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商务场合:沟通对了,事就成了 - 别输在不会表达上.2 - 李劲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0章商务场合:沟通对了,事就成了

第10章商务场合:沟通对了,事就成了

商务谈判,千万不要输在不会说话上

粗鲁地打电话,就会被冷酷地挂断  打电话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善用其中的技巧,你也能够迅速成为电话沟通高手。

某天一早,l姑娘一手拎着包包,一手拿着咖啡,快步走向写字楼。这时,手机突然响了。她费力腾出手来接电话,心想:“这么早,是谁给我打电话呢?”

低头一看,电话那头竟然是她妈妈。

妈妈其实也没有什么急事,只是突然想起上周末体检完,医生交代要喝某某药,而家附近的药店又没有卖的,就立马拨通了女儿的电话。因为代买的药还不少,有的是中药,有的是西药,有的药名还是英文,l姑娘只好在路边半蹲下来赶紧找到笔和纸,记住妈妈的交代。

也许很多人不解,这位妈妈怎么这么不通情达理?难道就不能用短信的方式把药名发给l姑娘,或是直接把药盒子拍个照再传给女儿呢?

对于这些不解,这里暂且不做分析。只是从这位妈妈的角度来分析,身为妈妈,她当然可以在想打电话的时候就打电话。毕竟人上了年纪,记性不怎么好,在还没忘记之时,赶紧交代孩子该办的事,这也是老人家的特权。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是对待他人,就有必要培养一点接打电话的礼仪了。电话作为一种现代通信设备,是一种人与人沟通的工具。有的人接打电话时,无论是语气、声调,还是语言、措辞,都让人听起来十分舒服,而有的人则不然,粗声粗气、语言不雅,让人生厌。

有些人打电话时,常常粗鲁地不先问对方是否方便,就自顾自地开场了。

也许对方正在开会、赶车、上课,你的做法不就是随便跟别人“借”时间说话吗?问一声“请问您现在方便讲电话吗”,起码表示了我们对别人时间的重视。否则,你粗鲁地打给别人,只会换得对方冷酷的挂断。

可以说,打电话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打电话的技巧,可以让你迅速成为电话沟通高手:

(1)每个人的工作习惯、工作时间都各不相同。比如,给管理层的人打电话,最好把通话时间安排在上班后的半个小时之内,因为他们上班都很准时,半小时后参加会议、忙于处理其他事情的可能性比较大。为此,当你需要添加新客户的时候,最好在电话簿中加上一条备注,记下此人通常情况下方便接电话的时间。

(2)如果电话中有琐碎又必需的信息需要交代,例如地址、日期等,最好用短信来说。不得已要请对方用笔记下时,就要先问一声:“您方便找笔记一下吗?”要借用对方几分钟时,就要先问对方是否方便。

(3)做任何事情都要提前做足功课。打电话之前,最好把通话要点罗列在纸上。这样才可以确保接下来的沟通逻辑清晰,不至于遗漏重要信息。而仅靠随机应变通常很难做好。

(4)如果工作电话没有拨通,那么最好用手机给对方发个短信,简要说明一下事由,尤其是当你用公司的电话拨出去而对方又没接通的时候。

(5)接打电话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态。声音能够让人体会到你是冷漠的,还是热情的。因此,接打电话时态度要平和,面带微笑说话,语气就会温和得多。

把话说到客户心坎上,事情就已成功一半

人都是自恋的,所以沟通的最好办法,不是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是在了解对方的想法后,再决定自己该说什么,又该怎样合理地传递自己的想法。

所有事情的第一步就是沟通,这也是开好头的基础。如果你所销售的产品或服务正是客户所需要的,那么在客户购买之前,就必须清楚地告知对方购买所带来的好处。若是这个基础没打好,后面的工作很可能都是无用功。

最近,a公司接了一个项目,而其中的硬件需要招标。一家大型外企相中了这个买卖,特意派了一名销售人员李先生来a公司做演示方案。

在a公司的负责人看来,李先生既然是外企的销售人员,那么他的素质应该很高,工作起来,给人的感觉应该会很专业。

的确,在这家外企内部,对所有销售人员的培训都是相当规范的,而且还有固定的演示流程。既然是给别人上课的人,规范是必要的。但是在具体的商务沟通中,若是过于中规中矩,难免会让客户觉得有些累赘。

不幸的是,这位李先生却像是在a公司办起了讲座。他从所在公司什么时候开始创业讲起,一直讲到目前公司的规模,以及现在又增加了什么新技术和产品,简直就是来给自家公司做广告了。

更令人费解的是,在这期间,李先生竟然还穿插了一些与项目无关的事,比如早上赶到公司,可以喝免费牛奶,等等。

李先生用了足足一个小时,讲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最后,a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实在忍无可忍,打断了他。李先生最后只能用三十分钟介绍了跟这个项目相关的事情。

很显然,a公司对销售人员所在的公司没有信任上的问题,因为在此之前已经了解得非常清楚了。那么,对于这位销售人员而言,在解决了信任的难题后,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我能为客户带来什么价值?”

