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茅台宴国宾张迪
酒,不仅在中国普通人的交际中起着独特作用,而且在重大的外交场合也扮演重要角色。
用茅台酒交友,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的特色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家领导人喜欢用茅台酒款待国宾,在觥筹交错、酒酣耳热之中,宾主双方就重大问题达成共识,增进友谊。茅台酒因此被喻为“国酒”,它在我国政治、外交生活中发挥的举足轻重、独一无二的作用,一直佳话不断。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周总理用贮藏30多年的茅台酒招待。纯净透明、醇香浓郁的茅台酒将尼克松迷住。在和尼克松碰杯时,周总理告诉尼克松,在长征途中,一次他曾喝过25杯烈性茅台酒。
一代伟人邓小平一生中也与茅台酒特别有缘。据邓小平主编的红军第一张报纸——《红星报》报道,红军喝了茅台酒后越战越勇,用85发步枪子弹把敌人的飞机打了下来。至今,这张报纸还保存在遵义会议纪念馆里。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普天同庆,邓小平拿出茅台酒,曾一口气喝干27杯。
1985年9月,在邓小平81岁高龄的时候,他和李先念同志邀请部分老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共进午餐,也一连喝了数杯茅台酒,仍欲罢不能。
晚年的邓小平晚餐前一直坚持喝两小杯茅台酒。
在许多外交场合,邓小平和其他中国领导人一样,积极展现“茅台外交”的魅力。
1988年10月17日,邓小平在钓鱼台宾馆养源斋宴请罗马尼亚的贵宾。
听说是富有传奇经历的邓小平宴请他们,访问中国的罗马尼亚贵宾特别高兴。在中方工作人员陪同下,他们当天上午准时来到钓鱼台宾馆养源斋,心情激动地等待邓小平的宴请。
虽然邓小平只是小范围宴请罗马尼亚贵宾,但仪式却很隆重。隆重的仪式结束后,午宴正式开始。
一生中对茅台酒情有独钟并怀有深厚感情的邓小平,特意让养源斋的工作人员拿出窖藏50年的茅台酒,招待远方来的贵客。
茅台酒具有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绵、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的特点。酿制茅台酒要经过两次加生沙(生粮)、八次发酵、九次蒸馏,生产周期长达八九个月,再陈贮三年以上,勾兑调配,然后再贮存一年,使酒质更加和谐醇香,绵软柔和,方准装瓶出厂,全部生产过程近五年之久。它的香气成分达110多种,饮后的空杯,长时间余香不散。有人赞美它有“风味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芳”的魅力。
由于茅台酒不可多得,也因此物以稀为贵。50年窖藏茅台更是茅台酒中的珍品,数量十分有限,即使像钓鱼台宾馆这样的国宾馆也珍藏不多。
罗马尼亚贵客听说打开的是窖藏50年的茅台酒,既激动又好奇。在此之前,他们早已听说中国茅台酒的传奇故事。现在即将亲口品尝富有传奇色彩的茅台酒,心情越发激动,特别是对中国酒文化有研究的一些贵宾,更是为在中国受到如此高的礼遇而兴奋不已。
隆重的欢迎仪式终于结束,宴会正式开始。
养源斋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将50年窖藏的茅台酒开启,然后,缓缓倒入邓小平和客人的杯中。
色呈浅黄的茅台酒立即酒香四溢。远道而来的罗马尼亚贵客被眼前的美酒倾倒。
茅台酒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的特点。风趣幽默的邓小平简单向客人介绍了茅台酒的悠久历史,以及自己多年喝茅台酒的经历后,闻着扑鼻的酒香,罗马尼亚贵客纷纷举起50年窖藏茅台酒,一些善饮者更是一品为快。
看邓小平热情推荐此酒,同邓小平一起坐在主桌上不善饮酒的罗马尼亚部分贵客也忍不住想尝尝50年的窖藏茅台酒的滋味。酒入唇间,他们感觉50年窖藏的茅台酒果然不同于一般的酒。
谈笑风生的邓小平与来宾频频碰杯,中、罗两国的友谊在香醇无比的佳酿中更加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