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帮腔
第59章帮腔
夏日的阳光如同金色的绸缎般穿透云层,空气燥热无比,只有小河边的小食摊是庇荫的好去处。
昨夜泡了一盆豆子,吴怀夕一早起来磨了,煮得香浓,还点了豆花。想着温掌柜昨日说要来吃的缘故,特地多备了些,多出来的豆浆,便放凉一阵,混了些冰沙进去,制成了冰豆浆。
若不是一直用炭火煨着,凉了的豆浆并不能久放,容易上下分层,变成一汪清水与浑浊一片,故有人来小食摊用朝食,她便送一碗喝,直到这一小桶冰豆浆送完为止。
豆浆混了冰块,又是一种不同的风味,除了满心的透凉,还有满嘴豆子的清香。
“吴小娘子,你的水蜜桃,给你扛来嘞。”
赵大哥扛着一筐水蜜桃,步子稳重,语调轻快,“这回儿明大官人买的更多,七月里桃源县的水蜜桃更加香甜。”
明轩又托人运来一大筐的水蜜桃,个大饱满,比上次那筐熟得更透。冰豆浆显然并不适合吴怀夕如今所需,而水蜜桃清甜解渴,汁水丰盈,在她忙碌好准备朝食的间隙,咬上一口最适合不过。
“哎唷,赵大哥看给您热的,一身汗,赶紧坐下好好歇歇。”
“嗨,不打紧。”
吴怀夕打来了一大碗冰豆浆,端到桌子上,而赵大哥则是继续扛着这筐水蜜桃走进小食摊里,专门想给吴怀夕找个地方放筐子。
“吴小娘子,你这儿地都没地方放了。”
赵大哥环顾了一圈,好不容易将这筐水蜜桃挤弄着摆放在一块空隙里。如今这筐子一放,吴怀夕这小食摊里头可真谓是满满当当,快没地儿下脚了。
小食摊内又是冰缸又是泥炉,还有好几只木桶与大盆,透过小轩窗的间隙,还能瞥见里头被挂了好些篮子的卧房。
“你总睡这里头也不是办法,这又挤又热,等午间那鸡肉块与地豆一炸,可不是跟座火焰山似的......要不去租间房子,瞧着你平日里的生意,也是不错,可别舍不得给自己花钱。”
赵大哥擦了擦满头的汗,端起冰豆浆就往嘴里头灌,连调羹都不曾用到,一下子就见了底。
“再挨一月,我想着买间小房子住。”
吴怀夕将洗好的水蜜桃递到赵大哥跟前,取了一只竹篮装了好些,“赵大哥你瞅我这身衣裙,这支簪子,我像是不舍得给自己花钱的人吗?这次的水蜜桃软,我用竹篮给您装好,用布兜的话,该压坏了。”
今日她穿得是一件玄青色衣裙,簪了一支栩栩如生的蜻蜓簪。
茶摊结束后,吴怀夕与许离便时不时会去西市买一些衣裙与首饰。与其说是买,不如说是淘。
许离从前就是极爱打扮的,西市里哪家成衣铺子与布铺有最是时兴的料子,哪家首饰铺子的簪子耳饰打造得极为精美,又或是哪家水粉铺子的胭脂格外娇嫩,她都一清二楚。
更何况偶有一些摊子上的首饰也做能做得精致,让人眼前一亮。
届时,再佐以吴怀夕砍价的本领,淘到些漂亮又便宜的物品,不在话下。
“要我说,吴小娘子就算是簪支草标,模样也是极为标志的。”
赵大哥接了洗好的水蜜桃,却不去接那只竹篮,他笑着将水蜜桃塞进怀里,“这就不用了,桃源县水蜜桃好,我也托明大官人给我带了一筐,虽不急你这筐大,也是够我一家三口吃好几日,吴小娘子您就自个儿留着吧。这只,我留着午时解渴,还是要多谢吴小娘子。”
一大早来小食摊用朝食的人并不少,今日的码头格外热闹,除了货物,更是停运了不少船只。那船上一茬接着一茬,下来了不少人。
这些人好些几人一队,从船只上走下,恰巧都往小食摊这边走。
“这个月,应是没有什么节日吧,且安阳镇如今热烘烘的,不像春日里风景那般好,怎得来了那么些人?”
小食摊离码头并不远,隔着小河就能张望到黑压压的一片船停靠在码头边。
路过的人瞧见小食摊悬着的木板上,写着牛乳冰与果冰,又有叫作煎饼果子的东西,且价格不贵,纷纷觉得新鲜,坐下来吃与打包走的都有不少人。
“嗨。”
赵大哥又饮了第二碗冰豆浆,胡乱地抹了一把嘴,“这不马上要举行镇里头的厨艺赛了嘛,一个镇一个镇的轮,今年恰好就轮到安阳镇了......”
厨艺比赛?吴怀夕的脑子里飞快了闪过这个话题,似是温拂晓提过一嘴......那日她急着确定他的心意,也未曾去追问这东西,如今细细想来,他似是说,有几十两的彩头?
“这,这该如何参加?”
沉甸甸的银钱又在吴怀夕的面前熠熠闪光,她迫切地想要这厨艺赛的报名方式!
“吴小娘子你要参加吗?”
赵大哥怔了片刻,又随即一笑,“也对,吴小娘子的朝食t做得这般好吃,也确实有参加的本事,我听说前三都有奖呢......只不过这好像都是食肆间的比拼,不知你的小食摊符不符合规则。”
他揉了揉下巴,瞧瞧码头上的船,又瞧瞧吴怀夕,似是有些失望地叹了口气。
怎么不符合规则呢!吴怀夕心里如同打翻了油锅,升起了些许不满。
“民间也有好些好手,若是比做菜好吃,到真是能改改这规则了。”
她耸拉了一张脸,方才还欣喜的面庞瞬间消失不见,赵大哥在一旁都能听到她连连叹气的声音。
“哪能是什么人都能参加的?”
有坐着的生面孔尝了一口生煎包,觉得味道极好,但听见吴怀夕的话,露出鄙夷之色,“参加的要么或是干了多年的老厨子,或是在大酒楼里当过好几年学徒,哪一个不是炒菜的老手?岂是做几顿家常便饭就能参加了?”
“那请问这位食客,您师从何处啊?”
吴怀夕眉头一皱,这话未免有些难听,她转过身子,仔细打量起面前这位食客。
他约莫四十来岁,魁梧黧黑,背着一口锅子,长相倒是看着憨厚,未曾想说出来的话却满是嘲讽与不中听。
“我师傅可是从新丰楼出来的。难道说你一个摆摊的,也想参加这镇与镇之间的比赛吗?凭借这些生煎包?那岂不是叫人笑掉大牙?”
一旁看似是他学徒的一名男子拍了拍自个儿的胸膛,满脸得意之色,又不忘如同他师傅般,瞧着她锅子里圆滚滚的生煎包,好一阵阴阳怪气的说教。
新丰楼是桃源县最好的酒楼,做辣菜极为有名气,其中一道酸菜鱼味道鲜美,口感嫩滑,热辣滚烫,是它家的招牌。
“怎么不能参加?吴小娘子可是代表我风味斋参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