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有个疑问
见杨晓蕊很担心地看着他,郭海波抬起脸来笑了:“你放心吧杨小心,一般情况下不会那么难受,新局长会顾忌老局长的面子。最大的可能是,我调离办公室,负责个生冷部门的工作,有机会的话解决一下级别问题,然后就在那个部门长久蹲着了。”
郭海波分析地很有道理,人民医院的吕向阳主任就是这样,早年号称“第二院长”的时候就是医院办办公室副主任,换了新院长,立马被调任宣传处,过了好几年提了一级,后来又回到医院办公室。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掐指算来,吕向阳处长已经在医院部门正职的级别上呆了快20年的时间,都没有得到再次提拔。
郭海波悠悠地说:“我以后说不定也会走这条路。”说完,他又自顾自地说:“所以说人不会一直顺风顺水,风光都是一时的。”
杨晓蕊觉得郭海波有些悲观,这不像他以往的风格。于是她说:“郭皮皮,我觉得你的心态不怎么好,你看看我们吕向阳主任,这么多年不进步不也一直乐呵呵的么?”
郭海波说:“乐呵呵的都是表面现象,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外人从来都不会知道。如果吕向阳处长真的什么都不计较的话,你就不会因为他跟你断绝联系而苦恼了。”
看来吕向阳主任的这个例子并不恰当。的确,外在表现并不能代表内心,想想也是,工作多年一直没有任何进步的确是让职场中人沮丧的事情,更何况经历过早年的风光得意,个中落寞滋味恐怕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吧。
落寞的不止吕向阳主任一个。第二天上班,陈静找杨晓蕊来商量一个新闻稿的问题。姜一军书记在医院开展了一次调研,因为宣传处负责新闻信息,贾迎春处长就让陈静跟着去调研,调研结束后让她写个新闻稿。
“我跟贾迎春处长说过,我写不了材料,也不想写材料。可是贾处长说,大材料都没交给我,这种小的新闻信息必须得写。我看他很不高兴,也没敢说什么。”陈静嘟囔道:“可是这新闻怎么写啊?姜一军书记主要调研的是医院的网络信息工作。他在信息处发了好大的火儿,说都互联网时代了,人民医院的门诊和住院网络还不能连接,超声、影像还不能预约,简直是个笑话。信息处的霍启华处长特别尴尬,脸上青一会儿红一会儿的,姜一军书记一点儿都不给他留面子,还说要是干不好就就地免职。”
“就地免职?凭什么呀?”一旁的高英超老师说:“人家霍启华处长调任信息处才几天?还不是他拱成了书记后才调任的么?这信息处的工作不好跟霍启华有多大关系呀?照我说免职也该免前一任信息处长李乐明的职呀!”高英超老师又说:“哎,你们听说没有啊,之前信息处设计的诊疗系统,男的还有月经史呢,全院都知道这笑话。””
“月经史?哈哈哈!”陈静忍不住笑起来:“这也太不靠谱了吧!”
高英超老师情绪更加激动了:“谁说不是?李乐明拍拍屁股去保健办当主任了,留下一个烂摊子,让人家霍启华给他擦屁股。还就地免职,简直是儿戏,免一个试试?我看呀,这个姜一军书记,也就是虚张声势、发泄私愤。霍启华也是撞枪口上了,谁让他之前是季耀坤院长的人呢?”
高英超老师说的都是大实话,霍启华处长现在一定很不好过。可是此时此刻,在办公室里议论这些并不适合,一来对霍启华处长没有什么帮助,二来说不定哪会儿被贾迎春处长听到了更不好。
于是杨晓蕊把话题扯回到新闻稿上来,问陈静:“姜一军书记批评完霍启华主任,有没有提什么要求?”
