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不是地主的地主 - 一枚铜元 - 玖云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一枚铜元 >

第52章不是地主的地主

“满华,母亲来信了。”

安宁见满华回来,赶紧摆好饭菜。信就摆在满华的书桌上。战时期间,信也是不走寻常道,十天半个月能到的信,经常游山玩水要几个月才能收到。这还算好了,游着游着,走丢了的,都是寻常事。

满华在进门的水盆里洗过手,先拿起了信。杨氏信里说知道满华一家在昆明安好,心里很宽慰。满华没有把失去钰儿的事告诉杨氏,不想让她担心。

杨氏已经年近70,身边只有沈妈妈照料。满元不成器,越发薄凉,每天过的浑浑噩噩,两个孩子也是受他影响,无所作为。陈氏倒是时有探望杨氏,但也是能力有限。满华有时念及,心底也会因为自己没有尽到孝道而内疚,可杨氏总说:“不要瞻前顾后,好好做你的事,你现在做的事,我和你父亲都为你骄傲。”

无论是满华求学还是求职,杨氏一直默默地支持他,通情达理的母亲,让满华更没有理由荒废时光。

满华继续看,杨氏信里,却是一个接一个不好的消息。

张姨娘死了。

自从满心死了后,张姨娘精神一直不大好,心里内疚总是念叨对不起满心。手心手背都是肉,她作为母亲只想大家都和和睦睦,却没想到事与愿违,好好的家庭,变成这样。看着长大的孙子孙女,无声地流泪。这心里若是郁结,身体也是越发萎靡,去年年底,也撒手去了。

方望也死了。

去年9月,日军对长沙展开进攻,高安地区附近的中国守军死伤严重,方望在那场战役中战死。

满华心里一惊,抬头看了安宁一眼。他知道方望是安宁的继父,虽然没什么情分,但名分在。安宁正在低低地哼唱儿歌哄孩子睡觉,她还不知情。

满华知道自武汉陷落后,长沙作为捍卫西南各省的门户,军事战略地位显著,守住长沙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为此中国守军也积极部署备战,只是传来的消息却不尽人意。

方望战死,只是不知道黄姨娘怎样,她之前一直在长沙居住,满华、安宁原本想让黄姨娘搬到常德来,安宁不在身边,怕她一个人在长沙太孤单,黄姨娘倒说,长沙她住惯了,不想折腾。

安宁曾私下跟满华说过,黄姨娘那性子,最喜欢热闹,之前跟杨氏关系很好,重聚后冰释前嫌,一团和气。她不想来常德,多半是因为方望。曾老爷死后,方望不负曾老爷所托,保护黄婉芬周全,另一面他对黄婉芬也动了心。方望对黄婉芬极好,两人也算恩爱。方望从了军后,黄婉芬就在长沙住着,等着他回来,就这么等着等着,安宁出嫁了,她也老了。

满华和安宁都有深深的感触,母亲们都已年老,他们却无法团聚在身边尽孝。如今中华大地正受欺凌,老百姓水深火热,更多的有志之士在救国之路上前仆后继,满华甚是感叹。

杨氏信上字里行间都让满华触目生情,满脑子都是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森,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写出了多少人的心声。他们都有最通达的母亲,正如中国大地上成千上万平凡又慈爱的母亲们,默默地付出,无怨无悔。身为女人,她们手不能提肩不能扛,但默默地守在故土,自己的家园,默默支持着孩子的选择,让他们做自己的事。

“安宁!”满华轻轻地唤了声。

“嗯。”安宁依旧哄着孩子,用心听着。

“母亲说,方望战死在战场,黄姨娘回了安乡。”

正在低声哼着儿歌,轻拍孩子睡觉的安宁,歌声突然停了下来,手也停在了半空,隔了一小会,她才说:“知道了。”继续哼唱儿歌轻拍孩子。

满华看着安宁的背影,感慨万千。原先那个明丽活泼的女孩子,如今越发的隐忍和独立。她用自己单薄的身体,支撑着全家,她就是满华坚强的后盾。

安宁哄好孩子,走到书桌前,给煤油灯剪去灯花,满华继续看信。

“是黄姨娘回安乡前告诉母亲的,母亲也没多说什么。”

“嗯,她是想陪着义父吧。”

“安乡比长沙安全也平静。”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