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他僵硬地坐在那里,看…… - 清穿大福晋的那些五彩缤纷的日常 - 桃花仙子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15章他僵硬地坐在那里,看……

第115章他僵硬地坐在那里,看……

他僵硬地坐在那里,看着弘昱清澈见底、带着一丝不安和期待的眼睛,再看看旁边胤禛那平静无波却仿佛蕴含着力量的目光,还有周围长辈们投来的视线……众目睽睽之下,他若再端着,反倒显得气量狭小了。

他努力压下心头那股别扭,脸上挤出一个略显生硬的笑容,伸手虚扶了一下弘昱:“罢了,起来吧。你……年纪虽小,算学倒是灵光。日后……说话前多想想便是。”这算是勉强给了台阶。

一场小小的风波,在胤禛沉稳的调停和弘昱及时的道歉下,看似平息了。然而,这轩厅内发生的一切,却早已被门外一道明黄色的身影尽收眼底。

康熙不知何时已视察归来,正负手立在轩厅门外,将里面胤禛如何教导弘昱、弘昱如何认错道歉、太子如何反应的过程,看了个真真切切。他并未立刻进去,只是静静地站着,深邃的目光如同古井寒潭,在胤禛平静的面容、弘昱带着孺慕望着胤禛的侧脸、以及太子那依旧有些不自在的神情上缓缓掠过。帝王的心思,深不可测。

当夜,御舟灯火通明。一场为迎接圣驾视察归来而设的简单夜宴在宽敞的中舱举行。菜肴精致,气氛却因白日里的小插曲而略显微妙。

宴席过半,康熙放下银箸,目光缓缓扫过席间众人,最后落在了坐在胤禔和容芷身边、正低头小口吃着甜羹的弘昱身上。他脸上带着惯常的温和笑意,仿佛只是寻常的祖父关心孙儿学业。

“弘昱,”康熙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白日里那道粟米题,算得利落。朕听你四叔夸你思路清晰,可还学了其他?”

弘昱听到皇帝点名,立刻放下小勺子,规规矩矩地站起身,小脸上一派认真:“回皇玛法,额娘教了数豆子,画格子算加减,还有……还有看沙漏认时辰。”

“哦?看沙漏认时辰?”康熙似乎很感兴趣,“如何看的?说来听听。”

弘昱受到鼓励,胆子大了些,声音也清亮起来:“额娘说,沙漏里的沙子流完一次,大概是一刻钟!流完四次,就是一个时辰!弘昱和妹妹玩的时候,额娘让我们看着沙漏,沙漏流完两次,就不能再疯跑啦,该去写字了!”

他童稚的话语,将容芷教导的“时间管理”概念用最生活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引得席间几位福晋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康熙也含笑点头:“嗯,此法有趣,寓教于乐。”他顿了一顿,目光似无意地掠过一旁沉默用餐的胤禛,话锋却陡然一转,语气依旧温和,却带着一丝不容错辨的深意,“那依你看,今日你四叔教你赔礼时说的话,可有道理?”

这问题一出,席间的空气仿佛又凝滞了一瞬。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小小的弘昱身上。

弘昱眨了眨乌溜溜的大眼睛,没有丝毫犹豫,用力地点点头:“有道理!四叔教弘昱,说话要像……像额娘给我们穿衣裳,要先想想怎么穿舒服,不能硬扯。”他用了一个极其孩子气的比喻,“四叔还说,错了就要认,认了才是好孩子!弘昱记住了!”

童言无忌,却字字清晰,真诚无比。

康熙脸上的笑容加深了,眼底却掠过一丝更为复杂的光芒。他不再看弘昱,反而将目光投向坐在下首的胤禛,语气带着几分难以捉摸的意味:“老四,看来你这做叔叔的,教导子侄很是用心。这份沉稳,这份道理,很好。”

胤禛立刻离席,躬身行礼,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恭谨:“皇阿玛谬赞。儿臣只是见弘昱心性质朴,稍加点拨,不敢居功。”

康熙“嗯”了一声,不再多言,仿佛只是随口一赞。他拿起酒杯,示意众人继续用膳。席间的气氛似乎重新活络起来,推杯换盏,言笑晏晏。

然而,就在宴席接近尾声,众人以为今夜便如此过去时,康熙却再次开了口。他放下酒杯,目光重新落回弘昱身上,脸上带着一种近乎纯粹的、属于祖父的慈爱笑容,仿佛方才那些深沉的思量从未存在过。

“弘昱,”康熙的声音带着笑意,朝着弘昱招了招手,“到皇玛法这儿来。”

弘昱看了看父母,见容芷对他鼓励地点点头,便迈开小腿,噔噔噔地跑到御座前。康熙伸出手,一把将小家伙抱了起来,竟直接将他举高,稳稳地放在了自己宽阔的肩膀上!

