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一卷)》(3)
捭阖第二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1之。
审定有无,以其实虚2,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3。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4,实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5。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6。离合有守7,先从其志。
【注释】
1牧:处理。
2审定有无,与其实虚:审其才术之有无,察其性行之虚实。
3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随,顺。嗜欲,爱好。意谓言谈中要顺其欲求,投其所好,顺着对方的思路,窥见对方的内心世界。
4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微,微妙。排其所言,排抑对方的言论。捭反之,发言诘难对方。实,真实的思想感情。
5实得其指,图而种之,以求其利:贵,引申为郑重地。得其指,诱使对方讲明意图;指,通旨。时而抑之,自己放作沉默,诱使对方讲话,寻机说服对方。求其利,探知对方利害所在。以上的“捭”与“阖”指言与默、开与闭。
6以原其同异:探讨事物相同与不同的特点、性质。
7有守:确立自己的观点而信守之。
【译文】
人有贤良和不肖、聪明和愚笨、勇敢和怯弱、仁义和不仁义之分,在气质上是有差别的。根据这些,就可以开启,可以闭合,可以进用,如要辞退,可以使之卑贱,可以使之尊贵,一切都靠无为来进行对待。
审定一个人有无才能,品行是否忠实,根据其嗜好和欲望,便能观察他的志向和思想。在交谈中,可略微反驳对方所说的话,开启后再揣测他的言谈,以便探察出他的真实意图。
这样说,重在能够得到他所说的要义,闭藏之后再加以开启,从而获得自己所求的利益。或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向他表示,或关闭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加以封锁。开启而表示的是以尽其情,同情对方,闭藏而加以封锁的是以知其诚。
看对方的计谋可行不可行时,要判断清楚他的计谋,探讨其中的同异,有的计谋和自己的主张一致,有的和自己主张不一致,要确定自己的主导思想而加以信守,也要顺从对方意愿志向加以考察。
【感悟】
判断一个人有无才能,品德好坏,可以从他的言行中看出来,当然也要看他说的话是否诚实。这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才能清楚,切不可一言定终生,否则就会扼杀人才。
【故事】
一、姜太公辅佐周武王
姜子牙的祖先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这个地方,所以他又叫吕尚或吕望。
姜子牙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他胸怀济世之志,想施展自己的抱负,可是一直怀才不遇,大半生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他曾经在朝歌宰过牛,又在孟津卖过面,岁月蹉跎,转眼已到了垂生暮年,两鬓白发苍苍,他听说当朝贤主周文王的圣名后,便来到渭水河畔,假借垂钓之名来观望时局,希望能得到周文王的常识,使自己的才华得以施展。
时间一年一年过去了,他的头发由花白变成了全白。他在渭水河边钓鱼也很久了,在他投竿抛饵、两膝跪踞的石头上,已磨出了两个浅浅的小坑。人们见他一直垂钓,却毫无收获,都劝他放弃,他却说:“你们不懂其中的奥妙!”依旧垂钓。
一天,他正在河边垂钓,从身后的大路上来了一辆马车,车后面跟着的人都垂丧着脸,其中有的人还哭哭涕涕,就连赶车的人也哭丧着脸。于是他问明原因后方知车中躺着的人是这家的大公子,出门拜师求学,突然间昏迷不醒,找了几个郎中都说是不治之症,让赶紧回家准备后事,不然就要死在外面。姜子牙用手撩起车帘看了一会儿说:“诸位不必悲伤,尽管放心,此人三日内必好。”没有人能够相信一个穷困潦倒闲急无聊的钓鱼的穷老头说的话是真的。
几天后,姜子牙正在钓鱼,从城中出来一伙人马直奔他而来,到了他钓鱼的地方,从车里走出一个英俊青年对着姜子牙叩头就拜,嘴里不停说着救命恩人,一定要拜姜子牙为师。原来这个青年就是前几天躺在车里的那人,家父是当朝重臣,辅佐周文王治理国家。此时他要把姜子牙请回家中给他当老师,因为他现在恰好正在寻访高师。并许以重金,还想认姜子牙为义父。都被姜子牙婉言谢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