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蓝田国师
满华不可思议地看着桌上的信和聘书。
信来自于安化蓝田,熟识地理的满华也仅仅知道那是位于常德以南偏西一处偏远的山区。来信人是国立师范学院的廖院长。
信里不仅有国师的介绍还附有国师的图片,满华在联大埋头教学,对外面情况的确所知甚少,廖校长信上说,国立师范学院,创办于1938年10月,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中国第一所独立师范学院。
看着满满一页信,字里行间拳拳盛意,最触动满华的却是一句“教师为学校之命脉”。廖院长强调学校能否办好,关键在于师资,此为学院头等大事。在抗战时期成立的国师,也算是一所非同一般的存在。
更令满华惊叹的是廖院长的神通,也不知从哪里知道满华从联大回到湖南。满华回来不过短短半月,就收到了他诚意满满的来信和国立师范学院的聘书,聘书上赫然写着聘请满华为国师数学系副教授。
“什么时候启程?”安宁问。
“学校已经开学,应该尽早赶去。”
“好,我听你的,我这边马上就可以收拾好。”
“你母亲那边?”
“没事,她来信不是说了吗,她一切都好,还特别嘱咐现在不太平,就不要来回走动。等我们到了学校再跟她报个平安。”安宁回常德后就跟黄婉芬写了信,将杨氏病逝和他们回常德的事一并相告,刚刚收到黄婉芬的回信。
满华知道,只要他决定的事,安宁都会听从。无论遭遇什么,都义无反顾。
闻讯赶来的唐立先带着太太为满华践行。
“真是马不停蹄啊,马不停蹄,我这还没跟你好好叙旧,你又要远行。”唐立先感慨道。
“你也不想我清闲吧。”
安宁和唐太太互相看了眼都笑了。
“那是,那是。”
几年未见,唐立先还是老模样,再见满华,他连声感叹:“李兄,在校时,我就觉得你非常人,如今,当真是大鹏扶摇,直上云霄啊。”
“大壮,不不,是唐老板,天庭饱满,富贵相,膀大腰圆财气旺。眼虽然小了点,但眼小神聚气韵藏,挡不住的识人辨物眼力强。”
安宁和唐太太看他们两斗嘴,都乐在一边。
“国师,我知道的,他们也真是消息灵通。听说,国师的廖院长在这几年内,委托友人和教育界的同仁推荐,利用出差、开会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渠道接洽教授,想尽办法广纳各地名师汇集于国师,抱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以十二分的诚意打动对方。正是这份不怕碰壁,不计成败的精神,让如今的蓝田国师已然组建了一支令同类院校刮目相看的师资队伍,与建校之初的狼狈不可同日而语。哎,你说,他是不是从联大那边探知你的消息呢。”
满华想到他离开联大时,江教授也跟他提过,若家事耽搁,也要以学问为重,若有需要他也可以代为引荐。莫不是老师的一番心思?
“哈,这样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也算是屈身访贤,草庐三顾啊。”
“噢,你倒说来,他是如何的人物?”
“他嘛,在美国苦读四年,货真价实的美国布朗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听说,是个“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谦谦君子,非常有人格魅力。我卖个关子,你去了一看便知。当时教育部陈部长几次聘他做教育司司长都被回绝。可教育部有意委派他来办学,他却辞别卧病的父亲,辞别妻儿,欣然启程。”
满华暗想,又是一位孤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