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家当
昨日忘记问三位嬷嬷的来处,刚刚闲聊时方知刘嬷嬷之前是在晋宁夫人身边的人。
陛下和夫人居勤政殿,后宫虽无妃嫔,但每一处宫室皆要有人打理。刘嬷嬷就是替晋宁夫人总管各宫室的,她身边的钱嬷嬷之前在定坤宫当值,管的是大晋中宫皇后宫室的事,至于阿婉身边的严嬷嬷,之前也在勤政殿当值,不过她不管后宫的事,只负责帮陛下和夫人照顾太子,是太子身边的几位嬷嬷之一,等到太子去了东宫,她们几个也跟着一起去东宫帮太子打理东宫宫事。据严嬷嬷本人说,这一次是晋宁夫人特意将她挑出来,要她前来服侍县主。
服侍说得轻巧了,许清如觉着,这三位来头一个比一个大的嬷嬷,是来教导她们母女的。
许清婉一大早就被宫中的马车接走,今日是她入太学女学的第一日,陛下派了冯东过来送她过去。
本来许清如想自己送妹妹上学,结果陛下派了冯东,她还有什么好不放心的,将一箱做了一半的缠花搬到福延堂,陪阿娘一起做工打发时间。
太学中的女学专为京中贵女所设,考虑到这些贵女的身份,所以女学许每个前来入学的弟子可以带两个婢女,姜柔则便让许清婉身边的严嬷嬷和一个叫做辛杏的大婢女跟着一道去女学。
现下府中只剩下刘、钱两位嬷嬷,一起随侍在针线房陪姜柔则和许清如做工。
忽然门外有婢女请见,刘嬷嬷出去了一会儿,回来时手中多了一张名帖。
许清如没想到她们一家搬到翊王府的第二日,京兆府尹家就以李太夫人的名义向姜柔则递了名帖。
姜柔则和许清如挤在福延堂特意辟出来的针线房中干各自手中的活儿,刘嬷嬷在一旁给她们念帖子,许清如描花样的手一抖,从一桌的缠花花样中抬起头,“李家太夫人请求拜访?”
“是,来送帖子的人还在王府外候着,郡主和郡君得尽快拿主意,应还是不应,若应下日子又该定在哪一天?”刘嬷嬷垂首提醒。
许清如没干过这事儿,姜柔则更没干过,她们自个儿都对王府不怎么熟悉,更别提邀别人来府中作客。
但递帖子的是李家,且不说她初次入长安时,李家多有照顾,又是李夫人的母族,就说人家在她们搬入王府的第二日就上门递名帖,可见重视。
此事回绝不好,可她们谁也没操办过宴席。
搁下笔,许清如请教刘嬷嬷,“刘嬷嬷觉着哪一日比较合适?”
她之所以向刘嬷嬷请教,一则是因为三位嬷嬷中她年纪最长,资历最高,二则经过昨日一天的相处她算是看出来了,晋宁夫人挑中她,就是怕她们母女不会打理王府,要刘嬷嬷帮衬着管家。
刘嬷嬷双手奉上帖子,恭恭敬敬地回道,“李太夫人递帖的目的是上门拜访作客,并无急事,所以郡主和郡君可以将日子定在几日后,这样一来府中也好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
许清如听完点头,“是这个道理,”她沉吟一番,继而问道,“嬷嬷觉得三日后怎样?三日后恰好太学旬休,阿婉也在府中。”
刘嬷嬷露出赞同的神色,“不知郡主和郡君打算如何安排宴会?”
姜柔则为难地皱起眉头,刺绣她会熟,操办宴席她是真的不懂,只能向刘嬷嬷求助,“刘嬷嬷有什么建议吗?”
“京兆府尹的家眷只是前来作客,宴席无需多么正式,正式反而拘束,不如轻省些,将宴摆在王府的花园中,参照京中各府家眷日常小宴的规格就足够。”接下来刘嬷嬷又给姜柔则和许清如讲了几个小宴的形式,请她们定夺。
许清如听得头晕眼花,说是小宴,然而大到宴会的座次、宴上的菜式、宴中的玩乐,小到宴上所用的筷箸、装饰等东西都要深思熟虑。
她顿时起了当甩手掌柜的念头,但刘嬷嬷是协助她们管家,不是给她们当管家,大的章程还是需要她们自己拿主意,终究她们才是翊王府的主人。
“刘嬷嬷,烦你将刚刚所说的几种宴席的规格流程写下来,越详细越好,我和阿娘对着流程再做商量。”许清如打了个哈欠,刘嬷嬷说了一大堆,她们根本记不住。
“是。”刘嬷嬷退下去写章程,严嬷嬷去安排人给李府的家仆回话。
被李太夫人的名帖一打岔,母女二人都无心做工。三日后就有客人上门,她们自己却还没有将王府完完整整地看一遍,这说得过去?