“呀!”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不仅让弘昱发出一声小小的惊呼,小手下意识地抓住了康熙的朝冠,更让整个宴席瞬间陷入一片死寂!所有人都惊愕地看着这匪夷所思的一幕——九五之尊,竟让一个稚龄皇孙骑在了自己的肩头?!

胤禔和容芷更是心头剧震,几乎要立刻起身。康熙却稳稳地扶着弘昱的小腿,朗声大笑起来,笑声洪亮,充满了真切的欢愉,仿佛只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寻常老人。

弘昱起初还有些害怕,待坐稳了,视野骤然开阔,能看到整个宴席上所有人惊愕仰视的脸,小小的新奇感和兴奋立刻压过了恐惧,也跟着咯咯地笑起来,小脸上满是光彩。

康熙笑罢,一手扶着肩上的弘昱,一手随意地拿起桌上一块做成小兔子形状的精致奶饽饽,塞进弘昱手里,然后才侧过头,目光越过弘昱的小身子,看向下方席位上神色惊疑不定的胤禔和容芷,语气轻松得如同在谈论天气:

“老大家的,”康熙脸上笑意未减,话语却让胤禔和容芷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弘昱这孩子,聪慧耿直,朕瞧着甚是投缘。让他在朕船上住两天,陪朕解解闷,如何?”

康熙的龙舟在运河上又漂了五日。

起初说好的“借两天”,胤禔和容芷在船舱里掰着手指头等。头两天,乾清宫总管李德全亲自来传话,说万岁爷兴致高,正教小阿哥认星图呢,让大阿哥福晋且宽心。

又两天,送回来的却是弘昱换下的小袍子,内务府新做的明黄小马甲,还有康熙一句带着笑意的口谕:“这小子陪朕批折子倒安静,再留两日,解解闷儿。”

胤禔捏着那件针脚细密的明黄小马甲,指关节微微泛白,对着容芷苦笑:“皇阿玛这‘两日’……怕是没个头了。”容芷望着窗外浩渺的水波,心也像那被船头劈开的浪花,悬着,落不下来。想儿子想得紧,可那份被帝王青眼相加的荣耀与随之而来的无形压力,沉沉地压在心头。

此刻,弘昱正坐在康熙御案旁一张特制的小锦杌上。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移开了大半,空出的地方铺着一张详尽的江南河工舆图。康熙执着一支细长的朱砂笔,不时在图上的河道、闸口处圈点。

“弘昱,看这里,”康熙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却又刻意放缓了语速,“淮安府清江浦,乃黄、淮、运三河交汇咽喉。此处若淤塞不畅,则南粮北运梗阻,运河水患频仍。你说,当如何?”

五岁的孩子,穿着簇新的明黄小马甲,坐得端端正正,小眉头微蹙,视线紧紧追随着康熙的朱笔。他听得极认真,乌黑的眼珠里映着舆图上纵横的线条,仿佛真的在思考那关乎万民生计的宏大命题。过了片刻,他伸出小小的手指,点在康熙刚圈出的清江浦位置旁边的一处标记上,声音稚嫩却清晰:

“皇玛法,这里……写着‘深’字。”他指着舆图上一个细小的、标注着河道深度的墨字,“比旁边那个‘浅’的地方,水多!是不是……把浅地方挖深一点,”他努力组织着语言,小手做了个向下刨的动作,“让水……哗啦啦,都流到深的地方去?这样,大船就不会卡住,水也不会到处跑啦?”

“哦?”

康熙执笔的手顿住,侧过头,眼中闪过一丝真切的讶异和毫不掩饰的激赏。他并非真的指望一个五岁孩童能提出什么治水良策,弘昱这番稚气十足却意外点中疏浚要义的“挖深”之论,竟比某些只会引经据典、空谈阔论的臣工更切中肯綮!这份对图文的敏锐观察和源于生活常识的朴素逻辑,远超他的预期。

“好!好一个‘挖深一点’!”康熙朗声大笑,洪亮的笑声在宽阔的船舱内回荡,震得窗棂都仿佛在轻颤。

他放下朱笔,伸出宽厚温暖的手掌,重重地揉了揉弘昱梳得一丝不苟的小脑瓜,“孺子可教!虽言语质朴,却直指根本!这治水如治国,有时便是要返璞归真,于要害处着力!”

他看着弘昱因得到夸奖而微微发亮的小脸,心中那点因朝务烦冗而生的郁气竟消散了不少。这孩子,像一块未经雕琢却已显温润光泽的美玉,越看越是心喜。那“再留两日”的念头,又一次在心底悄然滋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