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
后会无期,也是好的。
宣宁忍过心口一阵闷痛,紧了紧怀里的那块骨头,想起临行时莫问同他提过,他这些年伤伐深重,又屡屡为明英取药炼药,这副身子积重难返,怕是年寿难永。他微微眯着眼透过眼前一团一团迷蒙的黑雾远远看着苏小冬,隐约可以看见她眼睛里蓄满水光,却咬着牙执拗不肯让眼泪落下去。
如今只是与他告别便难过成这样子,若是他有一日死在她眼前,小姑娘该有多难过?
这样说来,风流云散,一别如雨,也不是件坏事。
只是他还不大确定,余生悠悠,她若有一日想起年少游历江湖时遇见过这么一个人,原路寻来或着人打听,只寻得一g荒草枯骨,是不是会更难过?他也说不上,他是更希望那时她还能为他落几颗眼泪,还是更希望时过境迁她想起他时心中已不起波澜。
“真的,再也不想见到我了吗?”宣宁再次同她确认。
苏小冬别开头不肯看他,可声音里没有一丝一毫动摇:“是!”
“那你,把九翎牌还给我。”
他朝她伸出手,指骨细长,手掌单薄苍白毫无血色,孤零零地凌空举着,像是一只无尽沧海里无所依傍的小舟。苏小冬摸出那块制作精美的木牌,数月之前初初相遇时的场景历历在目,只是夏荷枯萎、秋叶飘零、冬雪消融,阳春三月竟是物是人非换了人间。
她还记得她从他手中接过这块小小的木牌的情境,那时他满身是血,说话时冷淡而戒备,那时他说,日后遇到难事,便拿着这快牌子去找他。如今他同她要这块木牌回去,他们之间倒是清清楚楚地不相干了,从此他远在江湖她高居庙堂,又没了九翎牌这样的信物凭据,想来确实是后会无期了。
苏小冬将九翎牌递出去,自欺欺人地想,这也是好的,今后她连睹物思人的机会也不会有,更不用提拖泥带水藕断丝连了。宣宁与她果然很不相同,做起事情来快刀斩落麻,干净利落。她暗暗嘲笑自己,果然是多情总被无情恼。
宣宁接过九翎牌,闷声咳了几声:“京都路远,我送你回青州城,给你雇辆车。”
苏小冬眼眶一热,也不知这人是深情厚谊装上了瘾,还是相处数月当真对她心有存眷,明明伤病难支,脸上褪尽了血色,连站稳身子都显得勉强,还心心念念要将她的归程安排妥当。她偏过头去,飞快抹去滑过脸颊的湿意,道:“我认得路,也有钱雇车,不要你管。”
“好。”宣宁甫一开口,便又偏过头去掩唇断断续续咳了一阵,哑声道,“那你,一路小心,善自珍重。”
“你也保重。”苏小冬飞快转过身去不敢再看他,只怕多一眼都是不舍。
钻出树林走下山坡,便是通往青州的宽敞平坦的路。苏小冬嘴上说着后会无期,却将脚步缓了又缓,几番忍不住偷偷回头往后瞄。可每一回,她的身后都只有修得笔直的官道,官道两侧尽是低矮灌木,放眼望去毫无遮挡,一眼便能看见没有她期待的什么人跟在身后。
苏小冬觉得自己的心情古怪极了,明明不会原谅宣宁,明明是下了决心要与他分道扬镳,可心里还是觉得分离的时间能迟一刻便迟一刻,能看他一眼便再多看一眼,好似是因为明白此后余生里再不会有这个人,才更想要用尽力气珍惜最后的一点时光。
可偏偏,将这段日子奉若至宝的人,只有她。
苏小冬摇头轻笑,伸手拦下一辆路过的牛车,请求进城的大爷捎带自己一程。她手脚并用爬上简陋的牛车,车子慢慢悠悠地行使起来,看着与宣宁分别的那片树林渐渐远去,苏小冬觉得心里压上一块石头。她觉得心里那块石头很沉很沉,将一个叫做宣宁的人压在了她的心底,她不愿意想起他,可好像也没办法把他从心里挪开了去。
三月的青州没几日天晴,春雨连绵下,姹紫嫣红开遍,可天色到底尽日是阴沉的。春雨如丝细密,被软软的春风吹着,软绵绵地飘成一排排齐齐的斜线,屋檐渗着潮气,雨水凝聚到一处慢悠悠地从屋檐上滑下来,落在铺着青石板的街道上,溅起的滴答声也显得懒散。
下雨的午后,整座青州城都是懒洋洋的。
