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话说三分,点到为止的话语才更有分量
第5章话说三分,点到为止的话语才更有分量 说话也是一种艺术
话说得太满,问题就来了
话不说得太满,既是给他人留余地,也是给自己留空间。如此双赢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留下七分自己赏。”就是说,不要把话说得太满,免得破坏了自己的形象,还影响了与其他人的关系。可是,总有一些人说话不考虑后果,喜欢把一些话说得很绝对。例如,“我以后绝对不会怎样,就算怎样也不怎样”之类的话,似乎这样就能彰显自己的个性。
娜娜就是这样,当初快中考的时候虽然知道凭自己的实力想考上重点高中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她就是不愿承认。当她拿着现在就读学校的宣传单时,一脸不屑地说:“我宁愿不上学了,去学点技术,也不去这个学校!”
可是,中考成绩出来以后,当所有人都在考虑选哪所高中的时候,娜娜却发现自己不得不去自己一直瞧不上的学校。因为除了这所学校之外,她没有其他选择。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会突然发现自己曾经那么坚定地说过的话,最终还是被现实给改变了。当我们说出“我才不会……”或者“我永远也不会……”这样的话时,其实就已经把自己置于一个很危险的境地。毕竟凡事总有意外,无论是做承诺,还是其他表达,都不宜把话说得太满。
话不说得太满,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因为你也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如何发展是我们无法预知的。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轻易用把话说满。
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口出恶言,说出“势不两立”“老死不相往来”之类的话。不管谁对谁错,最好是闭口不言,这样既保留了一些面子,又为彼此留下了一些空间,说不定日后还有合作的可能。
评价别人的时候,也不要太早地做出判断,避免说出“这个人一辈子就那样,没有出息”之类的话。人这一辈子要走的路很长,谁都不能保证别人将来会是什么样的。可以说,说话就是一门艺术,话说好了万事好,话说坏了毁前程。
为此,说话前一定要考虑清楚,想好了再说,否则,只会让别人误以为你是个有口无脑、缺心少肺之人。如果对方不是那种可以尽言的人,你就只说三分话。另外在没有搞清对方的立场前最好不要高谈阔论,因为这很容易招灾惹祸,特别是当你说的事涉及对方,而你又不是对方的诤友时,虽然忠言逆耳,也会显出你的冒昧。
言有尽而意无穷,有情尽在不言中,告诉别人你话中有话,这就是话说三分、点到为止的艺术。总的来说,说话前务必要看清楚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都要事先斟酌清楚。
委婉含蓄胜过唠叨
一个聪明的说话者一定懂得,说话讲究的是曲径通幽的含蓄美,说话委婉、渐进推行,这样才能更轻松地达到目标。
人际交往中,一些人认为话要直说,直接表明自己的想法,亮出自己的底牌,不啰唆,沟通效果才会立竿见影。其实,直言直语就是一把伤人伤己的双面利刃。
你要知道,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堡垒,真实的自我就藏在里面。你的直言直语往往会把别人的堡垒给攻破,把对方从里面揪出来。而且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总有一些不便说、不忍说,或者是由于语言环境的限制而不能直说的话。因此,说话时要尽量委婉含蓄一点,能不说就不要说,要说就拐个弯,点到为止。
某女经常跟同事大倒苦水,说老公从不干家务、不看孩子,甚至还埋怨老公工作上不思进取,经常惹她生气。如果同事一时气盛,跟着该女子痛快地骂了那个男人一通,那么,诉苦的女子很可能非但不领情,还记恨同事一阵子。
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某女说的只是气话,在她的心里,那个男人还是自己的丈夫,谁听见别人骂自己的家人心里能好过?
