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 欲景余弦 - 李承灏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欲景余弦 >

第 4 章

林欲景被北京市内环的繁荣景象深深震慑,光彩绚烂的霓虹灯和喧哗热闹的街道令他目不暇接。张领言化身私人导游带领林欲景逛遍大街小巷,古老城区和现代建筑的多元融合使作曲家赞叹不已。他生前从未离开过湖南水乡,平定新区的市中心之夜尽管气氛活跃、商家云集,万人空巷的奇特景象仅停留在电视的影像中,直到现今的北漂生活开启才得以目睹。在此之前他不曾思忖南锣鼓巷的如此诱人,以致中外游客携妻带儿纷纷挤进各家店铺,惊人的商品售价令他多年后重返故乡、来到凤凰时仍得以回想。他在小贩诱人的吆喝下买下冰糖葫芦、豌豆黄和茯苓饼,质朴甘美的回味为他打下初来北京的烙印。

这些新奇事物并未长久打消林欲景的孤寂与乡愁。自从张领言为他安排位于新兴南里的出租屋后,林欲景感受到的南北差异日益剧增。午餐时分他总会跨过三个街区来到湘菜馆,因为楼下餐厅饭菜里的辣椒永远不够,这种情形直至二手家具购得齐全才得以缓解;第二周他出现流鼻血和嗓子发炎的症状,询问大夫后得知由于天气转秋,北方的阴凉干燥不可低估;即使远在湖南时就对帝都的高昂开销有所耳闻,飞涨的物价仍使他措手不及,基本的安顿开支和预付的廉价房租将生活费用去一半,尽管他计划次年春季时成为钢琴教师并以此谋生,剩余的资金仍只能暂时解决温饱;故乡的诸多回忆也被时常提起,钢琴、寻梦楼、收发室和亲朋好友的影像萦绕心头挥之不去,因此他惊叹在这寸土寸金、高楼林立的世界里人际间的隔阂如此鲜明,以至出门逛街时都有避开邻里熟人的驱动,以免发生尴尬。直到熟悉周边地形后林欲景才习惯这种无形的冷漠,因为即便是他这位曾封闭在工作室两年的独行侠也喜好交流,将新友林园内居民的日常问候当作家常便饭。“适应了就好了,”时常拜访他的长者张领言常说,“在这里混熟了之后你就会发现北京的生活其实还是挺充实的。”张领言的话语意为不啻安慰,同时还有隐约告诫,尽管当时林欲景并未领悟。

北漂的最初半年里,得益于张领言的帮助,林欲景来到一所知名师范大学学习音乐理论。虽然林欲景在音乐学院内始终保持低调,乡音、清贫生活和惊人琴技使他小有名气,因为下课后学生们经常见到他身着衬衣,神情肃穆,独自缩在练习室的角落里,弹琴和学习交替更迭直到傍晚。自从来到音乐学院后,为消除思乡之情他重拾作曲的习惯,恢复琴技的同时产生灵感。因此他惊诧周边许多人的生活水平,仿佛一台钢琴是都市家庭的标配,即使多数时候它的欣赏价值远高于利用价值。学院内大多数学生能将贝多芬交响曲弹得丝毫不差,但他们很少能够迅速编造美妙乐曲。对他们而言,林欲景是一位头脑清奇的外乡客,一名能往返穿梭思维山巅的旅者,怀揣绝艺却不被大众熟知。当时学院里没有多少人看好林欲景,认为他努力学习、积极创新却缺乏教师的忠诚奉献;他也极少在众人面前展示,以刚硬态度坚信天赋闪耀的未来光辉。