苏小冬被这场雨困在青州城已经将近十日了。那日她从山林里回来,痛痛快快地洗了个热水澡,点了一桌子酒菜大吃了一顿,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抱着酒壶睡到在床边。接着,她又借酒浇愁哭了三四日,渐渐流不出眼泪的时候,青州城便开始下雨。
这雨像是为了困住她一般,缠缠绵绵不依不饶。
她无事可做,终日抱着酒壶倚在窗边看雨,脑子里反反复复闪过她与宣宁相处的星点片段,才知道原来清闲无事是这样痛苦的事情。
这日依旧是下着雨,街上行人稀疏,无怪苏小冬轻而易举便能见着那个熟人。她是先认出了来人的那一对木质拐杖的,觉得眼熟多盯了一眼,便看见他揭下蓑衣斗笠,露出南峰那一张死气沉沉毫无笑意的脸来。
五毒谷的人,苏小冬是不敢招惹的。赶紧掩上窗子,只留着一条缝,偷偷摸摸地往外看。
这一日南峰来得很急,蓑衣斗笠上的水都没有抖落干净,便急匆匆地闯进对面的酒楼里去。他在里头待的时间不短,一直到天色微沉才又匆匆忙忙地出来,将一对木拐杖固定在特制的马鞍上,策马而去。
苏小冬望着南峰离去的背影,忽然想明白了一件事,将自己困在青州城将近半个月的,并不是这场不肯停歇的雨。
可缘分浅薄大约便是如此,她甚至等来了南峰,也没能再见那个人一面。
于是,苏小冬决定启程回京都去了。一个人真的决定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纵使下着雨刮着风,也不要紧,因为一个真正的决定总是风雨难欺的。
她在看见南峰的次日一早,便去了雇了辆马车,本想着立刻出发,偏偏遇上车夫的孩子生辰。她的心一向很软,看见那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躲在马车后面露出半个身子来怯怯地看着她同他的父亲说话,便不忍心拒绝车夫晚一日启程的请求。
于是又等了一日,苏小冬才终于如愿以偿离开青州城。
那车夫淳朴善良,很感激苏小冬愿意多等他一日,驾着车来客栈接她时递给她一个红鸡蛋,说是他儿子过生辰时特意留下来的,让他带给那个愿意让他爹留下来陪他过生辰的姐姐。苏小冬将那只鸡蛋拢在手心里,觉得青州的雨季里,也不尽是潮湿阴冷。
雨天赶路的脚程并不算快,走了半日,也不过二三十里。再往下的那段路泥泞难行,是青州城与下一座城池之间无人管顾的地带,马车走得更慢,摇摇晃晃颠得人头昏眼花。
苏小冬昏昏欲睡之间,突然听见马匹一声凄厉的嘶鸣,马车剧烈摇晃起来,继而猛然一顿,差点将苏小冬从车厢里甩了出去。
“师傅,怎么了?”
没有回应她,只有雨拍在车厢上温柔的刷刷声。
“师傅?”
苏小冬贴着车厢一侧的内壁,扶着车厢,小心翼翼地往车厢外走,突然看见一道银光穿过那一层薄薄的粗布帘子飞进来,定睛一看,只见一柄通体银白的飞刀深深扎在车厢木板上,那正是在她刚刚坐着的地方。
她惊魂不定地盯着那柄刀,它约有两三寸长,通体银白,刀身上用篆体刻了个“水”字。
苏小冬不知道来人是谁,更不知道来人是为了什么要杀她,可她知道,这人既然下了杀手,便一定是要进到马车里来,看看他想杀的人究竟死了没有的;她还知道,她如今困在马车里,犹如瓮中之鳖俎上之鱼肉,任人宰割。
于是,她小心翼翼地去将那柄飞刀拔下来紧紧握在手里,又快速挪到车门旁,将自己尽量贴近车厢内壁。她不清楚外头的情况,何况这段路本就泥泞难行,她便是冲出车厢也决计是插翅难飞,外头那个人不问青红皂白便想要她的性命,想来不是劫财劫色之辈,恐怕不会给她转圜求生的机会,她自知软弱无能,可横竖已经穷途末路,倒不如釜底抽薪放手一搏。
苏小冬将耳朵贴在车厢上,隐约听见由远而近的脚步声。
近了。
更近了。
那人已经站定在车厢外,苏小冬甚至觉得自己能听见那人的呼吸声。她扣紧手里那柄小小的飞刀,屏住呼吸盯住眼前那一层薄薄的粗布帘子。
果然,帘子很快被一柄剑挑开。
但出乎苏小冬意料的是,挑起帘子的并不是寒光森森的剑刃,却是一段璞拙的剑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