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翻涌“无情之人必将所向披靡。”…… - 双鱼谣 - 顾与肖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双鱼谣 >

第50章翻涌“无情之人必将所向披靡。”……

第50章翻涌“无情之人必将所向披靡。”……

夜幕沉沉,狂风卷着沙尘掠过玄戎军大营,漫天的篝火映红了战旗下猎猎作响的鹰纹旗帜。中央大帐内烛火摇曳,沙盘将周围的山脉、河流和关隘都细致描绘,每一寸土地的走势皆清晰可见,众将围坐在帐内一片沉默,氛围异常凝重。

程霜台身披玄金战甲,锋锐目光凝视于沙盘前,神色沉稳如铁,而程雪案则坐于一旁,修长手指漫不经心地摆弄着自己的佩剑,眼神却锐利如刀。

“长川关如今兵力多半集结在正面守备,将领虞忠自信其重甲步兵可保关口无忧,便常年固守。”程霜台声音低沉,目光锐利,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虞忠性格刚愎自用,喜欢正面硬碰硬,此战若我们能逼他出关,必可一击致命。”

程雪案沉默片刻,目光扫过沙盘上的长川关,轻声道:“虞忠的骄傲,正是我们的机会——若他以为能轻松击溃我玄戎铁骑,便一定会选择在正面展开大战,我军不宜与其硬碰,而应在其背后设伏,关口重兵固守,再通过山谷、草原等地埋伏,伺机而动。”

程霜台微微点头,深知弟弟的谋略深远,随即沉声道:“你认为如何布阵,能撼动虞忠的防线?”

程雪案的眼睛闪烁着冷光,指着沙盘上长川关外的山脉:“长川关东侧有一片密林,白天为敌军眼观不见,夜晚更是隐蔽之地,若能调动轻骑兵,提前深入该地埋伏,等到虞忠兵力全部出关,我们便在其后方一击制敌……与此同时,我军主力可做诱敌之计,在关前虚张声势,让虞忠误以为我军主力已到,急于突袭。”

程霜台看着弟弟的布阵,沉吟片刻:“你的意思是诱敌深入,再以两翼夹击?”

“正是如此。”程雪案勾唇一笑,颇有少年时的恣意,“虞忠追击之时,绝不会想到后方会有伏兵,而且,我军轻骑迅速出击,可破其阵脚,顺势突破,若虞忠退回关口,已陷入我军包围。”

程霜台的目光扫视在场的诸位将领,沉声道:“对于二殿下的战术,各位有何见解?”

“二殿下机变巧妙,若此计一成,长川关必破!”

众将接连附和,肯定了程雪案的计策。

程霜台点点头,视线落到弟弟身上,眼中不免露出满意之色,四目相对的瞬间,即便未言一语,却足以心意相通,兄弟俩之间的默契仿佛亘古不变的铁律,只一个眼神,便迅速安排下周密的计划。

程雪案微微勾起嘴角,收回了对望着哥哥的视线,接着便指点沙盘,快速布局:“我军主力分成两路,一路为精锐步兵,藏匿在山谷中,作出敌军以为我方主力行进的假象,第二路为弓骑兵,绕行至敌阵后方,趁虞忠进攻时,打乱敌阵并形成包围之势。”

“至于骑兵与步兵的配合,要做到天衣无缝。”程霜台接过话题,“一旦虞忠军进攻,先由步兵引诱敌军出关,与我军主力激烈交战,与此同时,弓骑兵从后方突然杀出,直指虞忠指挥中心,确保敌军主力被分割消灭。”

程雪案微微点头,心中已有了明晰的计划:“虞忠的指挥能力较为依赖他那群重甲步兵,若破坏其指挥系统,敌军必乱,届时,便是我们顺势取胜之时。”

程霜台低声重复着弟弟的计划,点头称赞:“敌人若有三分聪明,必然会分兵防守,待我军主力进攻时,虞忠即会犯错,此战,一定能重创大昭。”

决议既定,战局已然明朗。

不日,程霜台立即指挥调动军队,迅速执行命令,程雪案则带领精锐轻骑,提前埋伏在山谷中,与程霜台的主力步兵一道,精心布置好局面。

随着夜幕降临,长川关外的气氛愈加紧张,程霜台带领步兵集结在关前,举起了信号旗,开始了令人心跳的诱敌计划。

虞忠的守军果然按捺不住,发现玄戎大军的虚张声势,决定出关迎战。

战斗一开始,虞忠的两万铁甲兵如猛虎出关,直扑玄戎军阵,然而他们根本没有察觉到,程雪案已经带着轻骑兵悄无声息地绕到其背后。

一声号角响起,伏兵突然出击,弓骑兵如雷霆般扑向敌阵,虞忠的军心瞬间崩溃,长川关外的战场成了玄戎铁骑的杀戮场,敌军重甲兵一度陷入混乱,几乎在一夜之间,虞忠丧失了指挥系统,整个军队陷入了大规模的溃败。

第二日,随着虞忠被彻底击溃,长川关失守,玄戎大军横扫西北,消息传到大昭,如惊雷般在大昭京城炸开,满朝文武皆知玄戎军势如破竹,直接深入大昭境内,边疆危在旦夕,皇宫内顿时一片混乱。

卧病在床的昭武帝听闻长川关破守,数万大昭军溃败,他猛地从床榻上坐起,脸色苍白,瘦削的手指死死攥着帷帐,胸口急促起伏,喘息急促,却难掩怒火:“贼子!不知天高地厚,竟敢在大昭境内肆虐!”

