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有姝 - 大晋缠花娘 - 枕宋观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晋缠花娘 >

第54章有姝

垂首穿过纱帘走入侧殿,殿中寂静无声,姜尚澹悄悄抬头往御座方向看了看,女皇正提笔凝思,想是在批改奏疏。

他行至御座正前方三丈远的位置,双膝跪地伏拜,“臣鸿胪寺少卿姜尚澹拜见陛下,叩谢陛下圣恩,吾皇万岁万福,长乐无忧!”

萧季绾放下御笔抬头,“起来吧,来得挺快,朕以为还要再有一炷香的时辰要等呢。”

姜尚澹作势又要跪下,被萧季绾出身拦了,“臣惶恐,怎敢让陛下等臣,一接到诏书就赶来谢恩了。”

“嗯,”萧季绾点头,“鸿胪寺少卿的朝服你穿着倒也合身,”她往后靠了靠,“你可知朕为何一出手就给你正四品的官位?”

姜尚澹心中有猜测,但他不敢确定,只能回答,“臣愚钝。”

“京中今日来的流言不知姜少卿听说了没有?”萧季绾似笑非笑地望着垂首恭立的新晋少卿。<

姜尚澹藏在广袖中的手微微发抖,“臣不知,请陛下明示。”

“不知也罢,无非是些风言风语,”萧季绾长叹一口气,“不过这些流言让朕想起了一些旧事,当年姜原遂大将军父子是何等的天纵英才,可惜……”

萧季绾故意没把话说完,静静地等着姜尚澹的反应。

姜尚澹额头上沁出密密麻麻的汗珠,扑通一下跪倒在地,“陛下恕罪,臣堂伯父一事姜家上下至今痛心不已,君上对姜家隆恩以待,伯父一家却背弃圣恩,通敌叛国,是姜家对不去那些浴血奋战力挽狂澜的将士,臣父亲在世之时常因伯父之事愧疚不已,若是当年能早日发现伯父的心思,说不定能挽救冤死沙场的将士于水火!”

萧季绾起身走到姜尚澹面前,“姜卿请起,此事皇兄早已处置过,有罪的终会罪有应得,姜卿无需自责。”

也不知是萧季绾君威太盛还是其它什么缘故,她说完这番话,姜尚澹抖得更厉害。

萧季绾装作没看到,继续说道,“姜原遂父子罪有应得,然稚子何辜啊,姜尚川的幼女不过三岁,朕记得皇兄皇嫂在她出生之时特意命有司打造了一枚玉锁赐给她,玉锁上镌刻的字还是皇嫂题的,那女孩若是还活着,恐怕孩子比阿晏小不了多少,哎,时过境迁,现在想来是朕的疏忽,当时应该多派些人手押送他们的亲眷,流放是苦了些,但也好过全部命丧高薛派出的刺客之手……”

姜尚澹听得冷汗直冒,正准备表一表忠心,只听萧季绾又可惜地说道,“可惜那个女孩早已死了,朕闻你也有一女,年方多少了?”

“回陛下,小女姜愉,年方十三。”姜尚澹不知道女皇什么意思,只能问什么答什么。

“十三,还未及笄呢。”萧季绾想起什么,笑问道,“想必侯夫人生她的时候年纪也不小吧,以前还在留都时有一次和赵娘子闲聊,言姜家阳盛阴衰,祖上八代都未曾出过一女,在姜家女儿可比儿子还金贵,当初姜尚川二十七岁方得了一女,可是宝贝得不行。”

“是,武平侯府这一辈只有阿愉一个嫡女,臣也是将近而立之年才得了这么一个嫡女。”姜尚澹惴惴不安地等待着女皇的下一个问题,他可不会自信到认为自己有资格和陛下闲话家常。

萧季绾将姜尚澹所有的神情动作尽收眼底,火候差不多了,可以下套了,“那孩子出生之时就被封了县主,皇兄皇嫂曾跟朕说,等那个女孩及笄的时候封她一个郡君来着,也是造化弄人。姜家女儿少,生孩子就跟过鬼门关似的,也难为侯夫人鬼门关走一遭替你姜家生得嫡女,朕就赏她帛五十匹,金银器十件吧。”

姜尚澹不曾想竟有这意外之喜,还未来得及谢恩,只听女皇陛下又开口,“赏了夫人,太夫人也不能落下,太夫人处多添一副玉如意,至于你的嫡女,姜尚川的女儿终是没能享封爵,你的女儿朕就封一个从四品的乡君吧,就封酉阳乡君。”

惊喜之外还有惊喜,砸得姜尚澹跪在地上一阵恍惚,这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进来的冯东从旁提醒,“姜少卿,还不谢恩。”

姜尚川如梦初醒,以额触地高呼万岁。

姜尚川踉跄着被冯东送出勤政殿,萧承乾从内殿后头走出来,“母皇今日对武平侯府又封又赏的,是想‘将欲取之,必先与之’【1】?母皇怎么能肯定武平侯府一定有问题?”

