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准备
群臣惊骇,不仅因为刺杀太子的从闽福郡王变成了蜀安郡王,更因为曾正卿那句“勾结高薛”。
高薛一族和萧氏仇深似海,蜀安王这是想皇位想得连老祖宗都不要了?
百官心中翻江倒海,但这件事涉及颇多,大家都在等着女皇的反应,一时之间谁都没有说话,寂静的大殿内,玉笏落地的声音显得格外清晰。
殿中的目光齐刷刷射向范师道这边,就连上首的女皇和太子殿下也都看了过来。范师道生怕百官看出端倪,借着弯腰捡玉笏,他强压着自己迅速平复心情。
可是那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他的嫡长女是蜀安王世子妃这件事,京中还有人不知吗?这婚还是蜀安王和范师道一起向陛下请命,陛下念在宗室少的份上亲赐的婚,并特许以皇子娶亲、郡主出嫁的规格命礼部协助筹备婚礼。
这才过去几年,婚礼之盛犹在眼前,两方却已然忘记天家的恩宠,做出这等大逆不道叛国灭祖之事!
站在范师道左右的官员都自觉往外移了半步,以示自己和这人并不是一丘之貉。
一切尽在萧季绾的掌握中,但样子还得做一做,她抬抬手,“冯东!”
冯东立马会意,从大理寺卿手中接过折子呈给女皇,女皇看完后冯东又将折子转呈给晋宁夫人。
等到慕容念和萧承乾都看完,萧季绾这才开口,“既然人证物证俱在,传令剑南道行军总管,封蜀安王府,王府上下全部押送长安!”
至于鸿胪寺卿范师道,萧季绾并未当朝对他做什么,等他下朝回家,范府还有一份大的惊喜在等着他。
许清如这几日在家中忙得不可开交,睁眼闭眼脑子里都是缠花,璎棠还未布置好,她这个缠花娘就已经开始提前上工了。
几日前郡守府的赏荷会上,方三姑娘方玉瑶戴着经何大掌柜之手转赠呈郡守夫人的那一套佛莲头面出席,这东西前无古人,一出现便引起各家的关注。那些夫人贵女的目光被这一套头面牢牢吸引,往年最精彩的八艺比拼同它相比倒是没什么关注了。
这一次比的是书,夺魁的是楚州刺史家的三姑娘唐绫。唐绫是刺史府唯一的嫡出,平日娇生惯养,这一次赏荷会她志在必得,一心要将上面两个庶姐压下去,结果也如她所愿,哪知被一副缠花头面横插一脚,她这个魁首跟往年比关注度可差得远了,简直味同鸡肋。
唐绫气得要死,但官大一级压死人,她阿耶是楚州刺史,管一州,方玉瑶的阿耶可是江宁郡守,管五州,那能一样吗?所以她再怨恨方玉瑶抢了她的风头,也只能忍着,面上还要恭恭敬敬地夹在一堆夫人贵女里去恭维方三姑娘。
“不知三姑娘这副头面出自何处啊?”唐绫装出一副羡慕又好奇的神态问道,藏在袖子下的手指却将帕子绞得不成形。
方玉瑶只知道有人呈给她阿娘一副头面,她阿娘又拿来给她,并不知这是哪家的。
“此物出自璎棠。”李夫人及时开口替幼女解了围。<
“璎棠?好像从未听过啊……”这些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后都摇头表示自己孤陋寡闻。
李夫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等这些人议论完了,才姗姗开口,“是璎华绣庄专为缠花开的铺子,听何大掌柜说就紧挨着璎华,不过店里还没布置好,这一套头面是前几日她过来送彩头的时候一同带来的,说请我先掌掌眼。”
底下脑子活络的马上开夸,唐绫一句话给人家递了个梯子,结果被秀了一脸,恨得牙痒痒,默默将璎棠这个名号记在心里。
许清如一心一意在家做缠花,并不知道李夫人阴差阳错给她拉了波仇恨。
不过有怨的也就唐绫一个,赏荷会的效果还是很显著的。何大掌柜专门派束梅来告诉她,一连几日天天都有人来打听璎棠什么时候启匾。
束梅还说,启匾的时间大姑娘打算定在中秋,看这情形启匾那日人不会少,还请许清如趁着这一段时间多备些货。
许清如一下子成了家中最忙的人,她就一双手,哪里做得过来,而且从平溪村带过来的雨花竹快用完了,暂时她还不想用铜丝制花,因为她发现大晋的铜丝纯度和前世不太一样,比前世脆得多,根本无法用于缠花制作,眼下她并没有时间琢磨铜丝的事儿,一个人实在顾不过来,她想找帮手了。
缠花的后几道工序一时半会儿练不成,但是劈线、剪纸板这种活儿还是能够请人代劳的。她将当下所有的难处跟束梅提了,第二天束梅就给她带来了解决办法。
雨花竹一项,何大掌柜已经连夜修书给尚在平安镇处理锦云绣坊闭店事项的何掌柜,请她先带一车过来应急;人手一项不太好找,必须得信得过才行,要是随意拉一个人过来万一把其中的关窍泄露出去,她们还玩儿什么?
