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沉得住气,方成大功
第107章沉得住气,方成大功
鲁路修帮鲁普雷希特公爵大致指明了喀尔巴阡战役的后续努力方向,也让公爵下定了暂时示弱、固守待变的决心。
下定决心后,为了让一切演得更逼真,也为了降低来自盟友奥国的压力,鲁普雷希特公爵也让德玛尼亚第6集团军不知不觉间就放慢了一点行军速度,赶往匈牙利战场的时间也被延后。
这一招,果然连奥国盟友都骗到了。
4月18日起,奥国南方集团军司令奥古斯特.卡尔.冯.林辛根大将,多次发电恳求鲁普雷希特公爵的第6集团军,和利奥波德元帅的第10集团军尽快来增援。
但鲁普雷希特公爵和他叔叔利奥波德元帅,都以种种合理的理由,解释部队为什么行动迟缓。
尤其是鲁普雷希特公爵,他还在电文里说有大量自己麾下的部队因故被临时截留在西线,暂时无法抽调,所以来增援的只是第6集团军的一小部分。
这种在电文里连自己人都骗的行径,当然可以完美骗过敌人。
顺便说一句,那位向鲁普雷希特求援的林辛根大将,其实也是德玛尼亚人——不是奥国的德玛尼亚族,而是本来就是德玛尼亚国的将军。
世界大战爆发之初,这位林辛根还只是上将,是第1集团军第2军的军长。一般的军长都是中将,但第1集团军是皇帝的近卫军,所以比较高配,集团军司令得是元帅,随便一个军长也得是上将。
后来战争打到1915年初,盟友奥国在喀尔巴阡山脉防线快撑不住了,德玛尼亚方面派出了第一批援军过来,但规模只有一个军的级别,不像现在直接来集团军级别的。就让这位林辛根将军带兵,并且从上将晋升到大将。
只是因为德玛尼亚军的战力向来碾压其他盟友,所以德玛尼亚将军到了盟国这儿也能高配指挥。奥国的弗朗茨皇帝亲自下令,让林辛根大将担任南方集团军司令,全权负责整个匈牙利地区的防御,直接把奥国自己的军队都交给他指挥了。(在组建南方集团军之前,奥国本身在匈牙利境内有奥第3集团军和奥第5集团军,林辛根来了之后,这两个奥国集团军和德玛尼亚派来的3个师,都归林辛根指挥)
由此可见,德玛尼亚军将领去盟国,高配一级任用那都是最基本的操作了。
鲁路修这样的上校到了盟友那儿,起步就能指挥一个师。如果是去奥斯曼,甚至能指挥一个军。
在友军确实乏力的情况下,林辛根大将也没有办法,只好另想出路。
……
这种连盟友都骗的做法,当然也给鲁普雷希特公爵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尤其德玛尼亚军这边,不仅有鲁普雷希特公爵这一路援军,还有他二叔利奥波德元帅的第10集团军。为了确保步调一致,鲁普雷希特公爵还要试图去说服叔叔配合,别冒进坏事。
而利奥波德老元帅是个更加传统老派的军人,非常讲究荣誉感,自然不会做见死不救的事情。
公爵无奈,只好再向鲁路修问计,希望他能帮着说服叔叔,进一步坚定决心,并且至少拿出一些挽救友军的尝试来。
鲁路修也知道这些工作都是必须做的,虽然不救普热梅希尔要塞的13万守军,损失的只是奥国,对德玛尼亚本国没什么伤害,但能力所能及尽量微微改善一下他们的命运,或者多做点安排,也能让老元帅良心上更过得去一些。
所以4月20日这天,公爵和鲁路修亲自飞到克拉科夫,跟利奥波德老元帅进行了战前的最后一轮沟通。
鲁路修很诚恳地拿出了他完善后的最新分析:“元帅阁下,我很尊敬您,也对您的荣誉感和救援友军的决心深表钦佩。但我想说的是,战役按照现在这个打法打下去,只会变成拉锯战和消耗战,难以快速结束。
有些时候,必要的牺牲是没有办法的,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让露沙军主力狂妄自大,觉得奥军残部已经不堪一击、他们只要奋力向南翻越喀尔巴阡山,就能轻易打下布达佩斯。
事实上,我们最近这几天已经做了很多部署了,在西线,我们联络了符滕堡大公的第4集团军,他们已经计划了一场就在这几天内发动的对法军的攻势,要从敦刻尔克以南的阿尔内克-斯滕福德一线,再往正西突进约50公里,把法兰克人位于滨海地区的加莱半岛切下来。
以夺取布吉利海峡最窄处的南岸港口加莱港,更好地封锁海峡。这一战役的战略意义同样重大,只要我们拿下加莱港,布国船就无法通过布吉利海峡抵达本土东岸诸港了,甚至无法通过海峡前往伦敦,得绕过整个布伦三岛。我军的潜艇,则能得到一个突破海峡最窄点的南岸港口,更好地渗透打击布国位于海峡边的其他港口。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爵殿下还留了几个新组建的突击营,给友军的第4集团军使用,还给了第4集团军一批冲锋枪——轻机枪倒是不用我们给,听说皇帝陛下自行控制的dwm公司北方子公司也都已经开始生产mg15轻机枪了,反正都是本国的,他们也不给专利费。
