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躬耕南阳,种地的雍郡王…… - 清穿大福晋的那些五彩缤纷的日常 - 桃花仙子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68章躬耕南阳,种地的雍郡王……

第68章躬耕南阳,种地的雍郡王……

他擡起头,看向侍立在一旁的皇庄管事,“开春解冻,这些地块,务必按图划分清楚,单独丈量,一厘一毫都不能错。所需人手、农具、底肥,提早备齐。”

“嗻!奴才明白!”管事躬身应道,额角却渗出细汗。这位爷的精细严苛,他算是领教了。

“四弟!”清亮的女声带着笑意从门外传来。容芷裹着一件银狐毛滚边的杏色斗篷,怀里抱着个厚厚的蓝布面册子,手里还牵着两个裹得像小棉花团似的弘昱和塔娜,走了进来。冷风跟着灌入,带来一股清冽的泥土气息。

“大嫂。”胤禛连忙起身,脸上那层惯常的冷峻线条柔和了些许,“天寒地冻,怎地还带着孩子们过来了?”

“带他们出来透透气,整日拘在府里也闷。”容芷笑着把两个小家伙交给跟进来的奶娘,解下斗篷递给春桃,露出里面一身便于行动的靛青棉布衣裙。

她走到书案旁,将怀里那本册子递给胤禛,“四弟瞧瞧,这是我按着在府里试种时记下的,还有从南边寻摸来的零碎法子,整理了一下。何时育苗,藤蔓怎么压插,何时该培土……都粗粗写了些。”

胤禛接过册子,入手沉甸甸的。翻开,里面是容芷娟秀又不失筋骨的小楷,密密麻麻记录着日期、天气、红薯藤蔓长度、叶片状态、何时压蔓、压蔓后几日生根……甚至还有简笔画的图示。

条理清晰,观察细致,远比他想象的“粗粗”要详尽得多!他眼底掠过一丝讶异和欣赏,郑重道:“大嫂费心了!此物……甚为有用。”

“纸上谈兵终觉浅。”容芷摆摆手,目光投向窗外那片覆盖着稭秆的田地,带着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走,四弟,趁着日头好,去田埂上瞧瞧?有些东西,还是得亲手比划着才清楚!”

胤禛略一沉吟,便点头:“好。”他也正想实地看看。

一行人出了院子,踏上了冬日空旷的田埂。寒风扑面,但阳光晒在身上,倒也有几分暖意。容芷熟门熟路地走到一处覆盖得格外厚实的田垄边,蹲下身,小心地拨开覆盖的稻草稭秆,露出了下面深褐色的泥土。她招呼胤禛也蹲下。

“四弟你看,”容芷用手指在松软的泥土上轻轻划出一道浅沟,又从旁边捡了一根枯枝比划着,“等开春回暖,取了窖藏好的薯种,先在这暖炕上育苗,出芽一尺来长,就得剪藤了。”

她拿起枯枝,当作薯藤,“剪下来的藤蔓,不能直愣愣地插下去。”她将枯枝倾斜着,一端浅浅压进自己划出的土沟里,只留一小截带着“叶芽”的顶端露在外面,“得这样,斜着压进土里,让这有芽的节……喏,就这里,”

她指着枯枝上自己想象出的节点,“埋进土里。这样啊,这节上才能生根,根扎稳了,往下就能结出红薯来!埋得太直,或者埋错了节,结的薯就少,个头也小。”

她一边说,一边用手压实枯枝周围的“泥土”,动作麻利又带着一种农人般的熟稔。阳光落在她专注的侧脸上,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阴影,神情认真得仿佛在雕琢一件艺术品。

胤禛凝神听着,目光紧紧跟随着容芷的每一个动作和比划,不时微微颔首。他素来心思缜密,容芷这看似简单的“斜压法”,其中蕴含的道理(促进节部生根膨大),他稍一思索便明白了关键。这比农书上那些笼统的记载,不知清晰实用多少倍!

“额娘!虫虫!”弘昱稚嫩的声音打破了田间的宁静。小家伙不知何时挣脱了奶娘的手,摇摇晃晃地跑到旁边一处被翻开少许稭秆的田垄边,好奇地用胖乎乎的小手去扒拉泥土。奶娘吓得赶紧上前。

容芷和胤禛闻声望去,却见弘昱小手一用力,竟从松软的泥土里拽出了一个拳头大小、沾满新鲜泥巴、圆滚滚的小东西!那东西表皮还是嫩红色,显然是个没长成的小红薯!