翊王府总体上基本呈对称格局,占了崇仁坊四分之一个坊,王府正门进来后就是前庭,前庭分为前院与正堂两个部分,有内墙和外墙两道墙,前院的左右两侧的内墙与外墙之间共隔有六个小院,其中右侧最靠外的一间是马厩,剩下的五个院子里居住着负责打理前庭的仆役。正堂是正式会客的地方,正堂左侧建有祠堂,右侧是宴会区。
穿过前庭便到了中庭,中庭一般来说是王府男主人及家中男丁的住所,但是翊王府没有这些人。原先搬进来之时,陛下说既然翊王府没有男丁,她们母女便是王府的主人,可住在中庭,但是姜柔则的意思是,阿爷同阿耶虽已去,她仍想为他们供着,以表哀思,所以中庭中除了内外墙之间隔出的院子里住着洒扫管理中庭的仆人,中间的正堂都还空着。
中庭往后便是翊王府的花园。花园中有一片不大不小的湖泊,湖上架有三座拱桥,一座主桥,两座副桥,湖中还有一处水榭,湖边左右两侧共有三座高阁,其中一座为藏书楼,剩下的两座可用来居住也可用来饮宴待客。
穿过湖上的拱桥再往后走一段距离会看到一堵墙与王府的内墙相连,墙后就是女眷住的后\庭。
后\庭遵循了对称的格局,一共八个院落。中轴线上坐落着一般大的两个院落,位置在前的院落就是福延堂,姜柔则的住所,福延堂后面是嘉英堂。
福延堂的左侧是许清如的快哉阁,右侧为许清婉的快晴阁,都比福延堂和嘉英堂略小。快哉阁外后的两个院子分别叫含荔斋和扶萝院,快晴阁后是宜秋轩和翠微院。
许清如和姜柔则在侍女的陪伴下逛了足足两个时辰才将王府走马观花地看完,逛完之后唯一感受就是,太浪费了。
她们母女三个住这么大一个王府,不仅浪费地方,还浪费银子。
虽然她们有自身爵位带来俸禄,姜柔则又有三百户的实封,陛下又将翊王和江宁王的爵位应得的俸禄加到了她们头上,还赏了翊王府不少金银珠宝、古董器皿以及店铺庄子,但是她们还是倍感压力,要养着这么一个府邸,很有可能坐吃山空。
节流是不行的,得开源。
许清如深谙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店铺庄子的收入是日常开销的一大来源,但不能只依靠这些铺子庄子,她和阿娘都不是打理钱财的好手,万一经营不善呢?说到底,她们最熟悉的还是双面绣和缠花,思及此,许清如赶紧修书一封送往楚州,催问何掌柜什么时候进京。
离开楚州前何大掌柜最后拍了板,要将璎华和璎棠开到长安去。姜柔则和许清如母女二人不需出银子,只需要出技术,每月画一两次花样,去店中帮着教一教徒弟,璎华和璎棠每年的盈利就跟她们五五分。<
许清如降成四六,这一回何大掌柜说什么都不答应,一定要对半分,母女二人仔细考虑了下也就答应了。
之前她们的想法是给自己找一些事儿做,打发打发时间,但坐吃山空的恐惧深深困扰到了许清如,一定得想办法让璎华和璎棠在长安立起来,谁还能嫌弃钱多啊!
当晚福延堂的灯火一直亮到戌时,许清婉早就回快晴阁歇下了,许清如和她的阿娘还在清点手中的各类资产。
陛下对她们是真大方,三个人拿五个爵位的俸禄不说,光搬家那日的金银都是上万两的赏赐,珠宝绫罗之类的堆了福延堂半个库房,还有一长串的店铺田地庄子的清单,刘嬷嬷和钱嬷嬷帮着她们理了理,粗略算一算,翊王府名下大概有五个庄子,上千亩地加上长安两条街的铺子……
母女二人的心刚落下,看见那一长串单子以后又高高提起。虽说暂时没有坐吃山空的危险,可这些都是御赐之物,要是经营不善,算不算负了皇恩?
其实她们担心过头了,这些东西折成银子加起来母女三个几辈子都花不完。
无论是许清如还是姜柔则,心中都清楚陛下对她们的厚待是出于对她们先辈的愧疚与补偿,若单凭她们自己,是绝对担不起如此优厚的待遇的。
刚刚还在担心会把王府败空,转而又为如何报君之恩而烦恼,既然食君之禄了,总不能一直躺在祖辈的功劳簿上吃老本吧!
德能配位的是翊王和江宁王,不是她们。
梳理完账簿,姜柔则决定从现在开始认认真真学习管家,不仅她要学,许清如也要学!王府以后是要传给她们姐妹的,阿婉年纪小可以缓几年,阿如都及笄了,也该学起来了。
许清如一头栽倒在桌上,开始长吁短叹,仿佛看见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被困在中馈琐事中暗无天日的日子。打理王府可比做缠花难多了!她能把爵位退回去吗?
咸安郡君,听着好听,看着也好看,就是太费神了。