总而言之,我觉得我军在西线的这一场出其不意进攻,是很有可能取得战果的,到时候,敌人一定会相信我第6集团军还有好几个军在西线,为了更大的目标。敌人也会相信‘我军对普热梅希尔要塞的奥军很放心,相信他们能长期坚守,所以不急着支援东线’。”
利奥波德元帅听了这些分析,想法才稍稍有所松动,但他终究还是觉得见死不救不对,鲁路修便赶忙又换了个角度提醒:
“元帅阁下,如果仅仅是为了这点战术目标,我还不至于劝您非得‘见死不救’,但普热梅希尔要塞不丢,很多潜藏在水面以下的敌人,就不会冒出来,他们会像幽灵一样缩回去,让帝国永无宁日。
就比如,公爵殿下昨天就又得到一条皇帝让人转达的机密,是希腊国王康斯坦丁一世通过秘密渠道发给我们的提醒。说是半个月前,布国外交大臣贝尔福伯爵找过他,但他称病没有接见。随后,贝尔福疑似又去找了希腊首相韦尼泽洛斯,两人不知道密谋了些什么。 但随后,国王的心腹探查到贝尔福从希腊的萨洛尼卡北上出境,去了塞维亚,过了一阵子又回来了,差不多前后有一个多星期……”
鲁路修提供的这些基础信息,倒是不难打探到。
一战时德玛尼亚的情报工作做得简直超级烂,但因为希腊国王康斯坦丁一世跟威廉皇帝有点远房亲戚关系,人家的国王就站在我们这边,主动透露高层情报,掌握起来也就很容易了。
利奥波德元帅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丝毫没有怀疑这个情报来源。他需要关心的只是鲁路修后续会如何解读这条情报。
只听鲁路修继续侃侃而谈道:“塞维亚是最早的参战国,仗打到这个份上,他们和奥国已经是不死不休,不需要贝尔福去拉拢。贝尔福去贝尔格莱德,只可能是请求塞国继续加大北进力度,
甚至有可能约定了什么‘要是露沙军从北侧突破了喀尔巴阡山并南下了,希望塞军也从贝尔格莱德沿着多瑙河逆流北上,直扑布达佩斯,南北合击’之类的条件——当然这只是我猜的,没有任何证据。
而且,如果仅仅是跟塞国人沟通,我想贝尔福用不了整整一周时间,从萨洛尼卡到贝尔格莱德才多远?我从他出入境希腊的时间差推算,这段日子他很有可能去了罗马尼亚,去了布加勒斯特。
他有没有拉拢到罗马尼亚,我不敢说。但我相信,如果罗马尼亚人有摇摆的话,‘露沙军突破喀尔巴阡山’这个消息,绝对是最大的强心剂。只要他们跳出来,只要匈牙利盆地周边那些蠢蠢欲动的小国,都觉得匈牙利是一块唾手可得的肥肉,从而把手伸过来,那么,我们驻守在匈牙利盆地内的第6集团军,就会让那些人知道什么是末日!以最快的速度震慑住他们!
包括再西边的意、奥边境,之前意呆利人宣战后,只是拿了个马耳他,却陈兵不敢进,肯定也是在等时机。阿尔卑斯山区的地形,同样是谁进攻谁吃大亏的。要是让奥军和我们的少量山地兵援军主动进攻意呆利,我们就会吃大亏。但如果能让他们误以为奥国已不堪一击、主动翻越阿尔卑斯山打进来,我们就有可能极大地给意呆利军放血、围歼!
所以,给露沙军一个翻越喀尔巴阡山的机会,那就是在吹响整个东南欧蠢蠢欲动者总攻的号角,把他们都勾引出来!到时候露、塞、罗、意四路合击奥国,除了意军可以被堵在阿尔卑斯山区,其余三国都可以适度放进匈牙利盆地,然后包一个规模空前、史无前例的大饺子!
只要我们第6集团军死守在匈牙利盆地内部,敌人来多少都是不可能夺取布达佩斯的。而只要您的第10集团军在北线切断露沙军的退路,夺回他们从山北翻到山南的北麓出击阵地,彻底失去补给的露沙军,在匈牙利盆地内很快就会崩溃。
只要露沙军崩溃,被勾引过来的塞军和罗马尼亚军,就完全不足为惧了——当然,这一打法也会有一定的损失,主要是匈牙利地区会变成战场,很多外围城镇和乡村可能会遭到一定的破坏。但只要我们尽力、尽快结束战斗,就可以把匈牙利人民的痛苦降低到最小。”
利奥波德元帅在整个过程中,脸色数变,最后也不得不承认,鲁路修这家伙胆子太大,搏得太狠了!
这是要把整个匈牙利盆地变成一个大熔炉啊!
无论从哪个方向翻越喀尔巴阡山进入匈牙利盆地的,乃至是沿着多瑙河从下游逆流而上布达佩斯的敌人,他都想在匈牙利盆地内围歼!
而且,鲁路修刚才说的那些话,有些细节也是此次交谈中话赶话逼出来的。
他之前跟鲁普雷希特公爵沟通时都没提过,此刻公爵在一边旁听,也颇感常听常新。
利奥波德老元帅反复揣摩了许久,还是发现有几个关键问题待解决。他最终决定再追问一下,看看还能不能从鲁路修脑子里榨出更多奇谋来:
“好吧,我承认你说服了我,不过,我还是希望你再尽量想清楚两个问题:
如何确保露沙军真的南下翻山后,我军从克拉科夫沿铁路突然西进,就一定能夺回普热梅希尔要塞,以及其周边的铁路枢纽?要是不能立刻夺回,不能掐断露沙军南下部队的补给,整个计划就有崩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