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鬼谷子智谋全解(第四卷)》(20 - 鬼谷子智谋全解 - 野谷道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五十章《鬼谷子智谋全解(第四卷)》(20

符言第四

人主不可不周1,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寂乎2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开闭不善,不见原也3。右主周4。

一曰长目5,二曰飞耳6,三曰树明7。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谙变更。右主参8。

循名而为9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和生于当。”右主名10。

【注释】

1不可不周:君主必须广泛知道世间的一切道理。

2寂乎:形容没有人声,很安静。

3不见原也:不知道为善的源头。

4主周:为君主者必须遵循事物本身的规律。

5长目:能看到很远的事物,犹如千里眼。

6飞耳:用天下之耳来听。

7树明:用天下之心来想。

8主参:是君主所应该用的各种东西。这就是长目、飞耳、树明。

9循名而为:探采符合名分的行动。

10主名:君主必须探取恰如其分进行统治的技术。

【译文】

君主必须考虑到世间的一切情况,假如君主不能全面地了解一切,不明情达理,那么群臣就会造反生乱子,家业就会变化无常了。如果消息内外闭塞不通,又怎能知道天下大事的演变,又怎能知道如何行动?假如不善于掌握开合之术,就无法发现事物的本质。以上讲的是君主要全面地了解各种情况。

君主还要能采用三种措施:一是使自己如何看得更远;二是使自己如何听得更广;三是使心能洞察一切,用天下之心来思考。能够了解千里之外的情况,了解隐伏细小的事,这就叫做洞察。如果能够洞察天下一切,那么天下那些为非作歹的人,都会暗中悄悄地改变自己的恶劣行为。以上讲的怎样参验洞察一切。

按照名分去做事,按照事实来决定。名分是从实际中派生的,客观实际产生事物名分,二者相互助长,相辅相成,这本是事物常理。所以说,适当的名分产生于客观事物的实际,客观事物的把握取决于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事理从名分和实在的德中产生,德从和谐中产生,和谐从恰当中产生。以上所讲是如何把握住名分。

【感悟】

做为君主,必须使自己的耳目遍于天下,这样才能消息灵通,下情达于主上,使自己不至于被蒙蔽。同时,君主还要注意修炼自己的德性,做到名实相符,遵照客观规律办事,这样处理事情才不至于处置失当。

【故事】

一、春秋平阴之战

齐灵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55年,冬,十月,诸侯联军讨伐齐国。这一次,各国国君亲自出马,晋平公、鲁襄公、卫殇公、郑悼公、曹成公,以及邾国、滕国、薛国、杞国、小邾子国的诸侯首领。晋国是因为齐国不服从指挥,其他各国多半是因为被齐国欺负得没有办法,大伙儿都认为是时候了该给齐国一个教训了。

联军兵分两路,主力部队由晋国大夫荀偃指挥,晋国参战将领有魏绛、范宣子、栾盈、赵武、韩起分别率领上中下三军,从晋国越黄河一路打过来,攻取齐国西部;另一路是鲁国和莒国的军队,从鲁国北面悄悄地进入齐国南部,准备直取都成临淄——明攻和偷袭结合,被齐国欺负得太狠的鲁国发誓报仇。

春秋时代,齐国最先筑长城防御外来侵略,依山势走向,绵延百里,坚不可摧。听说联军来势汹汹,齐灵公亲自到平阴(今山东济南市北郊)边关督阵,在广里(山东济南郊区)修筑关防,山高地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