半年后,他的作曲才能吸引音乐学院的众多名师,朴实谦逊使他受到音乐圈的尊敬,其中深受音乐教授罗志敏赏识。二零一四年春季,数次收到邀请后,林欲景不便再三回绝,在罗志敏的带领下参加京城音乐家聚会。聚会于劲松举行,当晚群贤毕至,高手云集,不仅使林欲景意识到音乐界的庞大,还令他有幸结识数位钢琴师,后者们在音乐领域中屡次取得伟绩:一对陈氏兄弟,二者的钢琴合奏有“天作之合”的赞誉;一位身披斗篷的盲人自幼接受严格训练,最终克服生理障碍成为一代名师;一个身材臃肿、手指纤细的中年男子来回踱步大摇大摆,他是这场聚会的投资人,也是一位民间钢琴家;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老者,一名身着便衣的中年男子和一个短发女郎。“这个是我毕了业的学生,”罗志敏介绍说,“他挺不错,能自己写钢琴曲,从湖南过来的。”大多数钢琴师都向这位后生微笑示意,只有那位身着便衣的中年男子轻摘眼镜仔细审查林欲景,犀利目光经透镜折射变得冰冷}人。“湖南的?”他皱眉问道,仿佛对记忆进行快速检索。“是的。”林欲景回答,却不知晓问题的含义。中年男子听罢欲言又止。他挠挠脑袋转过身,拨开高声谈论的人群离开会场。林欲景隐约感到不对劲,但聚会的人才云集和奢华光鲜将注意力吸引。他即兴加入一群身着西服舞裙的少男少女团,忘却方才的不快,随靓丽动感的音乐翩翩起舞。

春假结束后,林欲景在张领言的推荐下来到罗丽华琴坊担任钢琴教师。琴坊位于新兴南里西侧的商务大厦内,周末三天林欲景在大厦五楼为青年男女们教课,一整天没有休闲的空隙,因为琴坊为尽可能将宝贵的周末压缩以便赚取利润,在不堪重负的日程表上额外添加午休的理论课程。林欲景虽极不情愿琴坊的安排却无法拒绝,因为他明白仅靠上下午班的薪水远不够应付生活开支,尽管在经济方面得到张领言的协助。平日里他也并非无所事事,而是在张领言就职的琴行里练习和作曲。几乎同一时间里,河南老板于心琳的咖啡馆开张,她在好友张领言的引荐下聘请林欲景做钢琴演奏,后者欣然答应。罗丽华琴坊老板对林欲景的授课质量和才艺大为赞赏,对他身处勉强温饱的境地却仍保持的乐观态度深感敬佩。

林欲景为钢琴业余爱好者授课,包括学校乐队的钢琴伴奏、流行歌曲的即兴乐手以及取材编书的作家。他的课堂风趣诙谐,充满幻想,学生很快接纳湘南口音的普通话,专心聆听他的详解,以至于学生常常沉醉于音乐意境之时听见下一位学生敲门;午餐期间,林欲景匆忙进食后站在多功能厅的讲台上,为数位年轻学子讲授音乐理论。任期后不久他发现为师的艰辛和益处。他不但能保持年轻气盛的青春活力,还能享受寓人为乐的成就和满足感;相反地,耗能运动带来的劳累饥饿如盘旋在上空的秃鹫扑腾直下,使他在下班路上不得不扶墙探路,以防将无序飞舞的金星错认成遥远辰星,后者尽管零散却定格蔚蓝之空烁烁闪耀,仿佛置身于夜幕低垂的寻梦楼上空。

于心琳的咖啡馆是真正意义上的休闲之地。对林欲景而言,这份休闲场所的工作虽不稳定,但它能解决困扰多时的经济窘境,同时享受恬静安逸的氛围,以局外人的眼光看待京城青年奋斗的世界。每周一、三晚上,他理所当然地靠在转椅上,应白领、情侣和学生的要求弹奏指定的曲目。那是间户内宽敞、环境舒适的宅子,每个房间的角落内安置有一盆绿植,路人从街角就能闻到可可和咖啡豆的醇香。店主于心琳时常邀请林欲景喝咖啡闲聊,这位从未接触过西方饮料的男子初次品尝时几乎流下眼泪,诱人香气和嘴角余韵令他当晚失眠;数名备战高考的学子补课后群聚店中,带着缓解压力的发泄肆无忌惮地玩着桌游,喧嚣声迫使林欲景敲桌提醒纪律守则;一位就读于北京大学社会系的博士生,因生活开支被迫居住昌平,绞尽脑汁为导师办事以挣取微薄生活费,为静谧环境经常泡在咖啡屋修订论文至午夜。

