一占据显著优势的领域,就是苏联的坦克大军,这种优势一直保持到了八十年代,莫斯科绝对不可能因为以色列的安危,就冒着自己装甲技术泄露的危险,出售坦克给以色列。
壕堑战对步兵来说绝对是一个噩梦,英法两国都身体力行的证明过,光凭借血肉之躯是冲不垮壕堑的。
以色列更加不可能用在清洗犹太人之后可怜的人口基数,去填壕堑战的深坑。
这个办法肯定只是暂时管用,但科曼根本不在乎,暂时管用就行了,难道还指望下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也管用么?下一次中东战争自然有下一次中东战争的办法。
经过叙利亚军事代表团的请求,德拉贡上将向法国政府汇报了,前殖民地现在面临的困难,“战争的起因现在提及已经没有必要。但叙利亚和法国的联系还是客观存在的,就算是在美国的压力下无法提供进攻武器,考虑到很多叙利亚军人曾经为法国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我们提供一些防御性设施和武器,也是说得过去的。”
“不知道总参谋长说的防御性武器,都是哪些呢。”舒曼也知道,叙利亚才独立没多久,和法军的联系还没这么快被斩断,如果真的只是防御性武器,他也就同意了。
“就是一些电台,铁丝网,地雷。都是纯粹的防御性武器。”德拉贡上将庄重的回答道,他知道现在法国的难处,绝对没有越过雷池一步。
这都是壕堑战所需要的东西,电台用于叙利亚动员起来的军队和志愿者互相联络,地雷和铁丝网就更加简单了,壕堑战必备。
“那没问题。”舒曼一听果然是防御性设施和武器,唯一有杀伤力的是地雷,谁都不会把地雷当做是武器。
这样维护和前殖民地独立后的国家友好关系就很有必要了,也不用担心美国的压力。
科曼有一个战友,也刚好休假返回巴黎,就是在奥地利法军部队服役的阿兰,许久不见,甚是想念。几个人在一起气氛很是热烈,科曼还邀请了菲利普戴高乐,四个人一起聚餐。
“早点回来,我可准备去美国了。”艾娃加德纳满脸不舍的小声道,“我走了你上哪找这样的女人陪伴。”
“说的有道理,我肯定回来的早。”科曼一副舔狗样,点头哈腰的保证,已故日本首相安倍桑,见到懂王的时候和他此时的样子差不多。
啤酒和烤肉成了这一次聚会的点缀,科曼频频向阿兰举杯,询问在奥地利的服役经历,笑容出现在几人的脸上。
话题不可避免的聊到了现在的热点问题,德国越发紧张的局势,以及停战四周的中东战争,哪怕身为海军,菲利普戴高乐也很感兴趣。
“其实对于以色列那种国家来说,如果位置合适,大炮都是战略武器。”科曼喝了一口啤酒,啧啧的道,“可惜最适合设置炮兵阵地的地方,是约旦河西岸,如果在那里设置炮兵阵地的话,犹太人所有定居点都在火力覆盖范围之内。叙利亚那边的位置还是有些偏移。”
巴勒斯坦南北长东西短,接壤约旦的东线才是以色列真正的弱点,可是恰恰落在了一个所谓圣裔家族的手里。
科曼一直都怀疑约旦在历次中东战争当中的真正角色,也许约旦王室本身没什么问题,但落后的国家政体,客观上保护了以色列最薄弱,根本无法防守的漫长东线,只要约旦不参与中东战争,以色列虽然人口少,但仅仅面对南北两线接触面不大的边境,还是有办法的。
如果约旦处在一个类似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共和国政府手中,以约旦所面对的位置来说,以色列绝对不难掉以轻心。
“你有段时间总是说,现代战争是炮战。”马丁打了一个哈哈,提及科曼之前的将军语录。 “长期战争的话,确实是炮战。”科曼承认自己之前的言论,尤其是想起来了二十一世纪的几场战争,现在战争果然是炮战,将军说得对啊。
北约国家提供的灭俄神器,在高强度冲突当中也没怎么样。
完全符合我不上战场永远天下无敌的概括,豹二也飞炮塔,爱国者也被点名,除了便宜的无人机之外,果然还是大炮最可靠。
叙利亚和以色列还真挺适合炮战的,只要叙利亚以后能够有大量五六十公里射程的火箭炮装备,足以和以色列互相伤害了。没看到哈马斯火箭弹都能把以色列搞得很狼狈么。
“不过说实话,以我在奥地利所看到的,犹太人似乎很受同情。”阿兰提及自己和美军士兵,以及奥地利本地人的对话。
“奥地利人现在装什么好人,好像迫害犹太人没他们一样。现在战败了,就和他们奥地利人的元首切割?”科曼鄙夷的评价,美国那是有可能的,奥地利人这么说,那不是鳄鱼的眼泪?
不过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的时间,犹太人确实是不约而同在各个国家都收到广泛同情,哪怕是东方大国正在激烈战斗的双方,也对以色列表达了同情。
除了阿拉伯国家之外的国际社会,都是这个态度。
但也仅限于第一次中东战争,这之后以色列就不在被同情了。
冷战的大部分时间,以色列就是御用反派,和白人南非,常公的诈骗岛坐一桌,并称为世界三大孤儿,人憎狗嫌的国家,长期被封锁,哪怕是欧洲国家也和以色列保持距离。
至于第三世界国家,不结盟运动由许多亚非拉国家组成,其中穆斯林国家和与阿拉伯世界关系密切的国家占很大比重。因此,该运动总体上持亲阿拉伯、反以色列的立场,将以色列视为西方帝国主义的前哨。
长期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其实是法国。以色列早期空军主力飞机都是法式飞机。但显然因为叙利亚的原因,法国不可能和另外一个世界的法国一样了,就算不支持叙利亚,也不会支持以色列。
本次中东战争结束之后,科曼就考虑引领法国去叙利亚开采石油,虽然手中有白虎油田供应法国的石油需求。
但白虎油田的产量不足以覆盖缺口,法国的石油缺口还在五百万吨左右,此时和苏联之前签订的贸易协定还没有结束,但总会结束的。
叙利亚虽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产油国,和波斯湾周围的阿拉伯国家不能比,但覆盖法国的需求还是不难的。这一次战争结束,法国就可以通过军事援助等办法,换取叙利亚的开采许可。
至于阿尔及利亚的油气资源,但没有确定搞定反法势力之前,最好是不要去动。苏联不是好东西,美国也不见得有多好。
至于以色列那啥都没有的国家,法国还是离远点比较好。
停火期的交战各国,并没有马放南山,至少以色列和叙利亚没有这样,拿到了美元的以色列,在捷克斯洛伐克订购了五万把毛瑟步枪和mg34通用机枪,这些武器正通过空运和海运运抵以色列。
至于叙利亚,则接受了一批弹药,这不是巧了么?叙利亚使用的步兵武器也是毛瑟,除了赠送一批子弹之外,法国确实没有多给叙利亚进攻性武器,就是整船的地雷,下放到营连级的电台。
至于其他阿拉伯国家,英国确实还没有熄灭对世界帝国的渴望,顶着美国的压力为约旦和伊拉克联军补充了武器消耗,以及空军使用的飞机。
有英国顶在前面,法国的行为就显得十分冷静和克制了,成功应付了美国所谓的激化局势的担忧。
激化局势这话美国说出来就显得可笑,通往西柏林的铁路现在越发的不通畅,到底是谁在激化局势美国人就心里没点数么?
六月十八日,美国宣布发行德国马克,代替之前德国流通的帝国马克,在合并的西占区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