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集体挨饿的日子八仙过海填肚子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般,日子一天天过去,父老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子过得倒也平淡真实。
没有欲望的生活是简单而平和的生活,彼时的生活只关注温饱而没有别的追求,开门一件事就是吃饭。没有上工的时候,家长们都会要求孩子们在家呆着,不要乱跑,他们的理论不无道理,乱跑就意味着多消耗,多消耗就意味着容易饿,所以不能乱跑最好就在床上躺着。那时的人们可以说只能吃个半饱,还要承担繁重的劳作,这其中的难处可想而知。
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肚里没有东西垫底,为了能填饱肚皮,人们就不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了。
用季家老二季月辉媳妇叶紫英的话说,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哪有那好事,吃都吃不饱,别弄那玄乎的东西,于是乎,为了能填饱肚皮,各家都各显其能。
在那个全民吃不饱的年代,谁家能吃饱饭谁就是有本事,饿不着才是硬道理。
吕家媳妇在种花生的时候,偷偷把一把花生种子塞进了内衣口袋里,带回家给几个孩子吃。
张家媳妇儿偷了生产队里的几穗玉米棒子,准备回家煮煮吃,几个娃娃正饿得嗷嗷叫唤呢。
赵家媳妇趁着黑夜悄悄地溜到生产队食堂里偷拿了几个馍、咸菜、土豆,被赵红叶发现了,两个小媳妇儿平分了“战利品”,并约法三章保密到底,就是打死也不说。
季家老太是个守规矩的人,她的心里就是不能挖社会主义的墙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所以处于整天挨饿的状态……
生产队长张建国是个正直的人,被张建国队长发现这些事后大发雷霆,说这是挖村集体的墙根,这现象与方针路线不对路,还好张建国没有上纲上线,只是吓唬吓唬各位社员拉倒。最后张队长警告说,谁做的自己站出来承认,算是自首,下不为例这事拉倒,不然如果被别人举报出来可不是玩的,我是要上报大队部处理。
但大家心知肚明,却又守口如瓶,没有办法啊,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年头为了填饱肚皮,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谁还没有点不合规矩的事情呀!
随后的几天,在收工后及开饭前,张建国队长要求各生产小队申明一下纪律,带头温习一下要求,于是组长说一句,社员们跟一句:“节约粮食问题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不忙不闲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
季月明老婆赵红叶也正在为一家人的吃喝发愁,看着嗷嗷待哺的季军,看着弟弟妹妹们饿得发黄的脸,那几张脸分明就是饿极了的脸,脸浮肿,一摁一个窝窝,眼睛发着呆,没有一点生机勃勃的样子。
赵红叶揭开锅盖,里面还有一些白菜帮子及一些菜团,拿给了季月明,因为季月明是家里挣工分的壮劳力,必须要保证他吃饱,无论填些什么东西。
季月明犹豫了一会,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然后对老婆赵红叶说:“你给我弄几个菜团,我去市里去拉大粪去,生产队里准备安排几个壮劳力去市里拉大粪,拉回来给大田里施肥,工分记双份,肚皮管饱,估计还能剩下点东西……”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赵红叶给季月明准备了几件衣服和一些干粮,季月明拉着大车就向着七十公里外的市里出发。
城里面的大粪掏出来后,晒干沤肥施到大田里是上好肥料,这活城里人是没有人干的,都是乡下农民干这活,季月明与生产队队员吕鹏程、张大伟做伴,天气酷热,他们几个昼伏夜出,星夜出发,朝着灯火通明的城市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