如果同事真心替她考虑,就应该劝劝她维持好一个和谐的家庭,而不是彼此埋怨对方,让夫妻关系变得更糟糕。
著名的成功学导师戴尔·卡耐基曾指出:间接指出别人的错误要比直接说出口来得温和,且不会引起别人的强烈反感。委婉含蓄的语言既是劝说他人的法宝,又能照顾人们的自尊感,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换言之,委婉含蓄的语言就是一个人成熟、稳重的表现。
相比直接明白的表述,委婉含蓄的暗示往往更有回旋余地,更加耐人寻味。
说话委婉含蓄的人,善于用曲折婉转的暗示,让听者明白自己的本意。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这样一种体会:当你有求于他人时,如果一见面便提出比较高的要求,往往极易遭到拒绝;倘若你先提出比较低的要求,等他人同意之后再伺机提高要求,一般会更容易达到目标,这就是委婉含蓄的沟通效果。
再比如,如果有人办起事情来犹豫不决,那么你不妨委婉地对他说:“你这样前怕狼后怕虎的,跟你平时不一样呀!”或者说:“你是个很有决断力的人。”谈话时,先给对方戴上他应该具备的优点的高帽子,并予以鼓励。由于已经给对方一个良好的“形象定位”,所以他会为此努力奋斗,并且改变目前的做法。相反,若是跟对方直言“你这个人真笨,什么事情都办不好”,那无异于一锤子把对方给打死了,对方也就丧失了勇气和信心。
很多时候,虽然直言不讳、开门见山的谈话简单明了,但是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而说话委婉含蓄之人,不仅可以把自己的意思很好地表达出来,让对方清楚地理解,还能使对方愉快地接受。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不妨委婉含蓄地表达。
同样一句话,直白地说和委婉地说,结果会大不同。相比口无遮拦、直截了当,委婉含蓄更能体现一个人的语言修养。
运用小技巧,让说服有声有色
说服别人、赢得别人认同的能力并不是神秘的天赋,只要观点正确,通过学习一些技能,增强自己话语的说服力并不是什么难事。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别人用寥寥数语就能使人信服,而自己却没办法做到?现实生活中,急于把自己脑子里的东西灌输给对方,是很多人习惯采用的方式,结果一方口若悬河,另一方却不为所动。事实上,这些沟通中95%以上都是无效的。
其实,说服别人的过程是一种微妙的心理互动,灵活运用其中的技巧,不仅可以让你的说服有声有色,还能让听者在良好的情绪下愉快地接受你的观点。
下面就是劝说他人的几个小技巧,对你的事业、生活可能会有所帮助。
(1)要想说服对方,给其留下一个好印象是前提。根据美国心理协会的说法,当我们对某个人的印象较好时,会更倾向于采纳他的建议。同样的道理,我们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也更容易说服他人。为此,你可以学习培养一些招人喜欢的小习惯。
(2)真诚。在善意说服别人时,不妨用这样的话开头,效果可能会更好,比如:“我曾经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可能你也不明白什么地方出了错。”
其实,真诚往往最能打动人心。
(3)谦逊。没有谁喜欢四处炫耀的人,但是虚伪的谦虚更讨人厌。对于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是好的,但是应该把那些炫耀念头打消掉。
(4)学会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试想一下,如果商场导购表现得悠闲懒散,或是害怕与陌生人有眼神接触的话,你会选择买他销售的东西吗?当然不会!
同样,如果你想要变得更有说服力,就要利用肢体语言来配合并表达自己。
(5)专业。知识是有说服力的。无论你是推销还是演讲,一定要确保你知道自己谈论的一切。搜寻到的信息,要比你用到的多,这一点很重要。
(6)责任感。无论你多有说服力,也一定会有异议出现。如果你有责任感,并且尊重别人的反对意见的话,那样会显得你更真诚。
(7)聆听并理解别人。每个人都需要被人理解。用心聆听和理解别人所关心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为此,请你不要忽略任何事——即便你认为这很愚蠢。记住,那才是别人真正关心的事。
(8)不要提出过分的要求。为了说服别人,你不能表现得太强势。强势的态度很可能会被视为命令,双方的情绪会很难达成平衡。
巧妙地表达不同意见
每一个想要表达不同意见的人,都希望能得到肯定,但是如果你不懂得沟通的技巧,往往不会得到你预期的结果。
生活中,人与人相处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表达观点时的方法不当,往往会令说话双方陷入尴尬的境地。可见,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必备的说话能力。
微软的创办人比尔·盖茨有一次在会议上大发雷霆,与会的高层主管看到老板发脾气,都不敢说话。
然而,一位华裔的女工程师却站起来说:“我很清楚为什么您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应,在这件事情上,我以前也有过类似的感受。我现在发现,这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女工程师说完以后,比尔·盖茨的态度缓和了下来,先是沉默了几秒钟,然后跟众人说:“既然如此,我们就照着她的建议去做吧。”众人看着这位华裔女工程师,眼中流露出了佩服之意。
我们可以预见,这位女工程师在微软的发展前景一定很不错,因为在不同的意见面前,她能够通过恰当合适的表达方式,引导别人从说“no”改为说“yes”。
事实上,如何提出不同的意见是大有讲究的,这里介绍几种较为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