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胡召
其实赵虎心中已经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假装对于佛经极为感兴趣,然后借机接近净空和尚。待对方对他失去戒心、引为知己之后,赵虎再以钻研佛经为名,住在凌云寺。两人天天朝夕相对,赵虎自然有机会将话题引入到那块玉雕飞龙上,并表现出对于它的仰慕和好奇。当净空拿出玉雕飞龙,满足赵虎的好奇心时,赵虎就表现出爱不释手的样子,请求净空允许他拿回住处好好把玩和欣赏一番。
一来此时净空对赵虎已经全无戒心,二来赵虎就住在凌云寺,因此,他一定会答应赵虎的请求。赵虎在得到了玉雕飞龙之后,就可以趁净空不备,连夜下山回到杨家。即使事后正空发觉,但是赵虎已经人去屋空,他也没有任何办法。自始至终,赵虎都未提过自己与杨绍祖有任何的关系,净空即使对杨绍祖有所怀疑,也是无凭无据,当然更不能登门问罪了。到了此时,这件事就算是圆满完成。
赵虎觉得这个方法十分可行,不过,他看到杨绍祖决意要用正当的方法取回这块玉雕飞龙,怕这个计划说出来之后,杨绍祖会觉得过于诡诈,不肯赞同,于是就转而说起了别的事情,不再提及此事。
次日赵虎上街时,忽然发现锦安镇的街道上出现了许多衣袖褴褛的人。找人打听之后,他才知道由于近来夏雨连绵,山洪突发,锦安镇下游多处市镇遭受洪灾。不少人因为家园被洪水冲毁而流离失所,四处逃难。
杨绍祖知道此事后,就吩咐家人开设粥棚,赈济灾民。赵虎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就把自己的计划修改了一下,向杨绍祖说了出来。
听完赵虎的计划之后,杨绍祖略有迟疑。不过,当赵虎保证即使净空事后知情,也不会怪罪他时,就点头应允了。
这日午后,凌云寺大门外,一个衣衫破旧的人,正在探头探脑地向寺内查看。小沙弥看到此人一副鬼鬼祟祟的样子,就跑到大殿中向正在打坐的净空回报。
净空和尚正在闭目诵经,小沙弥不敢打扰他,就站在一旁,准备等他念完经后再说。净空念完经后,又开始入静。小沙弥知道此时更加不能打扰,只好走出大殿。
小沙弥抬眼向门外看去,发现大门外的那人已经不见了,他松了口气,走过去准备关上大门。来到大门口时,小沙弥发现对方正倒大门的门槛外边。刚才由于门槛的阻挡,所以小沙弥没有看到他。
这人看上去面色发黄发暗,似乎是得了什么病,躺在门槛外边不醒人事,手脚还在微微地抖动。小沙弥被吓了一跳,失声惊叫。
叫声惊动了正在大殿中打坐的净空和尚,他起身来到外面,看到小沙弥正在大门口站着,眼光直直地盯着门外的地面。净空和尚来到门口,正想责备小沙弥,却看到有一个人躺在门口。于是净空顾不得再说什么,忙吩咐小沙弥和他一起把这人抬进了大殿。
那人可能是受到了震动,在被净空和小沙弥抬进大殿后,微微地张开了双眼。他打量着眼前的两个人,张了张口,想要说话,但是焦裂的嘴唇只是微微地蠕动了几下,并没有发出声音来。
净空见状,忙吩咐小沙弥拿来水,对着这人张开的嘴唇,灌了一些进去。那人喉咙里发现“咕噜”的声音,将水吞进了肚子里去。
过了一会,他缓过神来,爬起来就要向净空和小沙弥叩头致谢。由于体力不支,他刚用手撑起身子,就再次倒了下去。
净空示意他先不要动,然后让小沙弥一点一点地喂水给他喝。半碗水下去,那人终于能开口说话了:“多谢大师的救命之恩。”
“你是何人,怎么会倒在我凌云寺的外面?”净空看到能说话了,就开口问道。
“我叫胡召,是胡安县的人,因为家乡遭到了水灾,我和同乡的人一起逃难,谁知半路走散了,我就一个人走到这里来了。”那人声音微弱,神情黯然。
“原来是一个逃难的人。”净空暗自思忖。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既然他晕倒在凌云寺门外,也算是与自己有缘,于是净空决定暂且把胡召收留下来。
据胡召所说,他已经三天水米未沾牙了,刚才其实是饿晕的。净空闻听之后,吩咐小沙弥去拿了素菜斋饭过来。胡召狼吞虎咽地将那些饭菜一扫而光,速度快如风卷残云,小沙弥在一旁看得直吐舌头。
到了晚上,胡召精神好转、体力恢复之后,就帮着小沙弥做事。净空发现胡召不但做事勤快,而且对于佛理也有一定的研究,于是,就抽空和他一起谈论佛经。
一经谈论之后,净空才发现胡召只不过是对佛经义理懂得一些皮毛而已。不过由于净空长久以来没有遇到过可以他和辩论佛经的人,因此他还是有些遇到知音的感觉,和胡召乐此不疲地谈论。
胡召显然也非常喜欢谈经论佛,不过,他说话之时眉宇间却总是带着闷闷不乐的神情。净空对此不解,就问道:“施主是否觉得老衲所谈的内容粗陋浅薄,不能入耳?须知从来高深的义理,都藏在一些老生常谈的话语之中。”
“大师误会了。在下听大师所谈的之话,句句切中佛经要义,实在是精僻之极。”
“那么施主为何会如此神不守舍?你有什么心事,不妨讲来听听,或许老衲可以施以援手,帮施主解困。”
“在下此刻忧心忡忡,但并非是为个人之事。家乡遭遇洪灾,众多乡亲背井离乡,外出求生,衣食无着,哪能象我此刻这样吃喝不愁,还能与大师闲坐谈论佛经?想起他们,我心中就甚为担忧。”胡召说这话时,一脸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