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深空战略部 - 致敬三体的当代硬科幻 - 帅帅的大青蛙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第15章深空战略部

和老同学的重逢不是那么愉快,尤其是在马上和林希捅破窗户纸的关键环节。但考虑到有军人在此,王恪最终还是又打开了门。

顾涛这次开门见山:“抱歉,老同学,工作需要,请跟我走一趟。”

“去哪,这么晚了?”

“现在还不能说,请相信我,老同学。”顾涛收起了笑脸,严肃地说道。

王恪随顾涛来到楼下,发现还有一名身着军装的军人,笔直的站在一辆黑色吉普车旁,如一棵挺拔的白杨。

坐上车,一路无言,车子沿着公路向西北方向驶去,下五环后,又绕到一条人迹罕至的马路,左边是某个皇家园林,右边是座无名山,山势呈西北走向,形状如同马鞍,借着月色远望最高点的山峰,蜿蜒如苍龙,山势浩荡,但却有围墙将整个山都包了起来,围墙上还密密麻麻的布满了摄像头,一副生人莫进的样子。车子来到山脚下的一处肃穆的大门,上面用醒目的大字标注着四个字——军事禁区,持枪的军人检查了顾涛等人的证件后,才敬礼放行。

进了禁区,车子没有沿盘山路一路上行,而是向下进入地下车库,在车库里转了十来分钟都没有停下,王恪这才发现他们是原来进入了一条连接着地库的甬道,这条甬道呈拱形结构,有点像战时的疏散通道,两边的墙壁上嵌着微弱的照明灯,伴随着引擎的回声一起占据了整个空间,给人一种神秘而紧张的感觉。

“你不会把我卖了吧。”看着身后不断被黑暗吞噬的甬道,王恪有点发怵的问道。

“卖你也得有人要啊。”顾涛鄙视道。

吉普车继续向内开了十分钟,突然加速穿过最后一个拐弯后,眼前的景象让王恪目瞪口呆。他们竟然来到了一个巨大的地下作业平台,平台边缘矗立着几根高大的天然支柱,这些支柱支撑着这个庞大的地下空间。四周的灯光将这里照得如同白昼般明亮,与之前的阴暗甬道形成了鲜明对比。

抬头望去,上百米高的洞顶布满了粗粝的石壁和钟乳石,在灯光的映射下,这些自然形成的结构投射出斑驳的影子,仿佛一幅复杂的地质画卷。整个空间广阔无垠,给人一种壮观而震撼的感觉。王恪意识到,这里可能是一个藏在整个大山中的巨大掩体,其功能与规模远超他的想象。此时,平台上正停放着一些王恪不认识的飞行器和单兵作战器械,看形状很像是传说中的外骨骼机器人。

“这是最新的“承影”战术机甲,蛟分承影、雁落忘归,故名承影。高度5.2米,战斗全重8吨,最大作战速度每小时280千米,装载3组高密度电源阵列和两组矢量喷射推进器作为动力来源,装备两组四联多用途导弹发射器,一门激光速射炮和一门背负式脉冲粒子加速炮。”看到王恪用好奇的目光盯着机甲,旁边的顾涛介绍道。

“传说中的军用外骨骼?”

“比那个牛逼的多,说了你也不懂。”

作业平台四周,分布着多个指挥中心和监控室。大量工作人员身穿统一的制服,神情严肃而专注,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来回穿梭,显得井然有序。电子屏幕上不断闪烁着各种战术数据和监控画面,屏幕上的数据图表、卫星图像和实时监控画面交织在一起。王恪环顾四周,看到平台的另一侧,有一排整齐排列的洞口,每个洞口都通向不同的通道,洞口周围装饰有坚固的金属框架,并且配有防爆门,通道内隐隐传来机械运作的声音,显然,这里是一个极其保密的军事基地。

车子在平台边缘处稳稳停下,一名中年军人正在这里等待他们一行,他肩膀上挂着两颗校星,身形挺拔,神情凝重,显示出其高阶军官的身份,身边还跟着一名女军官助手,同样目光坚定且不拘言笑。来人向王恪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语气正式而不失礼貌:“王博士你好,我是楚江宇,欢迎来到深空部总部。这是您的身份标识,请佩戴在胸前,会议已经开始,请随我来。”

几人穿过作业平台,来到一处戒备森严的密闭会议室,门口警卫看了一眼几人的身份标识,敬礼后放行,王恪一行人跟在楚江宇身后,走进了会议室。只见整个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有穿着军装的军人、有戴眼镜的文职人员,竟然还有身穿警服的警察,长桌尽头坐着一位身披将星的将军,此刻和其他人一样都在专注地盯着前方的屏幕,一位身穿中尉军服的军人正在那里做着汇报。

楚江宇将王恪和顾涛引导到会议室的一角,安排他们坐下后,然后默默退到一旁。王恪环顾一周,眼熟的人只有航天局的吴伟仁院士-也就是费老心中的老吴,说来奇怪,这里倒是没看到费教授。这时,中尉汇报的内容吸引了他的注意。