陈静说:“有的,姜书记发完火儿说让信息处立即整改,说了几条然后就气呼呼地带着一群人走了,我都记下来。”陈静说着掏出自己的小本本儿翻找。
杨晓蕊说:“好了,先不用找了,这新闻稿简单处理就可以了,开头写某年某月某日,党委书记姜一军在院内针对网络信息工作开展调研,哪些领导参加的。然后写他先后去了哪些地方调研了哪些内容。再写姜一军书记对医院网络信息工作提出了几点工作要求,就你记的那些,一是二是三是罗列上就可以了。”
陈静眼前一亮说:“可以这么写吗?我还以为要重点写姜一军书记批评信息处时候提出的那些问题呢!他最后提要求的时候说的很简单,大部分时间都在数落霍启华处长。”
杨晓蕊说:“那你就加上一句话,姜一军书记指出了医院网络信息工作存在的问题。这样简单带过就行了。”
“好的,那我赶紧回去写了。”陈静说:“晓蕊姐水平就是高,难怪咱们贾处长拉着脸凶我的时候,总跟我说,不会写就去找晓蕊商量一下。你这一说,我全明白了。”
一上午的时间,陈静整理好了新闻稿发给杨晓蕊。杨晓蕊简单修改了一些语句,让整个稿子尽量中规中矩,然后加了一段话:
信息处处长霍启华表示,针对姜一军书记在调研中指出的不足,将直面问题,剖析原因,查找症结,尽快整改,有力有序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努力建设智慧医院,为医院科学化决策、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提供信息支持和数据支撑。
新闻稿改好后,杨晓蕊和陈静拿给贾迎春处长审核,贾迎春处长审核了好一会儿,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于是说:“发给严聪审核一下吧!”
“朱丽云主任呢?是不是也发给朱丽云主任审核一下?”陈静问。
贾迎春处长说:“不用,给严聪看看就行!”接着又嘟囔了一句:“严聪这厮能审出个什么来?算了!还是给他吧!”<
主任不审,下属审。这种倒置的审核流程杨晓蕊早已见怪不惊了。董先起局长还在人民医院的时候,类似新闻稿都是贾迎春处长审核的。
严聪当天因为有其他的工作并没有参加调研,对于宣传处的新闻稿,也就没有什么异议。流程走完,新闻稿就通过医院网站和微信平台发布出去。
新闻稿发布后,杨晓蕊长舒了一口气。她为霍启华处长抱不平,然而她爱莫能助,她能做的,也就只有在新闻信息上描画描画,如此而已。
贾迎春处长对这条新闻很是满意。他对着电脑屏幕上那条调研新闻,发出满意地感叹:“看看咱们宣传处出的新闻,规规矩矩,不比夏州日报差。”说完又嘟囔道:“你看看近期医院出的几个文件,那都写的什么呀?什么路溪溪、谭琴的,简直就是乱弹琴!吕向阳主任带出来的,成不了什么笔杆子。”
贾迎春处长的表现,充分印证了很久之前就提到的一个观点:孩子还是自家的好,材料也是。不过他在批评别人家孩子(材料)的时候,忘记了一个问题:杨晓蕊也是吕向阳主任带出来的;而他本人,也曾经在吕向阳主任手下多年。
贾迎春处长接着说:“他们咱们管不了,还是好好地做点自己的事情吧。新宣传处成立有些日子了,咱们得把医院的新闻好好地做起来,活跃活跃气氛,也让一军好好地感受感受。”
贾迎春处长这样说,杨晓蕊觉得算是比较顺茬,这才是宣传处的正经职责。而且,照这个思路开展工作,她有很大的几率可以从材料堆中解放出来了。别的不好说,反正董先起局长即将面临退休,用不了多久,卫生局的材料肯定不用写了。
其实,董先起局长面临退休,这也是贾迎春处长从卫生局回到医院的主要原因。只是杨晓蕊有个疑问:贾迎春处长跟着董先起局长借调到卫生局的时候,就是人民医院的宣传部新闻办主任,正科级别,如果再进步那么一下下,只要到达副处级别,他就可以留任卫生局机关,怎么又平级回到人民医院了呢?以贾迎春处长的个性,他肯定不是不努力,而是非常努力。他如此努力,任劳任怨地跟着董先起局长工作了这么多年,董先起局长自然是看中他的,如同商量局长看中郭海波一样。只不过职场中的事情,不是你努力、我看中、两厢情愿就可以的吧!如郭海波所说:“就算是局长,也不是想提拔谁就提拔谁。”
“琢磨什么呢?”杨晓蕊正在私下嘀咕,突然听贾迎春处长问了一句。
“琢磨你呢!可是不能跟你说呀!”杨晓蕊下意识地在心里嘀咕了一句,回过神来,不知道该如何答复才好。恰好手机铃声响了起来,解救了她。
电话那头,是米满仓极尽愁闷的声音:“晓蕊,不得不给你添麻烦,我们从省城回来了,米粒的情况恐怕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