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借酒斥挑衅胡炎 - 茅台故事365天 - 蒋子龙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茅台故事365天 >

总理借酒斥挑衅胡炎

周恩来是人们敬仰的好总理。

每年海棠花开的时候,总会牵出人们对总理的追思之情。他的人格与操守,他的勤勉与睿智,给这个古老的民族留下了太多的记忆。有人这样评价他:“周总理的英名同我们民族的命运紧紧相系,他的一生为着民族的兴旺,鞠躬尽瘁,英勇斗争,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每一个胜利,都浸透着他的血和劳苦。在创建新中国、巩固和发展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创建社会主义战线等方面,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在国际事务中,总理以博大的胸怀加强我国人民同世界人民的团结,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他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

是啊,这样一位无私无畏的革命家,一位伟大的创业者,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多灾多难而又坚强不屈的祖国,怎不让青史铭记、后世感怀呢?就连美国记者白修德也由衷地说:“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个完人。”

周总理一生克己奉公,举世皆知,而他的善饮也是出了名的。总理于酒独宠茅台,尽管量大却很节制,很多时候,他是把饮酒作为另一种斗争和工作的方式,自然,他也留下了不少与酒有关的佳话:比如重庆谈判时,总理替毛主席饮酒、敬酒,以一当十,堪称海量,其实,总理如此一是考虑主席不胜酒力,更重要的是防止有人在酒里放毒,以己之险避主席之危;再比如总理与暴烈将军许世友斗酒,结果令许世友站立不稳,心服口服,从此再不强人所难,酒风文明不少,对自己也有了节制……

周总理主抓外交工作长达二十余年,对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在很多外交场合上,总理更是借酒作出了精彩的文章。

1956年冬,周总理访问巴基斯坦。在招待会上,周总理举着酒杯和宾客一一干杯,那酒杯里斟满了醇香馥郁的茅台酒。很多人都怕总理喝醉了,但总理一直意气风发。突然,一名当地记者很不友好地问道:

“请问总理阁下,在当前的形势下,你们如何对待福摩萨问题?”

周总理的神色严肃起来,他郑重地说:

“这位朋友,我首先纠正你一下,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台湾永远是中国的台湾,不叫福摩萨。”

“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福摩萨的独立性……”那名记者仍不肯罢休,语气里含着十足的挑衅。

周总理直视着他,义正词严地大声说道:

“连蒋介石也称它台湾,你为什么称它福摩萨?你不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那名记者慑于总理的威严,没趣地走开了。总理缓和了表情,继续与客人们谈笑风声地交流起来。

大家都有些吃惊,因为总理一向温文尔雅,很少高声说话。但是,在触及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问题上,总理绝不含糊。在此之前的1954年12月1日,美台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规定美国帮助台湾当局协防台湾和澎湖列岛,美国有“依共同协议之决定在台湾、澎湖及其附近为其防卫所需要而部署美国陆海空军之权利。”48天后,1955年1月18日,解放军发起江山岛战役,迅速攻占该岛。艾森豪威尔马上于1月24日向美国国会提出特别咨文宣称:“如果台湾和澎湖列岛落入不友好者的手里”,那就会“在西太平洋的岛屿锁链中造成一个缺口”,“中共对大陈群岛的炮击是共产党征服台湾的序幕,美国必须对此采取行动”。美国国会众参两院迅速于1月25日和1月28日分别通过“授权总统在台湾海峡使用武装部队的紧急决议”即《福摩萨决议案》。美军随即先后出动6个航空母舰群、400余架飞机全面封锁浙东海域,掌握了大陈岛──台湾──冲绳三角地带的制空权,控制了台湾对大陈岛屿的运输线。此后,美国及西方反华势力又借奥运会等多种渠道妄图制造两个中国,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的狼子野心,周总理立场坚定,毫不妥协,他的声音是一个国家领导人的正义的宣誓,是全中国人民共同的声音。

招待会结束后,有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委婉地问道:

“总理,今天你喝了那么多茅台酒,身体能不能吃得消?”

周总理面带红晕,淡然一笑,说:

“没问题。你们是不是以为我喝醉了?其实今天我是借题发挥,把中国人民的声音传出去。我喝了那么多杯茅台,讲话声音大一点,人们不会计较的。”

同志们这才恍然大悟,愉快地笑了起来。

时隔半个世纪,总理与茅台的佳话依然为人们津津乐道。从中,我们领略了总理的果敢与智慧,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岸与尊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