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同盟(2023年)
一个月后,英国,伦敦。
雾都的天气一如既往的晦暗,笼罩着威泰晤士河北岸的斯敏斯特教堂。蒂芬·霍金教授的骨灰就安葬在这里,两边紧挨着牛顿和达尔文的安息之地。深灰色的墓碑上,刻着黑洞图案以及由他提出的描述黑洞温度的公式,公式左边是霍金辐射温度,公式右边表明,它反比于黑洞质量m,系数由光速c、万有引力常量g、普朗克常数ħ和玻尔兹曼常量k组成墓碑最下面还有一行剪短的文字:“斯蒂芬·霍金,1942-2018”。
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淋湿了墓碑前的鲜花和两把黑色的雨伞。雨伞下是两个西装笔挺的英国人,得体的穿着、挺拔的身姿,无不彰显出典型的绅士风范。
“这不是斯蒂芬最喜欢的公式,我记得他在60岁生日的研讨会上曾提及过,希望将他确定的黑洞熵公式刻在他的墓碑上,而不是霍金辐射公式。”左边的绅士开口道,他是英国著名的宇宙学家及天文学家-马丁·里斯(martinrees),也是霍金三一学院的师弟。
“剑桥也有一个霍金纪念碑,上面刻的就是黑洞熵公式。这或许是他的黑色幽默,想告诉世人自己的得意之作有多少。不过如果斯蒂芬能活到今天的话,很可能希望将墓志铭改为自己的那个著名的预言--:‘很难相信不存在地外文明,也很难相信地外文明会很友好,他们访问地球就如哥伦布发现美洲一样,对美洲土著居民而言,这可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刚刚经历了空间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纷争的约翰·费舍尔回复道,他曾在剑桥大学做交流学者,是霍金的生前好友,同时,还和马丁·里斯以及斯蒂芬·霍金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英国星际协会会员(britishinterplanetarysociety,简称bis),该协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太空探索和推广组织之一,成立已近百年。
雨中的西敏寺恢宏凝重,巍峨高耸的双塔若隐若现,给人一种萧瑟的印象,仿佛预示着人类的未来。两人漫步其中,信步而行,几秒钟的沉默后,马丁·里斯率先开口,“听说贵国的登月计划已经提速,火星殖民计划也已重启,我们对此深感钦佩。butaslowremedycannotmeetanemergency,我们认为,当务之急,是加深对b星的了解,我们必须为此做点什么。”
“能做什么,往b星发射大功率信号把b星人请过来?还是我们乘坐飞船过去拜访下他们?这就是我们的悲哀,只能看见,却无法过去,就像太平洋小岛上的土著看到海洋中经过的轮船一样,可望而不可及,也许目前的最好状态,就是像鸵鸟一样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直到我们有能力保护地球再说。”约翰·费舍尔言语间颇为悲观。
“不,我们必须过去看看,youmustknowyourselfaswellastheenemy。”
“怎么去!人类发射过最远的探测器,是40多年前的旅行者1号,现在距离地球也才220亿公里,还没抵达太阳系的边界-奥尔特星云。b星可是有足足6光年,差不多56万亿公里,是这个最远距离的2000多倍!除非短时间内攻克可控核聚变技术,否则使用化学能源,我们一辈子也别想飞出太阳系!”
马丁·里斯突然站住,双眼平静地直视着约翰·费舍尔,说出了那句准备了半天的话:“如果我们买的是双程票的话,确实需要可控核聚变,但如果只是一张单程票,要做的只是让飞船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路线掠过b星的话,可不可控其实区别不大,你说呢?”
“你是说...”约翰·费舍尔脑中灵机一动:“星际协会50年前的那个疯狂计划?”
