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风前香软
能让一个从小被监视、被诱导、被压制的傀儡皇帝重新长出反抗敢于新生的骨血,这绝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要用极度的诚意、耐心的教导、小心的筹划、庞大的手段来支撑这背后宛如狂风骤雨一样的风险。
能做到此事的除了沈晦,邓晚想不出第二个人。
放下萧怀昭的手,邓晚起身,走向汤池,扯住挂在一旁柱子下的金绸,那上面琳琅满目的珠宝和暖情的用具因剧烈地摇晃先后坠地,噼里啪啦的声响跟着偶落水中的扑通之音交相重叠。
仅仅只是听闻,便足以让人无限遐想。
演戏合该要演全套。
与此同时,上阳阁的正门被人从外面推开,一宫女悄无声息地走进大殿,看着昏睡在蒲团上的太后握紧袖腕中的软剑,剑身还未抽出,便有人在身后给了致命一击,人当场倒了下去。
战鼓从上阳阁内殿辐射四周,埋伏在各处角落乔装成宫女太监的人纷纷现身,跟着早早等在上阳阁大门外的肃王身后走进内院。
“太后!”肃王大摇大摆地踢开内殿正门,瞧着趴在三清真人画像下的太后勾起唇角:“愚不可及。”
冲跟在身后的人摆了摆手,为首的两个太监打扮的暗卫上前勘查,其他宫女扮相的暗卫则在殿内搜寻玉玺。
一声惊恐地闷哼骤起,肃王闻声而望,只见刚刚倒地的太后站起了身,哪里是太后,分明是一个会武的宫女扮成了素日太后打坐的扮相倒地乔装。
眼下她动作利落,正拿着匕首捅杀了刚刚勘查的暗卫,眼看着就要往他的方向而来。
万幸另一个太监扮相的暗卫眼疾手快,反手割断了她脖子,这才没让人向肃王的方向闯过来。
事已至此,所有人都意识到事情有变,只是还没来得及消化这庞大的情绪,身后便传来整齐有素的脚步声。肃王率先转过身,一眼便看到沈晦的贴身护卫岳珂带着锦衣卫的人围住上阳阁内外院。
“是你!”肃王满眼震惊,当即意识到自己中了沈晦的计。这个明明允诺会助自己夺权的人,此刻不显山不露水地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当真是被他耍得团团转啊。
“太后要活的!”葵嬷嬷的声音像是摔了杯盏的信号,围在四周的锦衣卫即刻拔刀,训练有素地向上阳阁逼近。
肃王气急败坏,命内殿手下落上门锁,他从没想过这场筹备了将近四年的逼宫夺权会以如此荒谬难看的局面收尾。
这太突然,突然到那些在心里在口中宣扬过无数次的宏图大业骤然融化成细小的尘土,甚至都不是崩裂,是悄无声息,没有任何杀伤力地在这至高无上的皇宫中荡起丝毫波澜。
他不能接受这个结局,更不能接受的是沈晦为了让他背上造反这顶帽子不惜用了八年来铺垫。
沈晦野心勃勃,不甘居于父亲光环之下,只想用毕生所学辅佐明主。这样一封极为坦诚又十分按着肃王性子口吻写的书信在八年前从京师传到太原。
肃王本是不信沈晦的,他纵然做事无法无天,可也深知造反这事不能过于明目张胆,何况沈晦父亲沈阁老的地位早已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此家世背景,沈晦偏偏要另寻出路,实在叫人匪夷所思,为防太后试探,他干脆置之不理。
沈晦对肃王不理不睬的态度毫无反应,仍每月一封书信,信中字数不多,皆是助他在太原坐稳亲王之位,收复民心之策。
虽对沈晦有疑,但他传来的计策的确解决了许多肃王驻守在太原所遇到诸多问题的燃眉之急,久而久之,肃王愈发习惯出事后先问下沈晦怎么做。
为着全然信心,肃王仍是没有完全放下芥蒂,所问的问题也都是无关痛痒,又等了半年。半年后被他派去京师蛰伏在沈宅的心腹回到太原,将一年里在沈宅看到的,听到的,全盘而出。
冗长的话里肃王得出两个结论。
沈晦身负大才,是个社稷为重君为轻的权臣。
沈阁老三子一女若干小妾,最疼二子沈括。
至此,肃王彻底放心,沈晦这样的人,聪明有手段,让人欣赏,却也让人忌讳,看似沈阁老和太后对他重用欣赏,实则忌惮小心,唯恐羽翼丰满。
为着如此,也不会让沈晦坐上那沈阁老那样的位子,一旦他上去了,那再上面,怕是不会容得下任何一人。
肃王看到了这层,沈晦也早已看到,所以才会主动找寻明主。众多藩王中,有本事能坐上那九五至尊之位的除了他,不会再有第二个,肃王有足够的自信。
彻底相信沈晦后,肃王便也不再掩藏自己的野心,将自己种种筹谋计划与沈晦商讨,在沈晦的推动和遮掩下,他开始大肆招兵买马,兴建土木,因着京师有沈晦在太后和沈阁老面前遮掩,偶尔他也会做得有些过火。
可每每京师都没有问责的消息传来,他便又愈加猖狂放肆。
此次进京逼宫夺权是在一年前开始准备的,为着兵马调配不惹人注目,按着沈晦的意思,乔装打扮分批进京。一年的时间里,商人、流民、百姓约有数千高手蛰伏在京。而京师周边几座城池,每个城池至少一万之人。
最初动手并未想在中秋夜宴攻城,毕竟皇亲国戚及达官显贵都在宫中太过显眼,这造反听起来人心振奋实则到底不是个多上得了台面的事,归根结底要有真正的出师之名。
沈晦给肃王想的出师之名就是太后遗诏。
以太后修道突然羽化为由,将太后悄无声息料理,再由沈晦模仿太后字迹立下遗诏,葵姑姑作证,朝中清流作保,如此,便可顺理成章地让名声尽毁的萧怀昭退位,肃王即位。
这计划乍听起来无懈可击,实则只需要细细思量便可以发觉,当中所有至关紧要的环节皆在沈晦手上,如若沈晦出了问题,那便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之所以选在中秋夜宴动手大部分是肃王自己的意思,因着邓晚制造了太多水到渠成的阴差阳错,让他误以为京师岌岌可危,加之自己伏兵在侧,这京师简直唾手可得。
于是他去找了沈晦,可自打太后强逼沈阁老娶自家侄女的事闹的满城风雨,惹沈阁老急火攻心卧病在床后,沈晦迟迟不露面,没着沈晦的在一旁的分析让他稍有些顾忌,却也不想错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