许清如想说,工艺泄露出去是早晚的事儿,但凡有经验的簪娘买一个回去,用不了几个时辰就能知道其中关窍,她们要拼的,是一个时间差。
缠花的工艺看着简单,但要练到她这种程度不做上千百来个根本不可能。在这个时间差内,她们必须将璎棠的名号打出去并且踏踏实实立住,她要的是一个品牌效应。
就像前世那个时代,做糕点的那么多,但大家提到糕点第一个想到的还是稻香村,缠花的品牌和这个是一个道理。
不过何大掌柜考虑的也对,至少在别人反应过来之前,工艺不能往外泄露。
何大掌柜问她有什么想法,许清如在楚州认得的只有朱家,朱大娘子日日无事,几次相处下来是个可靠的,倒是可以问一问她,但是只有一个人肯定是不够的。
最后还是何大掌柜给了主意,让何府几个手上灵巧的婢子先来顶一阵子。何府的婢子都是家养的奴婢,卖身契捏在何大掌柜手中,必然不敢动什么歪心思。
许清如想了想,这倒是个好办法,就同意了。
江家的宅院不够宽敞,璎棠又还在布置,何大掌柜专门在何府辟出一个院子给她们充作临时的场地,每日早晨派了车来接许清如,许清如制作缠花的地点一下子从家换到了何府。
既是决定中秋启匾,许清如想着倒可以主推几个中秋主题的系列缠花。中秋节的元素无非就是月、兔以及桂花,柿子是祭月的祭品,也可算一个。
四时皆宜的花样她做了不少,把雨花竹用了个精光,何掌柜怕竹子要的急,先命十砚送了一车过来,这竹条得剥衣浸水曝晒反复几次才行,许清如给婢子示范了几下就将活儿给了她们,她自己关在房间里设计花样。
何府不缺笔墨不缺颜料,这样设计出来上了色的花样直观性更好。
许清如估算下时间和自己的手速,最后设计出了三套主推的头面,一套鹊栖桂,一套蟾宫兔,还有一套广寒月,每一套皆包含一对步摇,一对对簪还有一枚发梳。
缠花的材质决定了璎棠的受众不可能只局限在上层贵族,许清如也没打算这么干,她之前就跟何大掌柜提过,希望璎棠设立两条线,一条平民线,一条贵族线,区分度在于花样的复杂程度和丝线之外的用料。
考虑到这个时代流行的风气几乎都是自上而下渗透的,所以何大掌柜建议一开始她还是将重心先放在贵族身上。只有先在那些个夫人贵女之间流行起来,璎棠的名号才能立得住。
许清如同意了这一点,所以启匾当日主推的三个系列用料都是一等一得好。丝线是上等冰丝,簪棍之类的材料是金银,缠花上的嵌宝流苏用的是上品珍珠翡翠。何大掌柜替她估了价,每一套下来不下千两。
许清如暗中咋舌,这是开张吃三年的节奏吗?
长安城郊,剑南道行军总管赵克庸正奉命押送蜀安王府上下回京,忽然远处响起一阵马蹄声,一队士兵的身影正向这边移动,赵克庸命队伍停下,在官道上勒马遥望。
士兵的身影渐渐清晰,从穿着来看是千牛卫。
“赵总军,”左武卫中郎将葛易行了礼,“陛下特命我等前来接应,三司长官已在城门口等候,不知这一路可顺畅?”
“一路通畅,并无异常,”赵克庸让了让,好让葛易看到身后的情形,“蜀安王府上下全部在此。”
葛易探身看去,为首的囚车里装着蜀安王萧焕,依次向下是世子萧让和他的兄弟,再往下是女眷,王府官吏,奴仆……整支队伍浩浩荡荡看不到尽头。
“赵总军辛苦,再有一会子就到长安了,陛下还在太极宫等着总军,等事了之后再行歇息。”看着这支队伍葛易替都赵克庸牙疼,安慰了几句。
赵克庸忙回道,“哪里谈得上辛苦,不过是押解人犯而已,要说辛苦陛下日理万机才是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