“没错,要知道,核裂变技术出现已经一百多年了,所以这一方案在五十年前就没有任何理论上的障碍。现在,用聚变代替裂变,换取更高的推重比!还有材料学、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动机等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当初那个计划在工程上没有无法逾越的瓶颈。”
“原料呢?高丰度的氦3从哪里获取?那可是数以万吨计的核原料,地球上可没有这么多的材料。”
马丁·里斯静静地看着他,慢慢地吐出了两个字:“月球!那里有取之不尽的氦3。而且,这些原材料自带了逃离地球引力井所需要的巨大位能,这几乎是它身上最大的附加价值,其最好的归宿就是被用来在地球引力井边缘或者月球上就地制造航天器。”
“你是说是太空采矿?那也有很多挑战,比如开发能够在极端太空环境中运行的采矿设备和机器人,还有在微重力环境下提取、处理和运输矿物资源需要创新的技术,以及持续稳定的能源供应等。”
“但这些挑战与实现可控核聚变的难度相比,不值一提,只要投入足够的资源,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而且得益于星舰,现在运送物资到近地轨道(lowearthorbit)的成本和大气层内的航空货运差不多,所以不管是将采矿设备运输到月球,还是将建造飞船的材料运送到近地轨道,都不成问题。实际上,结合月表低重力甚至深空零重力的制造环境,我们完全可以在月球表面或者月球轨道上就地组装,这样的话,在地球上难以制造的千吨级,万吨级深空飞船将不再是幻想。”
约翰·费舍尔低头思考片刻,点了点头:“确实,相比于地表就地取材、制造发射以及近地组装的方案,你的方案要合理得多。另外,由于不需要克服地球重力井,所以飞船需要携带的燃料也大大减少,加速和到达的时间可能还会大大提前。”
他又来回踱了几步,提出了新的顾虑:“但月球离我们实在太近了,地球上的人们甚至不用望远镜,只用性能强劲的手机,就能随时看到我们在做什么,我们相当于在全世界人面前裸奔。”
“可以去月球背面!那一面地球永远不会看到。”马丁·里斯对此早有准备:
“而且月球背面的陨石撞击坑比正面要多得多,地形也比正面更为崎岖,山脉更多,更利于开采。同时,月球背面远离地球上的光电干扰,且不存在粉尘污染问题,所以很适合建造精密天文台和望远镜,我们甚至可以开发出除地基望远镜和空间望远镜以外的第三种望远镜-行星望远镜,毕竟,研发能够看的更清楚的下一代太空望远镜,也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鉴于贵国提出的引力透镜望远镜仍在预研阶段、且建成后也必须要部署到很远的地方,相比之下,行星望远镜的研发更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看着马丁·里斯坚毅的表情,约翰·费舍尔仍在犹豫,“不确定性太多了,核辐射问题、极端温度问题、真空生存环境、亚光速飞行时的星际尘埃防护以及飞行器材料强度问题等,毕竟,我们连太阳系都没有出去过。”
马丁·里斯没有说话,他走到霍金的墓碑前,慢慢蹲了下来,轻轻的用手抚摸着碑文,“你还记得霍金常常教导学生的话吗——’什么是让人类独一无二的品质?在我看来,超越极限就是我们独有的品质。今天,我们迈出了驶向宇宙的又一大步,因为我们是人类,我们的本质就是飞翔。’”
他慢慢站了起来,语气铿锵有力:“我还想引用贵国十三届总统--约翰·肯尼迪半个多世纪前的话回答你的疑虑——‘我们选择在这个10年中登上月球,不是因为他们容易,而是因为他们很难。这是我们愿意接受的挑战、我们不愿推迟的调整、我们决心战胜的挑战,太空就在那儿,我们将向上攀登!’”
随着这些激动人心的话语,人类首次登月时的光辉岁月再次激荡起约翰·费舍尔的内心,属于人类的骄傲和科学家的雄心同时升起,他盯着对方目光坚毅的眼睛,认真问到:“这是你的想法,还是英国星际协会的想法?”
“都是,”马丁·里斯回答道:”我们内部已经进行了多轮论证,一致同意重启这个改良版的计划。同时希望通过你,向我们远在大洋彼岸的盟友传达我们合作的意向。毕竟,要同时推进月球采矿基地、太空工厂和五十年前的那个项目,都离不开贵国的支持。”
“你打动了我,我会向太空军部队和nasa转达贵国方案,我相信他们会认真考虑。另外,你想过没有,中国已经拥有月球探测的能力,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和他们的关系?”约翰·费舍尔不无担心的问道。
马丁·里斯笑了笑,“中国有句古话: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贵方,不在我方。中国上次带回的月壤,整整1731克,一克也没送给我们,我们为了做实验,还专门向法国借了一点。”
这时,雨小了,雾气也逐渐散去,两人不知不觉走到了西敏寺东端的亨利七世礼拜堂。这座古老的教堂结构宏伟、装饰辉煌,外观是依拉丁风格建造的十字形,阳光透过渐渐散开的雾气,温柔地洒在这座古老的教堂上,使其神圣的轮廓更加清晰可见。教堂正门向西,由两座全石结构的方形塔楼组成,这是圣保罗教堂的设计者雷恩的学生在18世纪设计的,双塔耸立,向世人呈现出一种壮观的对称美。
站在这座恢弘的哥特式下,尤显得人类的渺小。仰望着人类艺术的结晶,约翰·费舍尔突然道:“你想过没有,向未知文明发射探测器,本身也是一种危险的行为,这可能被视为一种挑衅,更重要的是,对方通过截获探测器,可以了解地球的真实科技水平。”
“如果对方可以截获探测器的话,其科技水平必然远超地球,我们的底细被对方发没发现又有什么区别?地球的存亡,只在对方的一念之间!至于是否被视为挑衅,我们只能希望霍金是错的,宇宙文明有与其科技水平相匹配的价值观,而不适用于黑暗森林理论。”
“不幸的是,霍金很少错,至少在他生前是这样。”约翰·费舍尔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马丁·里斯内心的热情却没有被扑灭:“多年前,伟大的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在珠穆朗玛峰遇难。此前,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攀登珠峰。他说:因为山就在那里。而对我们这代人而言,太空就是我们的山峰,等着我们去攀登和征服,而b星就在那里,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这是我们这一代逃脱不掉的使命和责任!在启航之际,我们只能祈求上帝保佑这项人类有史以来所从事的最危险和最伟大的探险事业!”
一瞬间,约翰·费舍尔也被马丁·里斯的精神所感动,有力的握住了对方的手:“再见,我的朋友,希望下次见面时,我们今天的设想可以实现。”
“再见。”马丁·里斯也伸出了手:“请相信,我们是贵方最坚定的盟友。不管是在地球上,还是太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