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反驳的话,情商高的人会迂回着说 - 情商高就是懂得好好说话 - 张笑恒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7章反驳的话,情商高的人会迂回着说

第7章反驳的话,情商高的人会迂回着说

1.情商高的人深谙迂回战术

我们都知道说话要清楚明了,才容易让对方明白你的意思;但在某些情况下,说法如果过于直截了当,反而达不到说话的目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容易引起争吵的敏感话题,更不应该开门见山,而适宜采取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曲言婉至地进行说服。

《孙子兵法》中有以迂为直的谋略。英国军事理论家哈利也曾说,在战略上,那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迂回战术是指通过其他途径接近对方,建立了感情后再进行说服。它常常被用在谈判之中,当利益双方僵持不下,可以选择放下争执,然后找机会“迂回过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戏曲大师梅兰芳被迫从北京迁居上海。为应和国内的抗战气氛,他倾注了极大的爱国热情,连续赶排了《抗金兵》《生死恨》等剧,以期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日士气。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很快侵占了上海。自此,梅兰芳开始坚决拒绝登台演出,不给日本侵略者表演。几个月后,梅兰芳全家移居香港,深居简出,从此很少露面,更没有登上过任何舞台。

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梅兰芳开始思考对策,并想出了“蓄发明志”的办法。他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当时只感觉到形势越来越严峻,得想个办法对付。有一天早晨我正对着镜子刮脸,忽发奇想,如果我能长出泰戈尔那样一大把胡子就好了。于是我三天没刮脸,胡子长得还真快,小胡子不久就留起来了。虽没有成为飘洒胸前的美髯公,没想到这还真成了我拒绝演出的一张王牌。”

果然,不久之后香港的日本驻军司令酒井看到梅兰芳蓄胡子,惊讶地问:“像你这样的大艺术家,怎能退出舞台艺术?”梅兰芳回答说:“我是个唱旦角的,如今年岁大了,扮相也不好看,嗓子也不行了,已经不能再演戏了,这几年我都是在家赋闲习画,颐养天年啊!”数日后,酒井派人找梅兰芳,一定要他登台演出几场,以表现日本统治香港后的繁荣。正巧,此时梅兰芳患了严重牙病,半边脸都肿了,酒井获悉后无可奈何,只好作罢。

说服并不一定要当时、当地,只要是能够说服成功就是达到目的。所以,我们没必要在当时就一定让对方同意我们的观点,在两个人争执不下的时候,强硬的说服很容易激起对方的反弹,越是这个时候对方越听不进去你说什么。

这时候就需要采用迂回路线,有意避开对方的讳忌点,选择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谈起,不要过早地暴露自己的意图,并按照预定迂回路线,步步靠近。当对方跟着你的思想走完一段路程的时候,对方就已经在不自觉之间向你的观点投降了。这就是迂回战术的效果。

尤其对于性格固执、特别要面子的人,更不可迎面挑战,迂回说服是最好的办法。既能够给对方留足面子,也能够很好地真正地说服对方,而不是在你争我辩中浪费时间。

古代文人郑板桥有这样一段故事:一天,郑板桥的夫人捉到一只老鼠,就拴着老鼠的尾巴将它吊在屋子里。夜里老鼠不住地吱吱叫,吵得郑板桥一夜没睡好。他埋怨夫人,夫人却说:“我小时候,有一次好不容易做了件新衣裳,却被老鼠啃坏了,所以我最恨老鼠。”

郑板桥听后笑了:“兴化的老鼠啃坏了你的衣裳,又不是山东的,你恨它做什么?”

夫人似有深意地说:“你不是也恨范县的杀猪的吗?”

郑板桥恍然大悟,随即吟诗一首:“贤内忠言实难求,板桥做事理不周。屠夫势利虽可恶,为官不应记私仇。”

原来,郑板桥早年的生活很贫苦。有一年大年夜,他们家没钱买肉,就从屠户那里赊了一只猪头,刚下锅,屠户就上门要回去了,转手高价卖给了别人。这件事让郑板桥一直耿耿于怀。后来,郑板桥来到山东范县做官,就特别规定杀猪的不准卖猪头,自己吃也要交税,以示对屠户的惩罚。夫人觉得此法欠妥,就想了一个方法说服他。

很多人在内心都有一个防御机制,就是当别人来说服自己的时候,下意识地就认为对方是错的,自己是正确的,并开始组织反击。所以我们的直言直语有时候会惹得对方不高兴,尤其在公共场合更加影响人际关系。因此,能不讲就不要讲,要讲就迂回地讲,点到为止地讲。在一定的场合,你适时地用迂回委婉的方式和对方说话,或许就会出其不意地达成你想要的结果。

采取“迂回”的手法,要首先让对方一步步地陷入你设下的圈套,从而达到劝服的目的。对于一些容易引起争吵的敏感话题,不应开门见山,而适宜采取从对方关心的话题切入,婉转地进行说服。

这是一种颇具策略性的智慧,比如一个人想做某件明显不妥的事,若不上前禁止的话,他可能横下一条心硬是要去做。但若假意支持的话,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此打消了去做的念头。这种方法用在说服上也往往能够奏效,通过简单的语言就可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2.情商高的人,会利用第三者的口吻去反驳对方

说话之道,在于让人心服口服。高情商的人在反驳他人的时候并不一定全都借助自己的力量,有时候,借力使力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当你不同意对方的意见,可以搬出一个第三者,用这个第三者的口吻让对方认可自己的观点。

一次,乾隆皇帝和纪晓岚同游汨罗江,这条江是楚大夫屈原投江殉国的地方,乾隆皇帝有意想试探一下纪晓岚对自己的忠心,便问纪晓岚:“君要臣死,臣子应当如何?”纪晓岚立刻说:“君要臣死,臣万死不辞。”

乾隆皇帝听了很满意,便说:“既然这样,我命你现在立刻投江自尽如何?”

纪晓岚只好说:“臣领旨!”于是走到了船头,跳了下去。片刻之后,纪晓岚又从江里冒出了头,攀住了船身,乾隆皇帝见状就面露不悦说:“谁让你往上爬的?”纪晓岚说:“是屈原啊!”

乾隆皇帝一愣,故意问道:“他怎么跟你说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