除此之外,形形□□的顾客里还有一位大学生,她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她畅游于无边际乐海,幻想与浪漫交织,促力与激情并进;她竭尽全力寻求事业与爱情的真谛,最终在林欲景的弹奏中得到答案。她叫郑切,幼年举家从沈阳搬迁至北京城。她经历过千禧年、沙尘风暴、疾病肆虐和奥运会召开,尽管生活多彩却极度嗜好音乐,曲目欣赏和音乐史方面极其在行媲美专家。父母发现她的喜好后迫切希望她掌握一门乐器,以此在京城的芸芸学子中崭露头角。然而数周后她对仿佛无休止的钢琴练习感到厌倦,与父母激烈争吵后将钢琴留给尚在襁褓中的弟弟郑蓝,后者尽管年少却天资聪颖,日后踏入音乐之路并从师林欲景。“多加练习,”二人初次见面时林欲景叮嘱道,“唯有这样你才能上瘾。”郑蓝听罢疑惑不已,因为他早对姐姐放弃钢琴的缘由有所耳闻。当晚他将上课过程向郑切全盘托出,赞美之词频频夸奖老师毫不吝惜。后者内心好奇却流露出轻蔑。

“上瘾?”她冷笑一声,“林欲景这家伙太能扯。”

禁不住掩饰的好奇心诱惑,郑蓝第二次上课路上她身着平底鞋偷偷尾随。她细看楼层标志牌后干坐在商务大厦底层,挂上随身听磨掉整个上午,暗自懊悔这场愚蠢追踪的同时紧盯人流涌动的电梯口,以免错过那个手提黑皮袋、发型飘逸的紫色身影,后者接近正午时终于出现,身旁还站着一位年轻人。年轻人面容苍白,身材瘦削,刚毅面容下的眼神犀利如锋。郑蓝同他道别后快速穿过旋转门远去,而郑切一路狂奔至电梯口。那位年轻人转身跨入电梯时见到她的匆忙赶来,于是伸手为她挡了电梯门。她脸色通红,喘着粗气向他道谢并暗自忖度其身份。发现五层按钮已闪烁橙色光圈后她心里发颤,电梯里二人间的渺小寂静为封闭空间增添诡异气氛。她盯着门缝,大脑飘忽般涌现千言万语,无意说出口的话语却显格外失礼:

“你是林欲景吧?”

“对,”年轻人略显意外,“请问您是?”

郑切完全抛弃先前对这位钢琴教师言语的怀疑,带着新奇认知向他坦白身份,不仅出于敬意:她未预想郑蓝目中的名师竟是眼前略显稚气的少年,同时还出于好奇,因为她上钢琴课期间从未见过老师亲自送学生至楼下再原路返回。出电梯后,郑切和他并排行走,狭窄走廊里的光亮房间走马灯般闪过。“你弟弟郑蓝他在音乐方面很有天分――我们可以在休息室聊天,”他带她折过拐角,琴坊标志牌挂在门顶上部格外显目,“今天下午我正好没课。”员工休息室宽敞无人,点滴阳光透过玻璃洒满钢琴琴键,圆状桌椅沿四周随意散落。林欲景将其中一张转椅拖至钢琴边并示意郑切就座,后者无意间捋顺披散的棕褐色长发,身后的黝黑隔音墙和阳光将其俊俏面庞衬托得光彩照人。音乐的共同话题之下,他们热切交谈,仿佛一对熟人久分后偶遇。

北漂以来,林欲景从未感受过发泄的一吐为快,那个下午他却将毕生积蓄以快进的形式宣泄,从幼年时期音乐接触的封闭直至阴差阳错的梦境启迪,仿佛端坐对面全神贯注聆听的不是初识,而是心心相印的老友。交谈的大部分时间里郑切将林欲景叙述的场景浮现脑海,一幕幕仿佛胶片连播令其身临其境。傍晚二人告别前互问电话号码以便日后联系,但并未预料这一举动会令他们的生活完全颠覆。星期三,林欲景主动邀请郑切到咖啡馆闲谈,后者着装正式,怀揣激动与好感如约而至,缓步漫到二层后瞥见长桌上两杯咖啡冒着热气平行放置。见他对自己热情坦诚,举止大方却不显轻浮,郑切卸下保守冷淡的伪装,在文竹和虎尾兰的清香萦绕下倾吐不愿回想的过去。她开始哽咽,为天赋荒废、初恋失败、遥远未来和时光变迁哭泣,为突如其来的亲切知己而落泪感激。林欲景发觉她游离于悲恸与喜悦的边缘,于是领她来到钢琴边为她弹奏自创钢琴曲《夏季》。他曾暗自发誓这首献给夏季的钢琴曲仅存留在光碟中,以纪念湖南水乡的黄金时光,但多年来他未曾忘却夏季的窈窕身影,以至于对她的回忆融合在郑切的身影中。他按下琴键,行云流水般优雅诗行呼唤内心隐秘的远方寂静,灵动婉转般曼妙乐章触及柔软脆弱的荡漾情波。