“有没有问题,试了才知道,若有问题,武平侯府必定心虚,若无问题,真正有问题的人看我重用姜家,难道不会惊疑吗?只要他们任何一方有动作,你就可以顺藤摸瓜查下去。”

萧季绾向萧承乾招招手,“阿晏啊,母皇问你,你知道为什么你父皇流放姜家嫡支,却要推恩旁支吗?”

“儿臣不知。”那个时候萧承乾还没出生,这个问题确实有些为难他。

“因为永嘉三年朕与皇兄想要在回到长安的第一次早朝上下令彻查姜氏一案时,是姜原进上殿道出了姜尚川之妻赵娘子的身世,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萧承乾更不明白了,“既然先武平侯扰乱了母皇与阿耶的计划,那么为何还要推恩?”

“姜家家眷死于流放之地,当时皇兄派你舅舅亲自去调查,调查出的结果是高薛族不满姜原遂功亏一篑未能助北齐成事,所以伺机报复其家眷,”萧季绾满脸严肃,“但其实,你舅舅在那里发现了两拨人的踪迹,其中一拨是高薛族的刺客。”

“那另一拨呢?”

萧季绾摇头,“痕迹处理得很干净,追踪不到,不过,另有收获,你舅舅在处理姜家女眷的尸首时,并未发现姜尚川幼女。”

“什么!”萧承乾大惊失色,“也就是说,那个女孩可能还活着!”

“只是有这个可能,”萧季绾深吸一口气,“皇兄让人可以刻意忽略了此事,你舅舅在结案奏呈里也只写了姜尚川幼女尸体可能没入沼泽,无法寻找。”

“那万一是被高薛人带走了呢?”萧承乾提出了另一种可能。

“不可能,”萧季绾立即否定了他的猜想,“因为一起失踪的,还有姜府一个绣娘,那绣娘满了年岁就被赵娘子放出了府嫁人,因此没有受姜原遂一案的牵连,你舅舅也是在追查另一拨人马的过程中发现了她的痕迹,一路找过去发现这个绣娘和她的丈夫在姜家被流放的那一日就离开了建宁。”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姜氏女眷在被流放之时,她曾与慕容念暗中相送,在长安城郊遇上了一个人,那人当时是安南都护府长史,却不递交奏请,私自离开安南,萧季绾不相信她只是前来送一送故人。

不过这一点,萧季绾并未打算告诉萧承乾。

还是那句话,没有实证。没有实证证明当年的安南长史,也就是如今的毓秀书院的谢院首暗中插手了此事。萧季绾与慕容念留意了谢咏絮十几年,并未从她身上发现任何异常,她怕自己的猜测若是不准确,会影响萧承乾的判断,且苏锦蘅已经到了谢咏絮身边,那里无需萧承乾再废精力。

“儿臣明白了,父皇和母皇认为是这个绣娘和她的丈夫跟到了流放之地,趁乱带走了姜尚川的幼女?”萧承乾不知道该说什么,已经离开了姜家,偏偏为了曾经的主家千里奔波营救,可谓重情重义。

“查到这里我们就没有能够查下去,皇兄将这一切瞒下来,不予追究,也是想要放那个女孩一马,给姜家嫡支留下一条血脉,时至今日我们依旧不信姜大将军真的会背主叛国,也不知道那个女孩有没有平安长大……”

“儿相信那个女孩还活着,等到为姜大将军父子翻了案,母皇便可下诏寻访,或许在调查的途中就能寻到一些线索也说不定,届时一定呈报母皇。”萧承乾安慰道。

“希望吧,”萧季绾捏了捏眉心,想到什么,补充说,“对了,那个女孩身上有一把玉锁,是你阿耶与阿娘赐的,赐下去之后赵娘子一直给她戴着,从未离身,姜家没收家资流放之时皇兄特准她仍戴着那枚玉锁,那玉锁就很是特别,正反两面都有字。”

“是什么?儿探查的过程中也好派人着重留意。”

萧季绾回忆了一下,说道,“一面刻着永嘉有姝,一面刻着婉娩柔则。”

许清如送的这件东西,和及笄的花冠一道被送进了郡守府。李夫人对花冠满意得不得了,直接让账房付完了后续的钱,不仅如此还多加了五十两,指明是给那位璎华首席的赏钱。

方玉瑶对花冠一般般,但对这件及笄礼满意得不行,这些日子也收了不少礼物,唯独这一件最合她的心意,一拿到手就命人抬进她的闺房,和自己的婢女掬月整日待在房中斗球。

李夫人一看方玉瑶不再天天像个疯小子似的往外跑,心下对璎棠更满意几分。先前以为只是一个头面做得好的铺子,没想到如此上道,一出手就解决了令她头疼了十几年的问题。

方玉瑶的及笄礼办得低调而又不失格调,低调是郡守要求的,李夫人想着既然不能在排面上下功夫,就只能在格调上下功夫了。

格调,无非就体现在及笄礼所用的簪子以及参与典礼的正宾、赞者、赞礼、摈者和执事身上。

方玉瑶及笄的发簪是胜州方家她阿爷阿奶派人送过来的一枚羊脂玉簪,据说这枚发簪来头不小,出自百年前大晋鼎鼎有名的玉器工匠虞试玉之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