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半履带车和空降就是这种情况下用的
第108章半履带车和空降就是这种情况下用的
鲁路修一咬牙,揽下了针对这两个关键难点的献策破解工作后,很快理顺思路,侃侃而谈:
“我们先来聊第一个问题,也就是:您觉得将来从克拉科夫经戈尔利采、反攻普热梅希尔要塞,可能不够有把握。但我认为,实际上的情况,未必有您想的那么糟糕。
如果,到时候我军反攻发生在4月底或者5月初,我觉得,露沙人很有可能会松懈——众所周知,整个基辅罗斯黑土地大平原,乃至利沃夫至克拉科夫之间的北喀尔巴阡平原,从每年3月到5月都会出现泥泞季、翻浆期。
而喀尔巴阡山区届时的情况,会恰恰与平原地带相反,因为山区海拔高,没有平原上那种泥泞情况。原本其他季节是山路难走而平原易行,四五月时可能就变成了‘山路和平原差不多难走’。
所以,如果露沙人在翻浆期内攻破了普热梅希尔要塞,他们肯定会麻痹大意,想趁着翻浆期的最后阶段,翻越喀尔巴阡山,在匈牙利盆地内尽快取得战果!
因为他们知道,匈牙利盆地有喀尔巴阡山脉阻隔春雨和凌汛,匈牙利盆地内部是没有山北的翻浆期的!匈牙利盆地内部,到时候正是进攻的黄金时段!敌人不可能不抓住!
而山北翻浆期时,露沙军肯定不会提防我军从克拉科夫往西反攻,因为露沙人知道翻浆期内,我军除了沿着铁路推进以外,很难有野外行军和补给的能力,尤其是我们的重炮无法机动部署到前沿,只会被泥泞吞没!这样他们就会愈发珍惜、抓紧这段注定长久不了的窗口期!也就更舍得为此冒险激进!”
利奥波德元帅眉头愈发紧皱:“那我们不是也更难确保从克拉科夫往西的反攻能取胜了?敌人的这种想法很对,翻浆期确实会对我军的进攻造成很大障碍,步兵和战马或许还能在泥泞中跋涉,但大炮就算有再多马匹,只要是木头拖车轮的,在泥泞地上也拖不动了。”
鲁路修对此是不担心的,他相信德玛尼亚军一定有这个战斗力,地球历史上马肯森这一战也打赢了,利奥波德元帅也不比马肯森差。
更关键的是,鲁路修忽然发现,他自己似乎已经为利奥波德元帅想到了一个额外的保险。
他突然灵光一闪道:“说起来,也是天佑帝国!两个月前,我跟斯柯达的保时捷博士,商讨过一个半履带柴油机重型火炮牵引车项目。当时奥国之所以急于搞这个项目,也是被山区和泥泞地带的火炮牵引所困扰,痛定思痛想要砸资源解决这一问题。
原本保时捷先生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了,但就是有一些关键节点没想通,我当时点拨了他一下,前两天又向他打听时,才得知保时捷先生已经赶造出了样车,并且可以小批量试流,车体就是原先老式卡车的车体,稍微改了改。如果帝国肯督促奥方给予最高优先级,加快量产,或许能在将来‘克拉科夫攻势’发起前,凑够百十辆半履带牵引车。
这种半履带结构,天然可以克服卡车和骡马车陷入泥泞的问题,而且在崎岖地形上的上下坡行驶也更顺畅。到时候,我们的重炮就能以超出露沙将帅想象的方式,从克拉科夫机动到戈尔利采前线、甚至出现在普热梅希尔要塞外面……”
“还有这种装备?!”利奥波德老元帅和鲁普雷希特公爵、在听说这种闻所未闻的新装备时,整个人都站了起来,甚至顾不上座椅被碰倒。
这东西,平时或许没多大用,但在今时今日,这种特殊战场环境下,实在是天克啊!
喀尔巴阡山区边缘崎岖的地形,一路上哪怕是沿着公路行军,都需要不断上下坡。而喀尔巴阡山以北的地理和气候,又跟基辅罗斯黑土地大平原是一样的,存在翻浆期泥泞问题。
这两个原本无解的问题,遇到了人类史上第一款半履带车,拥有可以在泥泞和崎岖地形运送重炮的能力。那敌人怎么可能预料得到德玛尼亚炮兵能逾越原本不可能逾越的天险?
到时候这个袭击的突然性,绝对能够拉爆表!
“如果这个东西真能凑够百十辆,并且爬坡和穿越泥泞地形的效果能达到你描述的话,那我倒是真有把握趁着翻浆期后期、敌人最猝不及防的时候,突然奔袭夺回山北失地了!”
利奥波德元帅越想越兴奋,忍不住摩拳擦掌起来,至此,连他也彻底被鲁路修说服,而且整个战役的打法、计划也勾勒得越来越清晰。
真理果然是越辩越明的,每一次元帅的质疑,都会让鲁路修把参谋预案做得更扎实、更完善。
利奥波德老元帅把这个问题又梳理了一遍,这才语重心长地盘点道:“现在,似乎只剩最后一个难点了,那就是如果普热梅希尔要塞最终确实投降了,我们如何确保通过情报刺探等手段、及时掌握战俘的位置和动向。争取将来在反攻开始后、救回一部分俘虏呢?
