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孤勇者 - 一枚铜元 - 玖云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一枚铜元 >

第54章孤勇者

当年李老爷看中静庐,是因为木樨树,庭院里有一棵象征家庭幸福美满、事业蒸蒸日上的木樨树,直接戳中他的心。

而杨氏看中百胜巷16号,也是因为木樨树。

如今,木樨树枝叶正旺,枝条伸向墙外,椭圆形的叶片,在阳光下油绿发亮。8月末,已肉眼可见细碎的花朵隐约在枝叶中,如金色的小铃铛,在光影里忽隐忽现。淡淡的香气,似有似无,是熟悉的味道。

终于回来了,满华上前敲门。

等了一会,门开了,是沈妈妈。

“啊,少爷,少爷!你可终于回来了。”沈妈妈见着满华,眼里闪着泪光。

满华看到她一身黑衣,衣襟上有一朵白色布条做的花束,他有种不祥的预感。

满华冲进庭院:“母亲呢?”

“少爷,少爷!太太,太太她去了。”沈妈妈哽咽着。

“啊?”满华丢下提着的箱子和包袱,失神地说:“我,我还是晚了。”

沈妈妈从屋里拿出一封信交给满华,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这是太太留给你的。”

沈妈妈说,杨氏早半个月就去了,天气热,他们等不到满华,陈氏和柳氏商议着下葬了杨氏。

信,只有一页,也只有短短几行字,满华却感觉沉甸甸。

杨氏说,她知道李老爷一直有个心愿,希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今满华做了大学教授,教学育人,与国与民,功德无限。李老爷泉下有知,定是欣慰。她和李老爷都以满华为骄傲,她让满华不要难过,她只是去追寻李老爷了,这样的结局或许是最好的。杨氏信里也说,她另外写了遗嘱,都安排好了。

在满华心里,母亲,杨氏,半辈子在旧式大家庭相夫教子,半辈子就是守在这个小宅院里,看满华长大。虽然不是亲生母亲,却是用心陪伴和守护他。见字如面,那个温婉端庄的女人,临终时依然是对满华满满的欣慰和关切。

沈妈妈继续念叨:“太太早就写下遗嘱,这宅子留给你,老爷留给你的田产,也不能让外人插手。太太病着的日子,陈氏来过几回,对太太嘘寒问暖,也是个知心的人。”

“陈氏,也就是你嫂子,是个明白人,人也温良忠厚,太太的身后事,她没少出力呢。”沈妈妈怕满华不明白,解释道。

“可是,可是我的太太啊,我知道她心里苦,她那不争气的儿子,却一回也没来看过他。陈氏私下跟我说,你那哥哥极少回家,偶有一次回来,她跟他提起母亲的病,让他来看看,他也是冷冷的,随后又跟陈氏打听太太的家产。陈氏气的说不出话,这些她都没跟太太说,太太人前也没提过她那个儿子。”

“还有,太太生病期间,柳太太也没少来走动。太太去了后,柳太太和陈氏一起商议办理后事。你哥哥跑来,四处打量房子,说这些他要处理了。柳太太拿出太太的遗嘱、地契等等,写的都是你的名字。可他蛮横地说,他才是太太名正言顺的儿子,太太的家产,自然都归他。还说了不少少爷你的坏话。”沈妈妈仿佛想起了太太不争气的儿子,语气也变得有些恨恨的。

“我,我说,我要替太太替你守着,说什么都不离开这里,还是柳太太厉害,不知从哪儿找了政府的人,把你哥哥给吓走了。后来听朱管事说他还去了乡下,向朱管事要田地的账目,朱管事给他看,他才发现,根本没有收入。地也都荒着,什么都没有,根本无人打理。只能丧气回去。”

“最可气的是,他在太太屋里翻箱倒柜的找了一些旧物件,拿走了。我也没能保住太太的东西,少爷,都怪我没用啊。”

满华渐渐握紧了拳头,说不出一句话,心里却如翻江倒海。

从昆明回常德,一路颠簸,好容易到了家,听着这样的消息,这一路强撑着的身体,再也坚持不住,满华和安宁都很疲累。

沈妈妈连忙带着三个孩子去厅堂,满华握着安宁的手,在杨氏屋里静静地坐着。

第二天,满华和安宁带着孩子去祭拜了杨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