这是郑切初次聆听林欲景演奏,美妙绝伦的天籁之音为她开启爱情之门。接下来的数周她将自己封闭在狭小宿舍里,带着竭力抑制的愉悦爱意和轻微失落循环播放情歌,寂静之夜忍受孤独辗转反侧,舍友询问原因时却无法分辩令她神魂颠倒的究竟是歌曲还是爱情。她终究按捺下羞赧向林欲景通话,后者将此举意为不啻递进的情谊。后续时光剪影如梦如幻。他们利用闲暇到朝阳公园漫游,沿护城河散步,省吃俭用攒钱买下电影票,攀爬至香山之巅观摩日出,就连残留的蛛丝马迹都弥漫爱情的气息。林欲景寄情钢琴曲创作,每张五线谱都深深沉浸对郑切的思念,乐曲灵感随情感迸发涌至心头;郑切本在沉湎过去与无尽堕落之间徘徊,刹那点燃的爱情之光使她焕然复苏,她开始彻夜苦读,发誓毕业后以优异学历赢得单位青睐,摆脱家庭及财务桎梏。爱情在两者撮合之下终于到达巅峰。八月二日傍晚,七夕节,林欲景邀请郑切到琴坊独奏间。那个狭窄的圆柱形表演室光线昏暗,仅由摆在钢琴头的蜡烛照明。林欲景身着向张领言借的西装,将多日来精心描绘的琴谱摆在正中,苍白双手平放在一尘不染的琴键上,微弱烛光照耀手背青筋层次分明。情歌,郑切凭借对音乐的直觉推测,一首献给她的情歌。她站在林欲景右侧,闭眼感受由飘渺乐章幻化的爱情诗行:烛光点缀我们/梦中人的纯真期盼/彩虹时隐时现/日光照耀永恒。

直到现在他们都未对谁先表白的问题下定论。互为情侣的秘密无法长久在心中留存,不出一周众多同事都陆续对林欲景由衷祝贺,尽管他们清楚要在京城延续不易的爱情,他必须加倍努力。“将来你们想在这里结婚并且生存下去,”张领言得知消息后告诫他,“没有足够财产是不可能的。”并不深谙人情世故的郑切探访林欲景的居所时被肮脏环境着实吓到。她拉下绳索,在橙黄色灯光下瞥见一张孤单的板床,深褐色墙壁布满灰尘散发恶臭,角落处破旧的衣柜仿佛置身远古,内存零散衬衣和乐谱手稿。“没想到你住的地方环境这么差。”她语气欢快,直言不讳,初来时的震惊在轻松对话中云消雾散。郑切没有因恶劣退缩,而是携带饭菜熟食继续造访,甚至当她得知林欲景意外受寒发烧后,她精心挑选绿豆熬汤,将温热的汤汁从家连锅端至新兴南里,因为林欲景的居所仅提供公用厨房和厕所,那里光线昏暗,鼠蚁频出,是成群蟑螂的庇护所和聚集地。当地居民见到两者举动亲密频繁,甚至产生他们互为夫妻的错觉。“你不能再待在这里了,这里会把你身体一点点毁掉,我已经替你向琴坊请假了。”郑切向林欲景耳语,后者脸色通红,浑身颤抖,哆嗦在单薄棉被里咳嗽不断,就绿豆汤吞下退烧药。

林欲景未对生活众多压力低头,而是想方设法扩大自己的能力谋生。他将先前谱写过的部分钢琴曲交给张领言,后者忙不迭托付唱片公司总经理欣赏。经理听罢大吃一惊,随即对年轻人的超常天赋连加称赞,表示那些出类拔萃的钢琴曲可作为视频广告的背景音乐。当晚林欲景拿到唱片公司的第一笔工资。他欣喜若狂,容光焕发,和张领言拥抱良久,因为他创作歌曲的才能终究在北京体现。他邀请张领言和郑切共进晚餐。“不好意思我带了个新人,可以相互认识一下,”众人齐聚咖啡馆时张领言介绍道,“他叫余弦,在文学方面可以说是我的知己。欲景啊他就是让我认识你的人,你俩可以说是老乡。”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