“红果果!”弘昱兴奋地举着自己的“战利品”,小脸因为用力而涨得通红,鼻尖、脸颊、甚至额头上都蹭满了黑黄的泥巴,像只刚从泥潭里打滚出来的小花猫。

他献宝似的朝着容芷和塔娜的方向摇晃着手里的“红果果”,全然不顾自己脏成了泥猴。

塔娜被奶娘牵着站在稍远处,看到哥哥手里的东西,又看看旁边堆放着的、准备给庄子里几只山羊当饲料的嫩红薯藤叶,大眼睛忽闪忽闪。

她松开奶娘的手,摇摇晃晃地走向那堆嫩绿的藤叶,蹲下身,使出吃奶的劲儿,抱起一小捧几乎要拖到地上的藤叶,小身子被压得直打晃,却固执地朝着庄子厨房的方向挪动,嘴里还奶声奶气地念叨着:“羊羊……吃……塔娜喂……”

两个小家伙天真又执拗的模样,惹得田埂上的大人们忍俊不禁。胤禛素来冷峻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如同冰河初融。

容芷笑着摇摇头,走过去先接过弘昱手里沾满泥巴的小红薯,用手帕给他擦脸:“傻孩子,这是红薯,还没长大呢!脏死了!”又朝塔娜喊道,“塔娜乖,藤叶给厨房的伯伯,伯伯会喂羊羊的!”

奶娘和春桃连忙上前,一个抱走还在兴奋比划“红果果”的弘昱去清理,一个接过塔娜怀里沉重的藤叶。

小小的插曲过去,胤禛的目光重新落回田垄上,若有所思。容芷刚才那番“斜压法”的讲解和比划,已深深印入他脑中。

他蹲下身,学着容芷的样子,用手在松软的土上压实,感受着泥土的湿度和温度,脑中飞快地计算着开春后育苗、剪藤、移栽的时间节点和所需人力。

晌午时分,庄子简陋的饭堂里飘散着朴素的食物香气。大灶上蒸着杂粮窝头,炖着白菜豆腐。胤禛、容芷和几个主要管事围坐一桌。

桌中央,放着一个粗陶大碗,里面是几个刚蒸熟、冒着热气的红薯,表皮微微裂开,露出里面橙黄软糯的瓤肉。旁边还有一小碟农家自酿的黄豆酱。

“四弟尝尝,这是庄子里窖藏的头茬红薯,蒸着吃,最是原味清甜。”容芷笑着递过一双干净筷子。

胤禛道了声谢,夹起一块红薯。没有烤制的浓烈焦香,蒸熟的红薯散发着一种更内敛、更纯粹的甜香和粮食的清香。他蘸了点咸鲜的黄豆酱,送入口中。

粉糯的口感带着自然的甘甜,与酱的咸鲜意外地交融,形成一种朴实却熨帖的滋味,迅速抚慰了半日劳碌的肠胃。他吃得很快,却并不粗鲁,几口便将一块红薯吃完,又自然地夹起了第二块。

他一边吃,一边听着管事汇报各试验地块的翻整、底肥准备情况。当听到东三区那片最贫瘠的沙壤地,去年种豆子几乎绝收,今年预备的底肥也最薄时,胤禛咀嚼的动作微微一顿。他放下筷子,拿起搁在一旁的毛笔,蘸了墨,翻开随身携带的记录簿。

那簿子已经记了不少内容,字迹工整严谨。他翻到“东三区(沙壤旱地)”那一页,在“土质特性”、“底肥情况”等栏后面,又添了几笔。

最后,他的笔尖悬在“预期难点/关注点”一栏上方,略一沉吟,重重写下四个力透纸背的字:“耐旱性:优”。

写完,他擡眼看向管事,语气不容置疑:“沙壤地保墒最难,开春移栽后,尤其要注意墒情。浇水次数、水量,须单独详细记录。与其他地块,分开来记!”

“嗻!奴才记下了!”管事连忙应声。

容芷在一旁安静地吃着蒸红薯,看着胤禛专注记录和布置任务的样子,心中暗自点头。这位四弟办事,果然如胤禔所言,心细如发,一丝不苟。红薯交到他手里,稳了。

忙碌的日子过得飞快。冬雪消融,大地回春。皇庄的试验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覆盖的稭秆被掀开,土地被重新翻整得松软。暖房里,红薯种薯在特意盘起的火炕上,在农人精心的照料下,冒出了点点鲜嫩的绿芽,如同点点新生的希望。

胤禛几乎住在了庄子上。他换下了亲王常服,穿着与管事、佃户们无异的粗布短褂,裤腿高高挽起,沾满了泥点。每日天不亮便起身,巡视各个育苗暖房,查看温度、湿度、芽苗长势。

他随身带着那本越来越厚的记录簿和一支小楷笔,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立刻记下。阳光、雨水、哪片苗床长得快些、哪片似乎弱些……事无巨细。

容芷也时常带着孩子过来。弘昱和塔娜穿着结实耐磨的小棉布褂子,像两个小小的跟屁虫。试验田成了他们新的、巨大的“游乐园”。

“四叔!虫!”弘昱蹲在田埂边,指着泥土里一条蠕动的蚯蚓,兴奋地大喊。他现在知道了,地里能挖出好吃的“红果果”,对泥土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