可惜的是,很多销售人员往往不能直接给客户一个理由,告诉对方“为什么我的产品或服务是最适合你的”。如果你讲的东西,客户完全不感兴趣,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没用。

谈话中,为了增进感情你可以侃侃而谈,但请一定要让对方明白:你能做到什么,你能给对方带来什么。我们常说沟通其实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试图了解对方的想法,而不是去说服对方同意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避免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人都是自恋的,所以沟通的最好办法,不是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是在了解对方的想法后,再决定该说什么,又该怎样合理地传递自己的想法。

很多时候,信息的传递并不在于多,而在于准确。当双方都得到满足,就请及时结束谈话,再多的话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还会让对方反感。说话恰到好处,没有一点多余,往往会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这样的谈话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站在对方的立场说话,拉近距离不再难

站在对方的立场说话,我们才能与人交流得顺畅,才能被别人认可。

有效沟通的核心,不在于结论是否正确,也不在于想法是否有个性,而在于能否站在他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有一次,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租用了某饭店的大礼堂来讲课。没过多久,他突然接到通知,租金要增加三倍。为此,卡耐基决定去和饭店经理进行一下交涉。

卡耐基对经理说:“我听说租金要增加三倍,如果我是你,我也会那样做。因为你是饭店经理,你的职责便是尽可能使饭店获利。”

紧接着,卡耐基又为这位经理算了一笔账:“将礼堂用于举办舞会、晚会,在短时间内,可能会获得更多的盈利。但是你要知道,来听我讲课的人基本上都是各个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而且他们也是你们饭店的潜在顾客,最重要的是,范围之广,人数之多,这可是你花五千美元也买不到的活广告啊!那么,经理先生,你认为怎样对贵饭店才更有利呢?”

经理一听,马上取消了增加租金的要求。

卡耐基并没就租金问题直接跟对方进行讨价还价,而是先站在对方的立场,从经理的职责、饭店的长远盈利说起,这样一来,不但减轻了对方的敌对情绪,而且促使经理立刻收回了原定计划。

其实,这完全是人之常情。若是做个简单的换位,想必你也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为什么要相信你的话?”“你的经验跟我有什么关系?”“你的建议对我有什么好处?”

所以,在一段对话中,你得站在对方的立场与其沟通。相反,若是像学术报告一样,反而会带来很多沟通上的障碍。

举一个例子,公司里某个女同事买了一件新衣服,乐滋滋地跑来跟你炫耀,情商高的人往往会顺口问一句:“这衣服多少钱呀?看着很不错呢。”然后夸赞对方有眼光,样式选得好,衣服也高档,价格也合适。

可是,情商低的人很可能冒出这么一句:“哎呀,我昨天在家附近的超市看见这个衣服了,正打折呢!便宜得很,你被人骗啦,买贵了。”说完还不好意思地吐一下舌头,说:“你别生气啊,我这人你是知道的,没有什么坏心眼,就是性子直了点。”

我们常说一个人说话有涵养,其实是指在遇见问题时,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首先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这样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才可能圆满,而这样的人也容易被对方所接受。

很多时候,一个人见人爱的女人,并不是要做老好人取悦每一个人,而是能够尽量顾及大多数人的感受,把每一件事情都办得妥妥当当,把每一句话都说到对方心坎上。这样的人自然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变成一个更受欢迎的人。

巧妙引导,让对方认为那是他的想法

如果你能把观点装到别人的脑袋里,就能把机会装到自己的口袋里。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可是,很多时候,如果你不能得到领导或者客户的支持和信任,那么即使你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再出色也没用。

当你的观点明明是正确的,却怎么也说服不了对方时,不妨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个想法装到对方的脑子里,让他产生兴趣,进而去探索。如果你能把观点装到别人的脑袋里,就能把机会装到自己的口袋里。

威廉是一家服装图样设计公司的销售,在他工作的前三年里,几乎每个周末他都会去纽约找某家公司的老板a先生。威廉说:“虽然a先生每次都见我,但他从来没有买过我的图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