话音未落,他剧烈地咳嗽起来,侍奉的太监连忙上前扶住,却被他一把推开。

昭武帝咬牙切齿,眼中满是怒火与不甘,仿佛瞬间恢复了多年未有的精气神,他一把掀开盖在身上的锦被,双脚踏地,竟然强撑着站了起来,几乎是咆哮出声:“传令——备战!朕要御驾亲征!”

朝堂之上,大臣们听闻昭武帝打算御驾亲征的决定,皆震惊骇然,中书令韩持立刻出列跪下劝阻:“圣上,您龙体抱恙,此时不可劳神,眼下由您坐镇京城,遣大将率兵平定战乱,才是上上策啊!”

昭武帝冷冷地扫了他们一眼,厉声喝道:“边疆已破,贼军踏入我大昭国土,如今谁还能担当此任?!朕亲自披甲,震慑天下!”

尚书令蒋先其也出列附和道:“圣上万不可冲动行事,韩大人所言极是,城中还需要您来稳住局势,若您有个什么闪失,大昭恐有大劫啊!还请圣上三思!”

昭武帝自然是听出了蒋先其的提醒,冷哼一声:“难道皇宫之中,还有谁敢造次不成!”

此言一出,大殿之内沉默一片,百官分立两侧,满殿肃穆,无人敢应答。

尚书仆射岳松照静观其变,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突然上前一步,沉声道:“圣上,既然长川关破,敌军已深入,我大昭岂能坐视不管?您当机立断决心亲自披甲上阵,定能鼓舞我大昭军的士气,只是臣以为,圣上御驾亲征乃国之大事,关乎国运,且战场艰险,为稳定国本,太子殿下理应随行,亲睹军政,共同分忧,练就治国安邦之才。”

楼玉骨一愣,心中顿感不妙,他深知此战非同小可,而岳松照此言分明是想把他绑上战车,让他陷入两难境地——若他拒绝,必然会被认为畏战不前、无法承担帝王重责,若他随行,战场凶险,局势未明,极可能被利用甚至被推上风口浪尖。

话音未落,中书令韩持当即反驳:“圣上,万万不可!太子乃国之储君,理应坐镇京师,以安国本,若此行稍有不慎,国本动摇,后果不堪设想!”

连六殿下楼玉卿也立刻跪出,劝谏道:“是啊父皇,皇兄应留守朝中,以固社稷,岂可轻易涉险?”

尚书左仆射没想到楼玉卿这个榆木脑袋竟然会帮着太子说话,不过倒也正中他下怀,多少撇清了他和自己的关系,表面上政见不和,冷笑道:“贼军已破长川关,边疆危急存亡,国本若失,还有何太子可言?”

中书令大人闻言,顿时怒视岳松照,与之争辩不休,朝堂之上,剑拔弩张。

昭武帝端坐龙椅,目光如炬,听着众臣争论不休,脸色愈发阴沉,终是冷冷一哼,猛地一拍龙案,威严之声震彻殿宇:“够了!”

众臣噤若寒蝉,纷纷跪地叩首,不敢再争。

昭武帝目光扫过百官,最终落在楼玉骨身上,声音低沉而不容置疑:“太子,你可愿随朕出征?”

楼玉骨一怔,心中冷笑,知道自己被岳松照算计,而父皇这一问,看似询问他的意见,实则已断了他回绝的可能。

殿中一片沉寂,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太子身上,等待他的回应。

沉默片刻,太子深吸一口气,只得缓缓跪下,拱手沉声道:“儿臣自当愿随父皇征战,为国分忧。”

此言一出,群臣神色各异,而岳松照嘴角微微扬起一抹得逞的笑意,眼底满是算计之色。

昭武帝满意地点头,随即望向站在百官之中的六皇子楼玉卿,虽年纪尚轻,却有才华胆识,当时力排众议断了贪污一案,颇得人心,如今也是大昭除楼玉骨外,唯一可用的皇子。

“朕与太子出征之时,六皇子暂代国事,辅佐中枢,凡军政大事,需经三省议定后裁决。”

楼玉卿闻言,先是一惊,随即立刻跪下,拱手恭声道:“儿臣必竭尽所能,辅佐中枢,不负父皇所托。”

昭武帝满意地点头:“即刻传旨,整军备战,三日后朕亲率御林军,太子同行,征讨逆贼!”

殿中众臣纷纷跪地,齐声高呼:“愿陛下、太子殿下,旗开得胜,凯旋归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