而且,要塞里已经被我军空投进去好几批次磺胺药了吧?这些药也救回了很多伤员,这才让守军能坚持到现在。露沙军应该还不知道我军有磺胺这种神药的存在。可如果守军还没吃完磺胺药就投降,导致一部分药品被敌人缴获的话,这个泄密也会非常严重,会对全局都造成影响——
这些问题,都必须予以解决!只要解决了这个点,我百分百支持你们的计划,将来就算有人追究‘救援友军不及时,故意懈怠拖延’,我也舍了老脸一力为你们辩护!”
鲁路修和鲁普雷希特公爵听了老帅的问题后,下意识面面相觑了一下。
好在,鲁路修在这种互相启发的思想环境中,也很快想到了新招。
“既要确保战后掌握我军投降战俘的位置,还要确保他们投降后的状态可控、投降时是吃完磺胺药再投降的……那不如我们最后再组织一次飞艇空投增援,再给他们空投下去一小批磺胺药,让他们在投降之前,抓紧把所有感染伤员都好好治一治,把状态调整好了再有计划地投降?
而且,这次空投磺胺药时,我们可以空投一名拿了两位元帅密令的监督军官进去,让他向普热梅希尔要塞的守将传达,匈牙利战区司令允许他们在吃完药后投降,让他们保住有用之身,别做无谓的牺牲了。
这样,只要他们是在上面的指示下,允许他们暂时投降,他们也不会有太大的‘弹尽粮绝被友军抛弃’的感觉,他们会相信‘友军已经尽到了一切努力救援他们’。
被空投进去的军官,也可以跟他们讲述外面的友军救援他们的努力,过去半年里,奥军为了给要塞解围,已经伤亡了多少人、甚至比要塞里剩下的人数都多了。如此一来,或许能确保他们投降后仍然心向祖国,将来再遇到变故也能被更快动员起来。”
鲁路修已经用惯了空投,他自己就是指挥一个空降团的团长,此前又用飞艇空投了药品补给,现在想到再空投一个参谋军官进去,进行人心整合、授权有序投降,也是很自然而然的想法。
而且鲁路修知道,给军队派一个宣传整肃的骨干进去,对于军队被俘后的心态,也会有很大帮助。
有了带着任务进去的军官,还能提前约定好一些联络方式、甚至化整为零私藏一些私人物品。等到将来他们被拉到战俘营后,德玛尼亚方面的飞机过来航空侦查,他们只要用约定的、相对隐蔽的暗号示意一下,就能给航拍报点。
只要确定了他们的位置,到时候再想配合营救也好,地面进攻也好,可操作空间就大多了。
而且,鲁路修有一个别人都没有的独门优势,那就是他手上握着如今这个时代、这个星球上,唯一一个空降团。
他不想再复刻一把当初敦刻尔克要塞时那样的空降直接夺取坚固要塞的行动了,因为有了敦刻尔克的战例,敌人肯定会有防备。
在敌军密集的地区再空降,敌人很容易在地面上守株待兔、严阵以待,哪怕防空武器不足,等空降兵落地后再杀,空降兵也是扛不住的。
但是,如果是对着敌军后方、远离前线的空虚地带空投呢?那就是完全另一种战法了。
这种战法在西线或许没法用,因为西线战线太密集了,到处都蹲着敌人,没有空子可钻。
但是在广阔的东线,双方部队能把前线填满就很不错了,后方处处是漏洞。让一个团神不知鬼不觉空投到没有敌军的空虚位置,再集结起来,在敌后搞渗透破坏,甚至是营救战俘营……可操作空间大了去了。 不过这些东西需要随机应变,此时此刻没必要跟利奥波德元帅说,免得期待过高或是泄密。
到时候再看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好了。
而利奥波德元帅仅仅是听了鲁路修说出来的那前半部分计谋,就已经很震撼了。
“……空投一名军官、带着允许要塞守军有序投降的命令进去,并且组织好投降时的缴获工作,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不过,你不会想亲自去吧?这个任务很危险,找一名集团军里可靠的参谋军官去,去之前给他升一级,并且承诺无论成功与否,都会给他的家人优容,最好还要找个本来就会跳伞的。只要这事儿能够搞定,我完全支持你们的计划。”
利奥波德元帅最终如此承诺。
一旁的鲁普雷希特公爵,也立刻接过了二叔的话茬:“行,空投进包围圈、组织有序投降和敌后联络的军官,我就在第6集团军的参谋里找了。大不了找个炮兵观察员出身的——早期炮兵观察员都是热气球飞手,本来就学过跳伞,这样方便一点,不容易出意外,也不用去空降团里找精锐作战军官冒险了,那些作战军官懂打仗,却未必懂宣传和鼓舞士气、未必懂组织工作。”
双方就此谈妥,最终敲定作战计划。
……
鲁普雷希特公爵带着鲁路修,很快返回布达佩斯,并且在第6集团军的参谋军官里,物色合适的人选。
然而,一开始并没有特别合适的,主要是集团军参谋里没找到跳伞特别娴熟的炮兵观察员系出身的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