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番外:找到你了(2) - 松风楼遗事 - -阮白卿-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松风楼遗事 >

第112章 番外:找到你了(2)

饭局散后开始有一段各自叫代驾的时间,一桌人低头对着手机白惨惨的屏幕,皱着眉,眯着眼睛,场面冷清。杨渊想了想,起身走到沈瑜身侧去,“沈老师留个联系方式吧。”

沈瑜开一辆英菲尼迪Q50,沪牌,在他这个年纪,还是人文学科,算是相当不清贫。杨渊替他挡着头顶把他塞进后座,从座椅缝隙间瞥见副驾驶位置厚厚一摞书,灰色电脑包。其实沈瑜酒早醒了,他一转头就看见沈瑜正盯着他的偷窥行径,不觉有些赧然,说:“到家了发个消息。”

但他一上车就忍不住点开沈瑜的对话框,关掉,再打开,斟酌半天,再打出一句,“沈老师平时在哪里办公?”

车子在高架上开始减速,走走停停,桥下是座50年代的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塔尖高高耸起,黄色射灯打得整座楼金碧辉煌。手机屏幕始终没亮,他按下车窗,一股油气味道,发动机的声音一霎此起彼伏地哄哄做响,满眼红色尾灯,鲜活地在眼前一明一灭。

过了总有十几分钟才收到回应,“邯郸路。我带课,有空可以来听。”

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想得到一种怎样的回复,或者沈瑜压根不回复,也算是一种回复,日后见面――如果还有见面――大可以当成社交上的礼貌一问,随口道歉说“忘记了”。真给他这么一句回答,立刻又觉得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憋闷,像对方有意豁翎子给他,下一句就该问是几点钟在哪的课,简直要顺理成章地长谈起来。杨渊愣了一会儿,终于把整条对话都删除,按灭了屏幕。

直到车下了地库也没再收到回复,沈瑜索性把手机往口袋里一揣,轮毂在下坡减震带上咯噔咯噔抖个没完没了。跟车窗上的另一个自己面面相觑,在玻璃里面,他的面孔是模糊的一轮影子,酒意散退后颧骨更加没有血色,伸出手来看看,掌心也是苍白的。有时候他睡醒了需要摸摸自己的喉咙,听着嘶嘶的呼吸声,感觉有凉风从脖颈中间撕了个口子。

十八岁以后的第一件事是去看心理医生。问诊像审讯,一旦提到身体触感上的异状,就势必要说到有这种幻觉的原因,两三轮下来就不得不触及他不愿意示人的东西,总不能跟对方说他认为自己上辈子是个太监。那可能就不是心理咨询,而是精神医学的范畴,于是不再去了。很久以后他才知道心理医生也有良莠,当然医生也觉得病人不行,甚至不能做到最基本的坦诚。好在除了偶然发作的噩梦之外也并没什么其他困扰。

起初觉得是假的,随着阅历渐长,他意识到那些的确在他的生命里发生过。而这就涉及到了生命的区间问题――前一世算不算他的过去?显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记得自己上辈子的事,即便想探讨也不知道同谁说。

那以后好几年他都在留意着和景承相像的人,其实不啻大海捞针,而且隔着翻天覆地的世界,压根也不能推测一个当下的景承是什么样,甚至在不在当下也很难讲,令他和别人的交往常带着茫然的空虚之感。将近十年以后他终于意识到他们很可能永远找不到对方,他想,这一辈子,反正在感情上,也就是这样了。

沈瑜掏出钥匙开门,猫已经坐在地垫上等他,客厅装猫粮的储藏箱倒了,地上却干净,猫跟着走过来伸出舌头舔舔嘴巴。猫是有一年冬天在车轮上捡的,因为实在小得可怜,抓在掌心里一动不动,但在稀疏的绒毛下骨肉瑟瑟发抖,于是沈瑜用一只外带咖啡的牛皮纸袋把猫装回家去。

他把外套脱掉,躺在地毯上,猫立刻熟稔地跳上他的肚子,伸展前爪趴下来贴着他,压得胸口十分沉重。这猫总有三岁了,沈瑜叫它“摇风”,他记得“过去”他们也养过一只猫叫这个名字。

现在看时间都是用手机了,很多人家里仍然有在客厅保留一只挂钟的习惯,沈瑜特地买一只走起来会发出“喀喀”声的,否则实在显得周围过于安静,暗示地提醒自己的孤独。现在,在这种微弱的,规律的时间流逝的声音里,他想到露台上站在他旁边的男人,他们有一小段沉默不响的时候,但意外地不使人感到尴尬,仿佛已经认识了很久似的,那时候只是低头看着脚下的苏州河。

他知道杨渊很快就会找他,倒也没想到这样快,他颇迟疑了片刻。对这种事他似乎天生有一种敏感。望三十的人了,其实理应对潜在的暧昧来者不拒,跟爱不爱的没关系,还远谈不到。他特地留个话口给对方,但杨渊没接,他也无所谓,这世上绝大多数的两个人,都并不是一定要发生长久的联系。

公寓的隔音不好,隔壁的女人大声打喷嚏,“啊!嚏――”像看了恐怖片的尖叫。楼上住户的小孩子三岁多,光着脚“咚咚咚”从客厅一头跑到另一头,慢吞吞使劲拖拉椅子,使人听着替他有一种焦急。挂钟的声音被掩盖了一会儿之后重新挣扎着有了存在感,在这微弱的“喀喀”的深夜里,沈瑜躺在地毯上睡着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