“各位,前期我们曾多次接收到的神秘信号,今天竟然采用全频段广播的方式,对全球所有电子显示设备进行了无差别攻击,彗星撞击事件已然曝光。当然,这次广播不全是坏事,至少让我们弄清楚了几件事。

第一件事,是信号的原理。我们终于确定了对方采用的技术是中微子通讯,这是一种尚在概念阶段的未来跨星系通讯技术。大家知道,信号也是一种能量,它在宇宙传播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生衰减。尤其是红外线波长的光子,它会被各种宇宙尘埃和气体慢慢吸收,从而导致传播性大幅度衰减,可能还没有到达目标星系,已经被宇宙尘埃吸收完了。所以,我们目前的无线信号传播模式并不能真正在宇宙中进行大范围的扩散,也无法传播很遥远的距离。而中微子不同,它的穿透性非常强大,一般情况下不和宏观世界产生反应,任何发射方向上几乎都不会发生衰减,并且它还能以非常少的损耗穿透无处不在的星际介质,更好在宇宙中进行传播,其具体原理是...”

“这里不是科技组,简单点。”将军及时打断道。

“是,第二件事,信号的来源。通过信道的反向溯源,确定了信号发射来源,是来自火星,也初步划定了可能的发射范围。”

“火星?难道不是b星?”会场里一阵嘈杂,有人不可置信地脱口而出。

在一旁旁听的王恪更是沉浸在震惊之中,神秘信号竟然真的不是来自地球,根本就没有什么神秘高手!另外,他们说的b星又是什么?为了搞清楚这一切,王恪愈加聚精会神地听起汇报内容。

“中微子通信的追踪并不复杂,就是火星。”中尉斩钉截铁道。

“可火星上什么文明也没有啊。联系火星探测基地了吗?他们去实地看过没有?”

“发射区域在火星赤道附近,离基地比较远,通过火星近地卫星观测,地面上无异常建筑和设备,推测应该是在地下,需要专门的挖掘设备进行探测,所以火星一号基地正在等待物资到位。不过,考虑到火星没有大规模文明迹象,所以我们初步判断,那里很可能只是一个通讯中继站,或者说是监视我们的前哨战。但无能哪种可能,都至少说明了一件事,外星文明曾经到访过太阳系。”

全场一片安静。显然对现场知道内情的人来说,信号的来源有些出乎意料。

“第三件事,信号的内容和发送的动机。本来我们对宇宙的想象是悲观的,更倾向于相信黑暗森林理论,否则很难解释宇宙的“大寂静”现象,但目前看来,我们这次接收到的跨文明通讯居然是善意的,或者至少看起来是善意的,因为多亏了他们的预警,我们才把所有注意力重新拉回到太阳系内,看到了悄悄逼近的灾难,也让我们有了充足的应对时间。另外,最关键的一点,对方还暗示这件事和b星有关,结合近期发生的b星事件,这种可能性很大。”技术人员继续补充道。

“会不会是b星自己发射的?是一种对我们的挑衅?”有人问道。

“这种可能性不大,作为一种智慧文明,应该不会为了挑衅而主动暴露火星前哨,因为这个基地可能在未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吴伟仁院士接过话题,继续说道:“所以这里面涉及两个文明,第一个是我们已知的b星文明,他们很可能是这次彗星危机的始作俑者,而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挑衅还是要灭绝我们?如果要灭绝我们,为什么采用这种方式,而不是更为直接的方式,比如直接过来?另外,导致他们这么做的动因又是什么?只是因为我们所做的事吗?第二个是这个未知文明,我们姑且称其为x文明,他们来自哪里?发射预警信号的目的是单纯的预警还是其他?比如隐在暗处坐山观虎斗?毕竟,我们对银河系乃至太阳系周围的宇宙文明拓扑结构和宇宙地缘政治关系一无所知。”

又是一阵无言地沉默,显然没人能回答这些问题。突然,有人急切地提醒道。“当务之急是这次的彗星问题,已经给大众造成了恐慌,该怎么解决?”

“彗星拦截、舆情管控和深空监测等工作,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我们是军情分析组,只负责为深空战略委员会决策提供必要的情报支持。”主持会议的少将打断道:“这次我们特意请来了提前收到预警信息、并向我们提供彗星坐标的王恪博士,王博,你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坐在会议室角落的王恪一愣,没想到对方会突然说到自己身上,赶紧站起来说到:“没有补充,我看到的情况已向航天局和吴院士做过陈述。另外,我能问一个私人的问题,如果真的是你们所谓的x文明发射的信号,那对方第一个通知的人为什么是我?我有什么特殊的吗?”

“我们有些猜想,但还没有证实。”少将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所以,我代表深空部,正式向你发出邀请,希望你能加入我们,参加后续的活动,帮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